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薑
A+醫學百科 >> 藥品百科 >> 中藥百科 >> 生薑 | 中藥圖典 |
生薑 Shēnɡ Jiānɡ |
|
---|---|
別名 | 姜、姜根、百辣雲、勾裝指、因地辛、炎涼小子、鮮生薑、蜜炙姜、生薑汁 |
功效作用 | 解表散寒,溫中止嘔,化痰止咳。用於風寒感冒,胃寒嘔吐,寒痰咳嗽。 |
英文名 | Fresh Ginger, Common Ginger, Gingerrace,Ginger juice |
始載於 | 《本草經集注》 |
毒性 | 無毒 |
歸經 | 胃經、肺經、脾經 |
藥性 | 溫 |
藥味 | 辛 |
目錄 |
概述
【物種名稱】 姜
【別名異名】 生薑、姜皮、姜、姜根、百辣雲、勾裝指、因地辛、炎涼小子、鮮姜、生薑汁.
【拉丁學名】 Zingiber officinale Roscoe
【英文名稱】 RHIZOMA ZINGIBERIS RECENS
【科屬分類】 姜科Zingiberaceae、姜屬Zingiber
【形態特徵】
多年生宿根草本。根莖肉質,肥厚,扁平,有芳香和辛辣味。葉子列,披釷形至條狀披針形,長15-30厘米,寬約2厘米,先端漸尖基部漸狹,平滑無毛,有抱莖的葉鞘;無柄。花莖直立,被以覆瓦狀疏離的鱗片;穗狀花序卵形至橢圓形,長約5厘米,寬約2.5厘米;苞片卵形,淡綠色;花稠密,長約2.5厘米,先端銳尖;萼短筒狀;花冠3裂,裂片披針形,黃色,唇瓣較短,長圓狀倒卵形,呈淡紫色,有黃白色斑點,下部兩面三刀側各有小裂片;雄蕊1枚,挺出,子房下位;花柱絲狀,淡紫色,柱頭放射狀。蒴果長圓形脹約2.5厘米。花期6-8月。
生薑: 指姜屬植物的塊根莖。本品為姜屬植物姜Zingiber officinale Rosc.的新鮮根莖。秋、冬二季採挖,除去鬚根及泥沙。有嫩生薑與老生薑,做醬菜都用嫩姜,藥用以老薑為佳。
性味: 辛、微溫,歸肺脾胃經
成分: 含有辛辣和芳香成分。辛辣成分為一種芳香性揮髮油脂中的"姜油酮"。其中主要為姜油萜、水茴香、樟腦萜、姜酚、桉葉油精、澱粉、粘液等。
功用 為芳香性辛辣健胃藥,有溫暖、興奮、發汗、止嘔、解毒等作用,特別對於魚蟹毒,半夏、天南星等藥物中毒有解毒作用。適用於外感風寒、頭痛、痰飲、咳嗽、胃寒嘔吐;在遭受冰雪、水濕、寒冷侵襲後,急以薑湯飲之,可增進血行,驅散寒邪。
藥用和食用:
【製法】生薑:除去雜質,洗淨,用時切厚片。
【性狀】本品呈不規則塊狀,略扁,具指狀分枝,長 4~18cm,厚 1~3cm 。表面黃褐色或灰棕色,有環節,分枝頂端有莖痕或芽。質脆,易折斷,斷面淺黃色,內皮層環紋明顯,維管束散在。氣香特異,味辛辣。
【貯藏】置陰涼潮濕處,或埋入濕沙內,防凍。
【備註】
(1)生薑用於解表,主要為發散風寒,多用治感冒輕症,煎湯,加紅糖乘熱服用,往往能得汗而解,也可用作預防感冒藥物。生薑發汗作用較弱,常配合麻黃、桂枝等同用,作為發汗解表輔助的藥品,能增強發汗力量。生薑為止嘔要藥,可單獨應用,治療胃寒嘔吐。也可治胃熱嘔吐,配合半夏、竹茹、黃連等同用。生薑能解魚蟹毒,單用或配紫蘇同用。此外,生薑又能解生半夏、生南星之毒,煎湯飲服,可用於中半夏、南星毒引起的喉啞舌腫麻木等症。因此在炮製半夏、南星的時候,常用生薑同制,以減除它們的毒性。
(2)生薑汁:將生薑洗淨後打爛,絞取其汁入藥。性味辛微溫。有化痰、止嘔的功效,主要用於噁心嘔吐及咳嗽痰多等症。一般用量為三滴至十滴,沖服。
(3)生薑皮:即生薑的外皮。性味辛涼。有利尿消腫之功效,適用於小便不利,水腫等症,可配合冬瓜皮、桑白皮等同用。一般用量為五分至一錢五分,煎服。
(4)煨姜:將原只鮮生薑洗淨,用草紙包裹,放在清水中浸濕,直接放在火中煨,待草紙焦黑,姜熟為度;或直接放火中烤熟。性味辛溫,具有和中止嘔的功用。適用於脾胃不和、噁心嘔吐等症。一般用量為二、三片,煎服。
(5)生薑和薑片用於烹飪,可以去腥膻,增加食品的鮮味。
宜忌 陰虛內熱者忌服.
