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節炎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關節炎圖片

關節炎是一種常見的慢性疾病,最常見的是骨關節炎類風濕關節炎兩種,我國目前關節炎患者估計有1億以上,且人數還在不斷增加。另據統計,我國50歲以上人群中半數患骨關節炎;65歲以上人群中90%的女性和80%的男性患骨關節炎。類風濕關節炎在我國的患病率為0.34%~0.36%,據介紹,類風濕關節炎病情嚴重者壽命約縮短10~15年。

目錄

分類

根據是否細菌感染引起,可以將關節炎分為化膿性關節炎、非化膿性關節炎,其中,非化膿性關節炎主要包括退行性病變及風濕免疫科相關疾病。下面簡要介紹幾種。

化膿性關節炎

化膿性關節炎是指關節部位受化膿性細菌引起的感染。常見的病原菌佔85%以上是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途徑多數為血源性傳播、少數為感染直接蔓延。本病常見於10歲左右兒童。最常發生在髖關節膝關節。以單發關節為主。髖關節由於部位深的關係、或因全身其他部位感染症状所掩蓋、而被漏診或延誤診斷,使關節喪失功能常有發生。所以該病治療效果強調早診斷,早治療是確保關節功能不致發生障礙和喪失的關鍵。

非化膿性關節炎

骨關節炎

又稱退行性關節病骨關節病骨質增生與人體衰老密切相關,多數老人都可能伴有骨質增生,自然容易得骨關節炎。臨床數據顯示,45歲以下人群骨關節炎患病率僅為2%,而65歲以上人群患病率高達68%。在醫生看來,人到老年都患有不同程度的骨關節炎。

風濕性關節炎

風濕性關節炎(rheumatoid arthritis)是一種常見的急性或慢性結締組織炎症。可反覆發作並累及心臟。臨床以關節和肌肉遊走性疼痛為特徵。屬變態反應性疾病。是風濕熱的主要表現之一,多以急性發熱及關節疼痛起病。風濕性關節炎與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不同的兩種疾病,不能混淆。

類風濕性關節炎

該病(類風濕性關節炎)常表現為小關節手指關節、腕關節等)疼痛,且發病關節呈對稱性。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80%在35~50歲間,但老人、幼兒同樣可發病。因其病因與遺傳、感染、環境、免疫有著複雜關係,臨床尚無法徹底根治,只能通過藥物治療控制病情,維持關節功能。

強直性脊柱炎

強直性脊柱炎多表現為脊柱骶髂關節等中軸關節病變。病因不清,一般認為遺傳因素、環境因素相互作用所致。該病男性多見,發病年齡多在40歲以前,嚴重者可導致脊柱和關節畸形而影響日常生活。

大骨節病

大骨節病是一種地方性、多發性、變形性骨關節病。中國又叫柳拐子病水土病算盤指病骨節風等,國際醫學界稱本病為卡辛—貝克氏病(Kaschin-Beck Disease)。大骨節病在中國病情重、分布範圍廣,主要發生於黑、吉、遼、陝、晉、甘、藏、青等15個省,在國外主要分布於西伯利亞東部和朝鮮北部,多分布於山區和半山區,平原地區少見。本病基本病變是發育中兒童的關節透明軟骨的變形與壞死繼發的骨關節炎

反應性關節炎

反應性關節炎是因腸道系統、泌尿系統等關節外感染因子觸發的炎症性關節病變。降低感染率、提高免疫力有一定防治作用。

痛風性關節炎

尿酸鹽結晶、沉積引起的關節炎。發病多為急性單側關節炎,以腳部大腳趾突然紅腫、疼痛為主要症状,痛時「痛不欲生」,病程持續一周左右可緩解,象一陣風一樣過去,因此叫「痛風」,但易複發。預防方法是:有效的抗氧化(如蝦青素之類),防止核酸被氧化分解,從而減少內源性嘌呤(佔80%)產生,繼而減少尿酸的產生。同時改變生活飲食習慣,少吃動物內臟、海鮮、啤酒白酒等外源性嘌呤,從而減少尿酸產生。

