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感冒(common cold)是中醫詞語,西醫可稱為急性鼻炎,是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一個類型,是一種輕微的主要由病毒感染引起的上呼吸道常見病。症状有打噴嚏抽鼻涕流鼻水鼻塞喉部痕癢、痛或有痰、咳嗽頭痛乏力。如無併發症,感冒一般經3~7天痊癒,少數人可能有繼發性細菌感染。感冒與某些傳染病早期症状相似,臨床應加以鑒別。

「感冒」一詞不應與流行性感冒(influenza,簡稱流感)相混淆,後者比較明顯嚴重得多,額外的症状包括發熱冷顫、身體及肌肉酸痛。流感對於免疫能力較差人群(主要是嬰幼兒、老人)可以是致命的。目前對於感冒的治療沒有很好的抗病毒藥物,都是一些緩解症状的藥物,感冒的恢復靠的是機體的免疫功能,所以堅持鍛煉,提高免疫力是治癒感冒的最主要措施。

感冒也不等同於上呼吸道感染(上感),感冒主要是鼻子的症状,所以感冒也成為急性鼻炎。而上呼吸道感染還包括急性扁桃體炎急性咽炎等感染。

目錄

感冒的病因

通常由微小核糖核酸病毒,特別是鼻病毒和某些埃可病毒腸道病毒的一種)及柯薩奇病毒(腸道病毒的一種)引起。少量由冠狀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副粘病毒(Paramyxovirus)引起。可以引起感冒的病毒數量超過100種,大多數的感冒在痊癒之前來不及精確的判斷是那一個病毒種致病的。

感冒的危險因素包括季節變化、人群擁擠的環境、久坐的生活方式、年齡、吸煙、營養不良應激、過度疲勞失眠免疫力低下等。

感冒通常在受涼、淋雨或過度疲勞後,在身體抵抗力下降的情況下發生,但並不表示上述情況是致病原因。寒冷本身不會引起傷風。但是過度長時間、劇烈的寒冷影響會使免疫系統的免疫能力下降,導致人體對病毒的抵抗能力變弱。

流行病學

普通感冒雖多發於初冬,但任何季節,如春天、夏天也可發生,不同季節的感冒的致病病毒並非完全一樣。其中以冠狀病毒鼻病毒為主要致病病毒。感冒病例分布是散發性的,不引起流行,常易合併細菌感染。病毒從呼吸道分泌物中排出並傳播,當機體抵抗力下降,如受涼、營養不良、過度疲勞、煙酒過度、全身性疾病及鼻部本身的慢性疾病影響呼吸道暢通等,容易誘發感染。人每年患普通感冒平均2-6次,兒童平均6-8次。

感冒的症状

常在季節交替和冬、春季節發病。在24~72小時的潛伏期後突然起病, 早期症状主要以鼻部卡他症状為主,可有噴嚏鼻塞流清水樣鼻涕,初期也可有咽部不適或咽干,咽癢或燒灼感。鼻腔分泌物開始為大量水樣,2、3天後變為粘液樣和膿性(粘液膿性分泌物並不說明有細菌重疊感染。)可有咽痛或聲嘶,有時由於咽鼓管炎可出現聽力減退,也可出現流淚味覺遲鈍呼吸不暢咳嗽、少量咳痰等症状。一般無發熱全身症状,或僅有低熱。嚴重者除發熱外,可感乏力不適、畏寒四肢酸痛頭痛食欲不振等全身症状。

咳嗽通常不劇烈但常持續2周。有慢性呼吸道疾病者感冒後常見支氣管炎加劇。膿痰或嚴重下呼吸道感染症状提示鼻病毒外的病毒感染,並有原發的或繼發的細菌感染。哮喘支氣管炎患者病毒感染後呼吸道症状常較嚴重。化膿性鼻竇炎中耳炎為細菌性併發症,但偶爾也與粘膜內壁的病毒感染有關。

如無併發症,感冒症状一般在4~10天內消失。老年人和兒童容易出現感冒併發症。若伴有基礎疾病的普通感冒患者則臨床症状較重、遷延,容易出現併發症,使病程延長。

感冒與類似疾病的鑒別

感冒的治療方法

參看:如何正確應對感冒
目前仍未有確實有效的針對引起感冒的病毒的療法,只能依靠人體的免疫系統去消滅那些病毒。感冒患者應以支持療法為主,特別注意休息、大量飲水、飲食清淡。可用藥物或其它方法減輕感冒症状,待身體自然痊癒。 同時注意休息、適當補充水分、保持室內空氣流通,避免繼發細菌感染。

