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內科學/感冒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醫學電子書 >> 《中醫內科學》 >> 外感病證 >> 感冒
中醫內科學

中醫內科學目錄

感冒是感受觸冒風邪或時行病毒,引起肺衛功能失調,出現鼻塞流涕噴嚏頭痛惡寒發熱全身不適等主要臨床表現的一種外感疾病。感冒又有傷風、冒風、傷寒冒寒、重傷風等名稱。

感冒為常見多發病,其發病之廣,個體重複發病率之高,是其它任何疾病都無法與之相比的。一年四季均可發病,以冬春季為多。輕型感冒雖可不藥而癒,重症感冒卻能影響工作和生活,甚至可危及小兒、老年體弱者的生命,尤其是時行感冒暴發時,迅速流行,感染者眾多,症状嚴重,甚至導致死亡,造成嚴重後果。而且,感冒也是咳嗽心悸水腫痹病等多種疾病發生和加重的因素。故感冒不是小病,須積極防治。中醫藥對普通感冒和時行感冒均有良好療效,對已有流行趨勢或流行可能的地區、單位,選用相應中藥進行預防和治療,可以收到顯著的效果。

早在《內經》已經認識到感冒主要是外感風邪所致。《素問.骨空論》說:「風從外人,令人振寒,汗出,頭痛,身重,惡寒。」漢《傷寒論》已經論述了寒邪所致感冒的證治,所列桂枝湯麻黃湯為感冒風寒輕重兩類證候的治療作了示範。隋《諸病源候論.風熱候》指出;「風熱之氣,先從皮毛人於肺也。……其狀使人惡風寒戰,目欲脫,涕唾出,……有青黃膿涕」,已經認識到風熱病邪可引起感冒並較準確地描述其臨床證候。《諸病源候論》所指的「時氣病」之類,應包含有「時行感冒」。至於感冒之病名,則首見於北宋《仁齋直指方,諸風》篇,茲後歷代醫家沿用此名,並將感冒與傷風互稱。元《丹溪心法,傷風》明確指出本病病位在肺,治療「宜辛溫或辛涼之劑散之」。明《萬病回春.傷寒附傷風》說:「四時感冒風寒者宜解表也」。清代不少醫家已認識到本病與感受時行病毒有關,《類證治裁.傷風》就有「時行感冒」之名。《證治匯補.傷風》等對虛人感冒有了進一步認識,提出扶正祛邪的治療原則。

感冒有普通感冒與時行感冒之分,中醫感冒與西醫學感冒基本相同,普通感冒相當於西醫學的普通感冒、上呼吸道感染,時行感冒相當於西醫學的流行性感冒,故西醫感冒可參考本節辨證論治

【病因病機

1.六淫病邪風寒暑濕燥火均可為感冒的病因,因風為六氣之首,「百病之長」,放風為感冒的主因。六淫侵襲有當令之時氣和非時之氣。由於氣候突變,溫差增大,感受當令之氣,如春季受風,夏季受熱,秋季受燥,冬季受寒等病邪而病感冒;再就是氣候反常,春應溫而反寒,夏應熱而反涼,秋應涼而反熱,冬應寒而反溫,人感「非時之氣」而病感冒。

淫之間可單獨致感冒,但常常是互相兼夾為病,以風邪為首,冬季夾寒,春季夾熱,夏季夾暑濕,秋季夾燥,梅雨季節夾濕邪等。由於臨床上以冬、春兩季發病率較高,故而以夾寒、夾熱為多見而成風寒、風熱之證。

2.時行病毒時行者指與歲時有關,每2—3年小流行,每10年左右——大流行邪氣;病毒者指一種為害甚烈的異氣,或稱疫癘之氣,具有較強傳染性的邪氣。《諸病源候論.時氣病諸候》:「因歲時不和,溫涼失節,人感乖戾之氣而生病者,多相染易」,即指時行病毒之邪。人感時行病毒而病感冒則為時行感冒。

六淫病邪或時行病毒能夠侵襲人體引起感冒,除因邪氣特別盛外,總是與人體的正氣失調有關。或是由於正氣素虛,或是素有肺系疾病,不能調節肺衛而感受外邪。即使體質素健,若因生活起居不慎,如疲勞飢餓而機體功能狀態下降,或因汗出衣裹冷濕,或餐涼露宿,冒風沐雨,或氣候變化時未及時加減衣服等,正氣失調,腠理不密,邪氣得以乘虛而入。

