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參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苦參
Kǔ Shēn
苦參
別名 野槐、好漢枝、苦骨、地骨、地槐、山槐子、川參、鳳凰爪、牛參、野槐根、山槐根、地參
功效作用 清熱燥濕祛風殺蟲。主濕熱瀉痢腸風便血黃疸小便不利水腫帶下陰癢;疥癬;麻風皮膚瘙癢濕毒瘡
英文名 Lightyellow Sophora Root, Root of Lightyellow Sophorn
始載於 神農本草經
毒性 無毒
歸經 小腸經肝經腎經大腸經
藥性
藥味

苦參(學名:Sophora flavescens)為豆科苦參屬的植物。分布於俄羅斯、日本、印度、朝鮮以及中國大陸的南北各省區等地,生長於海拔1,500米的地區,多生在山坡、沙地、草坡、灌木林中及田野附近,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種栽培。功能主治:清熱燥濕,殺蟲,利尿。用於熱痢,便血黃疸尿閉,赤白帶下,陰腫陰癢濕疹,濕瘡,皮膚瘙癢,疥癬麻風;外治滴蟲性陰道炎

目錄

原態特徵

苦參(圖2)

苦參(拉丁文學名:Sophora flavescens)落葉半灌木,高1.5-3m。根圓柱狀,外皮黃白色。莖直立,多分枝,具縱溝;幼枝被疏毛,後變無毛。奇數羽狀複葉,長20-25cm,互生;小葉15-29,葉片披針形至線狀披針形,長3-4cm,寬1.2-2cm,先端漸尖,基部圓,有短柄,全緣,背面密生平貼柔毛;托葉線形。總狀花序頂生,長15-20cm,被短毛,苞片線形;萼鍾狀,扁平,長6-7mm,5淺裂;花冠蝶形,淡黃白色;旗瓣匙形,翼瓣無耳,與龍骨瓣等長;雄蕊10,花絲分離;子房柄被細毛,柱頭圓形。莢果線形,先端具長喙,成熟時不開裂,長5-8cm。種子間微縊縮,呈不明顯的串珠狀,疏生短柔毛。種子3-7顆,近球形,黑色。花期5-7月,果期7-9月。  

地理分布

苦參(圖3)

生態環境:生於沙地或向陽山坡草叢中及溪溝邊。

資源分布:分布於全國各地。  

栽培技術

苦參(圖4)

  

生物學特性

對土壤要求不嚴,一般砂壤和粘壤上均可生長,為深根性植物,應選擇地下水位低,排水良好地塊種植。當年播種的幼苗多不開花,冬季葉子變黃脫落進入休眠,至翌年春重新返青生長,6月孕蕾開花,7-8月中旬果實成熟,全年生長期約210d,種子干粒重49.63g。  

栽培技術

種子繁殖:播種前用40-45℃溫水浸10-12h,或進行沙藏,1:3混合放在0-10℃左右條件下處理20-30d,南方3-4月,北方4月播種,按行距65cm,株距30cm穴播,每穴播種8-10粒,覆土2-3cm。1hm2播種量22.5-37.5kg,播後溫度在15-19℃,有足夠濕度約25d即出苗。苗高15-16cm時,勻苗、補苗,每穴留苗3-4株。  

田間管理

及時除草、澆水、培土,每年追肥l-2次,第1次在5月中、下旬,第2次在8月間,以糞肥和廄肥為主。  

藥材特性

性狀鑒別

苦參(圖5)

根長圓柱形,下部常分枝,長10-30cm,直徑l-2.5cm。表面棕黃色至灰棕色,具縱皺紋及橫生皮孔。栓皮薄,常破裂反卷,易剝落,露出黃色內皮。質硬,不易折斷,折斷面纖維性。切片厚3-6mm,切面黃白色,具放射狀紋理。氣做,味苦。以條勻、斷面黃白、味極苦者為佳。  

顯微鑒別

根橫切面:木栓層為8-12列細胞,有時栓皮剝落。韌皮部有多數纖維常數個至數十個成束。束間形成層有的不明顯。木質部自中央向外分叉為2-4束,木質部束導管l-2列,直徑至72μm,木纖維常沿切向排列。射線寬5-15列細胞,中央有少數細小導管及纖維束散在。薄壁細胞中含眾多澱粉粒及草酸鈣方晶。

