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醫結合

(重定向自中西医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將傳統的中醫中藥知識和方法與西醫西藥的知識和方法結合起來,在提高臨床療效的基礎上,闡明機理進而獲得新的醫學認識的一種途徑。中西醫結合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政府長期實行的方針。中西醫結合是中、西醫學的交叉領域,也是中國醫療衛生事業的一項工作方針。中西醫結合發軔於臨床實踐,以後逐漸演進為有明確發展目標和獨特方法論的學術體系。

目錄

發展階段

中西醫結合大體經歷了3個階段:①20 世紀50年代的臨床實驗性描述階段。主要以西醫診斷,中醫治療或聯合用藥。按西醫指標觀察療效。②60~70年代開始的臨床研究與實驗研究相結合階段。在臨床上主要採用辨證分型的方式分析疾病,並開展實驗研究,已經出現一批如針刺麻醉、中西醫結合治療骨折和治療急腹症等方面的研究成果。③80年代以後的機理探討和理論創新階段。初步運用動物模型和實驗研究觀察手段,把證和經絡的研究推到一個更為深入的層次。  

方式

中西醫結合的方式和途徑有以下幾個主要方面:

①在疾病的診治中進行結合。包括在診斷上的病證結合,在治療時的綜合協調,在理論上的相互為用。病證結合就是運用西醫診斷方法確定病名,同時進行中醫辨證,作出分型和分期。這樣就從兩種不同的醫學角度審視疾病,既重視病因和局部病理改變,又通盤考慮疾病過程中的整體反應及動態變化,並以此指導治療。綜合協調是指在治療的不同環節按中西醫各自的理論優選各自的療法,不是簡單的中藥加西藥,而是有機配合、互相補充,這樣往往能獲得更高的療效。理論上相互為用是根據不同需要,或側重以中醫理論指導治療,或側重以西醫理論指導治療,或按中西醫結合後形成的新理論指導治療。

②通過對中西醫診斷方法的研究進行結合。主要是用西醫學和現代科學方法研究中醫四診,或創造新的診法。開展最多的是經絡診法和脈診、舌診。經絡診法是把中醫學關於經絡檢查所見和西醫診斷聯繫起來,通過相關性研究,創立耳穴診病法和經絡檢查法。通過各種脈象儀、舌象儀,把醫生診脈時的指下感覺用圖像、曲線、數字等客觀指標表示出來,把各種舌診所見舌苔、舌質的變化通過病理形態學細胞學、生物化學、血液流變學及光學等方法客觀地反映出來;另外對脈象及舌象進行中醫相關對照和從病理生理學、生物化學、微生物學、免疫學、血液動力學等多方面進行原因和機理探討。這項研究有利於中醫四診實現儀器化、客觀化和規範化。

③通過對中醫治法治則的研究進行結合。主要集中於對活血化瘀清熱解毒、通理攻下、補氣養血、扶正固(培)本等治則的研究。方法是在肯定療效的基礎上,摸清用藥規律,篩選方藥,進而對適用該治則的有關方藥進行藥理作用、成分、配伍機制的實驗研究,再將所取得的認識放到臨床實踐中驗證。

④通過對中醫基礎理論的研究進行結合。中醫學基礎理論內容十分豐富,有些與西醫學理論完全不同,以往曾開展對陰陽學說、臟象學說 、氣血學說及有關「 證 」的研究等,主要是從西醫角度去探索。其方法是先以臨床為據確立研究對象的特徵,然後通過建立中醫理論的動物模型或動物疾病模型以尋找中西醫理論上的結合點。

⑤通過對方劑藥物的研究進行結合。包括用西醫理論和方法,對傳統方劑的作用加以說明。其特點是醫藥結合,臨床與實驗結合,單味藥物研究與復方研究相結合。

⑥通過對針灸及經絡研究進行結合。大致有 5 個方面:一是把針灸應用於西醫臨床各科,所治疾病已達300 余種;二是傳統針刺技術與西醫理論和方法結合,創立頭皮針、耳針療法和電針、雷射針療法、穴位注射方法等;三是用生理學、生理化學、微生物學及免疫學方法研究針灸對人體各系統的作用機制,為針灸提供現代科學依據;四是通過對針刺麻醉的臨床應用和對針刺鎮痛原理研究進行結合;五是在肯定經絡現象、總結循經感傳規律的基礎上,融匯中西醫理論,以現代實驗方法與科學抽象方法相結合,探索經絡機制。利用現代科學技術和實驗方法研究經絡及針灸作用原理的一門新學科——實驗針灸學,已經在中西醫結合的過程中逐步形成。  

