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Bki1r.jpg

新生兒(newbornbaby;neonate)新生嬰兒,特指未滿月的嬰兒或出生至28天的孩子。

目錄

新生兒健康標準

Bki1s.jpg

新生兒健康十標準經過專家們的研究認為,新生兒健康應具有十個面的標準。現錄如下,供父母親們參考。

1、新生兒降生後先啼哭數聲,後開始用肺呼吸。頭兩周每分鐘呼吸40-50次。

2、新生兒的脈搏以每分鐘120-140次為正常。

3、新生兒的正常體重為3000-4000克,低於2500克屬於未成熟兒。

4、新生兒頭兩天大便呈黑色綠粘笛狀,無氣味。餵奶後逐漸轉為黃色(金黃色或淺黃色)。

5、新生兒出生後24小時內開始排尿,如超過或第一周內每日排尿達30次以上,則為異常。

6、新生兒體溫在37-37.5℃之間為正常。如不注意保暖,體溫會降低到36℃以下。

7、多數新生兒出生後第2-3天皮膚輕微發黃,若在出生後黃疸不退或加深為病態。

8、新生兒出生後有覓食、吸允、伸舌、右咽及擁抱等反射

9、給新生兒照射光可引起眼的反射。自第二個月開始起視線會追隨活動的玩具。

10、出生後3-7天新生兒的聽覺逐漸增強,聽見響聲可引起眨眼等動作。

新生兒常見異常症状

新生兒疾病初起症状常不典型,且變化快,稍有疏忽,即可能造成嚴重後果,應嚴密觀察。因此,對新生兒常見症状應有所了解:

一、腹瀉厭食腸脹氣

消化系疾病引起,如餵養不當、新生兒流行性腹瀉,全身性疾病如感染等。腸脹氣應除外畸形、梗阻。

二、煩躁、嗜睡

中樞神經系統常見症状,如顱內出血腦膜炎、其他系統感染及敗血症等。

三、發熱與體溫不升

(一)環境溫度變化 可因環境濕度的變化引起,也可因衣被過暖或室溫較低造成。

(二)脫水熱 因脫水所致體溫升高,給足夠水份,體溫即下降。

(三)感染 臍部皮膚感染肺炎等。

四、抽搐

全身性抽搐較少見,常為皮層下發作,表現為陣發性瞬目、眼球轉動或震顫及口頰部抽動等。多見於:

(一)中樞神經系統疾病 顱內出血、腦膜炎、核黃疸及腦發育畸形等。

(二)破傷風 常於出生後4~6天出現,伴牙關緊閉、抽搐、角弓反張等。

(三)代謝紊亂 低鈣血症,出生後一周內出現煩躁不安、驚跳、震顫、屏氣、喉痙攣以至驚厥低血糖,多見於早產兒、小樣兒、過期產兒、母親患有糖尿病等,於出生後數小時至一周內出現震顫、陣發性紫紺、反應遲鈍、厭食、哭聲弱及體溫不升等。

五、呼吸暫停

首先考慮為顱內出血及腦膜炎等,其次可因呼吸中樞發育不成熟所致,特別是早產兒,呼吸肌力量較弱,呼吸不規則,可出現紫紺。

六、嘔血便血

可因產時吞入產道內血液,或因為母親乳頭皸裂出血與奶一併吸入,另應檢查嬰兒口鼻有無出血。有時則因新生兒自然出血症,可於生後2~3天出血,以消化道多見。敗血症也可出現消化道出血。  

新生兒紅臀的護理辦法

新生兒臀紅是因沒有經常保持臀部皮膚的清潔乾燥而造成的。由於臀部兜尿布的部位接觸濕尿布的時間較長,大便、尿液均對皮膚有較強的刺激,加之新生兒皮膚柔嫩,很容易發生臀紅,局部皮膚可出現紅色小丘疹,嚴重時皮膚糜爛破潰,脫皮流水。 

一旦發生新生兒臀紅,在治療的同時要做好臀部的護理,這樣才有利於臀紅的儘快恢復。

首先,要注意保持臀部乾燥,發現尿布濕後要及時更換。新生兒的尿布要選用細軟、吸水性強的舊棉布或棉織品,如舊被單、棉毛衣褲等製作,這不僅柔軟,不損傷新生兒的皮膚,而且透氣性好,新生兒會感到很舒適。尿布外面不能包裹塑料布,因密閉不利濕熱散發,極易發生或加重臀紅。如為防止尿布浸濕被褥,尿布下面可墊以小棉墊或小布墊。在炎熱的夏季,室溫較高時可將臀部完全裸露,使新生兒臀部經常保持乾燥狀態。

其次,要注意尿布的清潔衛生。換下來的尿布一定要清洗乾淨。如尿布上有污物時,需選用鹼性小的肥皂或洗衣粉清洗,然後要用清水多洗幾遍,要將鹼性痕迹完全去掉,否則刺激臀部皮膚。清洗完後要將尿布用開水燙一下,擰乾後放在陽光下晾晒乾,以達到消毒滅菌的目的。