【歷代本草著作對生薑的論述】
《名醫別錄》:味辛,微溫。主治傷寒頭痛、鼻塞、咳逆上氣,止嘔吐。又,生薑,微溫,辛,歸五藏。去淡,下氣,止嘔吐,除風邪寒熱。久服小志少智,傷心氣。
《本草拾遺》:本功外,汁解毒藥,自余破血,調中,去冷,除痰,開胃。須熱即去皮,要冷即留皮。
《藥性論》:使。主痰水氣滿,下氣。生與干並治嗽,療時疾,止嘔逆不下食。生和半夏,主心下急痛,若中熱不能食,搗汁合蜜服之。又汁和杏仁作煎,下一切結氣,實心胸擁隔冷熱氣,神效。
《開寶本草》:味辛,微溫。主傷寒頭痛鼻塞,咳逆上氣,止嘔吐。
《本草圖經》:以生薑切細,和好茶一、兩碗,任意呷之,治痢大妙!熱痢留姜皮,冷痢去皮。
《本草衍義》:治暴逆氣。嚼三兩皂子大,下咽定,屢服屢定。初得寒熱,痰嗽,燒一塊,含咬之終日間,嗽自愈。暴赤眼無瘡者,以古銅錢刮淨姜上取汁,於錢唇點目,熱淚出,今日點,來日愈。但小兒甚懼,不須疑,已試良驗。
《藥性賦》:味辛,性溫,無毒。升也,陽也。其用有四:制半夏有解毒之功,佐大棗有厚腸之說。溫經散表邪之風,益氣止胃翻之噦。
《湯液本草》:氣溫,味辛。辛而甘,微溫,氣味俱輕,陽也,無毒。
《象》云:傷寒頭痛,鼻塞,咳逆上氣,止嘔吐,治痰嗽。生與干同治。與半夏等分,治心下急痛,剪細用。
《心》云:能制半夏、厚朴之毒,發散風寒,益元氣,大棗同用。辛溫,與芍藥同用,溫經散寒,嘔家之聖藥也。辛以散之,嘔為氣不散也。此藥能行陽而散氣。
《珍》云:益脾胃,散風寒,久服去臭氣,通神明。
孫真人云:為嘔家之聖藥。
或問東垣曰:生薑辛溫入肺,如何是入胃口?曰:俗皆以心下為胃口者,非也。咽門之下,受有形之物,系胃之系,便為胃口。與肺同處,故入肺而開胃口也。又問曰:人云夜間勿食生薑,食則令人閉氣,何也?曰:生薑辛溫,主開發,夜則氣本收斂,反食之開發其氣,則違天道,是以不宜食。此以平人論之可也。若有病則不然。姜屑比之乾薑不熱,比之生薑不潤,以干生薑代乾薑者,以其不僭故也。
《本草衍義補遺》:辛溫,俱輕,陽也。主傷寒頭痛、鼻塞、咳逆上氣,止嘔吐之聖藥。治咳嗽痰涎多用者,此藥能行陽而散氣故也。又東垣曰:生薑辛溫入肺,如何是入胃口?曰:俗皆以心下為胃口者,非也。咽門之下受有形之物,系謂之系,便為胃口,與肺同處,故入肺而開胃口也。又問曰:人云夜間勿食生薑,食則令人閉氣,何也?曰:生薑辛溫主開發,夜則氣本收斂,反食之開發其氣,則違天道,是以不宜。若有病則不然,若破血、調中、去冷、除痰、開胃。須熱即去皮,若要冷即留皮用。
《本草發揮》:成聊攝云:姜、棗味辛、甘。固能發散,而又不特專於發散之用。以脾主為胃行其津液,姜、棗之用,專行脾之津液,而和榮衛者也。
潔古云:生薑,性溫,味辛、甘,氣味俱厚,浮而升,陽也。其用有四:制厚朴、半夏毒一,發散風邪二,溫中去濕三,益脾胃藥之佐四。東垣云:生薑為嘔家之聖藥。辛以散之,嘔為氣不散也,此物能行陽而散氣。又云:生薑消痰下氣,益脾胃,散風寒。主傷寒頭痛,鼻塞,通四肢關節,開五臟六腑。又云:生薑與大棗同用,調和脾胃;辛溫與芍藥同用,溫經散寒。
《本草綱目》:生用發散,熟用和中。
早行山行,宜含一塊,不犯霧露清濕之氣及山嵐瘴氣。食久,積熱患目。痔人,癰瘡皆不宜多食。
歸經:肺;胃;脾經
藥理作用
1.對消化系統的作用:對裝有隔離小胃及食道瘺的狗,用50%煎劑置於口腔中,可對胃酸及胃液的分泌呈雙相作用,最初數小時內為抑制,後則繼以較長時間的興奮。向胃內灌注25%煎劑200ml,則呈興奮作用。隔離小胃狗試服生薑0.1-1.0g,胃液分泌增加並刺激游離鹽酸分泌,但胃蛋白酶對蛋白的消化作用卻降低,脂肪酶的作用增強。浸膏能抑制硫酸銅引起的狗的嘔吐,服薑汁10-50%30ml也有效,但5%30ml則無效。從生薑中分離出來的姜油酮及姜烯酮的混合物亦有止吐效果,最小有效量為3mg,對阿朴嗎啡引起的狗嘔吐及洋地黃引起的鴿嘔吐均無效。家兔經消化道給予姜油酮可使腸管鬆弛,蠕動減退。生薑是驅風劑的一種,對消化道有輕度刺激作用,可使腸張力、節律及蠕動增加,有時繼之以降低,可用於因脹氣或其他原因引起的腸絞痛。
