大黃散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目錄

外台秘要》卷四引《集驗方》:大黃散

【處方】 大黃120克 黃連120克 黃芩120克

【製法】 上三味,搗篩為散。

【功效與作用】 主黃疸,身體面目皆黃。

【用法用量】 先食服3克,一日三次。亦可為丸服。

【摘錄】 《外台秘要》卷四引《集驗方》

《聖惠》卷十六:大黃散

【處方】 川大黃半兩(銼碎,微炒),黃連半兩(去須),麥門冬1兩(去心),梔子仁半兩(銼),柴胡1兩(去苗),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製法】 上為散。

【功效與作用】 時氣頭痛壯熱不解,心神煩躁

【用法用量】 每服5錢,以水1大盞,加豉少半合,蔥白2莖,煎至5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 《聖惠》卷十六

方出《聖惠》卷三十七,名見《普濟方》卷四十七:大黃散

【處方】 川大黃1分(生用),黃連1分(去須),麝香1錢(細研)。

【製法】 上為細散。

【功效與作用】 肺壅,鼻中生瘡,腫痛

【用法用量】 研入麝香令勻,以生油旋調,塗於鼻中。

【摘錄】 方出《聖惠》卷三十七,名見《普濟方》卷四十七

《聖惠》卷四十三:大黃散

【處方】 川大黃(銼碎,微炒)1兩,赤芍藥1兩,川升麻1兩,鬼箭羽1兩,鬼臼(去根)1兩,桂心1兩,桔梗(去蘆頭)1兩,柴胡(去苗)1兩,川朴消2兩。

【製法】 上為散。

【功效與作用】 中噁心痛腹脹悶亂。

【用法用量】 每服3錢,以水1中盞,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 《聖惠》卷四十三

聖濟總錄》卷一○六:大黃散

【處方】 川大黃(銼碎,炒),黃連11兩,羖羊角屑1兩。

【製法】 上為粗散。

【功效與作用】 肝肺大熱白睛腫脹,蓋覆瞳仁,疼痛。

【用法用量】 每服3錢匕,水1盞,煎至6分,去滓,食後溫服,1日2次。

【摘錄】 《聖濟總錄》卷一○六

《聖濟總錄》卷九十五:大黃散

【處方】 大黃(銼)2兩,桂(去粗皮)3分,冬瓜子(微炒)1合,滑石(研)3兩,朴消(生鐵銚子炒干,刮出,紙裹,於黃土內窨1宿,取出細研)2兩半。

【製法】 上5味,先搗前3味為細散,更與滑石。朴消同研勻細。

【功效與作用】 關格不通,妨悶,大小便秘澀。

【用法用量】 每服2錢匕,濃煎白茅根湯調下,空腹服之,至晚再服。

【摘錄】 《聖濟總錄》卷九十五

《聖濟總錄》卷十三:大黃散

【處方】 大黃(銼)2兩,栝樓根1兩,甘草(生,銼)1兩,馬牙消(研)1兩。

【製法】 上為散。

【功效與作用】 熱毒風腫,遍身生瘡。

【用法用量】 每服2錢匕,食後熟水調下。

【摘錄】 《聖濟總錄》卷十三

傷寒總病論》卷三:大黃散

【處方】 地黃汁半升,生大黃末一方寸匕。

【功效與作用】 吐血百治不愈。

【用法用量】 煎地黃汁3沸,下大黃末調勻。空腹時溫飲1小盞,每日3次。血即止。

【摘錄】 《傷寒總病論》卷三

醫方類聚》卷五十四引《神巧萬全方》:大黃散

【處方】 川大黃3兩,牛蒡子1兩(炮),枳殼1兩(麩炒)。

【製法】 上為粗散。

【功效與作用】 傷寒5-6日,熱結在內,大便不通

【用法用量】 每服4錢,以水1中盞,煎至6分,去滓溫服。以利為度。

【摘錄】 《醫方類聚》卷五十四引《神巧萬全方》

《聖惠》卷九十二:大黃散

【處方】 川大黃1分(銼,微炒),木通1分(銼),桑根白皮半兩(銼),羌活1分,川朴消3分。

【製法】 上為粗散。

【功效與作用】 小兒陰腫

【用法用量】 1-2歲兒,每服1錢,以水1小盞,煎至5分,去滓溫服。

【摘錄】 《聖惠》卷九十二

《聖惠》卷五十五:大黃散

【處方】 川大黃2兩(銼碎,微炒),黃柏1兩(銼),梔子仁1兩,川朴消2兩,甘草1兩(炙微赤,銼),木通1兩(銼)。

【製法】 上為粗散。

【功效與作用】 陰黃,表和里實小便不利而赤,身汗出者。

【用法用量】 每服4錢,以水1中盞,煎至6分,去滓溫服,如人行10里再服。以利為度。

【摘錄】 《聖惠》卷五十五

《聖惠》卷四十九:大黃散

【處方】 川大黃1兩(銼碎,微炒),京三棱1兩(微煨,銼),鱉甲1兩(塗醋,炙令黃,去裙襴),檳榔1兩,木香3分,赤芍藥3分,桃仁1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製法】 上為散。

【功效與作用】 癖結,兩脅脹痛

【用法用量】 每服3錢,以水1中盞,加生薑半分,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 《聖惠》卷四十九

《聖惠》卷十五:大黃散

【處方】 川大黃1兩(銼碎,微炒),檳榔半兩,郁李仁1兩(湯浸,去皮),枳殼1兩(麩炒微黃,去瓤),木香半兩,厚朴1兩(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

