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疸
A+醫學百科 >> 黃疸 |
黃疸又稱黃膽,俗稱黃病,既是疾病的一種症状,又可以是一種疾病的診斷;它是一種由於血清中膽紅素升高致使皮膚、黏膜和鞏膜發黃的症状和體征。某些肝臟病、膽囊病和血液病經常會引發黃疸的症状。通常,血液的膽紅素濃度高於2-3mg/dL(34-51umol/L)時,這些部份便會出現肉眼可辨別的顏色。
目錄 |
病因病理
當血液中的紅血球死亡,紅血球中血紅蛋白(Hemoglobin)的血紅素(Heme)會於肝臟的庫弗氏細胞(Kupffer cells)及脾臟被轉化為膽紅素。膽紅素經肝臟處理後,隨膽汁分泌至十二指腸,最後透過消化系統,與糞便一同排出體外。
黃疸症可根據上述的血紅素代謝過程分為三類:
- 肝前性黃疸/溶血性黃疸:當大量紅血球被分解時出現的黃疸病症。 由於紅細胞破壞增加,膽紅素生成過多而引起的溶血性黃疸。
- 肝源性黃疸:當肝臟無法正常處理膽紅素時出現的黃疸病症。 肝細胞病變以致膽紅素代謝失常而引起的肝細胞性黃疸。
- 肝後性黃疸:當肝臟無法正常排除膽紅素時出現的黃疸病症。肝內或肝外膽管系統發生機械性梗阻,影響膽紅素的排泄,導致梗阻性(阻塞性)黃疸。
此外,還有肝細胞有某些先天性缺陷,不能完成膽紅素的正常代謝而發生的先天性非溶血性黃疸。
臨床表現
- 皮膚、鞏膜等組織的黃染,黃疸最早出現黃染的是鞏膜,黃疸加深時,尿、痰、淚液及汗液也被黃染,唾液一般不變色。
- 尿和糞的色澤改變,尿可成濃茶樣改變,糞的顏色可變淺,甚至呈陶白色樣。
- 消化道症状,常有腹脹、腹痛、食欲不振、噁心、嘔吐、腹泄或便秘等症状。
- 膽鹽血症的表現,主要症状有:皮膚瘙癢、心動過緩、腹脹、脂肪泄、夜盲症、乏力、精神萎靡和頭痛等。
伴隨症状
- 黃疸伴發熱見於急性膽管炎、肝膿腫、鉤端螺旋體病、敗血症、大葉性肺炎。病毒性肝炎或急性溶血可先有發熱而後出現黃疸。
- 黃疸伴上腹劇烈疼痛可見於膽道結石、肝膿腫或膽道蛔蟲病;右上腹劇烈疼痛、寒戰高熱和黃疸為charcot三聯症,提示急性化膿性膽管炎。持續性右上腹鈍痛或脹痛可見於病毒性肝炎、肝膿腫或原發性肝癌。
- 黃疸伴肝大,若輕度至中度腫大,質地軟或中等硬度且表面光滑,見於病毒性肝炎急性膽道感染或膽道阻塞。明顯腫大質地堅硬表面凸凹不平有結節見於原發性或繼發性肝癌。肝腫大不明顯而質地較硬邊緣不整表面有小結節者見於肝硬化。
新生兒黃疸症
大部分新生兒在出生後的一周內可能出現皮膚黃染,這是由於體內膽紅素沉積在皮膚 表面所致,醫學上稱之為新生兒黃疸。
新生兒由於血液中的紅細胞過多,且這類紅細胞壽命短,易被破壞,造成膽紅素生成過多;另一方面,新生兒肝臟功能不成熟,使膽紅素代謝受限制等原因,造成新生兒在一段時間出現黃疸現象。
新生兒發生黃疸可能是生理性的,也可能是病理性的。如果是生理性黃疸,不需要特殊處理就可以自行消退。病理性黃疸是由於疾病所引起的,使膽紅素的代謝出現異常,它發生在新生兒的特定時期,使生理性黃疸明顯加重,並容易與生理性黃疸相混淆。病理性黃疸分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感染性黃疸可由細菌和其他病原體感染所致,如病毒、梅毒螺旋體、弓形蟲等;非感染性黃疸有溶血性黃疸、膽道閉鎖和遺傳性疾病等。