感冒用藥

感冒用藥的注意事項

普通感冒的藥物治療應以對症治療藥物為主。目前市場上的感冒藥大多為復方製劑,含有下述各類藥物或其他藥物中的兩種或兩種以上成分。因此復方抗感冒藥應只選其中的一種,如同時服用兩種以上藥物,可導致重複用藥、超量用藥,增加上述藥物不良反應的發生率。

偽麻黃鹼撲爾敏作為經典復方組合推薦用於治療早期僅有鼻部卡他症状的感冒的治療。當在鼻部卡他症状基礎上出現咳嗽、全身酸痛、發熱等症状時,建議服用含鎮咳成分和解熱鎮痛成分的感冒藥。由於感冒是一種自限性疾病,因此普通感冒用藥不應超過7天,如果1周後上述症状仍未明顯好轉或消失,應及時去醫院明確診斷,給予進一步治療。

減充血劑

減充血劑類藥物可以使感冒患者腫脹的鼻黏膜和鼻竇的血管收縮,有助於緩解感冒引起的鼻塞流涕打噴嚏等症状。偽麻黃鹼能選擇性收縮上呼吸道血管,對血壓的影響較小,是普通感冒患者最常用的減充血劑。這類藥物除口服外,還可直接滴鼻或噴鼻,但一般連續使用不宜超過7天。

抗組胺藥

抗組胺藥類藥物具有抗過敏作用,通過阻斷組胺受體抑制小血管擴張,降低血管通透性,有助於消除或減輕普通感冒患者的打噴嚏流涕等症状。但該類藥物的常見不良反應包括嗜睡、疲乏等,從事車船駕駛、登高作業或操作精密儀器等行業工作者慎用。

第一代抗組胺藥,如馬來酸氯苯那敏撲爾敏)和苯海拉明等,具有穿過血腦屏障、滲透人中樞神經細胞與組胺受體結合的能力,因其具有一定程度的抗膽鹼作用,有助於減少分泌物、減輕咳嗽症状,因此推薦其為普通感冒的首選藥物。第二代抗組胺藥儘管具有非嗜睡、非鎮靜的優點,但因其無抗膽鹼的作用,故不能鎮咳。抗組胺的鼻噴劑局部作用較強,而全身不良反應較少。

鎮咳藥

常用的鎮咳藥根據其藥理學作用特點分為兩大類:

  1. 中樞性鎮咳藥:為嗎啡類生物鹼及其衍生物。該類藥物直接抑制延髓咳嗽中樞而產生鎮咳作用。根據其是否具有成癮性和麻醉作用又可分為依賴性和非依賴性等兩類。
    1. 依賴性鎮咳藥:如可待因,可直接抑制延髓中樞,鎮咳作用強而迅速,並具有鎮痛和鎮靜作用。由於具有成癮性,僅在其他治療無效時短暫使用。
    2. 非依賴性鎮咳藥:多為人工合成的鎮咳藥。如右美沙芬,是目前臨床上應用最廣的鎮咳藥,作用與可待因相似,但無鎮痛和鎮靜作用,治療劑量對呼吸中樞無抑制作用,亦無成癮性。多種非處方性復方鎮咳劑均含有本品。
  2. 周圍性鎮咳藥:通過抑制咳嗽反射弧中的感受器、傳入神經及效應器中的某一環節而起到鎮咳作用。這類藥物包括局部麻醉藥和黏膜防護劑。
    1. 那可丁:阿片所含的異喹啉類生物鹼,作用與可待因相當,無依賴性,對呼吸中樞無抑制作用。適用於不同原因引起的咳嗽。
    2. 苯丙哌林:非麻醉性鎮咳藥,可抑制外周傳人神經,亦可抑制咳嗽中樞。

祛痰藥

祛痰治療可提高咳嗽對氣道分泌物的清除率。祛痰藥的作用機制包括:增加分泌物的排出量,降低分泌物黏稠度,增加纖毛的清除功能。常用祛痰藥包括愈創木酚甘油醚氨溴索溴乙新乙醯半胱氨酸羧甲司坦等;其中愈創木酚甘油醚是常用的復方感冒藥成分,可刺激胃黏膜,反射性引起氣道分泌物增多,降低黏滯度,有一定的舒張支氣管的作用,達到增加黏液排出的效果。常與抗組胺藥、鎮咳藥、減充血劑配伍使用。