【製法】 上為粗散。

【功效與作用】 時氣後宿食不消,大腸秘澀。

【用法用量】 每服5錢,以水1大盞,煎至5分,去滓,食前溫服。

【摘錄】 《聖惠》卷十五

《聖惠》卷四十七:大黃散

【處方】 川大黃2兩(銼碎,微炒),黃芩1兩,澤瀉1兩,川升麻1兩,羚羊角屑1兩,梔子仁1兩,玄參1兩,川芒消2兩。

【製法】 上為散。

【功效與作用】 瀉熱,開隔絕。主中焦壅熱,閉塞隔絕,上下不通,不吐不下,腸胃膨膨喘息常急。

【用法用量】 每服5錢,以水1大盞,煎至5分,去滓,下生地黃汁半合,溫溫頻服。

【摘錄】 《聖惠》卷四十七

《聖濟總錄》卷一二八:大黃散

【別名】 大黃湯

【處方】 大黃(銼,炒)1兩,芍藥(銼,炒)1兩,楝實1兩,馬蹄(炙令黃焦)1兩。

【製法】 上為散。

【功效與作用】 乳癰大堅硬,赤紫色,衣不得近,痛不可忍;產後乳結核,腫痛發熱煩悶。

【用法用量】 大黃湯(《聖濟總錄》卷一六六)。

【摘錄】 《聖濟總錄》卷一二八

《聖惠》卷三十八:大黃散

【處方】 川大黃2兩(銼碎,微炒),黃柏1兩(銼),黃連3兩(去須),川升麻1兩,甘草1兩(炙微赤,銼),赤芍藥1兩,黃芩1兩,犀角屑1兩,梔子仁3分

【製法】 上為散。

【功效與作用】 五石發動,體熱心煩,肢節疼痛,大小便難。

【用法用量】 每服半兩,以水1大盞,加淡竹葉3-7片,豉半合,煎至7分,去滓,不拘時候,分溫3服。

【摘錄】 《聖惠》卷三十八

方出《聖惠》卷三十六,名見《聖濟總錄》卷一一五:大黃散

【處方】 川大黃半兩,黃連末1分,龍骨末1分。

【製法】 上為末。

【功效與作用】 耳有惡瘡

【用法用量】 每用少許,綿裹納耳中

【摘錄】 方出《聖惠》卷三十六,名見《聖濟總錄》卷一一五

《聖惠》卷三十三:大黃散

【處方】 川大黃(銼碎,微炒)1兩,大青1兩,羚羊角屑1兩,梔子仁1兩,桑根白皮(銼)1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製法】 上為粗散。

【功效與作用】 肝肺大熱,白睛腫脹,蓋覆瞳仁,疼痛。

【用法用量】 每服3錢,以水1中盞,煎至6分,去滓,加生地黃汁半合服之,每日-4次。

【摘錄】 《聖惠》卷三十三

《聖惠》卷三十二:大黃散

【處方】 川大黃(銼碎,微炒)3分,梔子仁3分,井泉石3分,秋桑葉3分,甘草(炙微赤,銼)3分,決明子3分。

【製法】 上為散。

【功效與作用】 眼瞼垂腫,疼痛。

【用法用量】 每服3錢,以水1中盞,煎至6分,去滓,食後溫服。

【摘錄】 《聖惠》卷三十二

《聖惠》卷三十二:大黃散

【處方】 川大黃(銼碎,微炒)1兩,黃連(去須)1兩,藍葉1兩,川朴消1兩,川升麻3分,決明子(微炒)3分,黃芩3分,梔子仁3分,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製法】 上為粗散。

【功效與作用】 風熱毒氣,忽沖眼瞼,牛如米豆,名曰針眼,或白睛似水泡,疼痛,不可睡臥。

【用法用量】 《普濟方》引本方無決明子,有甘菊花一兩五錢,升麻、黃芩、梔子仁各用三兩。余同。

【注意】 忌炙煿、油膩、面、生果。

【摘錄】 《聖惠》卷三十二

《聖惠》卷二十九:大黃散

【處方】 川大黃1兩(銼碎,微炒),芎藭半兩,檳榔3分,桑根白皮半兩(銼),漢防己半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製法】 上為粗散。

【功效與作用】 虛勞氣垂,大便難,頭目昏,心神煩熱

【用法用量】 每服3錢,以水1中盞,加生薑半分,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 《聖惠》卷二十九

《聖惠》卷二十六:大黃散

【處方】 川大黃1兩(銼碎,微炒),澤瀉1兩,黃芩1兩,梔子仁1兩,柴胡1兩(去苗),羚羊角屑1兩,木香(石膏)2兩,甘草1兩(炙微赤,銼),木通1兩(銼)。

【製法】 上為粗散。

【功效與作用】 心勞熱,口瘡心煩腹滿小腸不利。

【用法用量】 每服4錢,以水1中盞,加淡竹葉2-7片,煎至6分,去滓,食前溫服。

【注意】 忌炙、熱面,生果。

【摘錄】 《聖惠》卷二十六

《聖惠》卷十八:大黃散

【處方】 川大黃3分(銼碎,微炒),犀角屑1兩,赤芍藥1兩,黃芩1兩,生乾地黃1兩,甘草3分(炙微赤,銼)。

【製法】 上為散。

【功效與作用】 熱病吐血不止,心神煩悶。

【用法用量】 每服4錢,以水1中盞,煎至5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 《聖惠》卷十八

《聖惠》卷四十九:大黃散

【處方】 川大黃1兩(銼,微炒),當歸1兩(銼,微炒),白朮1兩,枳殼1兩(麩炒微黃,去瓤),柴胡1兩半(去苗),鱉甲1兩(塗醋,炙令黃,去裙襴)。

【製法】 上為散。

【功效與作用】 痃癖堅急,氣連心肋相引痛。

【用法用量】 每服3錢,以水1中盞,加生薑半分,煎至5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 《聖惠》卷四十九