2.對循環和呼吸的作用:正常人口嚼生薑1g(不咽下),可使收縮壓平均升高11.2mm汞柱,舒張壓上升14mm汞柱,對脈率則無顯著影響。酒精提取液對麻醉貓血管運動中樞及呼吸中樞有興奮作用,對心臟也有直接興奮作用。
3.抗菌及抗原蟲作用:體外試驗水浸劑對堇色毛癬菌有抑制作用,對陰道滴蟲有殺滅作用。
4.其他作用:蛙皮下注射、家兔靜脈注射大量姜油酮,能引起中樞運動麻痹,對兔有時血壓可下降。
中藥化學成分
生薑含揮發性成分:α-姜烯(α-zingiberene),β-檀香萜醇(β-santalol),β-水芹烯(β-phellandrene),β-甜沒藥烯(β-bisabolene),α-薑黃烯(α-curcumene),姜醇(zingiberol),紫蘇醛(perillaldehyde),橙花醛(neral), 牻牛兒醛(geranial),2-蒈醇(2-caraneol),3-蒈醇,樟烯(camphene),β-羅勒烯(β-ocimene),α-香柑油烯(α-bergamotene),β-金便歡烯(β-farnesene),月桂烯(myrcene),β-蒎烯(β-pinene),2-龍腦(2-borneol),檸檬醛(citral),7-孟烯[7-menthene],異小茴香醇(isofenchyl alcohol),α-金合歡烯,1,3,3-三甲基三環[2.2.1.02,6]-庚烷[1,3,3-trimethyltricyclo[2.2.1.02,6]heptane],2,6-二甲基-6-(4-甲基-3-戊烯基)-二環[3.1.1]-2-庚烷[2,6-dimethyl-6-(4-methyl-3-pentenyl)-bicyclo[3.1.1]-2-heptene],1,3,3-三甲基-2-氧雜二環[2.2.2]辛烷[1,3,3-trimethyl-2-oxabicyclo[2.2.2]octane],1-(1,5-二甲基-4-已烯基)-4-甲基苯[1-(1,5-eimethyl-4-hexenyl)-4-methylbenzene]及高良姜萜內酯(galanolactone)等數十種;辛辣成分:6-姜辣醇(6-gingerol),3-姜辣醇,4-姜辣醇,5-姜辣醇,8-姜辣醇,10-姜辣醇,12-姜辣醇,6-姜辣二醇(6-gingediol),4-姜辣二醇,8-姜辣二醇,10-姜辣二醇,6-甲基姜辣二醇(6-gingediol),4-姜辣二醇,8-姜辣二醇,10-姜辣二醇,6-甲基姜辣二醇(6-methylgingediol),4-姜辣二醇雙乙酸酯(4-gingediacetate),6-姜辣二醇雙乙酸酯,6-甲基姜二醇雙乙酸(6-methylgingediacetate),6-姜辣二酮(6-gingerdione),10-姜辣二酮,6-去氫姜辣二酮(6-dehydrogingerdiong),10-去氫姜辣二酮,6-乙醯姜辣醇(6-acetylgingerol),6-姜辣烯酮(6-shogaol)等。
生薑還含呋喃大牻牛兒酮(furanogermenone),2-哌啶酸(pipecolic acid)及天冬氨酸(aspartic acid),谷氨酸(glutamic acid),絲氨酸(serine)等多種胺基酸。
功效:散寒解表;降逆止嘔;化痰止咳
考證
出自1.《本草經集注》。
2.《本草圖經》:生薑,生犍為山谷及荊州、揚州。今處處有之,以漢、溫、池州者為良。苗高二、三尺,葉似箭竹而長,兩兩相對,苗青,根黃,無花實。秋采根,於長流水洗過,日晒為乾薑。
3.《本草衍義》:生薑,治暴逆氣,嚼三、兩皂子大,下咽定,屢服屢定。初得寒熱痰嗽,燒一塊含齧之,終日間嗽自愈。暴赤眼無瘡者,以古銅錢刮淨姜上,取汁於錢唇點目,熱淚出,今日點,來日愈。但小兒甚懼,不須疑,已試良驗。
4.《本草綱目》:姜,初生嫩者其尖微紫,名紫薑,或作子姜,宿根謂之母姜也。姜宜原濕沙地,四月取母姜種子,五月生苗,如初生嫩蘆,而葉稍闊似竹葉,對生,葉亦辛香。秋社前後新芽頓長,如列指狀,採食無筋,謂之子姜,秋分後者次之,霜後則老矣。性惡濕洳而畏日,故秋熱則無姜。
科屬分類:姜科
拉丁文名