此外,每次大便後,要用清水洗淨臀部,保持局部的清潔。當皮膚發紅,特別是破潰時,不要用肥皂清洗,以避免刺激局部。 

臀紅的治療,局部可塗鞣酸軟膏;如皮膚破潰流水,可塗氧化鋅油,以幫助吸收並促進上皮生長。只要在治療的同時注意護理好臀部的皮膚,臀紅很快就會好轉。  

新生兒保健

1.新生兒保暖

居室的室溫應保持在22-24C,相對濕度60%-65%。冬季若室溫過低,可使新生兒體溫不升,引起寒冷損傷,甚至危及生命,夏季若室溫過高,又易引起失水或發熱,因此應注意環境溫度,也該注意衣被的厚薄,不可包裹過緊,使體溫維持在36~37℃之間即可。  

2.新生兒餵養

正常的新生兒出生後半小時內應開始吸吮母親乳頭,不要晚於生後2小時內,因為早開始吸吮可促乳汁分泌;哺喂可以不必強調定時,可根據嬰兒的需要餵奶。如果因某些原因無法母乳餵養,可採用配方奶餵養,每4小時喂一次,每次~90 mL,不主張喂糖水,必要時可喂少量白開水。  

3.新生兒護理

注意皮膚清潔,臍帶脫落前不可將新生兒放入水中洗澡,臍帶脫落後可放入水洗澡,要保持臍部乾燥清潔。每天洗澡,少用肥皂,防止擦損,皮膚皺褶處可塗紫草油,不宜用爽身粉。新生兒衣服宜用柔軟的棉布製作,要寬鬆便予穿脫,不宜用帶子或橡緊捆綁,以免影響胸廓和肢體的發育。  

4.新生兒體位

吃奶後要拍嬰兒的背部,促使其排氣,睡下時向右側臥,避免吐奶,以後要經常變換體位,不宜長時間仰臥,也可以俯臥有益於呼吸功能的發展。嬰兒的床要用平板床,不要用枕頭。  

5.預防新生兒感染

盡量減少不必要的人接觸新生兒,避免感染,室內要清潔通氣,不能有煙味或油味。母親或護理人員若患感冒,要戴口罩以免傳染。此外要為新生兒接種卡介苗,生後第一天要接種B型肝炎疫苗。  

6. 新生兒常見的一些生理現象

(1) 生理性體質量下降 新生兒生後幾天由於吃奶少,排出胎糞和小便,又通過呼吸和皮膚蒸發水分,體質量可能短時下降,通俗稱為」縮水」,醫學上叫」生理性體質量下降,一般只下降出生體質量的6%左右,大多在生後7-10天就能恢復到出生體質量。如果下降很多或恢復得遲,就應請保健人員診治。

(2) 新生兒生理性黃疸 約75%-85%的新生兒在生後第二天開始皮膚發黃,逐漸加深,在1周左右黃疸最明顯,以後慢慢消退,大多在2-3周內黃疸完全消失,這種現象稱為生理性黃疸,不需要特殊治療。如果黃疸出現在生後第一天或3周還不消退,或退後又出現,那就應立即去醫院診治。

(3) 新生兒乳房腫脹 男女新生兒在生後5-7天,可見兩側乳房腫脹,甚至有少許乳汁分泌,這是正常生理現象,家長不必擔憂,一般2-3周後會自行消失,不需要處理,更不可擠壓,以免引起乳房感染。

(4) 新生兒陰道出血 女嬰在生後5-7天左右,會出現陰道少量出血,稱為」假月經」,持續1~2天自行恢復,這是正常生理現象,不必驚慌,也不需要治療,但應注意會陰部的局部清潔衛生。

(5)新生兒啼哭 啼哭是新生兒的一種本能反應,也是一種運動,可以促進肺的發育,所以新生兒啼哭不一定是病態。由於出生後對環境不適應,新生兒不分黑夜和白天,往往白天安睡,夜間啼哭,出現夜啼的特殊症状,俗稱」夜啼郎」。那麼怎麼辦?只要嬰兒吃奶正常,體質量增加,沒有其他病症,就不必治療,可以在白天適當逗醒小兒,不要抱不離手,夜間睡前餵飽,環境安靜,即能隨著新生兒日齡的增長,啼哭症状會日漸好轉。當然,如果一直哭啼不止,或伴有其他異常時,就應立即送醫院診治。

7、新生兒營養

新生兒每日所需營養:

1、蛋白質:足月兒每日每千克體重約需2~3克。

2、脂肪:每天總需要量為9~17克/100卡熱。母乳中未飽和脂肪酸佔51%,其中的75%可被吸收,而牛乳中未飽和脂肪酸僅佔34%。亞麻脂酸和花生四烯酸必需脂肪酸,亞麻脂酸缺乏時出現皮疹和生長遲緩,花生四烯酸則合成前列腺素

