蠕蟲病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蠕蟲病(helminthiasis),蠕蟲寄生於人體引起的疾病。可寄生於人體的蠕蟲有250多種,中國已發現40種以上,蠕蟲並不是分類學的名詞,包括無脊椎動物若干門中的許多蟲種,廣義上包括線形動物、扁形動物(吸蟲絛蟲)及棘頭動物。從對人體的寄生關係看,以線蟲、吸蟲和絛蟲為主,其次是棘頭蟲。寄生蠕蟲在寄主體內的寄生部位、數量、時間及對寄主的適應性不同,臨床表現也多種多樣。蠕蟲病對人類及動物危害極大。據世界衛生組織1954年統計,全世界感染蛔蟲者達10億人,鉤蟲9億人,絛蟲5000萬人。多呈世界性分布,特別是在氣候溫暖、潮濕及生活和衛生條件差的地區更易流行,有時一人可罹患多種蠕蟲病。

蠕蟲具有體軟、無骨骼系統及能蠕動的特點,蟲體兩側對稱,由體壁包裹,無體腔或僅有假體腔,體內已有分化的器官系統。各種吸蟲均呈扁形,具口、腹吸盤;線蟲呈圓線形;絛蟲則為帶狀分節。寄生性蠕蟲因對寄生生活適應,在形態和生理上與自生生活蟲種有較大不同。寄生蠕蟲生活在容易取得豐富食料的寄主環境中,消化器官部分或完全消失;體表有皮棘、吸盤、腺體開口及頭、尾端的乳突感器等結構,這些結構與蟲體的附著、侵入組織、破壞溶解組織以利穿行及消化周圍物質獲取營養、感覺作用等多種生理功能有關。各種蠕蟲對寄主有一定的寄生特異性。有的極為專一,如只寄生人體的有人蟯蟲、豬帶絛蟲、牛帶絛蟲等;有的可寄生多種寄主,如馬來絲蟲中華分支睾吸蟲日本血吸蟲、薑片蟲、肝片吸蟲微小膜殼絛蟲等等,除寄生人體外也寄生於其他動物,這類寄生蟲引起的疾病,為人畜共患的寄生蟲病。寄主感染蠕蟲後,如果感染的數量少,或寄生於非重要臟器和組織,可以不引起明顯的病變和症状,稱寄生蟲感染。寄生蠕蟲的致病作用包括機械性和化學性:機械性如破壞組織、阻塞或壓迫器官;化學性如引起組織溶解致敏寄主後產生變態反應等,並引起血中嗜酸性粒細胞增多。蠕蟲感染過程中,寄主營養狀況對寄生蟲和寄主均可產生影響。寄主食料的改變或某些成分的缺乏,與某些蠕蟲的易感性或蟲體的自動排出有關,營養缺乏影響一些抗體的產生,可以使炎症反應減退及抵抗力減弱。

本類疾病的診斷多數靠檢查糞便或其他排泄物中的蟲卵而確診。治療中根據感染的蟲種不同而選擇不同的藥物,更要注意採取綜合措施進行防治。

關於「蠕蟲病」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