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頸糜爛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宮頸外口處的宮頸陰道外觀呈細顆粒狀的紅色區,稱為宮頸糜爛樣改變。以往的教科書稱為「宮頸糜爛」,並認為是慢性宮頸炎的最常見病理改變。隨著陰道鏡的發展已經對宮頸病理生理認識的提高,「宮頸糜爛」這一術語已經不再恰當。「宮頸糜爛」並不是上皮脫落、潰瘍的真性糜爛;也不等同於病理學上的慢性宮頸炎的診斷標準。宮頸糜爛樣改變可能有三種情況:

(1)生理性的柱狀上皮異位,即宮頸陰道部的鱗狀上皮被頸管的柱狀上皮所取代,陰道鏡下表現為寬大的轉化區及內側的柱狀上皮;

(2)也可能是病理性的,比如炎症時宮頸柱狀上皮充血水腫

(3)或宮頸內瘤變及宮頸癌的早期表現。對存在宮頸糜爛樣改變表現者,需要做宮頸刮片排除癌變可能。

雖然有三種情況,但以第一種最為多見,多數人的所謂的「宮頸糜爛」都是生理性的柱狀上皮異位而已,採取了不必要的過度治療。但不能忘記還有後面兩種情況,尤其是第三種情況,一般為了以防萬一,都會做相關檢查,以便排除癌症可能。確切明白「宮頸糜爛」其實並不是真的糜爛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它涉及到患者是否需要治療,什麼手段治療,是否會癌變等等大家非常關心的問題。

為了表述方便,下面我們將仍然使用「宮頸糜爛」這個名詞來敘述。  

目錄

分類分度

宮頸糜爛分度方法糜爛面積的大小進行劃分,可分為輕、中、重三度。當糜爛面積小於整個子宮頸面積的1/3時為輕度宮頸糜爛;糜爛面積占子宮頸面積的1/3--2/3之間者為中度糜爛;糜爛面積占整個宮頸面積2/3以上者為重度糜爛。

當然,以上那段話是以前的看法。把一個不存在的病理現象分度(宮頸糜爛其實是一個正常的生理現象)是不正確的。因為「宮頸糜爛」的真正機制是因為受到雌激素影響後柱狀上皮外翻的程度不同,所以才有所謂的輕中重度,其實都是正常的生理現象。

宮頸糜爛.jpg

宮頸糜爛的表現又可分為三型:

  1. 單純性--糜爛多見於炎症初期,糜爛面被單層柱狀上皮所覆蓋,表皮比較平坦光滑;
  2. 顆粒型--炎症繼續存在,使子宮頸上皮過度增生,糜爛面凹凸不平,外觀呈顆粒狀,為顆粒型糜爛;
  3. 乳頭型--如果腺上皮及間質增生顯著,凹凸不平現象更加明顯,呈乳頭狀,即為乳頭型糜爛。

這三種類型可單獨存在,也可交錯共存。

實際上宮頸糜爛是慢性宮頸炎的一種表現形式,而宮頸糜爛也並不是我們通常所理解的糜爛,當宮頸外口表皮脫落,被宮頸口另外一種上皮組織所代替後,由於覆蓋面的新生上皮很薄,甚至能看到下方的血管和紅色的組織,看上去就像真正的糜爛,所以才稱之為宮頸糜爛,而實際上,並不是真正的糜爛。

再次強調這一點。     

症状

「宮頸糜爛」(實際上是「柱狀上皮外翻」)並沒有什麼特殊的臨床表現,有些人可能會有接觸性出血,但這只是宮頸的個體差異,因為柱狀上皮較為脆嫩,容易損傷,損傷便可出血。值得一提的是,如果有白帶增多、發黃、有異味等情況,說明患有宮頸炎(不再是單純的柱狀上皮異位了),這些症状都是宮頸上出現了感染的表現。很多人把宮頸炎的症状都算在「宮頸糜爛」(柱狀上皮異位)的頭上,這是非常不正確的。

檢查

根據臨床表現診斷並不困難,但應注意宮頸糜爛與宮頸上皮內瘤樣病變或早期宮頸癌從外觀上難以鑒別,應常規作宮頸刮片;宮頸管吸片,必要時作陰道鏡檢查及活體組織檢查以明確診斷。宮頸刮片的出現是一個偉大的歷史時刻,因為她可以大大降低女性宮頸癌的死亡率,推薦21歲以上的女性每年定期刮片一次,有問題早發現,早治療,死亡率大大下降。30歲以上的婦女可以聯合HPV進行檢查,如果連續3次HPV和宮頸刮片都陰性,可以將兩次檢查的間隔時間延長到3年。65歲以後可以停止篩查。