粉末特徵:淡黃色。①纖維眾多成束,非木化,平直或稍彎曲,直徑11-27μm,纖維周圍的細胞中含草酸鈣方晶,形成晶纖維。②導管主為具緣紋孔導管,淡黃色或黃色,直徑27-126μm,具緣紋孔橢圓形,排列緊密,有的數個紋孔口連成線狀。③木栓細胞表面觀多角形,多層重疊,平周壁表面有不規則細裂紋。④薄壁細胞類圓形或類長方形,有的垂周壁呈不均勻連珠狀,胸腔內含細小草酸鈣針晶,長達11μm。此外,有眾多澱粉粒及少數石細胞。  

化學成份

苦參(圖6)

根中含生物鹼苦參鹼(matrine),氧化苦參鹼(oxymatrine),N-氧化槐根鹼(N-oxysophocarpine)、槐定鹼(sophoridine),右旋別苦參鹼(-allomatrine),右旋異苦參鹼(I-somatrine),右旋槐花醇(sophoranol),(+)槐花醇N-氧化物(sophoranol N-oxide),左旋槐根鹼(sophocarpine),左旋槐胺鹼(sophoramine),右旋-N-甲基金雀花鹼(N-methylcytisine),左旋臭豆鹼(anagyrine),贗靛葉鹼(baptifoline)。根中還含多種黃酮類化合物:苦參新醇(kushenol)A、B、C、D、E、F、G、H、I、J、K、L、M、N、O,苦參查耳酮(kuraridin),苦參查耳酮醇(kuraridinol),苦參醇(kurarinol),新苦參醇(neokurarinol),降苦參醇(norkurarinol),異苦參酮(isokurarinone),刺芒柄花素(for-mononetin),苦參酮(kurarinone),降苦參酮(norkurarinone),甲基苦參新醇C(methylkushenol C),l-山槐素(lmaackiain),三葉豆紫檀甙(trifolirhizin)及三葉豆紫檀甙丙二酸酯(rtifolirhizin-6」-O-malonate),苦參素(kushenin),異脫水淫羊藿素(isoanhy-droicaritin),降脫水淫羊藿素(noranhydroicaritin),黃腐醇(xan-thohumol),異黃腐酸(isoxanthohumol),木犀草素-7-葡萄糖甙(luteolin-7-glucoside)。此外,根中還含有三萜皂甙:苦參皂甙(sophoraflavoside)Ⅰ,Ⅱ、Ⅲ、Ⅳ,大豆皂甙(soyasaponin)I以及醌類化合物:苦參醌(kushequinone)A。地上部分含生物鹼:苦參鹼,氧化苦參鹼,右旋一別苦參減,異苦參鹼,槐花醇,槐花醇N-氧化物,臭豆鹼,贗靛葉鹼,左旋-N-甲基金雀花鹼,左旋-槐根鹼,左旋-槐胺鹼,右旋-N-氧化槐根鹼,左族-△7-脫氫槐胺鹼(△7-dehydrosophoramine),異槐根鹼(isosophocarpine),左旋-13,14去氫槐定鹼(13,14-dehy-drosophoridine),右旋-9a-羥基苦參鹼(9a-hydroxymatrine),左旋-9a-羥基槐根鹼(9a-hydroxysophocarpine),左旋-9a-羥基槐根鹼-N-氧化物(9a-hydroxysophocarpine N-oxide),左旋-7,8-脫氫槐胺鹼(7,8-dehydrosophoramine),左旋-9a-羥基槐胺鹼(9a-hydrox-ysophoramine),N-甲基金雀花鹼二聚體(dimer of N-methyleyti-sine),槐定鹼,有旋-12-去氫苦參鹼(lehmannine)。還含2-烷基色酮衍生物(2-alkylchromone derivatives),其中以2-正二十一烷基-5,7-二羥基-6,8-二甲基色酮(2-n-heneicosyl-5,7-dihydroxy-6,8-dimethyl chromone)和2-正二十三烷基-5,7-二羥基-6,8-二甲基色酮(2-n-tricosyl-5,7-dihydroxy-6,8-dimethylchromone)為主,還有2-正十三烷基(2-n-tridecyl)-、2-正十五烷基(2-n-pentadecyl)-、2-正十七烷基(2-n-heptadecyl)-、2-正十九烷基(2-n-nonadecyl)和2-正二十五烷基(2-n-pentacosyl)-的5,7-二羥基-6,8-二甲基色酮(5,7-dihydroxy-6,8-dimethyl chromone)。