松毛蟲性骨關節炎

松毛蟲性骨關節炎為在中國南方各省陸續發現的一種具有季節性的地區性暴發流行性疾患,是以侵犯皮膚、骨和關節為主的疾病。經流行病學調查及動物實驗研究證明,本病與接觸松毛蟲有關,故定名為松毛蟲病。從發病情況上看,在中國的廣東、福建,廣西、湖南、湖北、安徽、浙江、江西、江蘇等九個省均有報導 1970年,浙江金華某窯廠員工因用帶有松毛蟲的松樹枝燒窯而發病,為中國最早報導的個案病例。  

除此以外,尚有銀屑病性關節炎結核病性關節炎等等。

症状

關節炎除了籠統分為化膿性及非化膿性,尚可根據病因分為:風濕性、類風濕性、外傷性、骨性關節炎及化膿性關節炎等。

1、風濕性關節炎為風濕熱的表現之一,多見於成年人,常發生於膝、肩、肘、腕等大關節,發病多在上呼吸道感染之後,出現遊走性關節痛、腫及發熱和其它風濕熱的表現。

2、類風濕性關節炎多見於青壯年,起病緩慢,常發生於手足小關節及骶髂部,並逐漸累及全身關節。初始患病關節亦表現出紅、腫、痛及活動不便等,久則關節畸形或強直

3、外傷性關節炎多因外傷或持續慢性勞損引起關節軟骨發生退行性變或形成骨刺,表現為患病關節腫、痛及運動障礙,易發生在持重關節、如肩、膝、踝等關節,運動員及青壯年中多見。

4、骨性關節炎是一種最常見的關節病變,骨關節炎的名稱極多,如肥大性骨關節炎、退行性關節炎、變性性關節炎、增生性骨關節炎或骨關節病,均指一種病,國內統一使用骨關節炎。其患病率隨著年齡而增加,女性比男性多發。骨關節炎以手的遠端和近端指間關節,膝、肘和肩關節以及脊柱關節容易受累,而腕、踝關節則較少發病。骨性關節炎由組織變性及積累性勞損引起,多見於肥胖超重的中老年人,最常發病的部位是膝、手指、頸、腰椎等處,症状主要為關節疼痛、僵硬(經輕微活動後會覺疼痛減輕),重者可出現關節腫脹肌肉萎縮等。

5、化膿性關節炎往往由細菌侵入關節腔引起,多見於少年兒童,常發生於髖關節,主要症状為局部紅、腫、痛、熱和功能障礙,以及高熱等全身中毒症状。無論何種原因引起的關節炎或何種類型的關節炎,均應及早診治,以免導致永久性關節功能障礙甚至致殘。   

診斷

由於關節炎是一個非常廣泛的概念,故而不可能對其做充分而全面的檢查,臨床上應該結合臨床表現等考慮最可能是哪種關節炎,再進行相對應的檢查。對於大多數的患者而言,做一些簡單的實驗檢查就可以了。建議對所有患者作急性反應相檢測。若有超乎尋常的升高,則要考慮炎症性關節炎的可能性。大多數患者應該做血常規檢查,若有貧血,表明有系統性或炎症性疾病,但是也有可能是繼發於抗炎藥所致的上消化道出血。若有炎症性關節炎的臨床體征則應作免疫學檢查,但沒有關節炎的人群中也會有些低滴度陽性的自身抗體。需要結合臨床表現考慮,否則「假陽」性結果常常會引起誤導作用。如果症状傾向於骨關節炎的診斷,那麼除了血沉和血常規以外的檢查就沒有必要,否則會有潛在的誤導作用。另外,酌情可以選擇B超、X線攝片、CT、MRI等檢查。至於選擇哪一些檢查,詳見各種不同的關節炎其本身詞條。   