因此,感冒是否發生決定於正氣與邪氣兩方面的因素,一是正氣能否御邪,有人常年不易感冒,即是正氣較強常能御邪之故,有人一年多次感冒,即是正氣較虛不能御邪之故,「邪之所湊,其氣必虛」,提示了正氣不足或衛氣功能狀態暫時低下是感冒的決定因素;二是邪氣能否戰勝正氣,即感邪的輕重,邪氣輕微不足以勝正則不病感冒,邪氣盛如嚴寒、時行病毒,邪能勝正則亦病感冒,所以邪氣是感冒的重要因素。

以風為首的六淫病邪或時邪病毒,侵襲人體的途徑或從口鼻而人,或從皮毛而人。因風性輕揚,《素問.太陰陽明論》說:「傷於風者上先受之」,肺為臟腑之華蓋,其位最高,開竅於鼻,職司呼吸,外主皮毛,其性嬌氣,不耐邪侵,故外邪從口鼻、皮毛入侵,肺衛首當其衝。感冒的病位在肺衛,其基本病機是外邪影響肺衛功能失調,導致衛表不和,肺失宣肅,尤以衛表不和為主要方面。衛表不和,故見惡寒、發熱、頭痛、身痛、全身不適等症;肺失宣肅,故見鼻塞、流涕、噴嚏、喉癢咽痛等症。

由於四時氣不同,人體素質之差異,在臨床上有風寒、風熱和暑熱等的不同證候,在病程中還可見寒與熱的轉化或錯雜。感受時行病毒者,病邪從表入里,傳變迅速,病情急且重。

【臨床表現】

感冒起病較急,驟然發病,無潛伏期(或潛伏期極短)。病程短,少者3-5天,多者7-8天。以肺衛症状為主症,如鼻塞、流涕、噴嚏、咳嗽、惡寒、發熱、全身不適等。症状表現呈多樣化,以鼻咽部癢、乾燥、不適為早期症状,繼則噴嚏、鼻塞、鼻涕疲乏、全身不適等,輕則上犯肺竅,症状不重,易於痊癒;重則高熱、咳嗽、胸痛,呈現肺衛證候。

時行感冒起病急,全身症状較重,高熱,體溫可達39℃-40℃,全身酸痛,待熱退之後,鼻塞流涕、咽痛、乾咳等肺系症状始為明顯。重者高熱不退,喘促氣急,唇甲青紫,甚則咯血,部分患者出現神昏譫妄,小兒可發生驚厥,出現傳變。

【診斷】

1.根據氣候突然變化,有傷風受涼,淋雨冒風的經過,或時行感冒正流行之際。

2.起病較急,病程較短,病程3-7天,普通感冒一般不傳變。

3.典型的肺衛症状,初起鼻咽部癢而不適,鼻塞、流涕,噴嚏,語聲重濁聲嘶,惡風,惡寒,頭痛等。繼而發熱,咳嗽,咽痛,肢節酸重不適等。部分患者病及脾胃,而兼有胸悶噁心嘔吐食慾減退大便稀溏等症。

時行感冒呈流行性發病,多人同時發病,迅速蔓延。起病急,全身症状顯著,如高熱,頭痛,周身酸痛,疲乏無力等,而肺系症状較輕。

4.四季皆有,以冬春季為多見。;

【鑒別診斷】

1.外感咳嗽當感冒出現發熱惡寒、咳嗽時,易與外感咳嗽相混,其鑒別應以主症為主,若發熱惡寒症状突出者,按感冒論治;咳嗽吐痰,甚則喘息症状突出者,辨為外感咳嗽病證。

2。外感頭痛當感冒出現發熱惡寒、頭痛時,易與外感頭痛相混,其鑒別應以主症為主,若發熱惡寒症状突出者,按感冒論治;若頭痛明顯,以其為主要痛苦者,應辨為外感頭痛病證。

3.風溫肺病感冒與早期風溫肺病都有肺衛方面的症状,但感冒一般病情輕微,發熱不高或不發熱,病勢少有傳變,服解表藥後多能汗出熱退,病程較短。而風溫肺病其病情較重,咳嗽較甚,或咳則胸痛,甚或咳鐵鏽色痰,必有發熱,甚至高熱寒戰,服解表藥後熱雖暫減,但旋即又起,多有傳變,由衛而氣,人營人血,甚則神昏、譫妄、驚厥等。