花中含生物鹼:右旋-苦參鹼,右旋-氧化苦參鹼,左旋-7,11-去氫苦參鹼(7,11-dehydromatrine),右旋-5a,9a-二羥基苦參鹼(5a,9a-dihydroxymatrine),左旋-槐根鹼,N-氧化槐根鹼,左旋-槐胺鹼,左旋-9a-羥基槐胺鹼,右旋-槐花醇,槐花醇-N-氧化物,羽扇豆鹼(lupanine),左旋-臭豆鹼,左旋-贗靛葉鹼,左族-N-甲基金雀花鹼,左旋-菱葉野決明鹼(-rhombifoline),右旋-黃葉槐鹼(mamanine),右旋-苦參胺(kuraranine),異苦參胺(isokuraramine)。  

藥理作用

1.抗腫瘤作用

苦參(圖7)

苦參鹼具有抗癌活性,小鼠腹腔注射500μg.d組2mo存活率為40%,而對照組在23天內全部死亡。氧化苦參鹼則對此無作用。苦參鹼在體外具有降低小鼠腹腔巨噬細胞抑制P815腫瘤細胞增殖的效應。槐果鹼(Sophocarpine)亦有抗癌活性,在實驗小鼠體內對S-180、U-14.ECA、L等瘤株均表現明顯的抑制作用。苦參鹼、氧化苦參鹼、槐果鹼及其不同比例混合的A、B、C鹼對S-180實體瘤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各單體生物鹼的抑瘤率均在35%以上,經不同比例混合的C鹼劑量在113mg/(kg.d)時,連續腹腔注射給藥10天抑瘤率達61.38%,比總鹼提高23.5%,與單純苦參鹼相比,有顯著差異(P<0.01)。苦參鹼對慢性粒細胞白血病外周多向造血祖細胞集落產生率有顯著的抑制作用,抑制率達0.76,最佳抑制濃度為100mg/L。苦參水煎液作用於體外培養的人早幼粒白血病細胞,在劑量為8mg/ml時,可顯著地誘導白血病細胞向單核巨噬細胞方向分化。  

2.升白細胞作用

氧化苦參鹼可防止小鼠因MMC、環磷醯胺所致小鼠白細胞減少症靜脈注射肌肉注射30mg/kg苦參總鹼和100mg/kg氧化苦參鹼對正常家兔外周血白細胞數有明顯的升高作用,而且氧化苦參鹼對正常家兔升白作用的顯效時間、維持時間和白細胞計數峰值與苦參總鹼相比,在給藥後的18天內基本是一致的,升白效果優於鯊肝醇。在苦參總鹼、氧化苦參鹼、苦參鹼對家兔X線600倫照射後引起的白細胞減少症的治療實驗中,苦參總鹼組從給藥5天後到第l9天,白細胞計數基本保持在6000/mm3以上,而對照組直到22天才恢復上述水平;氧化苦參鹼的升白效價不高於總鹼,苦參鹼則未見治療效果。氧化苦參鹼對家兔經60鈷r-射線500倫全身照射後引起的白細胞減少症,劑量率為31倫/min,顯示一定防治作用,在劑量率為120倫/min無防治作用。  