《醫方類聚》卷二一二引《施圓端效方》:大黃散

【處方】 大黃1兩,陳皮1兩,黑牽牛(炒)1兩。

【製法】 上為細末。

【功效與作用】 婦人天行瘧病,因產之後,心下痞滿氣逆潮熱小便澀秘不通。

【用法用量】 每服1-2錢,清茶調下。

加木香半兩,名「大通散」。

【摘錄】 《醫方類聚》卷二一二引《施圓端效方》

《普濟方》卷一九五:大黃散

【處方】 大黃(炒)2兩,朴消2兩,梔子仁2兩,黃柏1兩,冬葵子1兩。

【製法】 上為散。

【功效與作用】 黃病,腹脹滿,小便赤而澀。

【用法用量】 每服4錢,水1盞,煎至6分,溫服,每日-5次,以利為度。

【摘錄】 《普濟方》卷一九五

《普濟方》卷三五二:大黃散

【處方】 大黃3兩,芒消1兩,桃仁30枚,水蛭30枚,虻蟲30枚,甘草3兩,當歸3兩, (庶蟲)蟲40枚。

【功效與作用】 崩漏下血不止。

【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以水3升,酒2升,合煎,取3升,去滓,分服。

【摘錄】 《普濟方》卷三五二

《普濟方》卷三八四:大黃散

【處方】 甘草半兩(炙),川大黃半兩(炙),栝樓根3分。

【製法】 上為散。

【功效與作用】 小兒胃中熱,日漸瘦。

【用法用量】 每服1錢,水1小盞,煮至5分,溫服。

【摘錄】 《普濟方》卷三八四

《普濟方》卷四○五:大黃散

【處方】 白牽牛1兩半(炒),大黃3錢,青皮1錢,甘草1錢,朴消1錢。

【製法】 上為細末。

【功效與作用】 小兒風毒。

【用法用量】 每服1錢,砂糖水調下。

【摘錄】 《普濟方》卷四○五

醫學入門》卷八:大黃散

【處方】 大黃1兩,川芎1兩,甘草5錢,黃芩5錢,枳殼5錢。

【功效與作用】 麩瘡及斑瘡,大便不通。

【用法用量】 每服1錢,加紫草少許,水煎,溫服。

【摘錄】 《醫學入門》卷八

《誠書》卷十五:大黃散

【處方】 大黃、檳榔、芒消、黃連、黃柏、雄黃、白及、赤小豆草烏等分

【製法】 上為末。

【功效與作用】 風熱毒腫。

【用法用量】 蜜水調塗,1日3次。

【摘錄】 《誠書》卷十五

仙拈集》卷四:大黃散

【處方】 大黃1兩,沙糖5錢。

【製法】 上為末。

【功效與作用】 湯火傷

【用法用量】 香油或桐油調敷。

【摘錄】 《仙拈集》卷四

類證治裁》卷三:大黃散

【處方】 三棱、大黃。

【功效與作用】 痞結,脅堅如石。

【用法用量】 生薑、橘皮,煎湯調下。

【摘錄】 《類證治裁》卷三

《聖濟總錄》卷一一七:大黃散

【處方】 大黃(煻灰火煨,銼)1兩,甘草(炙,銼)1兩,黃柏(炙,銼)1兩,密陀僧(研)滑石(研)1分。

【製法】 上為散。

【功效與作用】 口糜生瘡,久不愈。

【用法用量】 每用1錢匕,綿裹含。有涎即吐。

【摘錄】 《聖濟總錄》卷一一七

《普濟方》卷三十九:大黃散

【處方】 大黃5錢(炮),甘草5錢,滑石5錢,綠豆1合。

【製法】 上為細末。

【功效與作用】 大小便不通。

【用法用量】 每服2錢,新汲水調,去滓服之。

【摘錄】 《普濟方》卷三十九

《聖濟總錄》卷一二六:大黃散

【處方】 大黃(濕紙裹,煨微焦色)1兩,甘草(炮)1兩,白僵蠶(去土,焙乾)1兩,檳榔(煨)1分。

【製法】 上為散。

【功效與作用】 風毒、氣毒、熱毒瘰癧不破者。

【用法用量】 每服2錢匕,用蜜熟水調下,日可3-5服。取下惡物如魚腦。

【摘錄】 《聖濟總錄》卷一二六

幼幼新書》卷十引《惠眼觀證》:大黃散

【處方】 大黃、芍藥各等分。

【製法】 上為末。

【功效與作用】 驚風

【用法用量】 豬膽汁調,貼囟。

【摘錄】 《幼幼新書》卷十引《惠眼觀證》

《聖濟總錄》卷一四五:大黃散

【處方】 大黃(蒸,切)2兩,大豆(炒,去皮)2兩,桂(去粗皮)1兩。

【製法】 上為細散。

【功效與作用】 諸骨蹉跌血瘀,腫熱疼痛。

【用法用量】 每服2錢匕,溫酒調下,1日3次。

【摘錄】 《聖濟總錄》卷一四五

《聖濟總錄》卷一三七:大黃散

【處方】 大黃如棗大1塊,斑蝥(全者)7個。

【製法】 上為細散。

【功效與作用】 一切癬。

【用法用量】 以釅醋調如糊,先揩破癬瘡,然後塗藥,候乾洗之。

【摘錄】 《聖濟總錄》卷一三七

《聖濟總錄》卷一三六:大黃散

【處方】 大黃(銼,炒)1兩,秦艽(去苗土)1兩,藜蘆(去蘆頭)1兩,石硫黃(研)1兩,硇砂(研)1兩。

【製法】 上5味,將前3味為散,與後2味研者和勻。

【功效與作用】 疔腫。

【用法用量】 水調塗敷,1日-5次。以愈為度。

【摘錄】 《聖濟總錄》卷一三六

《聖濟總錄》卷一三五:大黃散

【處方】 大黃(生,銼)2兩,木通(銼)2兩,葶藶子2兩。

【製法】 上為細散。

【功效與作用】 惡毒風腫

【用法用量】 以水和調,塗腫上,干則易之。

【摘錄】 《聖濟總錄》卷一三五

《聖濟總錄》卷一三五:大黃散

【處方】 大黃(生,銼)5兩,白蘞(生,銼)3兩,寒水石(生,研)1兩,紫葛(生用)1兩,木香1兩,消石(研)2兩,黃芩(去黑心)2兩,大青2兩,苦參(銼)2兩。

【製法】 上9味,搗羅7味為細末,入研藥,和牛乳調如膏。

【功效與作用】 惡毒風腫及一切腫毒。

【用法用量】 塗於故帛,拓腫上。隨拓即消,干復易之。

【摘錄】 《聖濟總錄》卷一三五

《聖濟總錄》卷一三五:大黃散

【處方】 大黃半兩,栝樓根半兩,黃芩(去黑心)半兩,百合半兩,當歸(切,焙)半兩,葛根1兩(銼),黃柏根(銼)1分,芒消1分,赤小豆1分,粳米1合。

【製法】 上銼,焙,搗羅為散。

【功效與作用】 諸熱毒腫痛,欲成瘡者。

【用法用量】 量腫處大小,用新汲水化蜜調藥如膏,攤於腫處,紙蓋之,1日換。

【摘錄】 《聖濟總錄》卷一三五

《聖濟總錄》卷一三三:大黃散

【處方】 大黃(生,為末)半兩,消石(研)半兩,黑膠1分。

【製法】 上藥先搗大黃、消石為末,用醋半合,熔膠烊,調散子如糊。

【功效與作用】 熱瘡

【用法用量】 塗敷患處,1日-5次。

【摘錄】 《聖濟總錄》卷一三三

《聖惠》卷十六:大黃散

【處方】 川大黃2兩(銼碎,微炒),羚羊角屑1兩,枳實1兩(麩炒微黃),川芒消2兩,桑根白皮1兩。

【功效與作用】 時氣10日以上,腹微滿而喘,臍下疼痛,大便不通。

【用法用量】 上為散。每服5錢,以水1大盞,煎至5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以利為度。

【摘錄】 《聖惠》卷十六

《普濟方》卷一六三:大黃散

【處方】 川大黃。

【製法】 上為末。

【功效與作用】 肺喘。

【用法用量】 方中大黃用量原缺。

【摘錄】 《普濟方》卷一六三

《聖惠》卷六十一:大黃散

【處方】 川大黃半兩(銼碎,微炒),川升麻半兩,梔子仁半兩,川朴消半兩,葵子半兩。

【製法】 上銼。

【功效與作用】 癰疽臟腑壅熱太過,心神煩悶,大小便不通。

【用法用量】 以水2大盞,煮取1盞3分,去滓,分溫3服。以快利為度。

【摘錄】 《聖惠》卷六十一

《聖惠》卷十七:大黃散

【處方】 川大黃1兩(銼碎,微炒),黃連半兩(去須),甘草半兩(炙微赤,銼),黃柏半兩(銼),梔子仁半兩,石膏1兩。

【製法】 上為粗散。

【功效與作用】 熱病5日,口苦舌干,煩熱頭痛不解。

【用法用量】 每服4錢,以水1中盞,加蔥白1莖,豉50粒,煎至5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 《聖惠》卷十七