Rhizoma Zingiberis Recens
主治
各家論述
1.成無己:姜、棗味辛甘,專行脾之津液而和營衛,藥中用之,不獨專於發散也。
2.《食物本草》:孫真人云,姜為嘔家聖藥。蓋辛以散之,嘔乃氣逆不散,此藥行陽而散氣也。俗言上床蘿卜下床姜,姜能開胃,蘿卜消食也。
3.《藥性類明》:生薑去濕,只是溫中益脾胃,脾胃之氣溫和健運,則濕氣自去矣。其消痰者,取其味辛辣,有開豁衝散之功也。
4.《醫學入門》:姜,產後必用者,以其能破血逐瘀也。今人但知為胃藥,而不知其能通心肺也。心氣通,則一身之氣正而邪氣不能容,故曰去穢惡,通神明。丹溪雲,留皮則冷,去皮則熱。非皮之性本冷也,蓋留皮則行表而熱去,去皮則守中熱存耳。
5.《本草綱目》:生用發散,熟用和中,解食野禽中毒成喉痹;浸汁點赤眼;搗汁和黃明膠熬,貼風濕痛。姜,辛而不葷,去邪辟惡,生啖,熟食,醋、醬、糟、鹽、蜜煎調和,無不宜之,可蔬可茹,可果可藥,其利溥矣。凡早行、山行宜含一塊,不犯霧露清濕之氣,及山嵐不正之邪。按方廣《心法附餘》雲,凡中風、中暑、中氣、中毒、中惡、干霍亂、一切卒暴之病,用薑汁與童便服,立可解散,蓋姜能開痰下氣,童便降火也。
6.《本草經疏》:生薑所稟,與乾薑性氣無殊,第消痰、止嘔、出汗、散風、祛寒、止泄、疏肝、導滯,則功優於乾薑。
7.《藥品化義》:生薑辛竄,藥用善豁痰利竅,止寒嘔,去穢氣,通神明。助蔥白頭大散表邪一切風寒濕熱之症;合黑棗、柴、甘,所謂辛甘發散為陽,治寒熱往來及表虛發熱;佐燈心通竅利肺氣,寧咳嗽;入補脾藥,開胃補脾,止泄瀉。
8.《本草新編》:姜通神明,古志之矣,然徒用一二片,欲遽通明,亦必不得之數。或用人蔘,或用白朮,或用石菖蒲,或用丹砂,彼此相劑,而後神明可通,邪氣可辟也。生薑性散,能散風邪,傷風小恙,何必用桂枝,用生薑三錢搗碎,加薄荷二錢,滾水沖服,邪即時解散。或問生薑發汗,不宜常服,有之乎?曰,生薑四時皆可服,但不宜多服散氣,豈特發汗哉。然而多服則正氣受傷,少服則正氣無害,又不可過於避忌坐視,而不收其功也。至於偶受陰寒,如手足厥逆,腹痛繞臍而不可止,不妨多用生薑,搗碎炒熱,熨於心腹之外,以祛其內寒也。
9.《本草從新》:薑汁,開痰,治噎膈反胃,救暴卒,療狐臭,搽凍耳。煨姜,和中止嘔。煨姜,和中止嘔,用生薑懼其散,用乾薑懼其燥,惟此略不燥散。凡和中止嘔,及與大棗並用,取其和脾胃之津液而和營衛,最為平妥。
10.《本草經讀》:仲景桂枝湯等,生薑與大棗同用者,取其辛以和肺衛,得棗之甘以養心營,合之能兼調營衛也。真武湯、茯苓桂枝湯用之者,以辛能利肺氣,氣行則水利汗止,肺為水之上源也。大小柴胡湯用之者,以其為少陽本經之藥也。吳茱萸湯用之者,以其安陽明之氣,陽明之氣以下行為順,而嘔自止矣;少陰之氣,上交陽明中土,而利亦止矣。若人只知其散邪發汗,而不知其有匡正止汗之功,每於真武湯、近效白朮湯,輒疑生薑而妄去之,皆讀書死於句下之過也。
11.《本經》:去臭氣,通神明。
12.《別錄》:主傷寒頭痛鼻塞,咳逆上氣。
13.陶弘景:歸五臟,去痰下氣,止嘔吐,除風濕寒熱。
14.《藥性論》:主痰水氣滿,下氣;生與干並治嗽,療時疾,止嘔吐不下食。生和半夏主心下急痛;若中熱不能食,搗汁和蜜服之。又汁和杏仁作煎,下一切結氣實,心胸壅隔,冷熱氣。
15.《千金.食治》:通汗,去膈上臭氣。
16.《食療本草》:除壯熱,治轉筋、心滿。止逆,散煩悶,開胃氣。
17.《本草拾遺》:汁解毒藥,破血調中,去冷除痰,開胃。
18.《珍珠囊》:益脾胃,散風寒。
19.《醫學啟源》:溫中去濕。制厚朴、半夏毒。
20.《日用本草》:治傷寒、傷風、頭痛、九竅不利。入肺開胃,去腹中寒氣,解臭穢。解菌蕈諸物毒。
21.《會約醫鏡》:煨姜,治胃寒,泄瀉,吞酸。
22.《現代實用中藥》:治腸疝痛有效。
採收和儲藏
10-12月莖葉枯黃時採收。挖起根莖,去掉莖葉、鬚根
資源分布:我國中部、東南部至西南部各省廣為栽培。
選方
生薑瀉心湯《傷寒論》;桂枝湯《傷寒論》;生薑甘草湯《備急千金要方》;當歸生薑羊肉湯《金匱要略》;生薑半夏湯《金匱要略》
用藥禁忌
陰虛內熱及實熱證禁服。
