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減葳蕤湯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方源〗《通俗傷寒論》「加減葳蕤湯滋陰發汗法,俞氏經驗方」。

〖釋名〗本方是由《備急千金要方葳蕤湯麻黃獨活杏仁川芎青木香石膏,加蔥白豆豉薄荷桔梗、紅棗而成,故名「加減葳蕤湯」。  

目錄

成分

〖組成〗生葳蕤 二錢至三錢 [9g] 淡豆豉 三錢至四錢 [9g] 紅棗 二枚 生蔥白 二枚至三錢 [6g] 炙甘草 五分 [1.5g] 桔梗 蘇薄荷 各一錢至錢半 [各5g] 東白薇 五分至一錢 [3g]

〖方組趣味記憶〗 玉竹姐為何早操吃蔥。 解:玉竹(即葳蕤),姐(桔梗),為(白薇),何(薄荷),早(大棗),操(炙甘草),吃(淡豆豉),蔥(蔥白)。  

用法

〖用法〗水煎,分溫再服。

〖方歌〗 加減葳蕤用白薇,豆豉生薑桔梗隨,草棗薄荷八味共,滋陰發汗功可慰。

〖主治〗陰虛外感風熱證頭痛身熱,微惡風寒,無汗或有汗不多,咳嗽心煩口渴咽干舌紅脈數。  

功能

〖功用〗滋陰清熱,發汗解表。

君 ── 葳蕤 ── 甘平柔潤,滋陰潤燥,以滋汗源,潤肺之燥。

┌ 蔥白、淡豆豉 ┐

臣 ┤ ├解表宣肺止咳利咽。

└ 薄荷、桔梗 ┘

佐 ── 白薇 ── 微苦咸寒,其性泄降,涼血清熱而除煩渴。

┌ 炙草 ┐

使 ┤ ├ 甘潤增液,顧護脾胃,調和諸藥。

└ 紅棗 ┘  

主治

1.本方專為素體陰虛,感受風熱而設。以身熱微寒,咽干口燥,舌紅,苔薄白,脈數為證治要點。

2.常用於治療老年人及產後感冒急性扁桃體炎咽炎等屬陰虛外感者。 若外感表證而無陰虛者,則不宜使用。

《重訂通俗傷寒論》:「方以生玉竹滋陰潤燥為君,臣以蔥、豉、薄、桔疏散風熱,佐以白薇苦咸降泄,佐以甘草、紅棗甘潤增液,以助玉竹之滋陰潤燥,為陰虛之體感冒風溫,以及冬溫咳嗽,咽干,痰結之良劑。」

〖附方一〗葳蕤湯(《備急千金要方》)

組成:葳蕤 白薇 麻黃 獨活 杏仁 川芎 甘草 青木香 各二兩 石膏 三兩

用法:咀,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分服,取汗。若一寒一熱加朴硝一分,大黃三兩下之。如無木香,可用麝香一分。

功用:疏風解表,清熱養陰

主治:風溫之病,脈陰陽俱浮。汗出體重,其息必喘,其形狀不仁,嘿嘿不欲眠,下之則小便難,發其

汗必譫語,加燒針則耳聾難言,但吐下之則遺矢便利。如此疾者,葳蕤湯主之。

方歌:《千金》葳蕤麻杏膏,芎獨白薇木香草;外感熱傷津不足,生津清熱又解表。  

其他信息

【來源】《重訂通俗傷寒論》。

【組成】生葳蕤6~9克 生蔥白2~3枚 桔梗3~4.5克 東白薇1.5~3克 淡豆豉9~12克 蘇薄荷3~4.5克 炙草1.5克 紅棗2枚

【用法】水煎服。

【功用】滋陰發汗,

【主治】陰虛之體,感受外邪,頭痛身熱,微惡風寒,咳嗽咽干,痰稠難出,無汗或有汗不多,口渴心煩,舌赤脈數者。

【方論】方中生葳蕤滋陰潤燥為君;蔥白、豆豉、薄荷、桔梗疏風散熱為臣;白薇苦咸泄降為佐;甘草、大棗甘潤增液,以助生藏蕤之滋陰潤燥為使。為陰虛感冒風溫,及冬溫咳嗽咽干痰結之要方。

關於「加減葳蕤湯」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