婦科檢查

重點檢查宮頸的大小、外形、質地、宮頸管粗細,是否有接觸性出血,其次檢查外陰、陰道、子宮及宮旁組織的情況(卵巢、輸卵管、盆腔淋巴結等)。

陰道宮頸塗片

宮頸刮片細胞學檢查為婦科常規檢查,簡便易行,經濟有效,是最重要的輔助檢查及防普查首選的初篩方法。

宮頸刮片的做法:在充分暴露子宮頸外口後,將刮片在子宮頸外口處旋轉一周即360度,輕輕刮取該處的粘膜及分泌物。然後將取下的分泌物均勻地塗在有編號的玻片上,立即固定於95%的乙醇內15分鐘,取出後用巴氏染色法染色。

宮頸刮片:是篩查早期宮頸癌的重要方法。故又稱「防癌塗片」。報告形式主要為分級診斷及描述性診斷兩種。目前我國多數醫院仍採用分級診斷,臨床常用巴氏分級分類法:

由於巴氏5級分類法,主觀因素較多,各級之間無嚴格的客觀標準,故目前正逐漸為TBS分類法替代,而後者需專業醫師方可讀懂。故目前國內許多醫院常利用電子陰道鏡局部放大10~40倍的功能,進行宮頸可疑部位的染色,從而重點取材,以提高病變的檢出率。 

陰道鏡檢查

能迅速發現肉眼看不見的病變,在陰道鏡檢查中取可疑部位活檢,能顯著提高活檢的準確率。

碘試驗和肉眼觀察方法

十分簡單、廉價,至少可檢出2/3的病變。目前,世界衛生組織(WHO)推薦在發展中國家採用肉眼觀察。作為宮頸癌初篩方法即用3%-5%醋酸溶液塗抹宮頸後.觀察宮頸上皮對醋酸的反應,再在白色病變區取活檢。

宮頸活體組織的病理檢查

是確診宮頸癌的依據。

目前,醫學專家研究表明患宮頸癌的主要病因是由於婦女感染了人乳頭瘤病毒。因此,醫學家正在致力於研究一種經濟、高效、廉價的人乳頭瘤病毒檢驗法,來篩查早期宮頸癌,不久可望用於臨床。

治療

對各種原因引起的「宮頸糜爛」,它總的醫療原則是:

  1. 輕,中度「無症状」的,無生育過的,無需治療,僅是觀察即可。
  2. 對中,重度「有症状」的宮頸糜爛,不再生育的採用物理方法治療。
  3. 對未生育過的,無典型症状的,一般就是觀察,或用藥物治療。

單純的「宮頸糜爛」(實際上是柱狀上皮異位)是不需要治療的。對於有症状的患者,可能合併了宮頸炎,這時候是需要治療的。具體的治療方法需要根據不同情況而定。但通常情況下,急性的炎症用栓劑藥物治療就可以了,慢性的炎症可以採用雷射或冷凍等物理方法。

預防

因為「宮頸糜爛」本身就不是一個疾病,是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宮頸柱狀上皮異位),所以也就無從談預防。或者說根本不需要預防,因為它是因為體內雌激素的水平所影響。但是必須提出的是:

  1. 因為它是一種生理現象,所以所謂的「宮頸糜爛」出現並不是因為有不潔性生活、頻繁性生活等所導致,患者或家屬無須過分的擔心。
  2. 婦女必須定期對子宮做些必要的篩查,以防癌症的發生。
  3. 不需過度使用預防或治療的液體清洗陰道,因為陰道內環境可以自行清除細菌,而一旦人為地使用化學製劑,則容易破壞其內環境,反而會促發感染。

患者注意事項

宮頸糜爛需要治療嗎

既然所謂的「宮頸糜爛」是正常的生理現象,也就不需要進行任何治療。現在上網查到的諸多治療宮頸糜爛的方法、信息都是錯誤的。值得一提的是,如果白帶增多、發黃、有異味,表明患了宮頸炎,這些症状都是宮頸上出現了感染以後的表現。

宮頸糜爛會引起不孕嗎?

宮頸糜爛實際上就是一種生理現象,當然不會對懷孕造成影響。宮頸粘液的質地及分泌量直接關係著精子是否能通過宮頸進入宮腔。患有中度和重度宮頸糜爛時,宮頸的炎性分泌物會明顯增多,質地粘稠,並含有大量白細胞。這對精子的活動度可能會產生不利的影響,可妨礙精子進入宮腔,從而影響受孕。但通常情況下,排卵期時在雌激素的作用下,宮頸又會分泌正常的蛋清樣粘液,此時宮頸粘液中水分含量較多,質地稀薄,又可沖刷炎性分泌物,有利於精子穿過。所以,一般來講,宮頸糜爛不會導致不孕。目前尚有很多錯誤的看法,認為宮頸糜爛會導致不孕,尤其是重度。殊不知,幾乎全部女性都或多或少宮頸糜爛,而所謂的「宮頸糜爛」也已經不是真正的宮頸糜爛了,出現這個所謂的「宮頸糜爛」很大原因是激素的影響,算是一種生理情況,試問如何導致不孕呢?引起不孕的原因非常多,單純的宮頸柱狀上皮異位是不容易導致不孕的。

宮頸糜爛能否癌變?