治療

根據疾病種類不同及病情發展程度不同,關節炎的治療包括藥物治療、輔助治療和手術治療。手術治療,對於疾病已經發展到晚期的病人,不失為一種好的治療手段;對於早中期的病人,一般採取藥物治療並配合其他方法輔助治療。要積極採取正確、有效的手段,儘早治療疾病,儘早控制病情。由於關節炎是一個很廣泛的概念,在沒有具體到時哪一種關節炎之前,不能做出具體的治療方法,所以,具體治療請閱讀每一種關節炎其本身詞條。

關節炎患者的注意事項

關節炎是最常見的慢性疾病之一。關節炎共有100多種類型,其中最常見的是骨關節炎和類風濕關節炎兩種,許多種關節炎影響不同年齡的人,兒童也不例外。全世界有3.55億關節炎患者,其中1.9億人患骨關節炎。超過1650萬人患類風濕關節炎。在亞洲,每6個人中就有1人患上關節炎。最新統計資料顯示,我國的關節炎患者已超過1億人並正不斷增加。

骨關節炎可影響某個關節的所有部分,引起肌肉疼痛、炎症或行動不便。該病好發於中老年人,發病率隨年齡增加而上升。據統計,50歲以上的人群中50%患有骨關節炎,65歲以上人群中90%的女性和男性患有此病。

痛風是古代就有的帝王病,也是一種因飲食和不健康性生活引起的代謝病。吃海鮮、動物內臟,再加上喝酒,這很容易得這種病。因此正常年輕男性不得、女性不得、太監不得。

因為性病伴隨關節炎,而紅眼病、尿道炎有些也是關節炎病的症状,但我國醫院目前尚無將這3種炎合在一處診療的專科。現在生活好了,要注意科學膳食和健康的生活方式。為了口味過癮,或作息無規律、晨昏顛倒,都是自殘的行為。人到30多歲就有可能患上骨刺即骨關節炎,目前中國10%的人患骨關節炎;1000人中就有4人患類風濕關節炎,35到50歲的人最容易得,女性患病的機率是男性的3倍。一旦得了病,無異於被判無期徒刑。

常穿高跟鞋可能致膝關節炎:

美國科學家日前提出警告,喜歡穿高跟鞋的女性,因膝關節壓力過重,長期下來,將出現退化性膝關節炎,醫生建議愛美女性少穿為妙,不得不穿時,應避免蹲跪或爬樓梯動作。

或因為穿高跟鞋能讓姿態顯得更加婀娜多姿,或因為穿高跟鞋能讓自己「長」高一點……因此高跟鞋已經成為眾多女性不可或缺的裝扮之一。殊不知長期與高跟鞋共舞,必須付出沉「痛」的代價。

哈佛醫學院的研究人員針對三十來歲、分別穿著寬跟與細跟高跟鞋的健康女性進行調查,拍攝下她們的腳部運動和著力的情況,結果發現兩組女性在膝關節產生的壓力幾乎相同。細高跟鞋讓膝關節承受的壓力增加26%,而寬跟高跟鞋則增加22%左右。這種壓力將使膝蓋軟骨磨損,長期下來逐漸衍生為骨關節炎。不僅如此,高跟鞋還有造成腳踝扭傷、長雞眼及腳趾發炎的危險。

運動醫學專家也認為,女性常穿高跟鞋,對足部來說是不太健康的,因為高跟鞋通常不系鞋帶,鞋子開口又比較大,所穿的鞋子通常會比腳小一點,為了防止走路時鞋子鬆脫,女性通常利用腳的前後兩端卡住鞋子,產生足部擠壓的現象。再加上高跟鞋前端普遍設計成尖角的樣子,容易造成腳趾受壓,因而產生拇指外翻小趾變形的現象。時間一長,脫去鞋子,變形依然存在,甚至於在腳部下方會產生胼胝,即一般人常說的「雞眼」,不僅足部皮膚角質層增厚,也是導致疼痛的根源。