除生理性和病理性黃疸外,還有一種新生兒黃疸稱為母乳性黃疸。其特點為:黃疸程度較生理性高,黃疸持續時間長,有的可持續三個月久。但嬰兒一般情況良好,無引起黃疸的其他病因可發現。停喂母乳後3天,黃疸下降明顯。母乳性黃疸與腸道重吸收膽紅素有關。母乳性黃疸一般不會引起膽紅素腦病。但值得注意的是:要診斷母乳性黃疸必須首先排除病理性黃疸。
生理性黃疸與病理性黃疸的區別
新生兒發生黃疸可能是生理性的,也可能是病理性的,儘管都表現為黃疸,但兩者之間是有區別的,通過以下的特點可以識別的。
新生兒生理性黃疸一般不深,且有以下這些特點:
- 黃疸一般在生後2-3天開始出現。
- 黃疸逐漸加深,在第4-6天達高峰,以後逐漸減輕。
- 足月出生的新生兒,黃疸一般在生後2周消退,早產兒一般在生後3周消退。
- 黃疸程度一般不深,皮膚顏色呈淡黃色,黃疸常只限於面部和上半身,黃疸時孩子的一般情況良好,體溫正常,食慾正常,大小便的顏色正常,生長發育正常。
- 化驗血清膽紅素超過正常2mg/dl,但小於12mg/dl。如果孩子的黃疸屬於這種情況,父母即不必擔心。
因此,當孩子出現黃疸時,如有以上5個面中的任何一項,就應該引起父母的高度重視,這樣就能早期發現病理性黃疸以便及時治療。
鑒別
(一)胡蘿卜素增高:過多食用胡蘿卜、南瓜、橘子、橘子汁等可引起血中胡蘿卜素增高,當超過2.59/L時,也可使皮膚黃染。其特點是:①黃染首先出現於手掌、足底、前額及鼻部皮膚;②一般不出現鞏膜和口腔粘膜黃染;③血中膽紅素不高;④停止食用富含胡蘿卜素的蔬菜或果汁後,皮膚黃染逐漸消退。
(二)長期服用含有黃色素的藥物,如利血平、呋喃類等藥物也可引起皮膚黃染。其特點是:①黃染首先出現於皮膚,嚴重者也可出現於鞏膜。②鞏膜黃染的特點是角鞏膜緣處黃染重,黃色深;離角鞏膜緣越遠,黃染越輕,黃色越淡;
臨床診斷
黃疸是指高膽紅素血症,臨床表現即血中膽紅素增高而使鞏膜、皮膚、粘膜以及其他組織和體液出現黃染,結合肝功能等項目很容易進行診斷。當血清膽紅素濃度為17.1~34.2umol/L(1~2mg/dl)時,而肉眼看不出黃疸者稱隱性黃疸。如血清膽紅素濃度高於34.2umol/L(2mg/dl)時則為顯性黃疸。
輔助檢查
- 血常規、尿常規。
- 黃疸指數、血清膽紅素定量試驗。
- 尿液中膽紅素、尿膽原、尿膽素檢查。
- 血清酶學檢查。
- 血膽固醇和膽固醇酯測定。
- 免疫學檢查。
- X線檢查。
- B型超聲波檢查。
- 放射性核素檢查。
- 肝活組織檢查。
- 腹腔鏡檢查。
實驗室檢查鑒別
黃疸類型 | 血清膽紅素 | 尿液 | 糞便 | |||
結合性 | 非結合性 | 膽紅素 | 尿膽原 | 糞膽紅素 | ||
溶血性黃疸 | 輕度升高 | 明顯升高 | - | 明顯增加 | 明顯增加 | |
肝細胞性黃疸 | 中度升高 | 中度升高 | ++ | 輕中度增加,減少或無 | ||
膽汁淤積性黃疸 | 明顯升高 | 中度升高 | +++ | 有或無(隨膽汁淤積程度而定) | 有或無(隨膽汁淤積程度而定) |
治療
導致黃疸的病因較多(請參看上述病因介紹),有肝前性病因,肝臟的病因,肝後性病因。能導致黃疸的具體疾病包括新生兒溶血、輸血因血型不合導致的溶血、B肝、肝硬化、肝總管堵塞等等,每一種疾病的病理、病理機制均不甚相同,其治療方式也是各不相同。