許多患有宮頸糜爛的女性都很關心這個問題,這也是她們就醫的主要原因。

以往認為回答是肯定的。據我國著名婦科專家林巧稚等分析,有宮頸糜爛的婦女,宮頸癌發生率為0.73%,顯著高於無宮頸糜爛者的0.1%。北京市1972年~1976年的普查發現糜爛組的女性宮頸癌的發病率比無糜爛組的女性高出 2倍。在長期慢性炎症的刺激下,頸管增生而來的柱狀上皮可發生非典型增生,如不及時治療,其中一部分最終會發展為癌,不過這種發展轉變過程比較緩慢。

但現在的觀點:現在的科研證實,除了宮糜伴有「高危性HPV」感染外,一般是不可能癌變的。不需要為此擔心的。

目前經過專家深入研究發現:凡是宮頸癌患者體內,都檢出HPV病毒感染。宮頸糜爛為什麼會轉變為宮頸癌,是不是所有的宮頸糜爛的患者都會變成宮頸癌呢?答案是否定的。世界各國有關專家經過多年的臨床研究發現:凡是宮頸癌患者,在宮頸上皮內基本上都能檢測到HPV這種病毒的存在;也就是說,只有感染了HPV病毒(亦有稱:人乳頭瘤病毒)的人容易患宮頸癌。那麼是不是所有的感染了HPV病毒的人都會「必定」患宮頸癌呢?也不是。

專家們又發現:目前為止,世界上已經發現110餘種HPV病毒中,約有35種類型涉及生殖道感染,約有20種與腫瘤有關。請相信:目前我國在這個領域內的研究和治療,是處於世界領先地位的。這是中國人的驕傲。根據不同型別的HPV病毒與癌症發生的危險性高低,專家們又把HPV病毒分為「高危型」和「低危型」2種。

下面把專家們研究已知的部分高危型、低危型HPV病毒說一下,供大家參考;

高危型:HPV16,18,31,33,35,39,45,51,52,56,58,59,68,73,82,等等。這些病毒會引起高度的子宮頸上皮內瘤樣病變(CIN2,CIN3)和宮頸癌

低危型:HPV6,11,40,42,43,44,54,61,70,72,81,cp6108,等等。這些病毒會引起生殖道尤其是陰道下部及肛門周圍皮膚的濕疣類病變和低度的子宮頸上皮內瘤樣病變(CIN1)。

感染HPV病毒,有很大的前提是在發生了宮頸糜爛之後。不注意性生活的潔淨,或性伴多感染HPV病毒,共用公共浴盆、浴巾、內衣內褲等。所以預防宮頸癌要從治療宮頸糜爛開始。

結論:宮頸糜爛並不會癌變,感染高危HPV則有可能癌變,人群中感染該病毒率是很低的,但是每位婦女都應該注意,可定期檢查。 

為什麼那麼多的醫院還在治療宮頸糜爛?

如前所說,國內對於宮頸糜爛的觀念的改變是08年以後正式寫入教材的,但是還有很多醫生沒有了解和學習這個新概念,還在診斷和治療宮頸糜爛。現在社會上令人氣憤的是,不少不良醫院,用宮頸糜爛這個來作為吸引病人來婦科門診的招牌,讓健康人去一查一個宮頸糜爛,緊接著就是上藥、輸液,甚至LEEP、雷射都上,動不動治療費上千上萬,成為典型的過度治療的手段。我們希望有更多的公眾意識到這個問題,避免被過度治療。

很多醫院還在治療中宮頸糜爛的病人,除了上述過度醫療的原因之外,也有可能是患者合併了慢性宮頸炎,這是需要治療的。

參看

參考文獻

症状查詢專題

皮肤症状 胸部症状 腹部症状 生殖部位症状 四肢症状 四肢症状 四肢症状 四肢症状 颈部症状 头部症状 眼睛症状 耳部症状 口腔症状 鼻部症状 头部症状 全身症状按身体部分查询疾病症状
关于这幅图像

點擊部位名稱可查詢更多相關疾病

按症状名稱開頭字母查詢症状: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J | K | L | M | N | P | Q | R | S | T | W | X | Y | Z

健康問答網關於宮頸糜爛的相關提問

關於「宮頸糜爛」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