無論是細跟或是寬跟的高跟鞋,只要穿著過久都是女性膝蓋的大敵,會造成女性膝蓋骨股骨(大腿骨和骨盆交接的部位)壓力變大,增加關節炎面磨損,導致退化性膝關節炎提早報到。臨床上發現不少女性才四十歲就有退化性關節炎的毛病,多半都與長期穿高跟鞋有關。

根據統計,穿著高跟鞋且經常爬樓梯的女性,膝關節負荷壓力是體重的三倍;穿著高跟鞋下樓梯時,更可增加七至九倍,可見高跟鞋對身體健康的危害。如因出席正式場合,不得不穿上高跟鞋時,專家建議女性朋友盡量避免蹲跪或爬樓梯,也不要選擇對膝關節衝擊力較大的活動,只要把握這些小小的細節,都能有效避免退化性膝關節炎提前發生;一雙低跟或平跟鞋,更有助於保護膝部軟骨,遠離疼痛的折磨。  

關節炎偏方

1、地黃當歸金甲湯

組方:將上藥切成薄片,加水800—1000毫升,煮約1小時,2次溫服,隔日1 劑。

制用法:乾地黃95克 當歸3克 白金條(即人角楓)鬚根5克 刺三甲5克

2、三白皂剌熏劑

組方:用沙鍋置火爐上,納上藥,加水適量,煮沸後即直接熏蒸局部,或用多層紗布覆蓋以助熏蒸。治療時爐火保持適度。1日熏蒸2次,每次—60分鐘。如疼痛劇烈,治療時間可適當延長

制用法:鮮三白草1000克 鮮皂角刺250克

3.治風濕方:取紅辣椒30個,老薑100克(切碎或打細),胡椒90粒,花椒20粒,用白酒浸泡(浸泡時間:臘月一個月,七八月份十天,其他時間二十天)。用布條蘸藥酒擦患處,每次只能擦一個部位,一般只需2-3天,嚴重的7-8天會有所緩解。塗抹後患處會發熱,只能用手輕拍退熱,決不能用手抓、摳。此方主治風濕麻木、關節炎、涼痛;對肩周炎、類風濕、骨質增生者禁用。  

滑膜關節是怎樣構成的

雖然人體各部位滑膜關節的形狀和活動大小各不相同,但它們的基本結構都由關節面關節囊和關節腔等三部分組成。

(1)關節面 每一個關節至少有兩個骨面,相對的兩個關節面是完全分離的,它們的形狀相互適應,其中一面呈球形的凸面叫關節頭,另一個呈凹形的構造叫關節窩。在這些骨面上,都覆蓋著一層光滑而富有彈性的透明軟骨,稱為關節軟骨,其厚薄因年齡及部位不同而異,一般為1-7毫米,平均為2-3毫米,軟骨的含水量較高,占重量的70%—75%。軟骨表面光滑,並且富有彈性,從而可減少關節活動時的摩擦。在運動時,可減輕兩個關節面的震動和衝擊。

(2)關節囊 在關節骨面的四周包裹著一層膜(使關節腔密閉),稱為關節囊。關節囊分內外兩層,內層很薄,稱滑膜層;外層則為厚而堅韌的纖維層。纖維囊含有平行和交叉的緻密細胞纖維組織,與骨外膜有牢固的連接。在關節囊上可緊附韌帶和肌腱,以加強其抗力。滑膜是血管豐富的關節囊內膜,貼於非關節部分,覆蓋於關節囊內的骨面上。滑膜呈粉紅色,濕而滑潤,有時可呈絨毛,內含膠原性纖維。滑膜能分泌少量的黏液,叫滑液,這是一種清晰、無色或黃色黏稠、微帶鹼性的液體,能滑潤關節,減少運動時關節面之間摩擦,並有營養關節軟骨面的作用。