解熱鎮痛藥

解熱鎮痛藥主要針對普通感冒患者的發熱咽痛全身酸痛等症状。該類藥物如阿司匹林對乙醯氨基酚布洛芬等,通過減少前列腺素合成,使體溫調節中樞產生周圍血管擴張、出汗與散熱而發揮解熱作用,通過阻斷痛覺神經末梢的衝動而產生鎮痛作用。對乙醯氨基酚是其中較為常用的藥物,但應注意對乙醯氨基酚超量使用可能造成肝損傷甚至肝壞死。有報導,布洛芬可增加感染的嚴重性。

抗生素

普通感冒多由病毒感染引起,西醫的抗生素(老百姓通常稱其為消炎藥,這種說法不太精確)是用來對付細菌的。故不建議用抗菌藥物治療普通感冒。而抗菌藥物應用過程中會產生消化道副作用,濫用抗菌藥物還易誘導細菌耐藥發生。如果繼發細菌感染(如並發鼻竇炎中耳炎肺炎等),抗生素則可考慮使用。

抗病毒藥物

目前尚無專門針對普通感冒的特異性抗病毒藥物,普通感冒無需使用抗病毒藥物治療。過度使用抗病毒藥物有明顯增加相關不良反應的風險。對於免疫缺陷患者,可早期使用利巴韋林奧司他韋有較廣的抗病毒譜。

其它藥品

特殊人群的感冒治療

避免盲目靜脈補液

感冒患者使用藥物治療時應首選口服藥物,避免無根據的盲目靜脈補液。

靜脈補液僅適用於以下幾種情況:

感冒的預防

重在預防,加強鍛煉、增強體質、生活飲食規律、改善營養。避免受涼和過度勞累,有助於降低易感性,是預防感冒最好的辦法。

感冒病毒最易經由鼻咽腔分泌物傳染,洗手和被污染環境的消毒劑的應用可減少感染的傳播.

感冒的病理生理

當病毒到達咽喉部腺體區時,病毒與氣道上皮細胞特異性結合。病毒在呼吸道的上皮細胞及局部淋巴組織中複製,引起細胞病變及炎症反應。病毒感染後釋放的炎性介質包括激肽白三烯、IL-1、IL-6、IL-8和TNF等,導致血管通透性增加,使血漿滲入鼻黏膜,鼻腔腺體分泌增加,出現流清涕鼻塞等呼吸道症状,併產生發熱、全身疼痛等全身症状。症状往往在病毒感染機體後的16小時內出現,並在24—48小時達高峰,在2-3天內達到病毒排出高峰。病毒還可直接感染下呼吸道,導致相關的炎症反應,誘發氣道高反應性及上調支氣管上皮細胞表面的黏附分子表達等,導致下呼吸道功能障礙。

感冒的併發症

感冒期間要注意有無以下併發症

中醫

感冒,病名。指外感風寒等外邪或因時令不正而致病。見《丹溪心法.中寒》。《醫理真傳》卷一:「夫病而曰外感者,病邪由外而入內也。外者何?風寒暑濕燥火六淫之氣也。」臨床上當分輕重、寒熱。《證治要訣》卷二:「感冒為病,亦有風寒二證,即是傷寒外證初起之輕者,故以感冒名之。」臨床以惡風寒、噴嚏鼻塞流涕頭痛、全身酸楚等症為多見,或有發熱,或有咳嗽,或見咽癢、咽痛風寒感冒,宜辛溫解表,用蔥豉湯、荊防敗毒散等方;風熱感冒者,宜辛涼解表,用銀翹散桑菊飲等方;虛人感冒,宜參蘇飲。感冒呈流行趨勢者,又名時行感冒,病情一般重於普通感冒,《七松岩集》:「凡感冒之病,以為輕淺,忽略不治,又兼飲食不節,葷酒不戒,以致輕病變重……」提示醫生和患者對此病不容輕視。參見風寒感冒、風熱感冒、時行感冒等條。又:感冒又有俗名傷風李中梓在《醫宗必讀.傷風》中提出用消風散、神術散、川芎茶調散等方治療四時感冒、傷風、症見頭痛,鼻塞聲重,發熱惡寒等症;如兼見咳嗽涕唾稠粘,可選用桑菊飲、銀翹散、杏蘇散等方。如見惡寒甚而口渴心煩便秘、脈洪數者,可用清涼飲加減。

中醫內科學視頻:感冒

參看

參考文獻

健康問答網關於感冒的相關提問

關於「感冒」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