4.鼻淵感冒與鼻淵均可見鼻塞流涕,或伴頭痛等症。但鼻淵多流濁涕腥臭,感冒一般多流清涕,並無腥臭味;鼻淵眉額骨處脹痛、壓痛明顯,一般無惡寒發熱,感冒寒熱表證明顯,頭痛範圍不限於前額或眉骨處;鼻淵病程漫長,反覆發作,不易斷根,感冒愈後不再遺留鼻塞、流腥臭濁涕等症状。

【辨證論治】

辨證要點

1.辨風寒感冒風熱感冒感冒常以風夾寒、夾熱而發病,因此臨床上應首先分清風寒、風熱兩證。二者均有惡寒、發熱、鼻塞、流涕、頭身疼痛等症,但風寒證惡寒重發熱輕,無汗鼻流清涕,口不渴,舌苔薄白脈浮或浮緊;風熱證發熱重惡寒輕,有汗,鼻流濁涕口渴舌苔薄黃,脈浮數。

2.辨普通感冒與時行感冒普通感冒呈散發性發病,肺衛症状明顯,但病情較輕,全身症状不重,少有傳變;時行感冒呈流行性發病,傳染性強,肺系症状較輕而全身症状顯著,症状較重,且可以發生傳變,人里化熱,合併它病。

3.辨常人感冒與虛人感冒普通人感冒後,症状較明顯,但易康復。平素體虛之人感冒之後,纏綿不已,經久不愈或反覆感冒。在臨床上還應區分是氣虛還是陰虛。氣虛感冒者,兼有倦怠乏力氣短懶言,身痛無汗,或惡寒甚,咳嗽無力,脈浮弱等症。陰虛感冒者,兼有身微熱,手足心發熱,心煩口乾,少汗,乾咳少痰舌紅脈細數

治療原則

1.解表達邪感冒由外邪客於肌表引起,應遵循《素問.陰陽應象大論》「其在皮者,汗而發之」之意,採用辛散解表的法則,祛除外邪,邪去則正安,感冒亦愈。解表之法應根據所感外邪寒熱暑濕的不同,而分別選用辛溫、辛涼、清暑解表法。時行感冒的病邪以時行病毒為主,解表達邪又很重視清熱解毒

2.宣通肺氣感冒的病機之一是肺失宣肅,因此宣通肺氣有助於使肺的宣肅功能恢復正常,肺主皮毛宣肺又能協助解表,宣肺與解表相互聯繫,又協同發揮作用。

3.照顧兼證虛人感冒應扶正祛邪,不可專事發散,以免過汗傷正。病邪累及胃腸者,又應輔以化濕、和胃、理氣等法治療,照顧其兼證。

分證論治

.風寒感冒

症状:惡寒重,發熱輕,無汗,頭痛,肢節酸疼,鼻塞聲重,時流清涕,喉癢,咳嗽,痰吐稀薄色白,舌苔薄白,脈浮或浮緊。

治法:辛溫解表宣肺散寒。

方藥:荊防敗毒散

本方以荊芥防風解表散寒柴胡薄荷解表疏風羌活獨活散寒除濕,為治肢體疼痛之要藥;川芎活血散風止頭痛;枳殼前胡桔梗宣肺利氣;茯苓甘草化痰和中。風寒重,惡寒甚者,加麻黃桂枝,頭痛加白芷項背強痛加葛根;風寒夾濕,身熱不揚,身重苔膩,脈濡者,用羌活勝濕湯加減;風寒兼氣滯,胸悶嘔惡者,用香蘇散加減;表寒里熱,又稱「寒包火」,發熱惡寒,鼻塞聲重,周身酸痛,無汗口渴,咽痛,咳嗽氣急,痰黃粘稠,或尿赤便秘舌苔黃白相兼,脈浮數,解表清里,用雙解東加減。