(3)關節腔 為滑膜與關節面圍成的腔隙,腔內含有少量滑液。腔內為負壓,這對維持關節的穩固性有一定的作用。滑膜關節都具有關節面,關節囊和關節腔三個組成部分,這是所有滑膜關節的共性。由於各關節的關節面形狀不同,關節囊的鬆緊以及韌帶的強弱不同,使它們的結構有所差異,從而賦予了各個滑膜關節的個性。另外,有些關節還有二些「輔助裝置」,如關節盤,能使相應的關節面更加適合;韌帶,有的在關節囊內,有的則在關節囊外,它有著增強關節穩固性的作用;附著於關節窩周緣的軟骨組織——關節盂緣,可加深和擴大關節窩,加強關節的穩定性。  

關節炎的食療方法

醫食同源,所以自古就有利用食物防治疾病的方法,簡稱為"食療".食療具有方便、可長期服用而無副作用(當然需要對症選食)的特點,特別適用於慢性病變.對於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而言,食療作為藥物治療的輔助療法,佔有重要地位.下面簡單介紹一下不同食物對類風濕性關節炎不同症状的作用:

苦瓜苦菜馬齒覽、絲瓜等食物,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可以緩解局部發熱、發痛等.

②薏仁、豆腐、芹菜、山藥、扁豆等食物,具有健脾利濕的功效,可用於緩解腫脹症状.

③蛇類、蟲類等活血通絡祛風止痛的食品,既可做菜,也可泡酒後飲用,可以緩解局部的紅腫熱痛症状,還可起到防止病變向其他關節走竄的作用,因此是作用較強的食物.

④剛開叫的公雞,配150克生薑(切成片),在鍋中燜炖,不放油鹽,可放少量白酒,1天內吃完.隔1周再服1次.公雞仔具有補虛益腎暖胃祛寒的作用,可緩解局部疼痛、關節肌肉無力

⑤童子鱔魚0.5干克,陰乾,泡入1千克白酒中,1個月後即可飲用.每次飲酒50毫升,每天2次.童子鱔魚性溫善竄,有舒筋活絡、祛風除濕等功能,可緩解局部紅腫熱痛,防止病變向其他關節走竄,並對肩肘關節活動障礙效佳.

⑥多種青菜、水果可以滿足人體對維生素微量元素和纖維素的需求,同時具有改善新陳代謝的功能,可起到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作用,從而緩解局部的紅腫熱痛症状.

⑦香菇、黑木耳等食品,具有提高人體免疫力的作用,可以緩解局部的紅腫熱痛等症状.

⑧瘦豬肉200克,辣椒根150克,共煮湯,調味後服用,每日分2次服.可以緩解劇烈疼痛症状.

總之,很多食物都可以起到緩解關節炎患者症状的作用,但我們選用食物時一定要對症,否則會影響效果.這裡的對症主要是根據中醫學將類風濕性關節炎歸為痹症,並分為風痹寒痹濕痹熱痹四型.根據不同的類型選用不同食品.一般而言,風痹宜用姜、蔥等;寒痹宜用胡椒、乾薑等食品;濕痹宜用薏仁、山藥等;熱痹宜用冬瓜、絲瓜、綠豆芽等.  

早期徵兆

關節炎性病變有多種,均會不同程度地引起關節功能的障礙,且多數關節炎病程較長、纏綿難愈,治療頗為棘手,因此,及時捕捉關節炎發生的信號,做到早期發現、早期診斷、早期治療,有利於防止病情的進展,改善患者的預後。關節炎的臨床症斷主要有以下幾種:

1.關節疼痛。在疾病早期,疼痛往往並不嚴重,患病關節往往僅表現為酸適或輕度疼痛,遇天氣變化或勞累後,症状可加重,休息後則減輕,此期關節活動一般不受限制,易被患者忽視而延誤就診。隨著病情的發展,疼痛變得更為明顯,不同類型的關節炎可表現出不同的疼痛特點。

