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敷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Bkhc2.jpg

   熱敷是一種物理治療方式,一般可利用熱毛巾、暖水袋、暖袋(先以毛巾包裹,可協助吸收汗水及減低灼傷的機會),直接敷治患處,每天二至三次,每次至二十分鐘。

熱敷療法軟組織損傷疾病的治療中佔有重要的位置。熱敷療法具有擴張血管、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促進局部代謝的作用,有益於疾病的恢復。熱敷本身也可緩解肌肉痙攣,促進炎症瘀血的吸收,藥物熱敷還可使藥物通過局部吸收,達到直達病所的目的,使治療更直接、更有效。

熱敷療法適合於各種閉合性損傷。熱源可採用熱毛巾、熱水袋、具有加熱作用的治療儀器及寒痛樂等熱敷藥,中藥熱敷法結合藥物與熱敷的雙重作用,療效明顯,是臨床中常用的熱療方法。

熱敷療法直接提升患處的溫度,使皮下血管擴張,加速血液循環,達至消除慢性炎症、止痛、去腫、加速痊癒、舒緩肌肉痙攣、鬆弛神經、改善筋腱柔軟度的效果。

目錄

適用症状

慢性炎症及痛症(患處沒有發紅或發熱的症状),例如:慢性腰頸痛、慢性退化膝關節炎肌肉疲勞或痙攣等。

注意事項

熱敷的溫度應是中度和暖,切忌使用過熱的溫度或躺於暖水袋上。患有心臟病高血壓者,如欲於左肩及頸的位置使用熱敷,應先請教醫生或物理治療師。熱敷期間,若病情加劇或有不適,應立即停止,並向醫護人員查詢。

患有急性炎症、皮膚炎、血栓性靜脈炎、外周血管疾病,患處有傷口、剛癒合的皮膚、過份疼痛或腫脹、失去分辨冷熱的能力(例如部分糖尿病人) ,不能明白指示者(例如患有嚴重老人痴呆症的人士) ,都不宜使用。

於敷治後,患處應感到和暖和皮膚短暫變紅。若患處於熱敷後有持久的紅疹、痛楚或不適,應儘快求醫。

適當的熱敷,配合足夠休息和正確患處護理,例如適當姿勢及輔助性運動,能加速不少痛症的痊癒,若有疑問,請向物理治療師或醫護人員查詢。  

熱敷分類

熱敷能使肌肉鬆弛,血管擴張,促進血液循環。用熱敷的方法能使寶寶溫暖舒適,對一些末梢循環不良(手足冰涼)的寶寶進行保暖。同時,熱敷還有助於消炎消腫和加速組織再生;局部的熱敷還能緩解疼痛。所以,熱敷也常常用於寶寶皮膚癤腫、臀部肌肉注射後吸收不良而出現的硬結腹痛腹脹等。

熱敷的方法有乾熱敷和濕熱敷兩種。

乾熱敷

常常用熱水袋。一般在家庭中做乾熱敷非常方便且易行。方法是熱水袋內灌入1/2-2/3的熱水,斜放水袋將氣排出,而後擰緊塞子,用布擦乾水袋錶面的水,倒提起來抖動,檢查無漏水後,用布或毛巾包裹好,放在寶寶需要熱敷的部位。使用中應注意水溫不宜過高,用開水時應加入適量的冷水,使袋中水溫在50-60℃較為合適,並要仔細檢查有無漏水。在給寶寶使用熱水袋後,要隨時觀察,以防寶寶燙傷。如果發現皮膚潮紅時應停止。做熱敷時可根據需要及時換熱水,以保持一定的溫度。

常用於解痙鎮痛、保暖。將冷、熱水共同倒入搪瓷罐內,要求水溫為50℃(以水溫計調節較為準確),然後灌入熱水袋內,灌入量為熱水袋容量的1/2~2/3,逐出袋內空氣,擰緊塞子,擦乾後倒提熱水袋是否漏水,最後裝入布套中或用毛巾包裹,放於病孩需要部位。無熱水袋時也可用葡萄糖空瓶或塑料壺(瓶)代替,只要遇熱水不變形、不漏水就可以用。施熱時間一般超過20~30分鐘。此法方便常用,但其穿透力不如濕熱敷法。

