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離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隔離(isolation),為了避免傳染病病人傳染他人而將病人與其他人隔開的措施。隔離措施有許多種,主要根據具體疾病傳染性的大小和傳播途徑的不同,決定採取何種措施。對於傳染性極強的烈性傳染病,如霍亂鼠疫則須採取「嚴密隔離」的措施;對於呼吸道傳染病,如流行性感冒白喉猩紅熱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等則需採取「呼吸道隔離」措施;對於消化道傳染病,如細菌性痢疾傷寒等則需採取「消化道隔離」措施;對於接觸傳播的傳染病,如皮膚炭疽破傷風等則應採取「接觸隔離」措施;對於昆蟲傳播的傳染病,如瘧疾、斑疹傷寒(流行性)、流行性乙型腦炎絲蟲病等則應採取「蟲媒隔離」措施。另外還有所謂「床邊隔離」,主要用於消化道傳染病。隔離期的長短應根據每種傳染病的最長傳染期而定。有的傳染病如痢疾、傷寒、白喉、猩紅熱等,能在病人標本中檢測到病原體,則應在臨床症状消失後,進行2~3次病原體檢查(每次間隔2~3天),結果均陰性時方可解除隔離。有些傳染病如麻疹、流行性感冒等,無法進行病原體檢測但有規定的隔離期,如麻疹的隔離期為出疹後5天,流行性感冒為退熱後2天等。除了傳染病病人需要隔離外,接觸傳染病的接觸者也應隔離觀察,這稱為留驗。若托幼機構或集體單位內有多數對該種傳染病的易感者,則發現傳染病病人後應對接觸者進行留驗,留驗期間若接觸者發病則應立即隔離、治療。若接觸者未發病,觀察期滿即可解除隔離。觀察期應按最長潛伏期計算,例如麻疹的潛伏期為6~21天,則接觸麻疹的易感者就應留驗21天,21天後仍未發病即可解除隔離。

關於「隔離」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