《聖惠》卷七十二:大黃散

【處方】 川大黃1兩(銼,微炒),川朴消半兩,牛膝3分(去苗),當歸3分(銼,微炒),桃仁3分(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虻蟲1分(炒令黃,去翅足),赤芍藥3分,水蛭1分(炒微黃),土瓜根3分,乾漆半兩(搗碎,炒令煙出),桂心半兩。

【製法】 上為細散。

【功效與作用】 婦人月水不通,心腹妨悶,四肢煩疼。

【用法用量】 每服1錢,食前溫酒調下。

【摘錄】 《聖惠》卷七十二

《聖惠》卷七十一:大黃散

【處方】 川大黃1兩(銼),當歸1兩(銼,微炒),赤芍藥1兩,黃耆1兩(銼),芎藭1兩,防風1兩(去蘆頭),黃連1兩(去須),莽草1兩,梔子仁1兩,膩粉1分,乳香半兩。

【製法】 上為細散。

【功效與作用】 婦人乳癰,經年腫硬,如石不消。

【用法用量】 入膩粉和勻,以雞子白並蜜調令勻,塗帛上貼,干即易之。

【摘錄】 《聖惠》卷七十一

《聖惠》卷七十一:大黃散

【處方】 川大黃1兩(銼碎,微炒),川楝子1兩,赤芍藥1兩,馬蹄1兩(燒灰),玄參1兩,蒲公英1兩。

【製法】 上為細散。

【功效與作用】 婦人乳癰,焮腫疼痛。

【用法用量】 每服1錢,以溫酒調下,1日3次,汗出愈。

【摘錄】 《聖惠》卷七十一

《聖惠》卷六十九:大黃散

【處方】 川大黃半兩(銼碎,微炒),赤芍藥半兩,牡丹半兩,薑黃半兩,當歸半兩(銼,微炒),蒲黃1兩,荷葉3片,羚羊角屑半兩。

【製法】 上為粗散。

【功效與作用】 婦人血風,氣沖心,煩悶,腹內疼痛。

【用法用量】 每服2錢,以水1中盞,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 《聖惠》卷六十九

《聖惠》卷六十八:大黃散

【處方】 川大黃1兩(銼,生用),甘草1兩(銼,生用),黃柏3兩(銼),甘菊花1兩,旋覆花1兩,桑根白皮2兩(銼),檳榔1兩,黃連1兩(去須),白芷2兩,蔓菁花1兩。

【製法】 上為細散。

【功效與作用】 金瘡,刀箭所傷,血不止,日夜疼痛。

【用法用量】 敷患處。

【摘錄】 《聖惠》卷六十八

《聖惠》卷六十四:大黃散

【處方】 川大黃(生用)1兩,白蘞1兩,赤芍藥1兩,黃連(去須)1兩,槐白皮(銼)1兩,龍骨1兩。

【製法】 上為末。

【功效與作用】 熱毒瘡多汁。

【用法用量】 以敷瘡上。3度良。

【摘錄】 《聖惠》卷六十四

方出《聖惠》卷六十四,名見《聖濟總錄》卷一三三:大黃散

【處方】 川大黃(搗羅為末)1兩,石灰末1兩,赤小豆(搗羅為末)1兩。

【功效與作用】 一切惡毒腫。

【用法用量】 上藥以酒調塗腫上,干即易之。

【摘錄】 方出《聖惠》卷六十四,名見《聖濟總錄》卷一三三

《聖惠》卷七十二:大黃散

【處方】 川大黃2兩(銼,微炒),鱉甲1兩(塗醋,炙令黃,去裙襴),牛膝1兩(去苗),桃仁1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桂心3分,當歸3分(銼,微炒),白朮3分,芎藭3分,防葵3分。

【製法】 上為粗散。

【功效與作用】 婦人月水不通,腹內有症塊,或時寒熱,漸加羸瘦。

【用法用量】 每服3錢,以水1中盞,加生薑半分,煎至5分,去滓,每於食前稍熱服

【摘錄】 《聖惠》卷七十二

方出《聖惠》卷六十二,名見《聖濟總錄》卷一三一:大黃散

【處方】 川大黃1兩(銼碎,微炒),梔子仁1兩,川升麻1兩,黃芩1兩,甘草1兩(生,銼),玄參1兩。

【製法】 上為散。

【功效與作用】 發背初欲作腫。

【用法用量】 每服4錢,以水1中盞,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 方出《聖惠》卷六十二,名見《聖濟總錄》卷一三一

《聖惠》卷七十二:大黃散

【處方】 川大黃半兩(銼,微炒),川芒消半兩,蒲黃3分。

【製法】 上為細散。

【功效與作用】 婦人卒傷熱,尿血

【用法用量】 每服2錢,食前以冷水調下。

【摘錄】 《聖惠》卷七十二

《聖惠》卷六十一:大黃散

【處方】 川大黃1兩(銼碎,微炒),當歸1分,川芒消半兩,黑豆皮半兩,枳殼半兩(麩炒微黃,去瓤),牛蒡子1分(微炒),芎藭1分,甘草半兩(生銼)。

【製法】 上為末,分為3服。

【功效與作用】 石癰,腫硬疼痛,心腹煩悶,不得宣暢。

【用法用量】 每服以水1大盞,煎至5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以利為度。

【摘錄】 《聖惠》卷六十一

《聖惠》卷六十一:大黃散

【處方】 川大黃1兩(生用),黃芩3兩,龍骨1兩,甘草1兩,黃連1兩(去須),當歸1兩(銼,微炒),牡蠣1兩,白蘞1兩,白及1兩,赤芍藥1兩,赤石脂1兩。

【製法】 上為細散。

【功效與作用】 癰瘡不消,欲結成瘺。

【用法用量】 每用豬膽汁調,塗於細布上,如腫大小,貼之,燥即易之。

【摘錄】 《聖惠》卷六十一

《聖惠》卷六十一:大黃散

【處方】 川大黃1兩(生用),赤小豆1兩,牡蠣1兩,黃連1兩,白蘞1兩,土瓜根1兩,當歸1兩(銼,微炒)。

【製法】 上為細散。

【功效與作用】 癰腫,皮剝爛,汁流出如火飆,熱甚不可耐。

【用法用量】 每以雞子白調塗故布上,貼腫處,燥即易之。

【摘錄】 《聖惠》卷六十一

《聖惠》卷六十:大黃散

【處方】 川大黃1兩(銼碎,微炒),枳殼1兩(麩炒微黃,去瓤),甘草半兩(炙微赤,銼),生乾地黃1兩,桑根白皮1兩(銼),黃耆1兩(銼),羚羊角屑1兩,赤小豆花1兩,當歸1兩。