風寒感冒可用成藥如午時茶通宣理肺丸等,輕證亦可用生薑10克,紅糖適量,煎水服用。

.風熱感冒

症状:發熱,微惡風寒,或有汗,鼻塞噴嚏,流稠涕,頭痛,咽喉疼痛,咳嗽痰稠,舌苔薄黃,脈浮數。

治法:辛涼解表,宣肺清熱

方藥:銀翹散

本方以金銀花連翹辛涼透表,兼以清熱解毒;薄荷、荊芥、淡豆豉疏風解表,透熱外出;桔梗、牛蒡子、甘草宣肺祛痰,利咽散結;竹葉蘆根甘涼輕清,清熱生津止渴。發熱甚者,加黃芩石膏大青葉清熱;頭痛重者,加桑葉菊花蔓荊子清利頭目;咽喉腫痛者,加板藍根玄參利咽解毒;咳嗽痰黃者,加黃芩、知母浙貝母杏仁瓜蔞清肺化痰;口渴重者,重用蘆根,加花粉、知母清熱生津。

時行感冒,呈流行性發生,寒戰高熱,全身酸痛,酸軟無力,或有化熱傳變之勢,重在清熱解毒,方中加大青葉、板藍根、蚤休貫眾、石膏等。

風熱感冒可用成藥銀翹解毒片(丸)、羚翹解毒片桑菊感冒沖劑等。時行感冒用板藍根沖劑等。

.暑濕感冒

症状:發生於夏季,面垢身熱汗出,但汗出不暢,身熱不揚,身重倦怠,頭昏重痛,或有鼻塞流涕,咳嗽痰黃,胸悶欲嘔,小便短赤舌苔黃膩脈濡數

治法:清暑祛濕解表。

方藥:新加香薷飲

本方以香薷發汗解表;金銀花、連翹辛涼解表;厚朴扁豆和中化濕。暑熱偏盛,加黃連青蒿、鮮荷葉鮮蘆根暑泄熱;濕困衛表,身重少汗惡風,加清豆卷、藿香佩蘭芳香化濕宣表;小便短赤,加六一散赤茯苓清熱利濕

暑濕感冒或感冒而兼見中焦諸症者,可用成藥藿香正氣丸(片、水、軟膠囊)等。

.體虛感冒

年老或體質素虛,或病後,產後體弱,氣虛陰虧,衛外不固,容易反覆感冒,或感冒後纏綿不愈,其證治與常人感冒不同。

氣虛感冒素體氣虛者易反覆感冒,感冒則惡寒較重,或發熱,熱勢不高,鼻塞流涕,頭痛,汗出,倦怠乏力,氣短,咳嗽咯痰無力,舌質苔薄白,脈浮無力。治法為益氣解表,方用參蘇飲加減。藥物以人蔘、茯苓、甘草益氣祛邪蘇葉、葛根疏風解表;半夏陳皮、桔梗、前胡宣肺理氣、化痰止咳木香、枳殼理氣調中;姜、棗調和營衛表虛自汗者,加黃芪白朮、防風益氣固表;氣虛甚而表證輕者,可用補中益氣湯益氣解表。凡氣虛易於感冒者,可常服玉屏風散,增強固表衛外功能,以防感冒。

陰虛感冒陰虛津虧,感受外邪,津液不能作汗外出,微惡風寒,少汗,身熱,手足心熱,頭昏心煩,口乾,乾咳少痰,鼻塞流涕,舌紅少苔,脈細數。治法為滋陰解表,方用加減葳蕤湯加減。方中以白薇清熱和陰,玉竹滋陰助汗;蔥白、薄荷、桔梗、豆豉疏表散風;甘草、大棗甘潤和中。陰傷明顯,口渴心煩者,加沙參麥冬、黃連、天花粉清潤生津除煩。

【轉歸預後】

風寒感冒,寒熱不退,邪氣可化熱而見口乾欲飲,痰轉黃稠,咽痛等症状。反覆感冒,引起正氣耗散,可由實轉虛;或在素體虧虛的基礎上反覆感邪,以致正氣愈虧,而成本虛標實之證。感冒未及時控制亦有轉化為咳嗽、心悸、水腫等其它疾病者。