所以黃疸的治療關鍵是病因治療。黃疸只是一個症状,如果病因得到正確診治,黃疸也是可自行消退。不能光顧著所謂的」退黃「、」降黃「處理。具體治療請參閱相關詞條。
中醫對黃疸的認識
黃疸,病證名。目黃,皮膚黃、小便黃之證。亦稱黃癉。《素問.平人氣象論》:「溺黃赤安臥者,黃疸。」「目黃者曰黃疸。」《靈樞.論疾診尺》:「身痛而色微黃,齒垢黃,爪甲上黃,黃疸也。」由瘀熱與濕相搏,不得泄越,寒濕在里不解所致。有陰黃陽黃,在臟腑之分。陽黃者因濕熱內蘊,熏蒸郁遏,身目俱黃,黃如橘子色。陰黃為寒濕內結,浸淫肌膚,色黃如煙熏。又有五疸、三十六黃、黃疸二十八候之分,詳見各條。黃疸可見於肝細胞損傷、壞死,各種原因引起的膽道阻塞、膽汁郁滯及溶血性黃疸等。
中醫辨證
濕熱內蘊:目黃身黃,色澤鮮明,或見發熱,口渴,心中懊憂,身倦無力,脘腹脹滿,食少納呆,厭惡油膩,噁心嘔吐,小溲深黃或短赤,大便秘結,舌苔黃膩,脈滑數。
熱毒熾盛:身目深黃,色澤鮮明,發病急驟,黃疸迅速加深,壯熱,心煩不寧,或神昏譫語,鼻衄便血,肌膚斑疹,口渴喜冷飲,腹脹脅痛,舌質紅絳苔黃燥,脈弦數或弦細數。
膽道阻滯:身目俱黃,出現較快,寒熱往來,右脅絞痛牽引至肩背,噁心嘔吐,口苦咽干,厭惡油膩,小便深黃,大便灰白,舌紅苔黃膩,脈弦數。
寒濕內阻:身目俱黃,色澤晦暗如煙熏,畏寒肢冷,神疲乏力,脘悶或腹脹,納呆,便溏,口淡不渴,小溲不利。舌淡胖大苔白膩,脈濡緩。
瘀血停滯:身目色黃而晦暗,脅下症積脹痛,拒按,或有腹水,腹壁青筋暴露,頸胸部位出現紅絲血縷,大便黑,舌質隱青或舌淡有瘀斑,脈弦澀。
脾虛血虧:肌膚髮黃無光澤,神疲乏力,心悸失眠,頭暈,爪甲不榮,舌質淡,脈濡細。
十種類型介紹
1.陰黃:黃色不明顯,下身黃而上身不黃;小便夜間不舒服,白天通利。病因是輕微濕,治療宜用「去黃散」6-15克加茯苓、澤瀉、薏米之類或五苓散。連服數劑即退。
2.陽黃:黃色如金,上身眼目盡黃,下身不黃;白天小便不暢,或痛或不痛,夜間正常;病因是輕微濕,治療宜用「去黃散」15-18克加升麻、橘梗、茯苓、花粉、麻黃芩等,數劑即愈。
3.熱黃:口大渴,多飲反覺不快,一身盡黃;眼目發黃色淡,小便急數疼痛,尿色如黃汁。病因熱結膀胱。治療宜用「去黃散」15克加龍膽草、梔子、白芍、茯苓、澤瀉等,大熱泄黃疸亦除。
4.寒黃:畏寒怕冷、腹中疼痛、按時緩解;一身黃疸、眼目白,小便清長、夜間尤多。病因是寒結膀胱。治療宜用「去黃散」3-6克加白朮茯苓、山藥、芡實、薏米、附子等,溫命門,10-15劑痊癒。
5.濕黃:一身上下盡黃,眼目具黃;身浮腫、按之如泥;病因是水濕之病。治療宜用「去黃散」12-15克加升麻、牽牛子、車前子、澤瀉等,慢慢調理即愈。
6.燥黃:胸前發黃病因是肺金燥極,發於胸前。治療宜用「去黃散」3克加麥冬、梔子、白芍、陳皮、天冬、元參、花粉、白芥子等,數劑痊癒。
7.血黃:上下一身,眼目具黃,發熱、煩悶、腹痛。病因是血瘀。治療宜用「去黃散」3-6克加丹皮、牛膝、當歸、梔子、川芎、大黃等,長服即愈。
8.氣黃:頭面多黃、不發熱、輕微活動乏力、小便不數,大便燥。病因是氣虛不能運化。治療宜用「去黃散」12克加人蔘、白朮、茯苓、車前子等,氣旺則愈。
9.新生兒黃疸:出生2-3天即可出現黃疸,10天左右達到高峰。病因是胎兒感受孕母濕熱之氣。治療宜用「去黃散」10克加梔子、鬱金、白朮、雞內金等7劑大部分痊癒。