成就

50年代以後,中西醫結合工作,不僅在臨床醫療和預防保健等方面廣泛開展,而且湧現出一批優秀的研究成果。在臨床中,用中西醫結合診治常見病多發病、難治病已較普遍。大量事實說明,用中西醫結合治療某些疾病有明顯的療效。例如,治療心腦血管病再生障礙性貧血月經不調病毒性肺炎、肛腸病、骨折、中小面積燒傷血栓閉塞性脈管炎硬皮病紅斑狼瘡等療效顯著。在治療某些急腹症時,已經改變傳統的治療原則,成為一種有中國特點的新療法,不僅提高了治癒率,而且可使一部分病人免除手術治療,減少了合併症副作用。治療內科急症,如呼吸窘迫症候群急性心肌梗塞休克、急性瀰漫性血管凝血等也有較好的療效。治療骨折,形成一種新的複位固定方法,可以縮短骨折固定和功能恢復的時間 ,保持較好的關節功能。中西醫結合還注重運用非創傷性療法治療疾病,把西醫的某些診治手段與中醫的氣功、針灸、按摩相結合,以其無損傷、簡便易行、療效確實而受到廣泛的重視。例如氣功治療高血壓病針灸治療神經功能性疾病和冠心病,正骨手法治療軟組織損傷等,通過臨床觀察,都取得了較好的效果。近年來已創立或正在醞釀一些新的學科領域,如中醫病理學、實驗針灸學和針刺麻醉學等。對中西醫結合的認識,除自身的實踐外,還依賴於科技水平的進步。80年代以後,中西醫結合突破了統一論,把中西醫結合作為一種創新,在中西醫各自向前發展的前提下,使中西醫結合工作獲得新的發展。

中西醫結合自華佗和關雲長刮骨療傷時就開始了,華佗的手術做得很好,因此它並不是現在才有的醫學技術,只不過近二十年才開始系統化的結合,因為這時候西醫和中醫中藥的發展都非常快,結合的形式和深度就更加廣泛了。尤其實在手術、腫瘤治療等領域,中西醫結合是有卓越貢獻的,比如廣州南洋腫瘤國際醫院、中山大學附屬醫院、新加坡中華醫院等著名的醫院都早已開始使用中西醫結合的治療方法用於治療腫瘤等重大疾病。

中西醫結合就跟西醫和營養的結合一樣,是一種非常自然而然的事情,並不存在什麼學術之爭、領域之爭,只是治療、康復過程中的不同分工而已。

注意

中醫藥是傳統醫學,所謂西醫學是在西方傳統醫學與生物科學發展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近現代醫學;因而,在現代生物科學、醫學與中醫學的基礎上將發展起來的是系統醫學,也就是基於後基因組時代的系統生物學與技術的個性、轉化與基因組醫學。

在疾病的診治中,要由一個醫生開中、西藥,而不要看完了一個西醫後,又即去看另一個中醫。可惜的是,不少病人還是這樣中西醫輪流地看,混合地治,以為這就是中西醫結合。我國提倡中西醫結合,它的精髓是在堅實地掌握國際先進的診斷和治療的基礎上,如有必要,再結合使用我國傳統醫學治療。這樣才會源於西醫,高於西醫;源於中醫,高於中醫。  

中西醫結合考試

中西醫結合執業醫師資格考試的性質是行業准入考試,是評價申請中醫醫師資格者是否具備從事醫師工作所必須的專業知識與技能的考試。  

(一)目的和意義

出台《執業醫師法》對我國中醫類別執業醫師(以下簡稱中醫醫師)實施資格考試、執業註冊制度,是為了加強中醫醫師隊伍建設,提高其職業道德和業務素質,保障其權益,保護人們健康安全;同時,也是與國際上對醫師的管理制度接軌,便於更好地進行國際間的交流與合作。  

(二)分級分類

考慮到我國實行多層次醫學教育、多結構醫師職稱的歷史現狀,以及我國存在中醫等多種傳統醫學的實際情況,中醫醫師實行分級分類管理。

1、分級:中醫醫師資格考試分為執業醫師和執業助理醫師兩級。其區別在於執業助理醫師執業範圍受到一定的限制,只能在執業醫師的指導下執業,不能獨立執業,但在鄉鎮的醫療、保健機構中工作的執業助理醫師可以根據醫療診療的情況和需要,獨立從事一般。

2、分類:中醫醫師資格考試分為中醫專業、中西醫結合專業、民族醫專業三類,目前民族醫專業中開考的有藏醫專業、蒙醫專業、維醫專業三個民族醫專業。

中醫醫師資格考試參考人員複雜,類別繁多,報考類別共有18個。  

(三)主管部門

衛生部主管全國的醫師工作,縣級以上衛生、中醫藥行政管理部門負責管理本行政區域內的醫師工作。衛生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解放軍總後衛生部以及國家計劃生育委員會四部委局共同成立衛生部醫師資格考試委員會負責全國醫師資格考試,負責研究制定四個類別醫師資格考試的共性政策;中醫醫師資格考試的具體工作和實際操作由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負責。

關於「中西醫結合」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