【製法】 上為散。

【功效與作用】 酒痔,下血如雞肝,肛邊出皰疼痛,因醉飽,氣壅即發。

【用法用量】 每服4錢,以水1中盞,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 《聖惠》卷六十

《聖惠》卷五十九:大黃散

【處方】 川大黃2兩(銼碎,微炒),川芒消2兩,赤芍藥半兩,大麻仁2兩,桑根白皮1兩(銼),瞿麥1兩,防葵1兩,榆白皮1兩(銼)。

【製法】 上為粗散。

【功效與作用】 大小便難,心腹滿悶,不可能遏。

【用法用量】 每服4錢,以水1中盞,煎至6分,去滓,空腹溫服,如人行10里再服。以大小便利為度。

【摘錄】 《聖惠》卷五十九

《聖惠》卷五十八:大黃散

【別名】 透關散

【處方】 川大黃1兩(銼碎,微炒),檳榔1兩,木香半兩,川芒消1兩,枳殼1兩(麩炒微黃,去瓤),子芩半兩。

【製法】 上為散。

【功效與作用】 大便不通,下焦傷熱壅悶。

【用法用量】 透關散(《楊氏家藏方》卷四)。本方方名,《普濟方》引作「大黃湯」。

【摘錄】 《聖惠》卷五十八

方出《千金》卷二十五,名見《聖惠》卷六十七:大黃散

【處方】 大黃(如指節大)1枚,桃仁40枚,亂髮1握。

【功效與作用】 腕折瘀血

【用法用量】 上藥以布方廣4寸,以繞亂髮燒之;大黃、桃仁,以酒3升,煮取1升,盡服之。血盡出。

【摘錄】 方出《千金》卷二十五,名見《聖惠》卷六十七

方出《千金》卷五,名見《普濟方》卷三八四:大黃散

【處方】 大黃半兩,黃芩半兩,甘草半兩,芒消半兩,麥門冬半兩,石膏1兩,桂心8銖。

【功效與作用】 小兒腹大短氣,熱有進退,食不安,谷為不化。

【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以水3升,煮取1升半,分服;期歲以下兒作5服。

【摘錄】 方出《千金》卷五,名見《普濟方》卷三八四

方出《千金》卷四,名見《聖濟總錄》卷一五二:大黃散

【處方】 大黃半兩,黃芩半兩,白薇半兩,桂心6銖,牡蠣6銖。

【製法】 上藥治下篩。

【功效與作用】 婦人漏下青色。

【用法用量】 每服方寸匕,空心以酒調下,1日3次。

【摘錄】 方出《千金》卷四,名見《聖濟總錄》卷一五二

《聖惠》卷六十二:大黃散

【處方】 川大黃1兩,木香1兩,玄參1兩,黃芩1兩,赤芍藥1兩,白蘞1兩,紫葛1兩,赤小豆1兩。

【製法】 上為細散。

【功效與作用】 發背初發,如麻子粒大,漸以結硬疼痛。

【用法用量】 用雞子白調如麵糊,於絹上塗貼,干即再貼。以散為度。

【摘錄】 《聖惠》卷六十二

《幼幼新書》卷二十八引《嬰孺方》:大黃散

【處方】 大黃12分,柴胡10分,枳殼10分,升麻10分,芍藥10分,梔子仁10分,竹葉1升,姜3分,知母8分,杏仁(淨)8分。

【功效與作用】 積瀉。12-13歲結熱痰多,壯熱食少,結實者自下。

【用法用量】 以水6升、煮2升,分為4服。10歲外分為3服,兒小量之。

【摘錄】 《幼幼新書》卷二十八引《嬰孺方》

《外台》卷四引《集驗方》:大黃散

【處方】 大黃4兩,黃連4兩,黃芩4兩。

【製法】 上為散。

【功效與作用】 黃疸,身體面目皆黃。

【用法用量】 先食服方寸匕,日3服。亦可為丸服。

【摘錄】 《外台》卷四引《集驗方》

《聖惠》卷十六:大黃散

【處方】 川大黃(銼碎,微炒)1兩,梔子仁1兩,犀角屑1兩,麥門冬(去心)1兩,黃連(去須)1兩,地骨皮1兩,甘草(炙微赤,銼)1兩,黃芩1兩,柴胡(去苗)1兩,白鮮皮1兩。

【製法】 上為散。

【功效與作用】 時氣餘熱不退,發渴躁悶。

【用法用量】 每服5錢,以水1大盞,煎至5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 《聖惠》卷十六

《聖惠》卷十六:大黃散

【處方】 川大黃半兩(銼碎,微炒),寒水石半兩,川芒消半兩,石膏半兩,川升麻半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葛根半兩。

【製法】 上為細散。

【功效與作用】 時氣表裡如火,煩躁欲死。

【用法用量】 每服2錢,不拘時候,以新汲水調下。

【摘錄】 《聖惠》卷十六

《聖惠》卷十五:大黃散

【處方】 川大黃(銼碎,微炒)1兩,甘草(炙微赤,銼)1兩,川芒消1兩,桂心1兩,桃仁(湯浸,去皮尖雙仁,微炒)1兩,麻黃(去根節)1兩。

【製法】 上為粗散。

【功效與作用】 時氣7日,往來寒熱胸脅逆滿,大腸秘澀。

【用法用量】 每服4錢,以水1中盞,加生薑半分,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以利為度。

【摘錄】 《聖惠》卷十五

《聖惠》卷十三:大黃散

【處方】 川大黃1兩(銼碎,微炒),柴胡1兩(去苗),枳實3分(麩炒微黃),川朴消1兩,赤芍藥1兩,黃芩1兩,虎掌3分(微炒)。

【製法】 上為散。

【功效與作用】 傷寒10餘日,熱氣結於胸中,往來寒熱,頭痛。

【用法用量】 每服4錢,以水1中盞,加生薑半分,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 《聖惠》卷十三

《聖惠》卷十一:大黃散

【處方】 川大黃1兩(銼碎,微炒),黃連1兩(去須),黃芩3分,川升麻3分,黃藥3分,甘草半兩(生,銼)。

【製法】 上為末。

【功效與作用】 傷寒心脾熱舌腫

【用法用量】 每服4錢,以水1中盞,加黑豆30粒,煎至5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 《聖惠》卷十一