動植物形態
姜,多年生草本,高50-80cm。根莖肥厚,斷面黃白色,有濃厚的辛辣氣味。葉互生,排成2列,無柄,幾抱莖;葉舌長2-4mm;葉片披針形至線狀披針形,長15-30cm,寬1.5-2.2cm,先端漸尖,基部狹,葉革鞘狀抱莖,無毛。花葶自根莖中抽出,長15-25cm;穗狀花序橢圓形,長4-5cm;苞片卵形,長約2.5cm,淡綠色,邊緣淡黃色,先端有小尖頭;花萼管長約1cm,具3短尖齒;花冠黃綠色,管長2-2.5cm,裂片3,披針形,長不及2cm,唇瓣的中間裂片長圓狀倒卵開,較花冠裂片短,有紫色條紋和淡黃色斑點,兩側裂片卵形,黃綠色,具紫色邊緣;雄蕊1,暗紫色,花藥長約9m,藥隔附屬體包裹住花柱;子房3室,無毛,花柱1,柱頭近球形。蒴果。種子多數,黑色。花期8月。
功效分類:解表藥;開竅藥
藥用植物栽培
生物學特性喜溫暖濕潤的氣候,不耐寒,怕潮濕,怕強光直射。忌連作。宜選擇坡地和稍陰的地塊栽培。以上層深厚、疏鬆、肥沃、排水良好的砂壤上至重壤上為宜。
栽培技術用根莖(種姜)繁殖,穴栽或條栽。秋季採挖生薑時,選擇肥厚、色淺黃。有光澤、無病蟲傷疤的根莖作種姜,下窖貯藏或在室內與細沙分層堆放貯藏備用。南方於1-4月,北
方於5月,取出種差保溫催芽,然後把種姜切成小塊,每塊保留1-2個壯芽。穴栽按行株距40cm×30cm開穴,深13-17cm,先澆糞水於穴中,待滲透土後,每穴平放種姜1塊,最後覆蓋細堆肥與土。條栽按行距40cm開溝,施入基肥後,按株距27cm下種,上覆土與地面平。四川產區很注意播種的深淺度,播種深(挖穴30cm左右),並不斷培土而成某姜,為生薑來源;播種淺(挖穴5-10cm)而成藥姜,為乾薑來源。
田間管理出苗後發現缺株,及時補栽。全年中耕除草3-4次,追肥4次,肥料以有機肥和複合肥為主。生長期間對水分要求比較嚴格,不能缺水,出現廠導要及時澆水保濕,收穫前10d停止澆水。
病蟲害防治病害有腐敗病,俗稱姜溫,高溫多雨季節易發病。用波爾多液浸種10min,發病時拔除病株,用石灰撒病穴消毒。蟲害有亞洲玉米螟,8-9月為害姜的莖稈。用90%敵百蟲1000液灌心葉。姜弄蝶,以幼蟲為害葉片。用80%敵敵畏1500倍液噴殺。
炮製方法
1.生薑:揀去雜質,洗淨泥土,用時切片。
2.鮮姜粉:取鮮生薑,洗淨,搗爛,壓榨取汁,靜置,分取沉澱的粉質,晒乾,或低溫乾燥。
3.煨姜:取淨生薑,用紙六、七層包裹,水中浸透,置火灰中煨至紙色焦黃,去紙用。
生藥材鑒定
性狀鑒別,根莖呈不規則塊狀,略扁,具指狀分枝,長4-18cm,厚1-3cm。表面黃褐色或灰棕色,有環節,分枝頂端有莖痕或芽。質脆,晚折斷,斷面淺黃色,內皮層環紋明顯,維管束散在。氣香,特異味辛辣。
顯微鑒別根莖橫切面:木柱層為多列扁平木柱細胞。皮層散列多數葉跡維管束;內皮層明顯,可見凱氏帶。中柱占根莖的大部分,散列多數外韌型維管束,近中往鞘處維管束形小,排
列較緊密,木質部內側或周圍有非木化的纖維束。本品薄壁組織中散有油細胞。薄壁細胞含澱粉粒。
藥物應用鑒別
生薑皮性辛涼,治皮膚浮腫,行皮水;生薑汁辛溫,辛散胃寒力量強,多用於嘔吐;乾薑辛溫,溫中煽動寒,回陽通脈,溫脾寒力量大,炮姜味辛苦走里不走表,溫下焦之寒;炮姜炭性溫,偏於溫血分寒;煨姜苦溫,偏於溫腸胃之寒。生薑辛而散溫,益脾胃,善溫中降逆止嘔,除濕消痞,止咳祛痰,以降逆止嘔為長。
性味:味辛;性溫
中藥化學鑒定
理化鑒別薄層色譜:分取乾薑1g,生薑5g磨碎,各加甲 醇適量,振搖後靜置1h,濾過。濾液濃縮至約1ml,作供試液,以芳樟醇、1,8-按油素為對照品,分別點樣於同一矽膠G薄層板上,用石油醚一乙酸乙酯(85:15)展開,以1%香草醛硫酸液里色。供試液色譜在與對照品色譜的相應位置上,顯相同的斑點。
品質標誌(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1995年版規定:本品含揮髮油不得少於 0.8%(ml/g)。
藥材基源
為姜科植物姜的新鮮根莖。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10g;或搗汁沖。外用:適量,搗敷;或炒熱熨;或絞汁調搽