對嬰幼兒施熱時,溫度要控制在50℃之內,並應多包一塊大毛巾或放於兩層毯子之間。經常觀察放置熱水袋部位,防止燙傷。如有皮膚紅腫,應立即停止使用,並在局部塗凡士林保護皮膚。臟器出血,軟組織挫傷扭傷砸傷初期(前三天)忌用熱敷。急性腹痛診斷未明前不宜熱敷。面部危險三角區感染化膿、皮膚濕疹細菌性結膜炎均禁忌熱敷。

濕熱敷

將小毛巾放在熱水中浸濕擰乾,放在所需要熱敷的部位,然後蓋上干毛巾或棉墊,以保持熱度。敷布的溫度以寶寶不感覺燙、能耐受為原則。濕熱敷也可採用在熱濕毛巾上放熱水袋的方法,以保持熱度。濕熱敷一般可持續20-30分鐘。在熱敷過程中,應經常觀察局部皮膚顏色,詢問寶寶感覺燙不燙?避免發生燙傷。同時,熱敷後應將局部擦乾蓋好,寶寶不要立即外出,避免著涼感冒

常用於消炎、鎮痛。將橡膠單(或塑料布)和毛巾墊在濕熱敷部位下面,以免弄濕衣服、被褥。在需要熱敷的皮膚局部塗以凡士林(或塗食用油,其範圍要大於熱敷面積),然後蓋上一層紗布。將浸在熱水裡的小毛巾擰乾(以不滴水為度),用手腕部試溫,以不燙手為宜,摺疊後敷於病孩患處,上面加蓋干毛巾保溫。在患部不忌壓的情況下,還可用熱水袋放置在小毛巾上,再蓋上大毛巾保濕則效果更佳。濕熱敷的溫度以病孩能夠耐受,不覺燙為原則,約3~5分鐘更換一次,一般連續熱敷15~20分鐘。熱敷完畢,揭去紗布,擦去凡士林,穿好衣服。濕熱敷穿透強,因而消炎作用也好。施熱過程中應加強觀察,因病孩往往不能很好合作,要慎防燙傷;對有傷口的部位作熱敷時,應注意無菌操作,敷後傷口換藥;熱敷面部者,敷後半小時內不宜外出,以防感冒。  

熱敷法的操作要領

熱敷能使肌肉鬆弛,血管擴張,促進血液循環,因此,它有消炎、消腫,減輕疼痛及保暖的作用。

操作要領

1.熱敷有兩種方法。一種是用熱水袋,水溫是60-80℃,以用手背試溫不太為度,將熱水灌至熱水袋的三分即可,排出袋內氣體,擰緊螺旋蓋,裝進布套內或用毛巾裹好,放在患病部位。也可把鹽、米或砂子炒熱後裝入布袋內,代替熱水帶熱敷。一般每次熱敷20-30分鐘,每天3-4次。

2.另一種熱敷法是把毛巾在熱水中浸濕,擰乾後敷於患病部位。在熱毛巾外面可以再蓋一層毛巾或棉墊,以保持熱度。一般每5分鐘更換一次毛巾,最好用兩交替使用。每次熱敷時間15-20分鐘,每天敷3-4次。

注意事項

1.不管用哪一種方法,都應注意防止燙傷,尤其是小孩、昏迷病人、老年人,及有癱疾、糖尿病、腎炎等血液循環不好或感覺不靈敏的病人,使用熱敷時,應隨時檢查局部皮膚的變化,如發紅起泡時,應立即停止。

2.熱敷作為配合療法適用於初起的腫、麥粒腫肌炎關節炎痛經風寒、引起的腹痛及腰腿痛等。但是,當急腹症未確診時,如急性闌尾炎,面部、口腔的感染化膿,各種內臟出血關節扭傷初期的有水腫時,都禁用熱敷。

中藥熱敷方法簡單,易於操作,可讓患者在家自行治療。操作時可直接將草藥放入大盆內煎煮,也可以將藥物包入口袋內再放入盆中煎煮,煮好後,可先用熱蒸汽熏蒸患處,待藥液溫度下降適中時,用毛巾蘸取藥液敷於患處,或直接將裝藥的口袋敷於患處,每次治療時間為20~30分鐘,每日~2次。