《聖惠》卷十:大黃散

【處方】 川大黃1兩半(銼碎,微炒),柴胡3分(去苗),赤芍藥3分,鱉甲1兩(塗醋,炙令黃,去裙襴),黃芩3分,犀角屑3分,川升麻3分,赤茯苓3分,知母3分,檳榔3分,杏仁3分(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木通1兩(銼)。

【製法】 上為粗末。

【功效與作用】 傷寒雖得汗後,熱不除,心腹煩滿,大小便秘澀。

【用法用量】 每服4錢,以水1中盞,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如人行10里再服。以通利為度。

【摘錄】 《聖惠》卷十

《聖惠》卷九十二:大黃散

【處方】 川大黃1兩(銼,微炒),犀角屑半兩,川升麻半兩,當歸1分,赤芍藥1分,紅雪1兩,甘草1分(炙微赤,銼)。

【製法】 上為粗散。

【功效與作用】 小兒臟腑壅熱,心神煩躁,大便不通。

【用法用量】 每服1錢,以水1小盞,煎至6分,去滓,3-4歲溫服1合,每日-4次。以利為度。

【摘錄】 《聖惠》卷九十二

《聖惠》卷七十二:大黃散

【處方】 川大黃2兩(銼,微炒),牡丹1兩,川朴消2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牛膝1兩(去苗),當歸1兩(銼,微炒),赤茯苓1兩,水蛭半兩(炒微黃),桃仁1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虻蟲半兩(炒令黃,去翅足)。

【製法】 上為粗散。

【功效與作用】 婦人月水不調,或月前,或月後,或如豆汁,腰痛如折,兩腳疼痛,胞中風冷。

【用法用量】 每服5錢,以水1大盞,煎至5分,去滓,空心服。如人行10里以外,當下惡物;如未下,次日再服。

【摘錄】 《聖惠》卷七十二

方出《醫心方》卷二十一引《極要方》,名見《聖濟總錄》卷一五一:大黃散

【處方】 大黃4兩,芍藥2兩,土瓜根1兩。

【製法】 上為散。

【功效與作用】 婦人月水不利,血瘀不通,或1月,或1歲,令人無子,腹堅如石,亦如妊娠之狀。

【用法用量】 酒服方寸匕,每日3次。血下痛即愈。

【摘錄】 方出《醫心方》卷二十一引《極要方》,名見《聖濟總錄》卷一五一

《聖惠》卷十七:大黃散

【處方】 川大黃1兩(銼碎,微炒),柴胡1兩,秦艽1兩半(去苗),石膏2兩,麻黃1兩(去根節),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製法】 上為粗散。

【功效與作用】 熱病3日,發汗未解,頭痛口乾,心胸煩悶。

【用法用量】 每服4錢,以水1中盞,加生薑半分,煎至5分,去滓,不拘時候稍熱頻服。汗出為度。

【摘錄】 《聖惠》卷十七

《聖惠》卷九十一:大黃散

【別名】 艽黃散

【處方】 川大黃半兩(銼碎,微炒),防風半兩(去蘆頭),川升麻2分,黃芩2分,麻黃1分(去根節),秦艽1分(去苗),川朴消3分。

【製法】 上為粗散。

【功效與作用】 小兒丹毒,遍身赤痛。

【用法用量】 艽黃散(《誠書》卷十五)。

【摘錄】 《聖惠》卷九十一

《聖惠》卷九十:大黃散

【處方】 川大黃半兩,檳榔半兩,川芒消半兩,黃連半兩(去須),黃柏半兩,雄黃半兩(細研),赤小豆半兩。

【製法】 上為末。

【功效與作用】 解風熱,消毒腫。主小兒風熱毒腫。

【用法用量】 用蜜水調塗患處,1日3次。

【摘錄】 《聖惠》卷九十

《聖惠》卷八十八:大黃散

【處方】 川大黃半兩(銼碎,微炒),赤芍藥1分,白鮮皮半兩,黃芩1分,甘草半兩(炙微赤,銼),犀角屑1分,赤茯苓1分。

【製法】 上為粗散。

【功效與作用】 小兒魃病挾實。

【用法用量】 每服1錢,以水1小盞,煎至5分,去滓,量兒大小加減,1日-4次。

【摘錄】 《聖惠》卷八十八

《聖惠》卷八十四:大黃散

【處方】 川大黃半兩(銼碎,微炒),黃連半兩(去須),栝樓根半兩,黃芩半兩,梔子仁半兩。

【製法】 上為粗散。

【功效與作用】 小兒諸黃。

【用法用量】 每服1錢,以水1小盞,煎至5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 《聖惠》卷八十四

《聖惠》卷八十四:大黃散

【處方】 川大黃半兩(銼碎,微炒),甘草半兩(炙微赤,銼),黃芩半兩,枳殼半兩(麩炒微黃,去瓤)。

【製法】 上為細散。

【功效與作用】 小兒斑瘡,大便壅滯,心神煩躁。

【用法用量】 每服1錢以新汲水調下,3歲以下可服半錢。不拘時候。

【摘錄】 《聖惠》卷八十四

《聖惠》卷八十四:大黃散

【別名】 參黃散

【處方】 川大黃半兩(銼碎,微炒),黃芩半兩,玄參半兩。

【製法】 上為粗散。

【功效與作用】 小兒疹痘瘡出盡後,小兒瘡疹後一切餘毒。

【用法用量】 參黃散(《楊氏家藏方》卷十九)。

【摘錄】 《聖惠》卷八十四

《聖惠》卷八十四:大黃散

【處方】 川大黃1兩(銼,微炒),甘草半兩(炙微赤,銼),麥門冬半兩(去心,焙),細辛半兩,黃芩半兩。

【製法】 上為粗散。

【功效與作用】 小兒4-5歲傷寒,壯熱挾實,心腹脹悶。

【用法用量】 每服1錢,以水1小盞,煎至5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 《聖惠》卷八十四

《聖惠》卷八十二:大黃散

【處方】 川大黃1兩(銼碎,微炒),柴胡3分(去苗),川升麻3分,黃芩3分,枳殼3分(麩炒微黃,去瓤),赤芍藥3分,梔子仁3分,石膏1兩半,知母3分,杏仁3分(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製法】 上為粗散。

