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香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松香
Sōnɡ Xiānɡ
別名 松脂、松膏、松肪、松膠香、瀝青、白松香、松膠、黃香、松脂香
功效作用 祛風燥濕,生肌止痛,適用於癰瘡瘍濕疹外傷出血燒燙傷
英文名  
始載於 滇南本草
毒性 有毒(一說無毒)
歸經 脾經肝經
藥性
藥味

松香為微黃至黃紅色的透明固體,軟化點~90℃,比重1.070~1.085, 溶解熱:15.8kcal/kg,熱容:0.54kcal/kg.℃,導熱係數:0.11kcal/m.h.℃,體積電阻率:5×1016Ωcm,閃點:216℃。松香還具有結晶特性,容易產生結晶現象,在丙酮等有機溶劑中會有結晶趨勢,結晶臨界溫度約100℃,結晶松香熔點110~135℃,且難於皂化。此外,松香還具有旋光性,松香比旋值控制在0~15°之間(最佳點+7°)即為無結晶現象和結晶趨勢最低的松香。  

中藥材

【動植物形態】

1.喬木,高達45m,胸圍1.5m。樹皮紅褐色,下部灰褐色,成不規則長塊狀裂。小枝常輪生,淡黃褐色,無白粉,無毛;冬芽卵狀圓柱形,褐色,先端尖,芽鱗邊緣絲狀,先端尖或有長尖頭。葉針形,2針一束,稀3針一束,長12-30cm,細長而柔軟,葉緣有細鋸齒,樹脂道約4-8個,在背面邊生,或腹面也有2個邊生;葉鞘初呈褐色,後漸變成灰黑色,宿存。雄球花淡紅褐色,圓柱形,彎垂,長1-1.5cm,聚生於新枝下部苞腋,穗狀;雌球花單生或2-4個聚生於新枝頂端,淡紫紅色。球果卵圓形或圓錐狀卵形,長4-7cm,徑2.5-4m,有短梗,下垂,熟時粟褐色;中部種鱗近長圓狀倒卵形,長約3cm;鱗盾菱形,微隆起或平,鱗臍微凹,無刺。種子長卵圓形,長4-6mm,連翅長2-2.7cm。花期4-5月,果熟期翌年10-12月。

2.喬木,高達25m,胸圍可達1m以上。樹皮灰褐色,呈不規則鱗甲狀裂,裂隙紅褐色。枝輪生,小枝粗壯,淡橙黃色或灰黃色;冬芽寬橢圓形,先端尖,紅褐色。葉針形,2針一束,深綠色,粗硬,長10-15cm,徑約1.5mm,邊緣有細齒,兩面有氣孔線;葉鞘初時淡褐色,漸變成暗灰色。雄球花圓柱形,長1.2-1.8cm,在新枝上聚生成穗狀;雌球花序闊卵形,長7mm,紫色,著生於當年新枝上。球果卵形或圓卵形,長4-9cm,有短梗,向下彎垂,熟時淡黃色或淡褐黃色,宿存數年之久;中部種鱗近長圓狀倒卵形,長1.6-2cm,鱗盾肥厚,隆起或微隆起,扁菱形或菱狀多角形,橫脊顯著,鱗臍凸起有尖刺。種子卵圓形或長卵圓形,淡褐色,有斑紋,連翅長1.5-1.8cm。花期4-5月,果熟期翌年10月。

3..喬木,高達30m,胸圍達1.5m。樹皮橘紅色,不規則鱗片狀脫落。一年生枝淡黃色或紅黃色,微有白粉,無毛;冬芽長圓狀卵圓形,暗紅褐色,針葉2針一束,長5-12cm,徑約1mm,先端微尖,兩面有氣孔線,邊緣有細鋸齒,橫切面半圓形,樹脂道約4-6個,邊生。雄球花淡紅黃色,圓筒形,5-12mm,聚生於新枝下部呈短穗狀;雌球花淡紅紫色,單生或2-3個聚生,一年生小球果的種鱗先端有短刺。球果熟時暗黃褐色或淡褐黃色;種鱗張開,易脫落,有微隆起的橫脊,鱗臍平或微凸起,有短刺。種子倒卵狀橢圓形或卵圓形,長4-7mm,連翅長1.5-2m,種翅寬5-7mm。花期4月,果熟期翌年9-10月。