熱敷療法在應用中首先應注意溫度的掌握,以免燙傷。其次熱敷所用中藥,一般用量大,藥物毒性大,千萬叮囑病人不得誤服,以免藥物中毒

還應注意熱敷療法雖然使用廣泛,療效卓著,但也有不宜熱敷的疾病,如皮膚破損、開放性損傷等疾病不適宜採用熱敷療法。  

中草藥濕熱敷療法的護理

中草藥濕熱敷是傷科臨床常用的治療方法,關於應用方法和效果已有大量報導,但有關 其護理方面的闡述尚較少。我們通過對頸腰椎疾病患者熱敷過程的觀察發現,中草藥濕熱敷 的護理不是可有可無的。高質量的護理既可保證治療效果,又可避免給患者增加不必要的痛 苦(燙傷、過敏等)。

1 濕熱敷前衛生宣教

1.1 做好解釋工作 熱敷前向患者說明治療目的及藥物的作用機理等,使患者接受治療。

1.2 交待注意事項 局部皮膚破損者禁忌熱敷,以免引起感染;急性軟組織損傷3天內禁忌熱敷,因熱 能促進血液循環,可反射性增加疼痛;熱敷部位行封閉療法後,應停止熱敷1天,防止針眼 處感染;另外,封閉藥物多含有麻醉劑,其可掩蓋病人對熱痛的感覺,易引起燙傷,應用時 要注意。

1.3 教授熱敷方法 對初次熱敷的患者,護士應將熱敷方法進行詳細介紹,並親自示範,使患者正確掌握。具體 方法:①中藥袋應直接與患處皮膚接觸,不要用其它物品包裹,以免影響藥物向組織滲透。 ②熱敷時間嚴格遵醫囑,每日2次,每次30分鐘,過久可引起局部組織變性。

1.4 明確熱敷部位 護士應了解患者病情,保證熱敷部位準確。若患者對熱敷部位有疑問,護士應詳細了解病情 及查對醫囑後,向患者解釋清楚,打消其顧慮。如有些腰椎間盤突出症患者,僅有臀部或 腿部症状,而該病的根源在腰椎,所以正確的熱敷部位應在腰部,避免患者擅自更改而延誤 治療。

1.5 掌握藥袋溫度 藥袋溫度一般在38~42℃。當皮膚受到45℃刺激時,開始有熱痛感,大於45℃時不但痛感加 重產生灼痛,還會引起組織不可逆損傷。而神經組織受損的疾病,皮膚對冷熱 的敏感性下降,更易引起燙傷。有些患者不能遵從護士的勸說,認為藥袋越熱療效越好,結 果造成燙傷。因此,護士要特彆強調藥袋溫度以引起患者注意。

2 濕熱敷中檢查指導

發藥袋後應及時巡視病房,檢查患者熱敷情況,發現熱敷方法不正確或部位不準確者, 應及時糾正。如有些患者擔心藥袋弄髒衣被或皮膚,常用塑料布包裹藥袋,認為如此同樣可 以達到治療目的。殊不知用塑料布包裹後的藥袋,阻隔了藥物有效成份向深層組 織的滲透,嚴重影響療效。因此,檢查患者熱敷情況是非常重要的。

3 濕熱敷後觀察詢問

3.1 觀察皮膚 每次熱敷後都應觀察局部皮膚反應,有無紅腫痛癢、皮膚變色發硬以及皮疹,可以及早發現 燙傷、組織變性和過敏者。頸腰椎疾病患者皮膚感覺遲鈍,極易引起燙傷,而熱敷部位的皮 膚情況患者本人難以觀察,所以需要護士協助或發動同室病友互相觀察,避免燙傷的發生。

3.2 詢問病情 護士應利用每次接觸病人的機會(掃床、打針、發藥等)詢問熱敷後的感受,若有疼痛加重或 其它不適發生,應安慰病人,告之熱敷引起的反應是暫時的,停止熱敷後可自行緩解,消除 其緊張情緒,避免患者對治療產生懷疑或對疾病恢復喪失信心。  

中藥熱敷巧治頸椎病

方一 :伸筋草透骨草海桐皮荊芥防風附子千年健威靈仙桂枝路路通羌活獨活麻黃、紅花各 30g。

主治 :各型頸椎病。

製法 :上藥共研為粗末 ,裝入 15× 10cm的布袋內 ,每袋 150g。

用法 :用時將布袋加水煎煮 30分鐘 ,稍涼後 ,熱敷於頸部。每次 30分鐘 ,每日 2次。

方二 :兔兒散 12g ,桂枝 9g ,劉寄奴 12g ,五靈脂 9 g ,伸筋草 12g ,秦艽 12g ,紅花 9g ,蘇木 6g ,桑寄生 12g ,大小薊克 9克 ,乳香、沒藥各 9克。