【功效與作用】 小兒周歲至3歲壯熱。

【用法用量】 每服1錢,以水1小盞,加青竹葉2-7片,煎至5分,去滓,量兒大小,分減服之。

【摘錄】 《聖惠》卷八十二

《聖惠》卷八十:大黃散

【處方】 川大黃1兩(銼,微炒),乾漆1兩(搗碎,炒令煙出),桂心1兩,生乾地黃1兩,乾薑半兩(炮裂,銼),當歸3分(銼,微炒)。

【製法】 上為粗散。

【功效與作用】 產後惡血內攻,腹內(疒丂)痛不可忍。

【用法用量】 每服3錢,以酒1中盞,煎至6分,去滓稍熱服,不拘時候。

【摘錄】 《聖惠》卷八十

《聖惠》卷七:大黃散

【處方】 川大黃1兩(銼碎,微炒),黃芩3分,赤茯苓3分,冬葵子1兩,紫蘇莖葉3分,檳榔2分,瞿麥1兩,木通2分(銼),白茅根3分(銼)。

【製法】 上為粗末。

【功效與作用】 膀胱實熱,腹脅脹滿,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 每服3錢,以水1中盞,加生薑半分,同煎至6分,去滓,食前溫服。

【摘錄】 《聖惠》卷七

《聖惠》卷九十一:大黃散

【別名】 截毒散

【處方】 川大黃半兩(生用),鬱金半兩,黃藥半兩,膩粉半兩,豬牙皂莢半兩(去皮子用)。

【製法】 上為細散。

【功效與作用】 小兒赤流,熱如火。

【用法用量】 截毒散(《永樂大典》卷一○三七引《醫方妙選》)。方中黃藥,《永樂大典》引《醫方妙選》作「黃芍藥」,《衛生總微》作「赤芍藥」。

【摘錄】 《聖惠》卷九十一

《聖惠》卷十一:大黃散

【別名】 大黃湯

【處方】 川大黃1兩半(銼碎,微炒),桂心3分,甘草1兩(炙微赤,銼),川芒消2兩,木通1兩(銼),大腹皮1兩(銼),桃仁20枚(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功效與作用】 陽毒傷寒未解,熱在內,恍惚如狂者。

【用法用量】 大黃湯(《聖濟總錄》卷二十七)。

【摘錄】 《聖惠》卷十一

《聖惠》卷十五:大黃散

【處方】 川大黃1兩(銼碎,微炒),秦艽1兩(去苗),桂心1兩,石膏2兩,柴胡1兩(去苗),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製法】 上為粗散。

【功效與作用】 時氣3日,頭痛煩熱。

【用法用量】 每服4錢,以水1中盞,加生薑半分,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 《聖惠》卷十五

《聖惠》卷十八:大黃散

【處方】 川大黃2兩(銼碎,微炒),黃連1兩半(去須),川升麻1兩,黃芩3分,漏蘆3分,玄參3分,甘草3分(炙微赤,銼)。

【製法】 上為散。

【功效與作用】 熱病,胃中熱毒,生皰瘡豌豆

【用法用量】 每服5錢,以水1大盞,煎至5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 《聖惠》卷十八

《聖惠》卷三十一:大黃散

【處方】 川大黃2兩(銼碎,微炒),木香半兩,柴胡1兩(去苗),赤芍藥3分,訶黎勒3分(用皮),枳實半兩(麩炒微黃),甘草半兩(炙微赤,銼),桃仁1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鱉甲1兩(塗醋,炙微黃,去裙襴)。

【製法】 上為粗散。

【功效與作用】 骨蒸痃癖,脅下妨悶,肢節疼痛。

【用法用量】 每服3錢,以水1中盞,加生薑半分,煎至6分,去滓,食前溫服。

【摘錄】 《聖惠》卷三十一

《聖惠》卷三十六:大黃散

【處方】 川大黃1兩(銼碎,微炒),犀角屑3分,射干3分,川升麻3分,玄參2分,大青3分,絡石3分,木通3分(銼),甘草3分(炙微赤,銼)。

【製法】 上為散。

【功效與作用】 心脾熱毒,生木舌,腫澀妨悶。

【用法用量】 每服5錢,以水1大盞,煎至3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 《聖惠》卷三十六

《聖惠》卷四十三:大黃散

【處方】 川大黃1兩(銼碎,微炒),當歸半兩(銼,微炒),桂心半兩,桃仁半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鱉甲1兩(塗醋,炙令黃,去裙襴),陳橘皮1兩(湯浸,去白瓤,焙)。

【製法】 上為散。

【功效與作用】 心腹卒脹滿,脅肋疼痛,不欲飲食。

【用法用量】 每服3錢,以水1中盞,加生薑半分,煎至6分,去滓稍熱服,不拘時候。

【摘錄】 《聖惠》卷四十三

《聖惠》卷六十一:大黃散

【處方】 川大黃1兩(生用),黃芩1兩,白芷3分,寒水石1兩,白蘞1兩,黃柏3分(銼),石膏1兩,赤石脂1兩,黃連1兩(去須)。

【製法】 上為細散。

【功效與作用】 癰腫發背。

【用法用量】 以漿水調為膏,厚塗於瘡上,干即易之。

【摘錄】 《聖惠》卷六十一

《聖惠》卷六十一:大黃散

【處方】 川大黃1兩,當歸1兩,細辛半兩,木通1兩(銼),芎藭1兩,黃連1兩,赤芍藥1兩,黃耆1兩(銼),白及1兩。

【製法】 上為細散。

【功效與作用】 癰腫已作膿。

【用法用量】 每用雞子白和,塗於故細布上,以貼腫處,燥復易之。

【摘錄】 《聖惠》卷六十一

《聖惠》卷六十四:大黃散

【處方】 川大黃2兩(生用),木香1兩,丁香半兩,獨活1兩,桑寄生1兩,射干1兩,甘草半兩(生,銼),麝香1分(細研)。

【製法】 上為粗散,入麝香研令勻。

【功效與作用】 疏利毒氣,防惡氣入腹。主毒腫。

【用法用量】 每服5錢,以水1大盞,煎至5分,去滓,食前溫服。

【摘錄】 《聖惠》卷六十四

《聖惠》卷七十一:大黃散

【處方】 川大黃1兩(銼碎,微炒),桂心半兩,枳殼3分(麩炒微黃,去瓤),訶黎勒1兩(煨,用皮),前胡1兩(去蘆頭),桔梗1兩(去蘆頭)。

【製法】 上為粗散。

【功效與作用】 婦人心胸氣壅,兩脅滿悶,不能飲食。

【用法用量】 每服4錢,以水1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 《聖惠》卷七十一

《聖惠》卷七十三:大黃散

【處方】 川大黃1兩(銼碎,微炒),黃芩1兩,赤芍藥半兩,玄參半兩,黃耆1兩(銼),丹參半兩,山茱萸半兩,蛇床子半兩。

【製法】 上為細散。

【功效與作用】 婦人陰癢

【用法用量】 每服2錢,食前以溫酒調下。

【摘錄】 《聖惠》卷七十三

《聖惠》卷八十八:大黃散

【處方】 川大黃1兩(銼碎,微炒),鱉甲1兩(塗醋,炙令黃,去裙襴),京三棱半兩(微煨,銼),木香1分,檳榔半兩,麝香1分(細研),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製法】 上為細散。