出處:《中華本草》
生薑病蟲害的綜合防治技術
無公害生薑種植過程中要按照一定的規程進行,產品要達到一定的質量標準。萊州市現有生薑種植面積2000hm2,已被確定為省級無公害生薑生產基地。幾年來,為適應國內外市場對農產品的需求,減少生產過程中農藥的使用量。降低產品的農藥殘留量,我們總結歸納出生薑從選地到收穫的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取得了明顯的經濟效益。
一、地塊選擇。選擇土層深厚、土質肥沃、有機質豐富、pH值6-7的微酸性地塊,地勢高燥、排灌方便,前茬地為糧田或大蒜田。要求地塊周圍3公里以內無「三廢」污染源存在。姜田大氣環境質量、灌溉水質、土壤均應符合無公害農產品基地質量標準。
二、品種選擇。依據當地種植習慣,選用高產、優質、抗病蟲、抗逆性強、商品性好的品種,萊州本地選用「萊由」牌生薑。
三、選種。選用上年無病地的姜作姜種。用井水衝去泥沙,選取姜塊肥大、豐滿、皮色有光澤、肉色鮮黃不幹縮、質地硬、未受凍、不腐爛、芽頭肥圓、無病蟲害的姜作種。嚴禁從病姜區調種。嚴格剔除皮色發黑(已受澇)、受凍、腐爛、姜肉鬆軟或有其他病蟲害的姜塊。
選好種後,用0.5%的高錳酸鉀溶液浸泡30分鐘,催芽。
四、整地施肥。在生薑種植10-15天後,結合深翻地,畝施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認定的「大寶綠」雙綠綠色肥料50公斤、充分腐熟廄肥 5000公斤,整平耙細,播種時,起壟施種肥,一般畝施餅肥(花生餅或豆餅)100公斤,省認定的無公害「萊州」牌硫酸鉀複合肥15公斤、鋅肥3公斤、硼砂2公斤。
五、合理定植。播種前把催好芽的大姜塊掰成70-80克的小種塊,每個種塊上一般只留一個壯芽,傷口處蘸草木灰後下種(壯芽標準:芽長 0.5-1.5厘米,粗0.8-1厘米,幼芽潔白鮮亮,芽身肥壯,頂部鈍圓,芽基部未發出新根)。下種時將姜芽與行向垂直,平放於播種溝內,姜芽上齊下不齊且在一條直線上,然後覆土4厘米左右,以保證苗齊苗壯。
幼苗前期,以澆小水為主,保持地面濕潤。幼苗後期根據天氣情況適當澆水,保持地面見干見濕,夏季澆水,以早晚為宜,暴雨之後,及時排除地內積水,然後補澆一次井水。整個生薑生長期,禁止大水漫灌。
六、科學防治。根據當地植保部門病蟲害的測報信息,本著治准、治早、治小的目的,發現病株,實行挑治,早期用藥,一藥多治,減少農藥的使用量。
莖部病害(姜瘟病、姜腐爛病等);田間發現病株時,及時挖除病株及病株周圍土壤,帶出大田深埋,在穴內施漂白粉125克或澆1%的漂白粉液,然後用無菌土封堆,防治效果良好。
葉部病害(姜炭疽病、葉枯病等):田間發現病葉時,及時摘除放於塑料袋內,帶出大田燒毀或深埋。同時及早採用70%的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加75%的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700倍液進行葉面噴施防治,7-10天1次,連噴2次。注意噴勻噴細。採收前20天停止用藥。
姜螟及蚜蟲:田間發現姜螟、蚜蟲時,及時噴洒楊康3號懸浮劑(AA級綠色食品生產資料)750倍液或用阿維菌素製劑(1.8%滅蟲靈)6000倍液防治,根據姜生長大小和蟲害情況適當改變用量。同時,晚上開啟高壓汞燈,誘殺成蟲。
食療價值
姜科草本植物姜的根莖。嫩者稱紫薑、子姜,老者稱老薑、老生薑。一般所說生薑多指後者。我國大部分地區均有栽培。秋、冬季採收,除去鬚根,洗淨鮮用。
[性能]味辛,性溫。能開胃止嘔,化痰止咳,發汗解表。
[參考]含揮髮油,主要為姜醇、姜烯、水芹烯、檸檬醛、芳樟醇等;又含辣味成分姜辣素,分解生成姜酮、姜烯酮等。此外,含天門冬素、谷氨酸、天門冬氨酸、絲氨酸、甘氨酸、蘇氨酸、丙氨酸等。
