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鏈球菌感染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肺炎鏈球菌感染(infection due to Streptococcus pneumoniae),肺炎鏈球菌通常寄居於正常人的鼻咽腔,多數不致病,只有少數有毒力。當機體抵抗力下降時常可侵入肺組織引起肺炎, 此外尚可致敗血症鼻竇炎中耳炎化膿性腦膜炎等。肺炎鏈球菌性肺炎舊稱大葉性肺炎(占院外獲得性肺炎的90%),典型症状為突發寒戰高熱胸痛咳嗽鐵鏽色痰等。首選青黴素G治療,對青黴素過敏或臨床上未能排除軍團菌肺炎者應選用紅霉素。預後一般良好,抗生素治療多可恢復。但高齡患者、合併菌血症、多葉病變、休克、化膿性腦膜炎時病死率明顯增高。

目錄

病原學

肺炎鏈球菌為鏈球菌科的一種球狀細菌革蘭氏染色陽性,常成對或成短鏈排列,故舊稱肺炎雙球菌(Diplococcus pneumoniae)。無芽孢,無鞭毛,有明顯莢膜。在血瓊脂培養基中生長良好,菌落外圍有綠色溶血帶,在膽汁中溶解,對小鼠致病,可藉此與甲型溶血性鏈球菌鑒別。有莢膜的肺炎球菌形成光滑型菌落,毒力強;失去莢膜後變為粗糙型菌落,毒力降低或消失。當粗糙型菌落中加入光滑型菌落的 DNA提取物時,則前者可轉變成光滑型,此為肺炎鏈球菌轉化現象,可藉以研究微生物遺傳學。肺炎鏈球菌不產生重要毒素,其致病力在於莢膜多糖體的抗吞噬作用。莢膜多糖體具抗原性,根據莢膜免疫血清試驗,可將肺炎鏈球菌分為85個亞型,致病菌以1~14型常見,其中3型毒力最強。肺炎鏈球菌抵抗力不強,加熱至52℃10分鐘或陽光直射1小時即可殺死,對一般消毒藥石炭酸高錳酸鉀均較敏感,對乾燥抵抗力較強,在乾燥的痰中可生存1~2個月。

發病機理和病理

肺炎鏈球菌為正常人鼻咽部的常住菌,尤其在冬春季節,健康人鼻咽部常可培養出肺炎鏈球菌。因正常人呼吸道有多種防止肺部感染的保護機制如咳嗽反射纖毛運動、巨噬細胞吞噬作用等,故一般肺炎鏈球菌並不引起發病。僅當進入氣道的細菌數量太大,或呼吸道正常防禦功能遭受損害時才引起發病。突然受寒、 淋雨、飢餓疲勞酒醉等均可降低抵抗力。上呼吸道病毒感染常破壞支氣管粘膜的完整性,影響粘膜纖毛活動,導致粘液積聚,從而保護細菌免受吞噬細胞吞噬,並影響呼吸道清除細菌的能力。當含菌粘液被吸入肺泡後,細菌即在肺泡內生長繁殖,肺泡毛細血管擴張充血,肺泡內漿液滲出,故肺泡充滿炎性滲液(早期實變);繼之大量嗜中性粒細胞吞噬細菌,並有紅細胞滲出(紅色肝樣變);因大量細胞纖維蛋白滲出,又有大量死菌和細胞碎屑,故肺呈灰色(灰色肝樣變)。一般在感染後5~10天特異性抗體形成,隨後滲出液中出現吞噬細胞,吞噬細菌和清除細胞碎屑,肺泡內滲出液溶解吸收,肺泡重新充氣(消散期)。因整個病程肺泡壁不被破壞,故肺炎消散後肺組織完全恢復正常。若機體抵抗力差或細菌毒力較強,病變可累及數葉,病情嚴重甚至可引起末梢循環衰竭血壓下降,發生休克(休克型肺炎)。肺炎鏈球菌肺炎僅有25~30%病例發生菌血症,並可繼發肺外遷徒性病灶如腦膜炎關節炎心內膜炎等。

