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武湯
A+醫學百科 >> 真武湯 |
目錄 |
〖方源〗 《傷寒論》
84條:太陽病發汗,汗出不解,其人仍發熱,心下悸,頭眩,身瞤動,振振欲擗地者,真武湯主之。
316條:少陰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此為有水氣,其人或咳,或小便不利。或下利,或嘔者,真武湯主之。
〖組成〗
茯苓 三錢[9g] 芍藥 三錢[9g] 白朮 二錢[6g] 生薑 三錢[9g]
附子 炮去皮,一枚,破八片[9g]
〖用法〗 上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七合,日三服。
5top
〖主治〗
1.脾腎陽虛,水氣內停證。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腹痛下利,或肢體浮腫,苔白不渴,脈沉。
2.太陽病發汗過多,陽虛水泛。汗出不解,其人仍發熱,心下悸,頭眩,身瞤動,振振欲擗地。
〖功用〗
〖病機〗
本證是由腎陽虛導致脾陽虛,水濕不運內聚而生;腎陽虛是本,脾陽虛水濕內停是標。
5top
君 附子炮,去皮,一枚 ── 大辛大熱,使腎陽得復、氣化得行。水為陰邪,「陰得陽助則化」;
此即「壯元陽以消陰翳」。
┌ 白朮 ── 甘苦而溫,燥濕健脾,頗合「脾喜燥惡濕」之性,附子振腎陽於先,姜、術復脾陽於後。
│
臣 ┤ ┌ 甘淡平,入脾腎諸經。
│ │
└ 茯苓 ┤ 一助姜、術之健脾強運。
│
└ 一可淡滲水濕,使陰邪從小便而行。
┌ 生薑 ── 辛而微溫,走而不守,宣肺溫胃,助附子行散溢於肌表之濕。
│
│
佐 ┤ ┌ 一則柔肝以止腹痛。
│ │
│ │ 一則斂陰護液,斂陰緩急,以治身瞤動。
└ 芍藥 ┤
│ 一則防姜、術、附等溫燥之品傷陰之弊。
│
└ 一則《本經》載芍藥「能利小便」。
[本方特色]
姜術苓三藥培土製水,附子溫壯腎陽,「釜底加薪」使散者散,利者利,健者健,已停濕邪得以排出。諸
5top
1.本方為溫陽利水的著名方劑。以小便不利,肢體沉重或浮腫,苔白脈沉為證治要點。
2.若咳者,加乾薑、細辛、五味子以溫肺化飲;腹瀉較重者,可去白芍之寒,加乾薑、益智仁以溫中止瀉;嘔者,可加吳茱萸、半夏以溫胃止嘔。
3.適用於慢性腎小球腎炎、心源性水腫、甲狀腺功能低下、慢性支氣管炎、慢性腸炎、腸結核、美尼爾症候群等,屬脾腎陽虛,水濕內盛者。
5top
《古今名醫方論》趙羽皇:「真武一方,為北方行水而設。用三白者,以其燥能制水,淡能伐腎邪而利水,酸能泄肝木以疏水故也。附子辛溫大熱,必用為佐者何居?蓋水之所制者脾,水之所行者腎也,腎為胃關,聚水而從其類。倘腎中無陽,則脾之樞機雖運,而腎之關門不開,水雖欲行,孰為之主?故脾家得附子,則火能生土,而水有所歸矣;腎中得附子,則坎陽鼓動,而水有所攝矣。更得芍藥之酸,以收肝而斂陰氣,陰平陽秘矣。若生薑者,並用以散四肢之水氣而和胃也。」
臨床報導:用真武東加丹參、紅花等,治療充血性心力衰竭30例,與同期使用強心利尿西藥50例對照,結果該方對心腎功能均有顯著改善,對機體內環境如血鈉、鉀、氯、血漿滲透壓、血糖、尿素氮、血液pH值均無明顯改變。提示該方對機體內環境干擾甚小。對照組對心率、尿滲透壓的改善,只接近顯著,遠不如中藥組穩定,且在治療中極易發生水、電解質紊亂,酸鹼代謝失衡,血漿滲透壓改變等(中西醫結合雜誌,1984;4:589)。
5top
〖附方〗 附 子 湯(《傷寒論》)
組成:附子二枚[18g],炮去皮,破八片 茯苓三兩[9g] 人蔘二兩[6g] 白朮四兩[12g] 芍藥三兩[9g]
用法:上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日三服。
功用:溫經助陽,祛寒除濕。
主治:陰虛寒濕內浸,身體骨節疼痛,惡寒肢冷,舌苔白,脈沉無力等。
本方特色:
┌ 白朮、茯苓健脾燥濕 ┐
本方重用炮附子並配人蔘,以溫補元陽而祛寒邪┤ ├ 共為溫經扶陽,健脾除濕之劑。 └ 芍藥和營血而通血痹 ┘
[附子湯與真武湯鑒別]
附子湯與真武湯相比,藥物只差一味。前者倍附子、白朮,加人蔘,去生薑,雖仍以附子為君,但以白朮
為臣,兩者配伍,附子溫經助陽,白朮燥濕健脾,組成祛寒濕之劑,主治寒濕所致的痹證。而真武湯則以附子
與茯苓配伍,附子溫陽,茯苓利水,組成溫陽利水之劑,主治脾腎陽虛,水濕內停諸證。
[方歌]
(一)真武湯壯腎中陽,茯苓術芍附生薑,少陰腹痛有水氣,悸眩瞤惕保安康。(瞤:shùn 古同「瞬」,眨眼:「眼瞤息微。」)
(二)真武湯壯腎中陽,術附苓芍加生薑,少陰腹痛寒水聚,悸眩瞤惕急煎嘗。
關於「真武湯」的留言: | 訂閱討論RSS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