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是由禽甲型流感病毒某些亞型中的一些毒株如H5N1、H7N7等引起的人類急性呼吸道傳染病。近年來H5N1型禽流感病毒在全球蔓延,不斷引起人類發病,並且推測這一病毒可能通過基因重配或突變演變為能引起人類流感大流行的病毒,因此成為全球關注的焦點。我國《傳染病防治法》將其列為乙類傳染病,但實行甲類管理,即一旦發生疫情,採取甲類傳染病的預防控制措施。

一、流行病學特徵

(一)傳染源

傳染源主要為患禽流感或攜帶禽流感病毒的雞、鴨、鵝等家禽,特別是雞;野禽在禽流感的自然傳播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二)傳播途徑

傳播途徑主要經呼吸道傳播,也可通過密切接觸感染的禽類及其分泌物、排泄物、受病毒污染的物品和水,以及實驗室直接接觸病毒毒株被感染。

目前尚無人與人之間傳播的確鑿證據,但出現了一些聚集性發生的病例。

(三)人群易感性

由於種屬屏障的原因,人類對禽流感病毒多不易感。但對禽流感病毒普遍缺乏抗體,無特異性抵抗力。任何年齡均具有被感染的可能性,但一般來說12歲以下兒童發病率較高,病情較重。與不明原因病死家禽或感染、疑似感染禽流感家禽密切接觸人員為高危人群。

(四)流行季節

多發生於冬春季,通常伴隨著禽尤其是家禽中禽流感爆發,呈零星分布。

(五)流行強度

禽流感是禽類的常見病多發病,常可發生大面積、跨區域流行。一般情況下,禽流感較難傳染給人,但近幾年禽流感特別是H5N1亞型禽流感傳染給人的情況屢有發生,感染的人數有增加的趨勢,值得關注。人群的發病與人和動物接觸的密切程度、流行的病毒亞型及其變異情況相關。

二、臨床特徵

(一)臨床表現

1.潛伏期

根據對H5N1亞型感染病例的調查結果,潛伏期一般為1~7d,通常為2~4d。

2.臨床症状

不同亞型的禽流感病毒感染人類後可引起不同的臨床症状。感染H9N2亞型的患者通常僅有輕微的上呼吸道感染症状,部分患者甚至沒有任何症状;感染H7N7亞型的患者主要表現為結膜炎;重症患者一般均為H5N1亞型病毒感染。患者呈急性起病,早期表現類似普通型流感。主要為發熱體溫大多持續在39℃以上,可伴有流涕鼻塞咳嗽咽痛頭痛肌肉酸痛全身不適。部分患者可由噁心腹痛腹瀉、稀水樣便消化道症状。少數重症患者可出現頭痛、譫語、躁動等神經精神異常。

重症患者可出現高熱不退,病情發展迅速,幾乎所有患者都有臨床表現明顯的肺炎,可出現急性肺損傷、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ARDS)、肺出血胸腔積液全血細胞減少、多臟器功能衰竭休克及瑞氏(Reye)症候群等多種併發症。可繼發細菌感染,發生敗血症

3.體征

重症患者可由肺部實變體征等。

(二)實驗室檢查

1.一般檢查

外周血象:WBC總數一般不高或降低。重症患者多有WBC總數及淋巴細胞減少,並有Plt降低。

尿常規:相當部分病人(約40%)伴中等至大量蛋白尿(1~3g/L)。

血清酶學:絕大部分H5N1重症感染者(80%~100%)出現肝臟心肌酶學異常。

2.病毒分離

從患者呼吸道標本中(如鼻咽分泌物口腔含漱液氣管吸出物或呼吸道上皮細胞)分離禽流感病毒。

3.病毒抗原及基因檢測

取患者呼吸道標本採用免疫熒光法(或酶聯免疫法)檢測甲型流感病毒核蛋白抗原(NP)或基質蛋白(M1)、禽流感病毒H亞型抗原。還可用RT-PCR法檢測禽流感病毒亞型特異性H抗原基因。

4.血清學特異抗體檢查

發病初期和恢復期雙份血清禽流感病毒亞型毒株抗體滴度升高4倍或以上,有助於回顧性診斷。

三、診斷標準

(一)病例的分類及診斷標準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可分為醫學觀察病例、疑似病例臨床診斷病例確診病例

