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豆豉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淡豆豉
Dàn Dòu Chǐ
別名 豆豉、杜豆豉、香豉、淡豉、黃豆、白豆、豉、大豆豉
功效作用 解表,除煩。用於感冒發熱頭痛虛煩失眠
英文名 Fermented Soybean
始載於 本草匯言
毒性 無毒
歸經 胃經肺經
藥性
藥味

目錄

一、基本信息

1.別名

豆豉、淡豆瓣、豆豉、香豉、豉、淡豉。  

2.來源

豆科大豆屬植物大豆Glycine max (L.) Merr.的成熟種子經過一定的炮製方法加工而成。淡豆豉豆科植物大豆的成熟種子(黑色者)經發酵加工而成的製品。取桑葉青蒿,置鍋內加水煎湯,過濾,取藥湯與洗淨的黑豆拌勻,湯吸盡後置籠內蒸透,取出,略晾,再置容器內上蓋煎過的桑葉、青蒿渣,悶至發酵生黃衣為度,取出,晒乾即得。(每黑豆100斤,用桑葉4斤,青蒿7斤)  

3.性味歸經

辛、甘、微苦,涼,歸肺、胃經。  

4.功能主治

解表,除煩。用於感冒發熱頭痛,虛煩,失眠。  

5.用法用量

6-12g。煎服。  

6.用藥禁忌

1.《本草經疏》:凡傷寒傳人陰經與夫直中三陰者,皆不宜用。 

2.胃虛易嘔者慎服。 

3.不宜復用汗吐之藥。  

二、臨床應用

1.梔子豉湯

發汗吐下後,虛煩不得眠,心中懊憹: 梔子十四個(擘),香豉四合(綿裹)。上二味, 以水四升,先煎梔子,得二升半,納豉,煮取一升,去滓。分為二服,溫進一服,得吐者止後服。(《傷寒論》)  

2.梔子脂膏

溫毒發斑,大疫難救。黑膏生地黃半斤(切碎),好豉一升,豬脂二斤。合煎五六沸,令至三分減一,絞去滓,末雄黃麝香如大豆者納中,攪和,盡服之;毒從皮中出。(《補缺肘後方》)  

3.豉

治傷寒暴下及滯痢腹痛:豉一升,薤白一把(寸切)。上二物,以水三升,煮令薤熟,去滓,分為再服,不瘥復作。(《范汪方》)  

4.紫金丹

治多年肺氣喘急,呴嗽,晨夕不得眠:信砒一錢半(研飛如粉),豆豉(好者)一兩半(水略潤少時,以紙浥干,研成膏)。上用膏子和砒同杵極勻, 丸如麻子大。每服十五丸,小兒量大小與之,並用極冷臘茶情臨臥吞下,以知為度。(《本事方》)  

5.香豉湯

豆豉半斤,水煎,服一小碗,餘下洗乳房。(廣西《中草藥新醫療法處方集》)  

6.外用驗方

治小兒丹毒破作瘡,黃水出: 焦炒豉,令煙絕為末,油調敷之。(姚和眾)

陰莖上瘡痛爛: 豉一分,蚯蚓濕泥二分,水研和塗上,干易,禁熱食韭菜、蒜。(《藥性論》)  

三、各家論述

1.《綱目》:黑豆性平,作豉則溫。既經蒸署,故能升能散;得蔥則發汗,得鹽則能吐,得酒則治風,得薤則治痢,得蒜則止血;炒熟則又能止汗,亦麻黃根節之義也。

2.《本草經疏》:豉,惟江右談者治病。《經》雲,味苦寒無毒,然詳其用,氣應微溫。蓋黑豆性本寒,得蒸曬之氣必溫,非苦溫則不能發汗、開腠理、治傷寒頭痛、寒熱及瘴氣惡毒也。苦以涌吐,故能治煩躁滿悶,以熱郁胸中,非宣劑無以除之,如傷寒短氣煩躁,胸中懊憹,餓不欲食,虛煩不得眠者,用梔子豉湯吐之是也。又能下氣調中辟寒,故主虛勞、喘吸,兩腳疼冷。

3.《本草匯言》:淡豆豉,治天行時疾,疫癘瘟瘴之藥也。王紹隆曰:此藥乃宣郁之上劑也。凡病一切有形無形,壅脹滿悶,停結不化,不能發越致疾者,無不宣之,故統治陰陽互結,寒熱選侵,暑濕交感,食飲不運,以致傷寒寒熱頭痛,或汗吐下後虛煩不得眠,甚至反覆顛倒,心中澳憹,一切時災瘟瘴,瘧痢斑毒,伏痧惡氣,及雜病痰飲,寒熱,頭痛,嘔逆,胸結,腹脹,逆氣,喘吸,腳氣黃疸,黃汗,一切沉滯濁氣搏聚胸胃者,咸能治之。倘非關氣化寒熱時瘴,而轉屆形藏實熱,致成痞滿燥實堅者,此當卻而謝之也。

4.《本經疏證》:豆豉治煩躁滿悶,非特由於傷寒頭痛寒熱者可用,即由於瘴氣惡毒者亦可用也。蓋煩者陽盛,躁者陰逆,陽盛而不得下交,陰逆而不能上濟,是以神不安於內,形不安於外,最是仲景形容之妙,曰反覆顛倒,心中澳憹。惟其反覆顛倒,心中懊憹,正可以見上以熱盛,不受陰之滋,下因陰逆,不受陽之降,治之不以他藥,止以豆豉梔子成湯,以梔子能泄熱下行,即可知豆豉能散陰上逆矣。

5.《別錄》:主傷寒頭痛寒熱,瘴氣惡毒,煩滿悶,虛勞喘吸,兩腳疼冷。

6.《藥性論》:治時疾熱病發汗;熬末,能止盜汗,除煩;生搗為丸服,治寒熱風,胸中生瘡;煮服,治血痢腹痛。

7.《日華子本草》:治中毒藥瘧疾骨蒸;並治犬咬。

8.《珍珠囊》:去心中懊憹,傷寒頭痛,煩躁。

9.《綱目》:下氣,調中。治傷寒溫毒發癍,嘔逆。

10.《本經逢原》:以水浸絞汁,治誤食鳥獸肝中毒

11.《會約醫鏡》:安胎孕。

參看

關於「淡豆豉」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