口嚼生薑,可引起血壓升高。姜辣素對口腔和胃粘膜有刺激作用,能促進消化液分泌,增進食慾。可使腸張力、節律和蠕動增加。有末梢性鎮吐作用,有效成分為姜酮和姜烯酮的混合物。對呼吸和血管運動中樞有興奮作用,能促進血液循環。體外實驗,對傷寒桿菌、霍亂弧菌有明顯的抑制作用。
[用途]用於脾胃虛寒,食慾減退,噁心嘔吐,或痰飲嘔吐,胃氣不和的嘔吐;風寒或寒痰咳嗽;感冒風寒,惡風發熱,鼻塞頭痛。
[用法]煎湯,絞汁服,或作調味品;子姜多作菜食。
[注意]陰虛,內有實熱,或患痔瘡者忌用。久服積熱,損陰傷目。高血壓病人亦不宜多食。
[附方]
1,涼拌子姜:子姜30~60g,切成細絲,加醋、鹽適量拌食;亦可再加適量白糖、脂麻油。
本品以醋、鹽等拌食有很好的開胃和中,止嘔作用;味微辛辣而酸,但不甚溫熱。用於胃氣不和而偏寒的嘔逆少食。《食醫心鏡》中用生薑細粒,與醋同煎,連渣嚼服,用於「嘔吐,百藥不差」,其意與此同。
2,生薑半夏湯:半夏12g,煎湯取汁,加生薑汁適量,一同煎沸。分4次服用。
源於《金匱要略》。半夏、生薑汁均善止嘔,合用益佳;並有開胃和中之功。用於胃氣不和,嘔噦不安。
3,生薑飴糖湯:生薑30~60g,飴糖30g。加水煎成濃湯,趁溫熱徐徐飲。
源於《本草匯言》。本方以生薑溫肺化痰、止咳,飴糖潤肺被虛。用於虛寒性咳嗽咯痰。
4,紫蘇生薑湯:紫蘇葉30g,生薑9g。煎湯飲。
源於《本草匯言》。本方取紫蘇葉發汗、解表散寒,用生薑以增強其作用。不僅便於服用,且有益胃氣、助發汗的作用
夏季吃生薑能治四種病
炎炎夏日,許多家庭和辦公室都開著空調,人們在享受清風涼意的同時,也容易患上「空調病」。常會表現為腹痛、吐瀉、傷風感冒,腰肩疼痛等症状。中醫學認為,生薑具有發汗解表、溫胃止嘔、解毒三大功效。處在空調環境中的人們經常喝點薑湯,可有效防治「空調病」。
腹痛、吐瀉:
肚臍是人體對外界抵抗力最薄弱的部位,加上夏季人的胃酸和消化液的分泌減少,抵抗細菌的能力減弱,在有空調的場所容易受冷熱的刺激引起胃腸功能的紊亂,導致致病菌的入侵,出現嘔吐、腹痛、腹瀉等胃腸系統疾病。適當吃些生薑或者喝些薑湯,能起到防治作用。科學家研究發現,生薑能起某些抗菌素的作用,尤其對抗擊沙門氏菌效果明顯。
傷風感冒:
經常處在空調環境中,由於室內室外溫差太大,很容易外感風寒。如果能及時吃上幾片生薑或者喝上一碗紅糖薑湯,將有助於驅寒解表,或者用薑湯(加點鹽、醋)泡足亦可收到很好的療效。
腰肩疼痛:
盛夏酷暑,在空調房裡呆久了,肩膀和腰背易遭受風寒濕等病邪的侵襲,特別是老人容易引發肩周炎,遇到這種情況,可燒制一些熱薑湯,先在熱薑湯里加少許鹽和醋,然後用毛巾浸水擰乾,敷於患處,反覆數次。此法能使肌肉由張變弛、舒筋活血,可大大緩解疼痛。
生薑----男子不可百日無姜
按中醫理論,生薑是助陽之品,自古以來中醫素有「男子不可百日無姜」之語。宋代詩人蘇軾在《東坡雜記》中記述杭州錢塘淨慈寺80多歲的老和尚,面色童相,「自言服生薑40年,故不老雲」。傳說白娘子盜仙草救許仙,此仙草就是生薑芽。生薑還有個別名叫「還魂草」,而薑湯也叫「還魂湯」。
姜含有揮發性姜油酮和姜油酚,具有活血、祛寒、除濕、發汗等功能,此外還有健胃止嘔、辟腥臭、消水腫之功效。故醫家和民諺稱「家備小姜,小病不慌」,還有「冬吃蘿卜夏吃薑,不勞醫生開藥方」的說法。
姜的營養成分和蔥蒜相似,同樣含有蛋白質、糖類、維生素等物質,並含有植物抗菌素,其殺菌作用不亞於蔥和蒜。生薑還含有較多的揮髮油,可以抑制人體對膽固醇的吸收,防止肝臟和血清膽固醇的蓄積。用生薑、紅糖熬制的薑湯可活血驅寒,防治感冒,自古就是風寒感冒的食療良藥。外出旅遊,出發前口嚼生薑服下、或貼一片在肚臍上,也可以放在鼻旁嗅聞,有防暈車暈船之效。故民間有「出門帶塊姜,時時保健康」的說法。
曾有一位手術中發現全身淋巴系統已有癌細胞轉移、接受化療的患者,由於發生條件反射性嘔吐,每個化療周期、體重都要減輕2~3千克,健康受到嚴重損害。經過採用臨床營養支持、調理患者飲食,每天上午接受化療前不強制病人進食,而讓他口含一片薄姜,利用鮮姜止嘔和溫中散寒的作用。下午四時,趁化療藥物的毒性高潮期已過,分多次、少量進餐,以保證患者獲得足夠的熱能和營養補充。在歷時一年的治療中,患者體重不僅沒有下降,反而增加了十公斤。免疫功能的增強,使得患者的生命又延續了五年久。在這裡生薑的作用功不可沒。