1.醫學觀察病例

有流行病學接觸史,1周內出現流感樣臨床表現者。

對於被診斷為醫學觀察病例者,醫療機構應當及時報告當地疾病預防控制機構,並對其進行7d醫學觀察。

2.疑似病例

有流行病學接觸史和臨床表現,呼吸道分泌物或相關組織標本甲型流感病毒M1或NP抗原檢測陽性或編碼它們的核酸檢測陽性者。

3.臨床診斷病例

被診斷疑似病例,但無法進一步取得臨床檢驗標本或實驗室檢查證據而與其有共同接觸史的人被診斷為確診病例,並能夠排除其他診斷者。

4.確診病例

有流行病學接觸史和臨床表現,從患者呼吸道分泌物標本或相關組織標本中分離出特定病毒,或採用其他方法,禽流感病毒亞型特異抗原或核酸檢查陽性,或發病初期和恢復期雙份血清禽流感病毒亞型毒株抗體滴度升高4倍及以上。

流行病學史不詳的情況下,根據臨床表現、輔助檢查和實驗室檢查結果,特別是從患者呼吸道分泌物或相關組織標本中分離出特定病毒,或採用其他方法,禽流感病毒亞型特異抗原或核酸檢查陽性,或發病初期和恢復期雙份血清禽流感病毒亞型毒株抗體滴度升高4倍及以上,可以診斷確診病例。

(二)鑒別診斷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在臨床上應與流感、普通感冒細菌性肺炎傳染性非典型肺炎巨細胞病毒性肺炎肺炎衣原體肺炎、肺炎支原體肺炎、軍團菌肺炎、肺炎型流行性出血熱等疾病進行鑒別診斷,其鑒別診斷依據主要依靠病原學檢查。

四、治療原則

(一)隔離治療

對疑似病例、臨床診斷病例和確診病例應進行隔離治療,隔離期限參照病人出院標準。

(二)對症治療

可應用解熱藥、緩解鼻粘膜充血藥、止咳祛痰藥等。兒童忌用阿司匹林或含阿司匹林以及其他水楊酸製劑的藥物,避免引起兒童瑞氏症候群。

(三)抗病毒治療

應在發熱48h內使用抗流感病毒藥物。

1.神經氨酸酶抑制劑

奧司他韋(Oseltamivir,達菲)為新型抗流感病毒藥物,實驗室研究表明其對禽流感病毒H5N1和H9N2有抑制作用。

2.離子通道M2阻滯劑

金剛烷胺(Amantadine)和金剛乙胺(Rimantadine)可抑制禽流感病毒株的複製,早期應用可能有助於阻止病情發展,減輕病情,改善預後。

(四)中醫治療

強調辨證施治,在中成藥應用上要注意辨證使用口服中成藥或注射劑,可與中藥湯劑配合使用。

(五)加強支持治療和預防併發症

注意休息、多飲水、增加營養,給易於消化的飲食。密切觀察,監測並預防併發症。抗菌藥物應在明確繼發細菌感染時或有充分證據提示繼發細菌感染時使用。

(六)重症患者的治療

重症患者應當送入ICU病房進行救治。嚴重呼吸衰竭的患者應按照ARDS的治療原則進行機械通氣治療,應加強呼吸道的管理和患者的護理。

(七)出院標準

1. 13歲(含13歲)以上人員,原則上同時具備下列條件,並持續7d以上:

(1)體溫正常。

(2)臨床症状消失。

(3)胸部X線影像檢查顯示病灶明顯吸收。

2.12歲(含12歲)以下兒童,應同時具備上訴條件,並持續7d以上。如自發病至出院不足21d的,應住院滿21d後方可出院。

五、預防

防治人高致病性禽流感關鍵要做到「四早」,指對疾病要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

早發現:當自己或周圍人出現發熱、咳嗽、呼吸急促、全身疼痛等症状時,應立即取醫院就醫。

早報告:醫療機構發現不明原因肺炎病例或懷疑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應及時報告當地疾病預防控制機構。

早隔離:對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和疑似病例要及時隔離,對密切接觸者進行醫學觀察,以防止疫情擴散。密切接觸者醫學觀察的期限為最後一次暴露後7d。

早治療:確診為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患者,應積極開展救治,特別是對同時患有其他慢性疾病的人更要及早治療。

六、預防具體措施

一:別去疫區旅遊。

二:別與活禽接觸。

三:重視疾病預防。

四:重視高溫殺毒。

關於「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