10.手足黃:身不黃手足反黃。病因是濕熱壅閉與中焦。治療宜用「去黃散」15克加白朮、茯苓、陳皮、甘草等,慢慢調理可治癒。
黃疸的其他療法
1.外治法
(1)甜瓜蒂10克,研末搐鼻,每日數次,黃水流盡則愈。
2.針灸療法
針刺章門、太沖、脾俞、肝俞、勞宮、脊中等穴。若嗜臥、四肢倦怠者,可灸手三里。
3.飲食療法
(1)雞骨草煲紅棗:雞骨草60克,紅棗8枚,水煎代茶飲。適用於陽黃、急黃。
(2)溪黃草煲豬肝:溪黃草60克,豬肝50克,水煎服。適用於陽黃、急黃。
(3)丹參靈芝煲田雞:丹參30克,靈芝15克,田雞(青蛙)250克。將田雞去皮洗淨同煲湯,鹽調味飲湯食肉。適用於陰黃。
4.預防調護
飲食有節,勿嗜酒,勿進食不潔之品及恣食辛熱肥甘之物。 黃疸病人應注意休息,保持心情舒暢,飲食宜清淡。 本病一旦發現,立即隔離治療,並對其食具、用具加以清毒,將其排泄物深埋或用漂白粉消毒。 經治療黃疸消退後,不宜馬上停藥,應根據病情繼續治療,以免複發。
甜瓜蒂能治頑固性黃疸
人們在吃甜瓜的時候,經常把甜瓜蒂扔掉,而天津市傳染病醫院中西醫結合一科主任賈建偉卻把甜瓜蒂研成了粉末,通過鼻吸的方法治療頑固性黃疸,每周1~2次,2~4周即可具有明顯效果。
賈建偉說,該法對於肝細胞性黃疸具有好的療效。各型急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者經過常規治療3周後,黃疸沒有明顯消退。總膽紅素大於100umol/L的患者,但是沒有嚴重心臟病及鼻咽部原發病患者,也都能使用這種方法。
這種治療方法操作起來比較簡單,先把所用藥物研成細末,由一側鼻腔吸入到鼻黏膜上,觀察24小時,用藥期間注意加強鹽水漱口,以減輕藥物對患者咽部的刺激。每次mg就可以達到治療效果,鼻子里會排出大量黃色的分泌物。黃疸越重的人分泌物量越多,排泄物中的膽紅素含量越高。一般為每周1~2次,連續2~4周,就可使黃疸接近正常。但是甜瓜蒂具有一定的毒性、刺激性,每次用藥時,都要嚴格控制劑量。
中醫理論認為,鼻為清竅,其氣上通於腦,下行於肺,藥物納鼻而傳十二經,藥物通過鼻黏膜吸收,作用於經絡、血脈及臟腑,循經入絡直達病灶,起到祛病除疾的目的。因此鼻療有通竅祛閉,宣暢氣機的功效。而中藥的「散」,作用於血流豐富的鼻黏膜,能使藥物迅速發揮作用,與靜脈給藥有異曲同工之處。
黏膜給藥具有劑量小,起效快,有利於藥物作用的發揮等優勢,而且不經過代謝,能減少肝臟負擔,避免肝損害的進一步加重。賈建偉說,從臨床上觀察,對於確是淤膽患者,使用甜瓜蒂粉吸入鼻治療的效果不亞於思美泰和激素。用藥後鼻分泌物量越多的患者,排泄膽紅素越快。對於酒精造成的頑固性黃疸患者,尤其有效。
症状查詢專題
點擊部位名稱可查詢更多相關疾病
|
按症状名稱開頭字母查詢症状: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J | K | L | M | N | P | Q | R | S | T | W | X | Y | Z
參看
健康問答網關於黃疸的相關提問
關於「黃疸」的留言: | 訂閱討論RSS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