3、胺基酸:9種必需的胺基酸是:賴氨酸精氨酸亮氨酸異亮氨酸頡氨酸甲硫氨酸苯丙氨酸蘇氨酸色氨酸。新生兒每天必須足夠地攝入這9種胺基酸。

4、熱能:足月兒生後第一周,每日每千克體重約需250~335千焦;生後第二周,每日每千克體重約需335~420千焦;生後第三周及以上,每日每千克體重約需要420~500千焦。

5、糖:足月兒每天需糖17~34克/100卡熱。母乳中的糖全為乳糖,牛乳中的糖,乳糖約佔一半。

6、礦物質、宏量元素及微量元素.鈉:食鹽就是氯化鈉,提供人體必需的鈉。媽媽餵奶期間不宜吃得太咸,但並不是一點也不需要鈉。乳母在月子中一點不吃鹽的做法是不對的,新生兒也需要鹽。

鉀:乳品中鉀能夠滿足新生兒的需要。氯:氯隨鈉、鉀吸收。鈣、磷:母乳中的鈣,有50%~70%在新生兒腸道中被吸收;牛乳鈣的吸收率僅為20%。因此母乳餵養不易缺鈣,牛乳餵養容易缺鈣。磷的吸收比較好,不易缺乏。

鎂:鎂缺乏時影響鈣平衡。鐵:母乳和牛乳中鐵含量都不高,牛乳中的鐵不易吸收,因此牛乳餵養更容易缺乏鐵。

鋅:新生兒期很少缺鋅,一般不需要額外補充。發鋅不能代表當時的血鋅情況。因此,不要以發鋅衡量當時的血鋅情況,發鋅低不能代表血鋅也低,應以血鋅為準。

7、維生素:健康孕婦分娩的新生兒,很少缺乏維生素,因此不需要額外補充。如果准媽媽妊娠期維生素攝入嚴重不足,胎盤功能低下並早產,新生兒可能缺乏維生素D、C、E和葉酸維生素K維生素K缺乏,可引起新生兒自發出血症或晚發V-K缺乏出血症。尤其是純母乳餵養兒,發生的機率比較大。因此,常規上給出生後的新生兒肌注V-K1 1.0毫克,是起預防作用的。  

新生兒餵養的宜禁

新生兒出生後,很快就要吃東西,如何餵養初生小寶寶是每個媽媽都提心弔膽的事。其實也不用過於擔心,一般醫院護士都會教你如何母乳餵養寶寶的。但是回家後,很多細節和突發情況都需要媽媽自己來處理了。本文我們為新媽媽在餵養方面的問題上提個醒,願能有所幫助。

人工餵養的宜忌

餵奶前宜忌

宜 檢查奶速

提前檢查好牛奶的流速。如果需要幾秒鐘的時間才能形成一滴,說明孔過小;如果牛奶呈線狀流出不止,說明孔過大,一般以1滴/秒為宜。一般來說,新生兒以S號奶嘴為主。

有時瓶蓋擰太緊也會影響流速,把奶瓶的蓋子略微鬆開,讓空氣能夠進入瓶內,以補充吸出奶後的空間。如果不這樣做,在瓶內便會形成負壓,使奶嘴變成扁形,而且孩子吸吮非常費力。

宜 用熱水加熱奶瓶

如果你希望將2小時內的剩餘牛奶快速加熱,可以用熱水沖熱奶瓶,或者把奶瓶放在熱水中,幾分鐘後就可食用。你也可以把奶瓶放在微波爐中或熱奶器中加熱,只需要半分鐘的時間。

絕不可把溫熱的牛奶放在保溫瓶中,也不要把溫熱的牛奶保存過夜。這兩種做法都會促進裡面細菌的快速生長。

忌 配奶過濃過稀

配製奶粉前,一定要認真閱讀奶粉的沖調說明,嚴格按照註明的比例進行沖調。奶粉過濃會加重寶寶腎臟負擔,並可能引起寶寶便秘、小兒消化不良、失水等;過稀則會導致營養不足,影響寶寶的體格發育。

忌 奶溫過冷過燙

溫度要適宜,不宜過熱或過冷。過熱會破壞奶粉的營養成分,過冷又會使新生兒的腸胃吃不消,所以一般以低於40℃(大人一口可以喝下去的水溫)為宜。媽媽可將調好的奶液滴幾滴在自己手腕內側或手背,以不燙手為合適。

TIPS:

調製奶粉小訣竅:

先將涼、沸水調製成溫水,再加配方奶粉,用力將奶粉搖勻或用奶粉攪拌棒攪勻,直至沒有奶塊。

參看

關於「新生兒」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