臨床表現

約半數肺炎病例發病前有感冒症状,很快出現寒戰、咳嗽、胸痛和血痰等症状。體溫在數小時內上升至39~40℃,呈稽留熱型(持續高熱,24小時內溫差<1℃),常伴頭痛乏力和全身肌肉酸痛等症,60~80%患者因炎症波及胸膜而出現嚴重胸痛,胸痛隨呼吸和咳嗽而加重,若病變在下葉,炎症波及橫膈,可發生腹痛,甚至誤診為急腹症。90%病例有咳嗽,初為乾咳,繼之咳少量粘液,以後呈膿性痰,約3/4病例痰中帶血或呈鐵鏽色(滲出到肺泡內的紅細胞破壞釋出含鐵血黃素混於痰中而致)。1/3成人或2/3兒童於病程早期有消化道症状如噁心嘔吐腹脹腹瀉等。若病變廣泛,因肺泡換氣不足缺氧而引起氣急鼻翼搧動和紫紺。嚴重感染可有神志改變。部分病例口唇和鼻周有皰疹。發病7~10天後體內抗體形成,體溫驟退或漸退。早期肺部體征不明顯,或僅有病變部位呼吸音減低和少許濕囉音。大片實變時則叩診呈濁音,語音震顫增強聽診可聞支氣管呼吸音和濕囉音。 X射線檢查典型者可見與肺段肺葉相一致的大片均勻緻密陰影,多在 2~3周內完全消散。

肺炎鏈球菌腦膜炎為成人常見的化膿性腦膜炎,常繼發於肺炎、 中耳炎、乳突炎、 鼻竇炎或顱腦損傷後,一部分病例無原發病灶可尋。半數以上病例伴有菌血症或敗血症,病情大多危重,全身毒血症狀明顯,有頭痛、發熱、神志改變和頸強直與克爾尼格氏征、布魯金斯基氏征陽性等腦膜刺激征腦脊液外觀混濁,細胞數及蛋白質含量顯著增高,糖含量低,腦脊液塗片可見革蘭氏陽性雙球菌。體檢尚可有肺炎或其他原發病的體征,合併菌血症者可見皮膚瘀點,不融合成片。有人報告,肺炎鏈球菌腦膜炎患者腦脊液含菌量為腦膜炎雙球菌腦膜炎患者的8倍,且病原體繁殖快,滲出物中含大量纖維蛋白,易造成粘連,治療時其菌體及代謝產物清除慢,故預後較流腦差,病死率高(抗生素治療後仍達35%,顯著高於流腦)。此外,肺炎鏈球菌腦膜炎有複發傾向,且易殘留神經系統後遺症

診斷

對原因不明的突發寒戰、 高熱伴呼吸道症状者應考慮肺炎鏈球菌肺炎的可能。 X射線胸片檢查常能明確診斷。痰塗片革蘭氏染色見陽性成對球菌,痰、血液或腦脊液等體液細菌培養獲肺炎鏈球菌則可確診。若對疑診的血液、痰液或腦脊液等採用對流免疫電泳法(CIE) 檢測肺炎球菌特異性抗原以提高肺炎球菌感染的確診率。肺炎延遲吸收者(病程>1個月)應警惕支氣管肺癌的可能性,在積極抗炎治療的同時,應作胸部 X射線體層相、痰脫落細胞及纖維支氣管鏡檢查以明確診斷。

治療

各型肺炎鏈球菌對青黴素 G均較敏感,耐青黴素G的菌株約佔2%,故青黴素仍是治療肺炎鏈球菌感染的首選藥物,對青黴素過敏或未能屏除軍團菌肺炎時,應選用紅霉素治療。治療肺炎的療程約 1周。治療腦膜炎時青黴素劑量宜大, 分次靜脈滴入,療程不短於2周。對原發病灶如中耳炎或乳突炎需同時根治,以防複發。全身支持療法和對症處理亦不可忽視。

預防

目前有的國家採用14價肺炎鏈球菌莢膜多糖體菌苗進行免疫預防,有效率為50~100%。對肺炎鏈球菌高風險人群如已行脾切除術者或 2歲以上原有心、腎、肝或代謝病患者行菌苗接種時,相應類型的肺炎鏈球菌引起肺炎合併菌血症的發病率大約減少80%,故菌苗不失為保護患者免於肺炎鏈球菌感染的主要方法。

參考書目

戴自英等主編:《實用內科學》,第8版,人民衛生出版社,北京,1986。

關於「肺炎鏈球菌感染」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