主治 :各型頸椎病 ,尤其適用於疼痛劇烈、病史長者。

用法 :上藥煎好後 ,將兩塊毛巾浸泡在藥水中 ,輪流熱敷頸部。每天 2~ 3次 ,每次 0分鐘 ,每劑藥用 2天。

方三 :川草烏各 9 0g ,附子 60g ,馬錢子 30g ,乳香、沒藥、當歸薑黃各 60g ,川芎、防風、桂枝、元胡各 30g。

主治 :各型頸椎病 ,尤其適用於疼痛劇烈、局部麻木、怕冷明顯者。

製法 :上藥共研為粗末 ,裝入 15× 10cm的布袋內 ,每袋 150g。

用法 :用時將布袋加水煎煮 30分鐘 ,稍涼後 ,熱敷於頸部。每次 30分鐘 ,每日 2次 ,每劑藥用 3天。

方四 :吳茱萸 300g ,黃酒 50ml。

主治 :各型頸椎病 ,尤其頭痛、頸部疼痛劇烈者。

製法 :將藥末加黃酒拌勻 ,入鍋中炒熱 ,裝入布袋中。

用法 :將炒熱布袋稍涼後熱敷頸部 ,冷後再炒再敷。每次 30分鐘 ,每日 2次。  

熱敷法助老人耳聰目明腦健

1.護眼:將毛巾放入稍燙手的熱水中,浸透摺疊。然後將其放在合閉的雙眼上,雙手在毛巾上做輕柔地揉眼;毛巾稍冷後,用熱水重浸再熱敷摩揉。每次做時保持呼吸自然,心情放鬆,每次可做3~5遍,每天1~2次。能起到解除疲乏、保護視力的作用,對預防老花眼、近視也有效果。

2.聰耳:用熱水(手能耐受為度)浸透過的毛巾掩蓋在耳上,先掩左耳或右耳均可。每次交替重複做3~5遍,每天1~2次。其作用能增加耳部的氣血流量,可預防耳部疾病及老年人常見的耳聾

3.健腦:將熱毛巾(方法同上)放於小腦上(枕骨左右兩側,俗稱「腦後門」),兩側同時熱敷或左右交替熱敷均可,每次進行4~8遍,每天1~2次。能起到健腦作用,提高反應力和思維能力,對老年人常見的頭暈、高血壓等有一定防治效果。  

熱敷冷敷,各有宜忌

時機不對,熱敷火上加油

熱敷是人們熟知而且簡單易行的理療方法(具體做法見下文)。常被應用於某些慢性胃腸道疾病和軟組織損傷引起的疼痛、早期還沒有排膿的癤腫、淋巴結炎、眼部的麥粒腫、牙痛、關節炎和尿瀦留病症

熱敷的主要作用在於促使局部血管擴張,改善局部血液循環和淋巴循環,有利於淤血滲出液的吸收,具有消腫、止痛、減少粘連和促進傷口癒合的作用。

但熱敷必須注意時機。對於諸如挫傷、扭傷所造成的韌帶撕裂、肌肉和軟組織外傷而言,倘若剛受傷就用熱敷,結果會事與願違。

熱敷必須在傷後1~2天才能進行。

早做冷敷,局部止痛消腫

冷敷可以使血管收縮,減輕局部充血,抑制感覺神經,減輕疼痛,緩解症状,有降溫、止血、鎮痛和消腫的作用。

冷敷應在受傷24小時內進行。受傷後越早開始越好。

許多讀者來信提到一些電視現場直播體育競賽的場面:救護人員向運動員受傷的部位噴藥,倒地的運動員立即神奇地站了起來,又生龍活虎地參加比賽。究竟救護人員用的是什麼靈丹妙藥呢?

原來,這些「奇蹟」就是通過「冷敷」創造出來的。救護人員根據運動員的傷情,把化學致冷劑噴射到急性扭傷、拉傷的部位,迅速降低了局部組織的溫度,通過這種」冷敷」的作用,一時達到止血、消腫、鎮痛的目的。當然,受傷的運動員能不顧傷痞、奮力拚搏,與他們具備頑強的意志密切相關。

冷敷熱敷,如何具體實施

冷敷的常用方法有「干、濕」兩種:

①乾冷敷法。在橡膠製成的冰袋[或橡膠手套等代用品)中,裝入半袋碎冰[或冰水或冷水),紮緊袋口後,在冰袋與皮膚之間用毛巾、布套等隔開。冷敷的間隔時間一般為1—2個小時,每次敷20分鐘,每日可效多次。