一般而言,感冒的預後良好,但對老年、嬰幼、體弱患者及時行感冒之重症,可以誘發其它宿疾而使病情惡化甚至出現嚴重的後果。

【預防與調攝】

加強體育鍛煉,增強機體適應氣候變化的調節能力,在氣候變化時適時增減衣服,注意防寒保暖,慎接觸感冒病人以免時邪入侵等,對感冒的預防有重要作用。尤其是時行感冒的流行季節,預防服藥一般可使感冒的發病率大為降低。主要藥物有貫眾、大青葉、板藍根、鴨跖草、藿香、佩蘭、薄荷、荊芥等。不過隨著季節的變化,預防感冒的藥物亦有所區別。如冬春季用貫眾、紫蘇、荊芥;夏季用藿香、佩蘭、薄荷;時邪毒盛,流行廣泛用板藍根、大青葉、菊花、金銀花等。常用食品如蔥、大蒜、食醋亦有預防作用。

感冒病人應適當休息,多飲水,飲食以素食流質為宜,慎食油膩難消化之物。臥室空氣應流通,但不可直接吹風。藥物煎煮時間宜短,取其氣全以保留芳香揮發有效物質,無汗者宜服藥後進熱粥或覆被以促汗解表,汗後及時換乾燥潔淨衣服免再次受邪。

【結語】

感冒是感受風邪為代表的六淫、時邪病毒,侵犯肺衛,以惡寒發熱、頭身疼痛,鼻塞流涕,噴嚏咳嗽,全身不適為臨床特徵的常見外感病證,四季皆有,以冬春季為多。病機為衛表不和,肺失宣肅,治療以解表宣肺為原則,但應分清風寒、風熱與暑濕及兼夾病邪的不同,而分別採用辛溫解表、辛涼解表和解表清暑祛濕等治法祛除表邪,時邪病毒又當以清熱解毒為治療重點。感冒的治療一般禁用補法,以免斂邪,但若體虛之人,又當在解表劑中佐以益氣、養陰等補益之品,以扶正祛邪。正確的煎藥、飲食等調護,有助感冒的迅速康復。

感冒的預防很重要,尤其是對有時行感冒流行趨勢的地區、單位,更應儘早採取措施,以免成蔓延之勢。

【文獻摘要】

.《素問.玉機真藏論》:「是故風者百病之長也,今風寒客於人,使人毫毛畢直,皮膚閉而為熱,當是之時,可汗而發也。」

《傷寒論,辨太陽病脈證並治》:「太陽中風,陽浮而陰弱。陽浮者,熱自發;陰弱者,汗自出。嗇嗇惡寒,淅淅惡風,翕翕發熱,鼻鳴乾嘔者,桂枝湯主之。」

《丹溪心法.中寒》:「傷風屬肺者多,宜辛溫或辛涼之劑散之。」

症因脈治.傷寒總論》:「外感風寒,從毛竅而人,必從毛竅而出,故傷寒發熱症,首重發表解肌。」

時病論.春傷於風大意》:「風為六氣之領袖,能統諸氣,如當春尚有餘寒,則風中遂夾寒氣,有感之者是為風寒;其或天氣暴熱,則風中遂夾熱氣,有感之者是為風熱。」

《類證治裁.傷風》:「惟其人衛氣有疏密,感冒有淺深,故見症有輕重。……凡體實者,春夏治以辛涼,秋冬治以辛溫,解其肌表,風從汗散;體虛者,固其衛氣,兼解風邪,恐專行發散,汗多亡陽也。」

《證治匯補.傷風》:「如虛人傷風,屢感屢發,形氣病氣俱虛者,又當補中,佐以和解,倘專泥發散,恐脾氣益虛,腠理益疏,邪乘虛人,病反增劇也。」

【現代研究】

1.風寒感冒中醫研究院以正柴胡飲(柴胡、陳皮、防風、甘草、生薑等)沖劑治療普通感冒666例,獲有效526例(79%),而板藍根組238例中僅有效130例(54.6%),正柴胡組療效明顯優於板藍根沖劑組。用藥後症状消失率在86.8%-51.8%之間,症状消失的順序為流淚、四肢酸痛、全身不適,噴嚏、頭痛頭暈、流涕、鼻塞、咽痛和咳嗽[中醫雜誌1985;(12):13]。杜氏以荊防針(荊芥、防風、羌活、獨活)肌肉注射,治療風寒感冒30例,用藥24小時退熱觀察,退熱作用不亞於安痛定針劑(P<0.05),在解除症状上似優於安痛定,其副作用小於安痛定[中醫雜誌1985;(10):39]