3.對心血管系統的作用

1/4LD50的苦參鹼和氧化苦參鹼靜脈注射顯著對抗烏頭鹼氯仿-腎上腺素誘發的大鼠心律失常;腹腔注射顯著對抗氯仿誘發的小鼠心室纖顫,也提高烏頭鹼誘發大鼠心律失常所需的用量,對抗氯化鋇誘發的大鼠心律失常和結紮大鼠冠脈前降支誘發的心律失常。給兔靜脈注射30mg/kg氧化苦參鹼,縮短腎上腺素誘發的心律失常恢復時間,治療給藥平均縮短43%,預防給藥平均縮短22%。靜脈注射42mg/kg槐果鹼可對抗氯化鈣誘發的小鼠室性心律失常和烏頭鹼誘發的大鼠心律失常;靜脈注射l6mg/kg能提高哇巴因引起兔早搏和心臟停搏所需用量,也能對抗冠脈阻塞-再灌流誘發犬心律失常,但不能對抗氯化鈣-乙醯膽鹼誘發小鼠房顫(撲)和氯仿-腎上腺素誘發兔心律失常。靜脈注射l/5 LD50的槐定鹼(11mg/kg)可預防或治療烏頭鹼誘發的大鼠心律夫常,也可提高豚鼠對哇巴因引起各種心律失常的耐受量,防止氯化鋇和氯化鈣誘發大鼠心律失常。1/10 LD50劑量(5mg/kg)顯著縮短腎上腺素引起兔心律失常時間,且作用持續時間遠較奎尼丁長。也能提高兔左心室電致顫閾值,且隨靜脈注射劑量增大而提高,還能劑量相關地降低氯仿或四氯化碳誘發的小鼠室顫率,以及對抗四氯化碳-腎上腺素引起的兔心律失常。苦參生物鹼有擴張血管和對急性心肌缺血的保護作用。對麻醉家兔可引起明顯的降壓作用,一般降壓20mmHg左右,持續2-3分鐘恢復正常;對離體兔耳血管能立即引起擴張,並且持續10分鐘左右;對急性失血性心臟能延長其停搏時間,延長時間為7分鐘左右;對腦垂體後葉素所致急性心肌缺血有明顯的保護作用。氧化苦參鹼可增加兔心房收縮力,且有良好的量-效關係,9μm不影響心肌興奮性,但縮短功能不應期;降低腎上腺素誘發左心房自律性的閾濃度;減慢右心房自動節律,並降低CaCl2對右心房的正性頻率作用。中毒量(360μm)可降低心肌收縮力和興奮性。氧化苦參鹼50μmol/L可拮抗異丙腎上腺素的正性頻率作用。而氧化苦參鹼(100μmol/L)在培養心肌細胞較低(高)濃度可使以α(β)受體介導產生負(正)性頻率作用。苦參鹼可減慢豚鼠右房自動頻率,增加右房收縮力和降低左房MDF(最大驅動頻率),並呈劑量依賴關係;其負性頻率,正性肌力和負性MDF作用均呈直線相關。苦參鹼可抑制烏頭鹼誘發大鼠左房自律性作用或延長烏頭鹼誘發自動節律的潛伏期和減慢其初始頻率;也可提高哇巴因誘發豚鼠右房心律失常和腎上腺素注射液誘發豚鼠左房自律性的閾濃度,並對哇巴因的正性肌力作用有增強效應。苦參鹼能被Ca2+通道阻滯劑維拉帕米(1μmol/l)顯著抑制,且抑制平滑肌大於心肌,提示苦參鹼的正肌力作用可能與激活Ca2+通道有關。苦參鹼可提高大鼠血漿中cAMP含量和降低cMP水平,對心肌組織cAMP和cGMP含量無顯著影響。槐定鹼可提高大鼠血漿中cAMP水平和心肌組織中cAMP含量。氧化苦參鹼50μmol/L和250μmol/L對絲裂黴素C所致體外培養心肌細胞損傷乳酸脫氫酶含量升高有顯著的抑制作用,並能減輕由缺糖缺氧造成的心肌細胞損傷,但對氯丙嗪所致的心肌細胞損傷無保護作用。肌肉注射氧化苦參鹼具有明顯延長小鼠異體游離移植心肌存活期的作用,並隨劑量加大其作用增強。苦參總黃酮125-250μg/ml時,能減慢培養乳鼠心肌細胞團自發搏動的頻率,並能對抗心肌細胞團自發性及哇巴因誘發的搏動節律失常。苦參總黃酮對小鼠吸入氯仿所致心室纖顫有明顯的對抗作用,其LD50為23.9±1.1g/kg,治療指數為3.56。給家兔靜脈注射苦參總黃酮8g和30g/kg,30-60分鐘後,能明顯對抗氯仿-腎上腺素引起的心律失常。完全對抗率分別為40%和70%。靜脈注射苦參總黃酮20-40g/kg,對靜脈注射烏頭鹼所致大鼠心律失常有明顯地治療作用。第一次治療有效率達63%,第二次治療的有效率為84%。大鼠靜脈注射苦參鹼能顯著對抗烏頭鹼、氯化鋇和結紮冠脈所致的心律失常給麻醉大鼠靜脈注射苦參總黃酮30g/kg和60g/kg,呈現明顯地負性自律性作用,負性頻率作用和負性傳導作用。這些作用隨劑量的增加而增強。  