②濕冷敷法。用兩塊小毛巾或紗布浸在盛冷水的盆里(如有冰則放入冰塊,沒有冰則用新打上來的井水),輪流取出擰至半干後敷於患部。4~5分鐘更換一次敷布,每次敷20~30分鐘,每日可敷多次。如果受傷的是手或腳,也可以直接把受傷的手或腳泡在冷水裡,每次不要超過15分鐘。

熱敷的常用方法也有「干、濕」兩種:

一是乾熱敷法。這是用熱水袋熱敷的方法:將60~70℃的熱水灌滿熱水袋容量的2/3,排出氣體,旋緊袋口(注意不要漏水)。將熱水袋裝入布套或用布包好敷於患部,一般每次熱敷20~30分鐘,每日~4次。如無熱水袋,亦可用金屬水壺(注意用毛巾包好),或用炒熱的食鹽或米或沙子裝入布袋來代替。

二是濕熱敷法。事先把兩塊小毛巾或紗布浸在熱水盆內,輪流取出並擰至半干,用自己的手腕掌側測試其溫度是否適當(必須不燙時才能敷於患部),上面再蓋以棉墊,以免熱氣散失,大約每5分鐘更換一次,總計20~30分鐘。每日可敷3~4次。

了解禁忌,還需注意整體

上面已經說到,不失時機地冷敷和熱敷,對於局部損傷來說,的確是一項簡單易行、快捷高效的物理治療措施。但是,不論冷敷還是熱敷,都有一些禁忌需要注意。例如,當損傷的部位起水皰或有破損,形成「開放性傷口」時,就不適宜冷敷;對於對低溫特別敏感或心血管系統有病的人,也要慎用冷敷;感染發燒的患者、診斷不明的急腹症、面部三角區感染、懷疑有臟器內出血的,禁忌熱敷;軟組織挫傷或關節扭傷的初期、皮膚濕疹、細菌性結膜炎等,也都禁忌熱敷。

此外,冷敷和熱敷僅僅是針對局部的物理治療,在看到局部損傷的同時,要密切注意傷員的全身狀況。例如,一個頭皮血腫的患者,可早期進行冷敷,24小時後可改用熱敷。但同時應充分警惕患者有無顱內血腫、腦震蕩腦挫傷的情況,如發現有越來越明顯的頭痛、噁心嘔吐煩躁不安或意識逐漸喪失。耳、鼻出血等症状出現,應馬上急診救治。  

哪些疾病不可熱敷

熱敷是一種簡便實用的治療疾病的方法。熱使皮膚的血管擴張,

如果全身皮膚都充滿血液的話,身體內1/2到2/3的血液都會積存在皮膚內。

所以當熱傳到皮膚內的血液時,就會很快將熱傳送到身體的其它各部分,使局部血液循環加快,血內氧的含量增加,機體代謝率也隨之加快,因而能促進局部炎症的吸收。

熱敷後肌肉內的廢物也會被加快排除而減輕疲勞,防止痙攣使肌肉變得鬆弛而舒適。因此很多家庭都利用熱敷來治療疾病,去除疲勞。

但是有些疾病或軟組織損傷時,使用熱敷不但不會起到及時的治療作用,反而加重病情,造成嚴重的後果。因此,若遇到以下情況應慎重使用熱敷。

急性腹痛:腹痛原因很多,如果是因為受涼而出現的胃腸道肌肉痙攣性疼痛,應用熱敷可起到緩解疼痛的作用。但是,在尚未確定腹痛的原因和性質時,就不應濫用熱敷治療,否則會掩蓋病情的發展,使疾病不能得到及時的確診和治療。

面部三角區的炎症感染:皮膚局部炎症感染用熱敷治療,可促進炎症的吸收,有助於疾病的及早治療。但是,面部三角區(指鼻根部與兩側口角連線構成的一個三角形區域)內的炎症就禁忌熱敷。這是因為面部三角區內不僅血管豐富,而且血管直接與顱內動脈相通,熱敷時局部血管擴張,細菌毒素就容易進入血液,通過血液進入顱內,引起敗血症腦膜炎等嚴重後果。