2.風熱感冒劉氏以速效退熱合劑(柴胡、黃芩、羌活、大黃、葛根、金銀花、連翹、生石膏、大青葉、板藍根、甘草)治療外感高熱62例,結果:體溫恢復正常58例(93.55%),無效4例[中原醫刊1995;22(4):19兒孫氏以清開靈注射液,聯合魚腥草注射液,加入10%葡萄糖液中靜滴,治療上呼吸道感染,並與西藥氨苄青黴素病毒唑,均加入10%葡萄糖液中靜滴。結果:中藥治療組153例,治癒150例,好轉3例,治癒率98%;西藥對照組40例,治癒38例,好轉2例,治癒率95%,兩組治癒率無顯著性差異(P>0.05)[新疆中醫藥1997;15(4):10]。

表寒里熱感冒一般寒熱並治。楊氏以麻杏石甘湯加味(荊芥、防風、杏仁、連翹、生麻黃、生石膏、生甘草、金銀花)隨證加減,治療空調感冒97例。結果:臨床治癒85例,顯效9例,無效3例,總有效率97%[河南中醫1995;15(5):278]。

3.署濕感冒暑濕感冒治以透表化濕、清熱解毒。劉氏以香石清解袋泡劑(香薷、金銀花、連翹、薄荷、荊芥、生石膏、知母、射干、板藍根、藿香、滑石熟大黃、甘草)治療夏季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發熱239例,並與青黴素,口服感冒清熱沖劑或板藍根沖劑對照,結果治療組顯效179例,有效60例,無無效病例,顯效率74,89%,有效率100%;對照組無顯效者,有效6例,無效74例,有效率7.5%[中醫雜誌1992;33(8):29]。毛氏以濕感湯(藿香、法半夏淡竹葉、防風、川厚朴、桔梗、茯苓、薏苡仁白蔻仁)隨證加減,治療感冒136例。結果:痊癒133例,無效3例[江西中醫藥1995;26(4):37]。4.時行感冒游氏以三黃石膏湯(黃連、黃芩、黃柏梔子、淡豆豉、麻黃、石膏、生薑、大棗、細茶)治療流感高熱症53例,結果:6小時退熱7例(13.2%),12小時內退熱16例(30.2%),24小時內退熱32例(60.2%),36小時內退熱45例(84.9%),48小時內退熱51例(96.2%),48小時後退熱2例,全部有效[福建中醫藥1997;28(1):44]。

胡氏以穿琥寧注射液治療流感52例,對照組48例均給予病毒唑注射液治療,治以3天為1療程。結果:治療組痊癒43例(82.7%),顯效6例(11.5%),無效3例(5.8%),總有效率94,2%。對照組痊癒25例(52%),顯效12例(25%),無效11例(23%),總有效率7%,二組有顯著性差異(P<0.05)[浙江中西醫結合雜誌1997;7(2):94]。王氏以正柴胡飲(柴胡、防風、陳皮、赤芍、甘草、生薑)治療流行性感冒108例,結果:治癒97例,有效9例,無效2例,總有效率98%[實用中醫內科雜誌1997;11(1):30]。

5.體虛感冒吳氏以加味真武湯(制附片、茯苓、白芍、生薑、白朮、黃芩)治療感冒33例,其中27例已採用多種中西藥物治療5天以上而未顯示效果,有效率85.7%[四川中醫1995;(6):34]。

阮氏以藿附湯(藿梗、淡附子、於姜、甘草、淡豆豉)隨症加減,治療少陰兼太陽證68例,結果:均治癒[福建中醫藥1995;26(4):58]。嚴氏以滋陰通下清透法(石斛、玄參、麥冬、生地遠志、生大黃、金銀花、大青葉、板藍根、薄荷、杏仁)治療病毒性感冒197例。結果:痊癒45例,顯效79例,有效61例,無效12例,總有效率93.91%(中醫藥學報1995;(6):19)

6.預防研究朱氏以健康人群4431人口服螃蜞菊製劑預防流感,對照組4527人不服任何藥物。預防組和對照組發病率分別為3.9%和9.1%,兩組比較有顯著差異(P<0.001)[中西醫結合雜誌1986;6(1):29]。

參看

32 外感病證 | 外感發熱 32
關於「中醫內科學/感冒」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