4.平喘祛痰作用

苦參鹼主要是通過興奮β受體,尤其是興奮中樞的β受體,解除支氣管痙攣及抑制抗體和慢反應物質的釋放而產生平喘作用的。苦參鹼在有鈣或無鈣克氏營養液中,均能對抗乙醯膽鹼氯化鋇興奮離體豚鼠、大鼠氣管和腸管的作用。苦參總鹼、氧化苦參鹼對組胺致喘豚鼠的平喘效果與氨茶鹼基本相似,1小時平喘率都在90%以上,而對照組在15%左右;平喘時間上,氨茶鹼在6小時平喘率是55%,苦參總鹼則在80%以上。槐果鹼Ach的致喘作用比氨茶鹼強,其平喘作用可能是通過興奮中腦的β-受體而起作用。酚紅排泌法證明、小鼠灌胃苦參總鹼、黃酮0.8g/kg,有明顯祛談作用。  

5.安定作用

苦參總鹼50-100mg/kg能明顯抑制小鼠的自由活動;400mg/kg對小鼠被動活動明顯抑制;100-200mg/kg能抑制孤獨小鼠的歐斗攻擊行為;苦參總鹼25-40mg/kg與冬眠靈(5mg/kg)合用,可致小鼠翻正反射消失,100-200mg/kg苦參總鹼能明顯加強0.5mg/kg利血平對小鼠自發活動的抑制作用;苦參總鹼50-200mg/kg與腹腔注射閾下劑量的戊巴比妥鈉20-25mg/kg合用,可致小鼠入睡;分別與硫噴妥鈉(腹腔注射,40mg/kg)、水合氯醛(腹腔注射,200mg/kg)合用,能顯著加強其中樞抑制作用。亦能明顯對抗中樞興奮劑苯丙胺(腹腔注射,4-6mg/kg)及咖啡因(50mg/kg)所致的精神運動性興奮;苦參總鹼對士的寧戊四氮所致的驚厥不但無對抗作用,反而使其驚厥增強和增加其動物死亡數;苦參總鹼單獨使用有輕度的鎮痛作用,與閾劑量嗎啡合用,可顯著增加其鎮痛百分率。  

6.抗過敏作用

苦參鹼可降低過敏介質的釋放,為免疫抑制劑,其抑制50%T細胞增殖的濃度為0.55-0.56mg/ml;抑制IL-2產量的濃度為0.1mg/kg。  

7.免疫抑制作用

苦參鹼、氧化苦參鹼在1/5 LD50劑量下對小鼠免疫功能均有抑制作用。兔、大鼠肌肉注射氧化苦參鹼150mg/kg或100mg/kg對被動或主動皮膚過敏反應均有明顯抑制作用,並對兔血清IgE抗體形成有明顯抑制作用。腹腔注射氧化苦參鹼200mg/kg.d,共21天,對小鼠速髮型變態反應引起的死亡有保護作用。  

8.其它作用

肌肉注射氧化苦參鹼能明顯對抗巴豆油角叉菜膠(大鼠)和冰醋酸(小鼠)誘發的滲出炎症。兔灌胃、皮下注射、靜脈注射、腹腔注射和肌肉注射苦參煎劑、苦參注射液及苦參鹼均有利尿作用,尿中氯化鈉量有顯著增加。苦參50%甲醇浸膏具有抗鹽酸乙醇所致的潰瘍作用,其活性成分為苦參酮(Kurarinone)。此外,苦參鹼體內外均有抗菌作用,體內作用強度與氯黴素相當,醇浸膏體外有抗滴蟲作用,其強度與蛇麻子相近。  

參鹼毒性

苦參(圖8)

