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菊飲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方名】 桑菊飲

【出處】 《溫病條辨

【分類】 解表劑-辛涼解表

【組成】 桑葉(7.5克) 菊花(3克) 杏仁(6克) 連翹(5克) 薄荷(2.5克) 桔梗(6克) 甘草(2.5克) 蘆根(6克)

【方訣】 桑菊飲用桔杏翹,蘆根甘草薄荷饒,清宣肺衛輕宣劑,風溫咳嗽服之消。

【功用】 疏風清熱,宣肺止咳

【主治】 風溫初起。但咳,身熱不甚,口微咳。

【用法】 水二杯,煮取一杯,日二服。

【禁忌】 斟酌。  

藥方

風溫襲肺,肺失清肅,所以氣逆而咳。受邪輕淺,所以身熱不甚,口微渴。因此,治當辛以散風,涼以清肺為法。本方用桑葉清透肺絡之熱,菊花清散上焦風熱,並作君藥。臣以辛涼之薄荷,助桑、菊散上焦風熱,桔梗、杏仁,一升降,解肌肅肺以止咳。連翹清透膈上之熱,葦根清熱生津止渴,用作佐藥。甘草調和諸藥,是作使藥之用。諸藥配合,有疏風清熱,宣肺止咳之功。但藥輕力薄,若邪盛病重者,可仿原方加減法選藥。

【化裁】 如「二、三日不解,氣粗似喘,」是兼氣分有熱,可「加石膏知母」,若「肺中熱甚」咳嗽較頻,可「加黃芩」清肺止咳。口渴者「加花粉」清熱生津。此外,若肺熱咳甚傷絡,咳痰夾血者,可加茅根藕節丹皮之類,涼血止血;若有痰黃稠,不易咯出者,可加瓜蔞皮浙貝母之類,清化熱痰。至於原書還有「入營」、「在血分」之加減法,相去已遠,且另有治法,可置之不議。

【附方】  

治療咳嗽

一般治輕微咳嗽

方解:本方為辛涼解表之輕劑。由於風溫之邪外傷皮毛,上犯於肺,導致肺氣不宣,故以身熱咳嗽為主證。方中桑葉、菊花甘涼輕清,疏散上焦風熱,且桑葉善走肺絡、清瀉肺熱為主藥。輔以薄荷助桑、菊疏散上焦之風熱;杏仁、桔梗以宣肺止咳;連翹苦寒清熱解毒,蘆根甘寒清熱生津止渴,共為佐藥;甘草調和諸藥,且有疏風清熱、宣肺止咳作用,為使藥。  

臨床應用

1.本方長於宣肺止咳、疏風清熱,故常用於外感風熱、咳嗽初起之證。如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氣管炎等均可加減運用。若痰稠難喀出者,以瓜蔞皮、浙貝母以清肺化痰;若痰中帶血,可加白茅根、生藕節以涼血止血;若傷津口渴者,加天花粉以清熱生津;若熱邪較盛氣粗而喘者,加生石膏、知母以清肺胃之熱。

2.本方加白蒺藜決明子夏枯草治療流行性結膜炎;加牛蒡子土牛膝可治急性扁桃體腺炎。

桑菊飲

【來源】《溫病條辨》卷一。

【組成】杏仁6克 連翹4.5克 薄荷2.4克 桑葉7.5克 菊花3克 苦梗6克 甘草2.4克 葦根6克

【用法】用水400毫升,煮取200毫升,日二服。

【功用】疏風清熱,宣肺止咳。

【主治】風溫初起,咳嗽,身熱不甚,口微渴,苔薄白脈浮數者。

【加減】二三日不解,氣粗似喘,燥在氣分者,加石膏、知母,舌絳,暮熱甚燥,邪初入營,加元參6克,犀角3克;在血分者,去薄荷、葦根,加麥冬、細生地玉竹、丹皮各6克;肺熱甚,加黃芩,渴者,加花粉,

關於「桑菊飲」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