應當注意的是腐爛的生薑中含有毒物質黃樟素、其對肝臟有劇毒,所以一旦發現生薑腐爛就一定不能食用。
生薑的保存方法
①洗淨、晾乾,埋入鹽罐
②將鮮姜放在盆、罐或大口瓶中,上面覆蓋3厘米厚的潮濕細砂,然後加蓋,可保鮮1~2個月
③將鮮姜洗淨晾乾,再切片,裝進事先準備好的潔淨、乾燥的旋口罐頭瓶中,然後倒入白酒,酒量以剛淹沒鮮薑片為度,最後加蓋密封,隨吃隨取,可長期保鮮
④洗淨,放在小塑料袋內撒一些鹽,不要封口,隨用隨取,可保持10天左右
⑤用鹽水把生薑泡1小時,然後拿出來晒乾,放入冰箱貯菜格內,可以放很長時間並保持其鮮嫩程度
生薑簡易貯藏四法:
1、封閉堆藏 對生薑進行嚴格挑選,留下質量較好的散堆在倉庫中,用草包草簾遮蓋好,備貯。再在倉庫的朝南方向壘砌磚牆,隔出一小倉庫,並在磚牆上塗上泥堵塞磚縫,防冷風吹入,將姜堆放在磚牆內,姜堆高2米左右,堆內均勻地放入若干用蘆葦紮成的通氣筒到頂部以利通風。堆藏時,牆角不留空隙,中間可略鬆些。堆放後立即用泥或草包封閉頂部,堆藏庫不宜過大,一般每庫以堆放5000公斤左右為宜。庫溫一般控制在18-20℃,當氣溫下降時,可增加覆蓋物保溫;如氣溫過高,可減少覆蓋物以散熱降溫。
2、坑埋貯藏 地下水位較高的地方,多用坑埋法貯藏生薑,坑的深度以不出水為原則,一般1米深,直徑2米左右,上寬下窄,圓形或方形均可,一坑能貯2500公斤左右。坑的中央立一個稻草把,便於通風測溫,姜擺好後,開始時表面覆一層姜葉,然後覆一層土,以後隨氣溫下降,分次覆土。覆土總厚度為60厘米至65厘米,以保持堆內有適宜的貯溫為原則,坑頂用稻草作成圓尖頂,以備防雨,四周設排水溝。北面設風障防寒。
貯藏中的管理,既要防熱,又要防寒。入坑初期溫度容易升高,不能將坑口全部封閉,開始1個月內,要求保持較高坑溫,需要20度以上,以後保持在15度左右即可。冬季坑口必須封嚴,嚴防坑溫過低。貯藏中要經常檢查姜塊有無變化,坑底不能有積水。
3、泥沙埋藏 埋藏坑有磚、石等在倉庫或地下室內壘成,高度約0.8米,寬1米左右,長度不限,貯藏時先在坑底鋪一層厚約5厘米,含水量在10%左右的泥沙,再放入幾個通風筒,然後將挑選好的生薑放在坑內泥沙上,一層生薑(四五塊姜厚)一層泥,堆至離坑口約5厘米處。最後用泥沙覆蓋,不使生薑暴露在空氣之中。
4、防空洞貯藏 一層沙一二層姜,碼成1米高、1米寬的長方形垛,每垛1250-2500公斤,垛中間立一個用細竹竿捆成的直徑約10厘米的通風束,井放入溫度計,以便測量垛溫。垛的四周用濕沙密封,封完垛後,掩好洞門,洞上留氣孔避免冷風吹入。
冬季保存生薑
買回來的生薑一時吃不了,時間久了很容易乾癟或者爛掉,你可以找一個帶蓋子的大口瓶子,在瓶底上鋪一塊潮濕的軟布(濕了即可,否則水分過多姜就會爛了),然後把生薑放在軟布上,蓋上瓶蓋即可,隨用隨取,非常方便。或者在花盆的底部墊一層半濕的沙子,上面放一層鮮姜,再用沙子埋好,經常往沙子上面灑點水,使沙子保持潮濕,這樣生薑可保鮮半年以上.注意沙子不要太干,不然生薑會幹癟,也不可太濕,否則容易發芽。
生薑的使用禁忌
1.不要去皮。有些人吃薑喜歡削皮,這樣做不能發揮姜的整體功效。鮮姜洗淨後即可切絲分片。
2.凡屬陰虛火旺、目赤內熱者,或患有癰腫瘡癤、肺炎、肺膿腫、肺結核、胃潰瘍、膽囊炎、腎盂腎炎、糖尿病、痔瘡者,都不宜長期食用生薑。
3.從治病的角度看,生薑紅糖水只適用於風寒感冒或淋雨後有胃寒、發熱的患者,不能用於暑熱感冒或風熱感冒患者,也不能用於治療中暑。服用鮮薑汁可治因受寒引起的嘔吐,對其他類型的嘔吐則不宜使用。
4.不要吃腐爛的生薑。腐爛的生薑會產生一種毒性很強的物質,可使肝細胞變性壞死,誘發肝癌、食道癌等。
5.吃生薑並非多多益善。夏季天氣炎熱,人們容易口乾、煩渴、咽痛、汗多,生薑性辛溫,屬熱性食物,根據「熱者寒之」原則,不宜多吃。
參看
|
關於「生薑」的留言: | 訂閱討論RSS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