苦參鹼注射於家兔,發現中樞神經麻痹現象,同時發生痙攣,終則呼吸停止而死。注射於青蛙,初呈興奮,繼則麻痹,呼吸變為緩慢而不規則,最後發生痙攣,以致呼吸停止而死;其痙攣的發作,恐系起因於脊髓反射的亢進。對家兔的最小致死量為0.4g/kg。苦參生物鹼對冷血和溫血動物均有引起痙攣和麻痹呼吸中樞的作用。接受較大劑量藥物的小鼠出現燥跳、痙攣性抽搐等興奮現象;靜脈注射家兔開始出現畏懼不安,最後呼吸困難而死亡。槐果鹼當大劑量(150mg/kg)注入家兔體內時,引起靜脈充血血壓下降、呼吸次數明顯減少,呼吸麻痹而中毒死亡。苦參生物鹼LD50測定結果報導不一致。苦參總黃酮給小鼠靜脈注射的LD50為103.1±7.66g/kg。小鼠肌肉注射和靜脈注射氧化苦參鹼的LD50分別為256.74±573.6mg/kg和144.2±22.8mg/kg。灌胃和肌肉注射苦參浸膏小鼠的LD50分別為14.5g/kg和14.4g/kg。小鼠皮下注射苦參結晶鹼的LD50為571.2±48.8mg/kg犬肌肉注射苦參鹼結昌(200mg/kg)或苦參浸膏(0.1g/kg),鴿肌肉注射苦參生物鹼(100mg/kg)均未見中毒症状。苦參避孕栓對小白鼠陰道、宮頸無刺激性。  

理化鑒別

(l)取該品橫切片加氫氧化鈉試液數滴,栓皮即呈橙紅色,漸變血紅色,久置不消失。木質部不呈現顏色反應。(檢查色素)

(2)該品粉末0.5g,加1%鹽酸15ml,水浴加熱10min,濾過。分取濾液於3支小試管中,分別加入碘化鉍鉀、碘化汞鉀及碘化鉀試劑,均產生沉澱。(檢查生物鹼)

(3)取該品粉末0.5g,加甲醇10ml,加熱迴流10min,濾過。取濾液lml,置試管中,加鎂粉少量與鹽酸3-4滴,加熱,顯紅色。另取濾液5μl,點於濾紙上,噴以5%三氧化鋁乙醇溶液,晾乾,置紫外光燈(254nm)下觀察,顯黃綠色熒光。(檢查黃酮)

(4)薄層色譜 取本品粉末0.5g,加氯仿25ml,濃氨試液0.3ml,放置過夜,濾過,濾液蒸干,殘渣加氯仿0.5ml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氯化苦參鹼和槐定鹼對照品,加乙醇製成每lml各含0.2mg的混合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4μl,分別點於同一用2%氫氧化鈉溶液製備的矽膠G薄層板上,以苯-丙酮-甲醇(8:3:O.5)為展開劑,展開,展距約8cm,取出,晾乾,再以甲苯-醋酸乙酯-甲醇-水(2:4:2:1)10℃以下放置後的上層溶液為展開劑,展開,展距與第1次相同,取出,晾乾,依次噴以碘化秘鉀試液和亞硝酸鈉乙醇試液。

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的兩個棕色斑點。

品質標誌《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1995年版規定:該品含生物鹼以苦參鹼計算,不得少於2.0%。  

採收炮製

採收加工:春、秋二季採挖。除去根頭及小支根,洗淨,乾燥,或趁鮮切片,乾燥。

揀淨雜質,除去殘莖,洗淨泥土,用水浸泡,撈出,潤透,切片,晒乾;先需用糯米濃泔汁浸一宿,上有腥穢氣並在水面上浮,並須重重淘過,即蒸,從巳至申出,晒乾細銼用之。  

藥用價值

【藥材】中藥苦參為多年生落葉亞灌木植物苦參的根。在我國各地均產。每年春秋兩季採收入藥用。

性味】味苦;性寒

【歸經】肝;腎;大腸小腸經;膀胱;心經;膀胱經

【應用】

1、治療帶下陰癢。對婦女帶下色黃,以及男性陰腫陰癢均有很好的治療作用。

2、治療濕疹疥癬。苦參浴能夠清除下焦濕熱,並且殺蟲止癢,對濕疹疥癬引起的皮膚瘙癢有很好的緩解作用。

3、治療小便不利。苦參浴可治療各種原因引起的小便不利,灼熱澀痛。尤其對婦女因妊娠而引起的小便不利,配合服用苦參湯劑效果更加。

【功能主治】清熱燥濕;祛風殺蟲。主濕熱瀉痢;腸風便血;黃疸;小便不利;水腫;帶下;陰癢;疥癬;麻風;皮膚瘙癢;濕毒瘡瘍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10g;或入丸、散。外用:適量,煎水熏洗;或研末敷;或浸灑搽。