【功效與作用】 小兒痃氣,發即緊縮,痛不欲食。

【用法用量】 都研令勻,每服半錢,以粥飲調下,1日-4次。

【摘錄】 《聖惠》卷八十八

方出《聖惠》卷四十五,名見《普濟方》卷二四五:大黃散

【處方】 川大黃1兩(銼碎、微炒),枳殼1兩(麩炒微黃,去瓤),旋覆花半兩,赤芍藥半兩,木通1兩(銼),紫蘇莖葉1兩,犀角屑3分,川朴消1兩,黃芩3分。

【製法】 上為粗散。

【功效與作用】 腳氣發動,大小便秘澀,肢節煩疼,頭目旋暈,氣壅昏沉,不欲飲食。

【用法用量】 每服4錢,以水1中盞,加生薑半分,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 方出《聖惠》卷四十五,名見《普濟方》卷二四五

《聖惠》卷三十五:大黃散

【處方】 川大黃半兩(銼碎,微炒),牛蒡子1兩(微炒),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製法】 上為粗散。

【功效與作用】 風熱積於咽喉之間,咽喉中如有物妨悶,或在左,或在右,名曰蠱。

【用法用量】 每服3錢,以水1中盞,加生薑半分,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先須深針結聚之處,使毒氣散後,再服此方。

【摘錄】 《聖惠》卷三十五

《保命集》卷中:大黃散

【處方】 梔子半兩,大黃半兩,鬱金半兩,甘草2錢半。

【製法】 上為細末。

【功效與作用】 上焦熱而煩,不能睡臥。

【用法用量】 每服5錢,水煎,食後溫服。微利則已。

【摘錄】 《保命集》卷中

《聖惠》卷八十四:大黃散

【處方】 川大黃半兩(銼碎,微炒),梔子仁1分,黃芩1分,赤芍藥1分,甘草1分(炙微赤,銼)。

【製法】 上為粗散。

【功效與作用】 小兒傷寒,壯熱,心躁,頭痛,口乾,小便赤,大便難。

【用法用量】 每服1錢,以水1中盞,煎至5分,去滓,量兒大小,分減溫服。以利為效。

【摘錄】 《聖惠》卷八十四

《聖惠》卷五十八:大黃散

【處方】 川大黃1兩(銼碎,微炒),苦參1兩(銼),貝齒1兩(燒為灰),滑石1兩。

【製法】 上為細散。

【功效與作用】 關格。風冷氣入小腸,忽痛堅急,大小便不通;或小腸有氣結如升大,脹起如吹狀。

【用法用量】 每服2錢,煮葵根湯調下,不拘時候。

【摘錄】 《聖惠》卷五十八

《聖惠》卷四:大黃散

【處方】 川大黃1兩(銼碎,微炒),黃芩1兩,赤芍藥半兩,柴胡1兩(去苗),知母1兩,黃連半兩(去須),甘草半兩(炙微赤,銼),葳蕤半兩,秦艽半兩(去苗)。

【製法】 上為粗末。

【功效與作用】 心臟實熱,身體煩疼,口乾多燥。

【用法用量】 每服3錢,以水1中盞,煎至6分,去滓,食後溫服。

【摘錄】 《聖惠》卷四

《聖惠》卷十八:大黃散

【處方】 川大黃1兩(銼碎,微炒),枳實半兩(麩炒令黃色),羚羊角屑1兩,川朴消1兩,黃芩1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製法】 上為粗散。

【功效與作用】 熱病大便澀滯,妄語心煩。

【用法用量】 每服5錢,用水1大盞,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 《聖惠》卷十八

《聖惠》卷十三:大黃散

【處方】 川大黃2兩(銼碎,微炒),枳實2兩(麩炒微黃),川芒消2兩,甘草1兩(炙微赤,銼),厚朴2兩(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

【製法】 上為粗末。

【功效與作用】 傷寒未解,煩熱口乾,腹中有結燥不通。

【用法用量】 每服4錢,以水1中盞,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以得利為度。

【摘錄】 《聖惠》卷十三

《雞峰》卷二十五:大黃散

【處方】 大黃1兩,瞿麥1兩,白乾葛1兩,牛蒡子1兩,地骨皮1兩,蒼朮1兩,升麻2兩,大青2兩,芍藥(赤者)2兩,枸杞子2兩,當歸2兩,吊藤2兩,黃芩2兩,黃連2兩,連翹2兩,羌活2兩,青皮2兩,鬱金2兩,芎2兩,桑白皮2兩,甘草2兩,牽牛(黃者)2兩,荊芥穗2兩。

【製法】 上為細末。

【功效與作用】 百種毒。

【用法用量】 每服1-2錢,食後、臨臥用生薑自然汁調下。

【摘錄】 《雞峰》卷二十五

《聖濟總錄》卷一四四:大黃散

【處方】 大黃(銼,炒)半兩,當歸(切,焙)半兩,芎藭(銼)半兩。

【製法】 上為散。

【功效與作用】 打撲內傷,瘀血在腹。

【用法用量】 每服2錢匕,空心、日午、臨臥溫酒調下。

【摘錄】 《聖濟總錄》卷一四四

蘇沈良方》卷十引《靈苑方》:大黃散

【別名】 托骨大黃散

【處方】 羊脛炭(燒赤,酒淬10過)5兩,大黃(小便浸7日,日1易,以濕紙裹煨,切,焙)3兩半,巴豆肉(漿水煮黃色,焙)3兩半,古銅錢(用半兩燒赤,米醋淬,為粉,新水飛過,去粗取細者)2兩。

【功效與作用】 產後血暈及傷折內損,婦人血症血瘕

【用法用量】 托骨大黃散(《傷科彙纂》卷八)。

【摘錄】 《蘇沈良方》卷十引《靈苑方》

《聖濟總錄》卷九十八:大黃散

【處方】 大黃(略蒸熟,切,焙)2兩,亂髮(燒灰)1兩。

【製法】 上為散。

【功效與作用】 血淋熱痛不可忍。

【用法用量】 每服2錢匕,溫熟水調下,1日3次。

【摘錄】 《聖濟總錄》卷九十八

中藥方專題

參看中藥方劑主頁面。

按功效分類的常用方劑

解表劑清熱劑瀉下劑祛風濕劑祛濕利水劑溫里劑理氣劑消導劑驅蟲劑止血劑活血劑化痰止咳平喘劑安神劑熄風劑開竅劑補益劑固澀劑

中藥方大全 按拼音查詢

點擊字母查看完整藥方列表:

附:中藥材大全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W | X | Y | Z

相關頁面

本草圖書


中藥相關電子書

關於「大黃散」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