軟組織損傷:局部軟組織損傷的初期,禁忌熱敷。例如手或腳以及其它部位的軟組織急性扭傷或損傷時,往往同時伴有軟組織內出血腫脹,進一步加重疼痛。正確的方法是在局部軟組織損傷後第三天再熱敷,才能收效。

紅眼病:細菌或病毒引起的急性眼球結膜發炎,往往同時有毛細血管的充血和出血,使眼睛發紅,這時切忌熱敷。如果急於熱敷,可使眼睛局部血液循環加速,出血加重,紅眼睛越來越厲害。其次因局部溫度升高,有利於細菌的繁殖和分泌物增多,而會進一步加重眼病。

另外,患有皮膚濕疹和懷疑內臟有出血的傾向時,也禁忌熱敷,因熱敷可使病情加重或出血增多。  

眼部外傷後如何冷熱敷

冷熱敷在治療眼睛傷病的應用上,

可以說是相當普遍,但具體何時該用冷敷、何時該用熱敷,要視不同病變而定,並非千篇一律,否則,非但沒起到輔助治療的作用,反倒使病情加重。

頭痛的熱敷療法

熱敷療法可使用熱水袋、熱毛巾等。熱敷療法可適用的頭痛有:

神經痛引起的頭痛 一般分為頭側部或頭後部的神經痛和太陽穴至臉頰有竄痛感的三叉神經痛。它們的主要表現為針刺般的劇痛。哪怕用手觸摸一下頭髮或臉部, 都感到很不舒服。可用熱毛巾進行熱敷的同時予以輕度的按壓。

疲勞引起的頭痛 過度疲勞時會產生一種頭重、頭沉的感覺,是因血液循環不良而引起的。可對頭後部進行熱敷,或熱水洗頭,用吹風機做熱按摩。當然消除全身疲勞的方法是洗個熱水澡。

更年期頭痛 對於更年期引起的頭痛,除可用熱毛巾熱敷10-15分鐘外可用熱水袋或電熱寶加熱到80度左右,用毛巾或浴巾裹上幾層,熱敷頸部和肩部。

因胃腸不適引起的頭痛 當出現頭痛伴有便秘腹瀉,同時有頭熱、腳冷的感覺時,往往是由於胃腸功能低下引起的。這時,應熱敷腳脖子以下部位。如對臍部周圍進行熱敷,效果更佳。  

姜醋汁熱敷對付落枕

很多人都有過落枕的經歷。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按摩推拿科劉長信主任說:「如果出現落枕的情況,症状輕的患者可以在家中嘗試自己進行治療,其中用醋和薑汁熱敷就是一個很實用的方法。」

中醫認為,落枕是風寒之邪侵襲,經絡痹阻不通,或勞頓扭挫傷及血淤氣滯所造成的。

醋具有活血化淤的作用,而搗碎的薑汁具有消腫止痛的作用。兩者合用對頸部進行局部熱敷可有效緩解落枕帶來的不適。準備一塊純棉毛巾,再取醋300-500克及薑汁100克,加熱至沸騰後,將毛巾浸入其中,浸泡一會兒,感覺不十分燙手時,將毛巾擰成半干敷在頸部肌肉疼痛處,保持20-30分鐘。為了保持熱敷的溫度,可用兩塊毛巾輪換進行。

熱敷的同時,也可以配合按摩的手法,先按摩放鬆緊張的肌肉,再輕按痛點解除痙攣,最後在將頭部微微上提的同時輕搖頸部以理順經絡,活動頸部,一般治療1-2次,疼痛即可緩解。  

毛巾熱敷消除打針硬結

祛除臀部硬結,可把毛巾疊成幾層,在60℃左右的熱水中浸泡後,取出擰乾,輕輕敷在打針後起硬結的部位,每次30分鐘,邊熱敷邊揉,以促進硬結部血液循環,加速藥液的吸收。或者把土豆切成1厘米厚片,敷在起硬結的地方,每次30分鐘,直到硬塊消退為止。

此外,還可以在醫生指導下用50%的硫酸鎂溶液(可在藥房買到)與熱水按5:1比例配好,用毛巾蘸上藥液,敷在硬結處,每次持續20分鐘,每天敷2~3次即可。這樣既可使局部肌肉放鬆、擴張血管,又能使硬塊變軟、消散。

如果採用熱敷等方法仍難以消退硬結,可將雄黃1克,軟松香9克,加入醫用酒精(70%酒精)攪成糊狀,塗抹在乾淨的布上,敷於硬結處,直到紅腫消退。

關於「熱敷」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