【注意】

1.脾胃虛寒者忌服。

2.《醫學入門》:胃弱者慎用。

3.《本草經疏》:久服能損腎氣,肝、腎虛而無大熱者勿服。

【各家論述】

1.《本草衍義補遺》:苦參,能峻補陰氣,或得之而致腰重者,因其氣降而不升也,非傷腎之謂也。其治大風有功,況風熱細疹乎。

2.《本草綱目》:苦參、黃柏之苦寒,皆能補腎,蓋取其苦燥濕,寒除熱也。熱生風,濕生蟲,故又能治風殺蟲。惟腎水弱而相火勝者用之相宜,若火衰精冷,真元不足,及年高之人不可用也。張從正亦云,凡藥皆毒也,雖甘草、苦參,不可不謂之毒,久服則五味各歸其臟,必有偏勝氣增之患,諸藥皆然,學者當觸類而長之可也,至於飲食亦然。又按《史記》雲,太倉公淳于意醫齊大夫病齲齒,灸左手陽明脈,以苦參湯日漱三升,出入慎風,五、六日愈,此亦取其去風氣濕熱殺蟲之義。

3.《本草匯言》:姚斐成雲,苦參,祛風瀉火,燥濕去蟲之藥也。前人謂苦參補腎補陰,其論甚謬。蓋此藥味苦氣腥,陰燥之物,穢惡難服,惟腎氣實而濕火勝者宜之;若火衰精冷,元陽不足,及年高之人,胃虛氣弱,非所宜也。況有久服而致腰重者,因其專降而不升,實傷腎之謂也,何有補腎補陰之功乎?。

4.《本草經百種錄》:苦參,專治心經之火,與黃連功用相近。但黃連似去心臟之火為多,苦參似去心腑小腸之火為多,則以黃連之氣味清,而苦參之氣味濁也。按補中二字,亦取其苦以燥脾之義也。

5.《長沙藥解》:《金匱》苦參湯,治狐惑蝕於下部者,以肝主筋前陰宗筋之聚,土濕木陷,郁而為熱,化生蟲NI,蝕於前陰,苦參清熱而去濕,療瘡而殺蟲也。當歸貝母苦參丸,用之治妊娠小便難,以土濕木陷,郁而生熱,不能泄水,熱傳膀胱,以致便難,苦參清濕熱而通淋澀也。

6.《本草正義》:苦參,大苦大寒,退熱泄降,蕩滌濕火,其功效與芩、連、龍膽皆相近,而苦參之苦愈甚,其燥尤烈,故能殺濕熱所生之蟲,較之芩、連力量益烈。近人乃不敢以入煎劑,蓋不特畏其苦味難服,亦嫌其峻厲而避之也。然毒風惡癩,非此不除,今人但以為洗瘡之用,恐未免因噎而廢食耳。

7.《神農本草經》:主心腹結氣,症瘕積聚,黃疸,溺有餘瀝,逐水,除癰腫,補中,明目止淚。

8.《名醫別錄》:養肝膽氣,安五臟定志益精,利九竅,除伏熱腸澼,止渴,醒酒,小便黃赤,療惡瘡下部瘍,平胃氣,令人嗜食。

9.陶弘景:惡病人酒漬飲之,患疥者服亦除,蓋能殺蟲。

10.《藥性論》:治熱毒風,皮肌煩燥生瘡,赤癩眉脫,主除大熱嗜睡,治腹中冷痛,中惡腹痛,除體悶,治心腹積聚。

11.《唐本草》:治脛酸,療惡蟲。

12.《日華子本草》:殺疳蟲。炒帶煙出為末,飯飲下,治腸風下血並熱痢。

13.《珍珠囊》:去濕。

14.《滇南本草》:涼血解熱毒,疥癩,膿窠瘡毒。療皮膚瘙癢,血風癬瘡,頑皮白屑,腸風下血,便血。消風,消腫毒,痰毒。

15.《本草從新》:燥濕,勝熱,治夢遺滑精

【使用方法】

1、煎煮泡浴法。將苦參50克放入到水中煎煮30分鐘,待水溫降至適宜溫度時浸浴全身。

2、苦參熏洗浴。將苦參液趁熱熏洗患處,並用毛巾蘸水熱敷。每日一次,每次30分鐘。

3、苦參浴足。每日一次,每次30分鐘。

4、苦參坐浴。治療婦科帶下瘙癢、濕熱瀉痢、黃疸尿赤和各種便血疾病,每日2次,每次30分鐘。

參看

關於「苦參」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