4.喬木,高達30m,胸圍可達2m。幼樹皮暗灰色,老時灰黑色,粗厚,不規則塊裂。一年生枝淡褐黃色,無毛;冬芽銀白色,圓柱狀橢圓形或圓柱形,頂尖,芽鱗披針形,邊緣白色絲狀。針葉2針一束,深綠色,有光澤,粗硬,長6-12cm,邊緣有細鋸齒,兩面均有氣孔線,橫切面有樹脂道6-11個,中生。雄球花淡紅褐色,圓柱形,長1.5-2cm;雌球花單生或2-3個聚生新枝近頂端,直立,卵圓形,淡紫紅色。球果熟時褐色,圓錐狀卵圓形或卵圓形,長4-6cm,徑3-4cm,有短梗,向下彎垂,中部種鱗卵狀橢圓形,鱗盾稍肥厚,橫脊顯著,鱗臍有短刺。種子倒卵狀橢圓形,長5-7mm,連翅長1.5-1.8cm,種翅灰褐色。花期4-5月,果熟期翌年10月。

性味歸經】苦甘,溫。①《本經》:「味苦,溫。」②《別錄》:「甘,無毒。」③《藥性論》:「味甘,平。」④《本草正》:「味苦辛,溫。」入肝、脾經。①《雷公炮製藥性解》:」入脾、肺二經。」②《得配本草》:「入手太陰、足陽明經。」③《本草求真》:「入肝、脾。」

【功能主治】祛風燥濕,生肌止痛,適用於癰癤瘡瘍,濕疹外傷出血燒燙傷

【用法用量】 1~3錢,入丸散或浸酒服。外用適量,入膏藥或研末敷患處。

異名】松脂、松膏、松肪(《本經》),松膠香(《劉涓子鬼遺方》),瀝青(《衛生寶鑒》),白松香(《滇南本草》),松膠(《綱目》),黃香(《本草原始》),松脂香(《草木便方》)。

【來源】為松科植物馬尾松或其同屬植物樹榦中取得的油樹脂,經蒸餾除去揮髮油後的遺留物。植物形態參見"松節"條。

【採集】多在夏季採收,在松樹榦上用刀挖成V字形或螺旋紋槽,使邊材部的油樹脂自傷口流出,收集後,加水蒸餾,使松節油餾出,剩下的殘渣,冷卻凝固後,即為松香。置陰涼乾燥處,防火、防熱。

【藥材】松香為不規則半透明的塊狀,大小不等。表面黃色,常有一層黃白色的霜粉。常溫時質堅而脆,易碎,斷面光亮,似玻璃狀。有松節油臭氣,味苦。加熱則軟化,然後溶化,燃燒時產生棕色濃煙。以塊整齊、半透明、油性大、氣味濃厚者為佳。

產廣東、廣西、福建、湖南、江西、浙江、安徽等地。

化學成分】油松和馬尾松的松香含松香酸酐及松香酸約80%,樹脂烴約5~6%,揮髮油約0.5%及微量苦味物質。

【炮製】松香:置銅鍋中,用微火加熱熔化,撈去雜質,傾入水中,候涼後取出,乾燥。制松香:取蔥煎湯,加入松香粉,煮至松香完全熔化,乘熱倒入冷水中,取出,陰乾。(每松香100斤,用蔥10斤)

①陶弘景:"松脂,以桑灰汁或酒煮軟,按內寒水中數十過,白滑則可用。"

②《本草圖經》:"松脂皆先煉治,其法用大釜加水,置甑,用白茅藉甑底,又加黃砂於茅上,厚寸許可矣。然後布松脂於上,炊以桑薪,湯減即添熱水,常令滿,候松脂盡入釜中,乃出之投於冷水。既凝又蒸,如此三過,其白如玉,然後入藥。"

【性味】苦甘,溫。

①《本經》:"味苦,溫。"

②《別錄》:"甘,無毒。"

③《藥性論》:"味甘,平。"

④《本草正》:"味苦辛;溫。"

【歸經】入肝、脾經。

①《雷公炮製藥性解》:"入脾、肺二經。"

②《得配本草》:"入手太陰、足陽明經。"

③《本草求真》:"入肝、脾。"

【功用主治】祛風,燥濕,排膿,拔毒,生肌,止痛。治癰疽,疔毒,痔瘺,惡瘡。疥癬,白禿,金瘡,扭傷風濕痹痛,癘風瘙癢

①《本經》:"主癰疽惡瘡,頭瘍白禿,疥瘙風氣,安五臟,除熱。"

②《別錄》:"主胃中伏熱,咽干消渴,及風痹死肌,煉之令白;其赤者主惡痹。"

③《藥性論》:"殺蟲,用之主耳聾;牙有蛀孔,少許咬之不落;能貼諸瘡膿血,煎膏生肌止痛,祛風。"

④《日華子本草》:"潤心肺,下氣除邪;煎膏主瘺爛,排膿。"  

參看

關於「松香」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