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活勝濕湯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方名】羌活勝濕湯(利濕之劑)

來源元•李東垣《內外傷辨惑論》

【組成】羌活獨活酒洗、藁本酒洗、防風各一錢、甘草五分、川芎二分,酒洗、蔓荊子三分,碎、生薑三片

【用法】上(口父)咀,清水二杯,煎至一杯,去滓,食後溫服,緩取微似汗。

歌訣羌活勝濕羌獨用,芎藁蔓荊草防風,寒濕在表頭身重 ,發表祛濕效力雄。

主治治濕氣在表,頭痛頭重,或腰脊重痛,或一身盡痛,微熱昏倦。

加減如身重腰中沉沉然,中有寒濕也,加酒洗防己附子

【各家論述】

1、《醫方集解》汪訒庵:此足太陽藥也。經曰:風能勝濕。羌、獨、防、藁、芎、蔓,皆風藥也。濕氣在表,六者辛溫升散,又皆解表之藥,使濕從汗出,則諸邪散矣。若水濕在里,則當用行水滲泄之劑。

2、《張氏醫通》張石頑:此治頭項之濕,故用羌、防、芎、藁一派風藥,以祛上盛之邪。然熱雖上浮,濕本下著,所以復用獨活透達少陰之經。其妙用尤在緩取微似之汗,故劑中加用甘草,以緩諸藥辛散之性,則濕著之邪,亦得從之緩去,無藉大開汗孔,急驅風邪之法,使肌腠餒弱無力濕邪因之內縮,但風去而濕不去也。其有腰以下重,寒濕之邪留於陰分也,本方加防己以逐濕,必兼生附以行經;或見身重腰沉沉然,濕熱之邪遍於陽分也,本方加蒼朮燥濕,必兼黃柏清熱,非洞達長沙術附、桂附、梔子柏皮等方,不能效用其法。

3、《醫門法律》喻嘉言:按濕上甚而熱,汗之則易,下之則難,故當變其常法而為表散,此方得之。

4、《醫鏡》顧松園:此昇陽散濕之劑,凡濕從外受者,無論在上在下,俱以此方隨證加減治之。按《金匱》云:「太陽關節疼痛而煩,脈沉而細者,此名中濕,亦名濕痹。」言太陽病則必有發熱惡風之候,濕留關節則痛,陽郁不伸則煩,脈不沉細,則非有外風與之相搏,故只名中濕,亦名濕痹者,謂濕邪痹閉其身中之陽氣也。治宜此方,微汗以通其陽。

變化方

(1)本方除獨活、蔓荊、川芎、甘草,加升麻、蒼朮。名羌活除濕湯,

風濕相搏,一身盡痛。

(2)本方除川芎,加黃耆、當歸、蒼朮、升麻,名昇陽除濕湯,治水疝腫大,

陰汗不絕。再加麥芽神曲豬苓澤瀉,除當歸、黃耆,

亦名昇陽除濕湯,治脾虛瀉痢。  

羌活勝濕湯-《內外傷辨》卷中

【來源】《內外傷辨》卷中。

異名通氣防風湯(《醫學發明》卷五)。

【組成】羌活 獨活各3克 藁本 防風 甘草(炙) 川芎各1.5克 蔓荊子0.9克

【用法】上藥哎咀,都作一服。用水300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滓,食後大溫服。

【功用】祛風勝濕

【主治】風濕在表,頭痛項強,腰背重痛,一身盡痛,難以轉側,惡寒發熱脈浮

【加減】如經中有寒濕,身重,腰沉沉然,加酒洗漢防己1.5克;輕者,附子1.5克;重者,川烏1.5克。  

羌活勝濕湯-《金鑒》卷四十三

【來源】《金鑒》卷四十三。

【組成】防風通氣東加附子。

【主治】寒濕重著腰痛。  

羌活勝濕湯-《古今醫鑒》卷四

【來源】《古今醫鑒》卷四。

【組成】羌活7分,獨活7分,防風5分,升麻5分,柴胡5分,藁本1錢,蒼朮1錢,川芎8分,蔓荊子8分,甘草5分。

【主治】風濕相搏,一身盡痛。

【製法】上銼一劑。

【用法】水煎溫服。

關於「羌活勝濕湯」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