2.關節腫脹。腫脹是關節炎症進展的結果,一般與疾病的正比。

3.關節功能障礙。炎症發生後,由於關節周圍肌肉的保護性痙攣和關節結構被破壞,可導致關節功能部分或全部喪失。

另外,出現上述症状後,可適時地做一些理化檢查,如X線、關節穿刺、血生化、血沉檢查等,有助於對疾病作出診斷和鑒別診斷。  

關節炎的護理

(一)關節炎情志護理

由於關節炎的病程長,病情反覆大,患者的思想活動、情志變化更為複雜,如疾病急性發作,或病情加重,行動不便,生活不能自理時,就感到悲觀失望,甚至產生輕生的念頭;有的對疾病缺乏正確的認識,又產生了急於示愈、心情急躁、要求醫療效果過高的情緒等等精神狀態,都嚴重影響了治病的療效,此時雖有"靈丹妙藥"也難奏效,所以對風濕病人的護理道德要做好情志護理。具體做法如下:

1)指導和幫助患者正確對待疾病,減輕病人心理上的壓力;

2)爭取親屬積極配合,使能達到預期療效。

(二)關節炎生活護理

1、一般護理:關節炎患者最怕風冷、潮濕、因此居住的房屋最好向陽、通風、乾燥,保持室內空氣新鮮,床鋪要平整,被褥輕暖乾燥,經常洗曬,尤其是對強直性脊柱炎病人最好睡木板床,床鋪不能安放在風口處,防睡中受涼。洗臉洗手宜用溫水,晚上洗腳,熱水以能浸至踝關節以上為好,時間在一刻鐘左右,可促進下肢血液流暢。

對四肢功能基本消失長期臥床者,應注意幫助經常更換體位,防止發生褥瘡。對手指關節畸形,或肘關節屈伸不利,或兩膝關節及踝關節變形、行走不便者,要及時照顧、處處幫助。

2、飲食護理:

1)飲食要根據具體病情而有所選擇。風濕病患者的飲食,一般應進高蛋白、高熱量、易消化的食物,少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以及生冷、油膩之物。

2)飲食不可片面,正確對待藥補、食補問題。瓜果、蔬菜、魚肉、雞、鴨均有營養,不可偏食。

3)注意飲食宜忌。  

預防關節炎的必要措施

1. 增強體質,加強抗病能力:平日應加強鍛煉,提高耐寒能力,預防上呼吸道感染

2. 及時治療鏈球菌感染:常見的鏈球菌感染的疾病有上呼吸道感染、咽炎扁桃體炎淋巴結炎中耳炎鼻竇炎、皮膚丹毒膿皰疹,還有猩紅熱等。一旦發生這些疾病,要及時應有有效抗生素(一般應有青黴素即可)治療,療程約7~10天。

3. 長期藥物預防:對於反覆發生或遷延不愈的鏈球菌感染患兒,以及初次發病的風濕病患兒,可應用長效青黴素注射液每月肌注20萬單位,或每兩周肌注60萬單位。前者為了預防風濕病的發生,後者為了防止風濕病的複發,都有一定效果。

清除慢性病灶:如有慢性扁桃體炎齲齒慢性鼻竇炎等,應及早清除,如做扁桃體摘除術、修補或拔除齲齒等。對於已經得了風濕病的孩子,應在無疾病活動性時實施手術。  

「久坐族」成為關節炎易患人群

因長期伏辦公桌、使用電腦、開車,一些「久坐族」逐漸成為關節炎的易患人群。醫生提醒,辦公室人群應注意保護肩、腕、膝、踝等關節部位。

近年來關節炎患者中,從事重體力勞動的人越來越少,取而代之的是「久坐族」。辦公族、電腦族的手腕、手肘、肩關節,開車族的膝關節、踝關節都是最容易受損的關節。而駕車使人逐漸形成關節「廢用性」萎縮退化,長時間把握方向盤也會增加腕關節症候群的發病幾率。

醫生建議,骨關節炎患者平時可以進行正確、適當的鍛煉,如散步、游泳、騎腳踏車及不負重的關節屈伸活動,避免長時間做同一動作或使關節固定於同一姿勢,爬山、爬樓梯、下蹲起立活動等都會加重病情。


參看

參考

關於「關節炎」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