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夏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半夏
Bàn Xià
半夏
別名 三葉半夏、三葉老、三步跳、麻玉果、燕子尾、地文、水玉、守田、示姑、羊眼半夏、和姑、蠍子草、地珠半夏、麻芋果、泛石子、地鷓鴣、地茨菇、老黃嘴、老和尚頭、野芋頭、老鴰頭、捉嘴豆子、地巴豆、無心菜根、天落星、老鴰眼、麻芋子、地雷公、老瓜蒜、狗芋頭、珠半夏、裂刀菜、麻草子、害田
功效作用 燥濕化痰降逆止嘔消痞散結。主咳喘痰多嘔吐反胃;胸痞滿頭痛眩暈;夜臥不安癭瘤痰核癰疽腫毒
英文名 Pinellia Tuber, Tuber of Pinellia
始載於 神農本草經
毒性 大毒
歸經 胃經脾經
藥性
藥味

  

目錄

概述

植物學名:Pinellia ternata (Thunb.)Breit.

物種為中國植物圖譜資料庫收錄的有毒植物,其毒性為全株有毒,塊莖毒性較大,生食0.1—1.8g即可引起中毒。對口腔、喉頭、消化道粘膜均可引起強烈刺激;服少量可使口舌麻木,多量則燒痛腫脹、不能發聲、流涎嘔吐、全身麻木、呼吸遲緩而不整、痙攣呼吸困難,最後麻痹而死。有因服生半夏多量而永久失音者。小鼠腹腔注射半夏浸膏LD50相當於塊莖13.142g/kg,慢性中毒引起死亡的原因可能與刺激腸道產生腹瀉有關;注射20g/kg塊莖的乙醇提取液,大部分共濟失

Bk0c4.jpg

調,死亡。

重要:治療半夏中毒

生薑搗汁服下,其毒解

【內容介紹】:

半夏 (《本經》)

異名】地文、水玉(《本經》),守田、示姑(《別錄》),羊眼半夏(《唐本草》),和姑(《綱目》),蠍子草(《植物名實圖考》),地珠半夏(《昆明藥植調查報告》),麻芋果(《貴州民間方藥集》),三步跳、泛石子(《湖南野生植物》),地鷓鴣、地茨菇(《廣西中獸醫藥植》),老黃嘴、老和尚頭、野芋頭,老鴰頭(《江蘇植藥志》),捉嘴豆子,地巴豆(《河北藥材》),無心菜根、天落星、老鴰眼、麻芋子(《山東中藥》),地雷公、老瓜蒜、狗芋頭(《中藥志》),珠半夏(《廣西中藥志》),裂刀菜(《遼寧經濟植物志》),麻草子(安徽《土農藥介紹》)。

【來源】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的塊莖。

【植物形態】半夏,又名:三葉半夏;半月蓮;三步跳;地八豆;守田;水玉;羊眼。

多年生小草本,高15~30厘米。

塊莖近球形。

葉出自塊莖頂端,葉柄長6~23厘米,在葉柄下部內側生一白色珠芽;一年生的葉為單葉,卵狀心形;2~3年後,葉為3小葉的複葉,小葉橢圓形至披針形,中間小葉較大,長5~8厘米,寬3~4厘米,兩側的較小,先端銳尖,基部楔形,全緣,兩面光滑無毛。

肉穗花序頂生,花序梗常較葉柄長;佛焰苞綠色,長6~7厘米;花單性,無花被,雌雄同株;雄花著生在花序上部,白色,雄蕊密集成圓筒形,雌花著生於雄花的下部,綠色,兩者相距5~8毫米;花序中軸先端附屬物延伸呈鼠尾狀,通常長7~10厘米,直立,伸出在佛焰苞外。

漿果卵狀橢圓形,綠色,長4~5毫米。

花期5~7月。

果期8~9月。

野生於山坡、溪邊陰濕的草叢中或林下。

我國大部分地區有分布。

【採集】7~9月間採挖,洗淨泥土,除去外皮,晒乾或烘乾。

【藥材】乾燥塊莖呈圓球形、半圓球形或偏斜狀,直徑0.8~2厘米。

表面白色,或淺黃色,未去淨的外皮呈黃色斑點。

上端多圓平,中心有凹陷的黃棕色的莖痕,周圍密布棕色凹點狀鬚根痕,下面鈍圓而光滑。

質堅實,緻密。

縱切面呈腎臟形,潔白,粉性充足;質老或乾燥過程不適宜者呈灰白色或顯黃色紋。

粉末嗅之嗆鼻,味辛辣,嚼之發粘,麻舌而刺喉。

以個大、皮淨、色白、質堅實、粉性足者為佳。

以個小、去皮不淨、色黃白、粉性小者為次。

全國大部分地區均產;主產四川、湖北、安徽、江蘇、河南,浙江等地;以四川產量大、質量好。

除上述品種外,尚有同屬植物掌葉半夏的塊莖,在江蘇、河南、河北、山西等地亦作半夏使用。

與半夏的主要區別點為:掌葉半夏的塊莖較大,通常直徑3~4厘米;葉片掌狀,有小葉9~11枚。

參見掌葉半夏條。  

藥理作用

1.鎮咳作用:

生半夏、姜半夏、姜浸半夏和明礬半夏的煎劑,0.6-1g/kgig或iv,對貓碘液注入胸腔或電刺激喉上神經所致的咳嗽有明顯的鎮咳作用,且可維持5小時以上。0.6g/kg的鎮咳作用接近於可待因lmg/kg的作用。

2.抑制腺體分泌的作用:

半夏製劑ip,對毛果芸香鹼引起的唾液分泌有顯著的抑制作用,亦有報導煎劑po時,唾液分泌先增加,後減少。

3.鎮吐和催吐作用:

半夏加熱炮製或加明礬薑汁炮製的各種製劑,對去水嗎啡洋地黃硫酸銅引起的嘔吐,都有一定的鎮吐作用。上述3種催吐劑的作用機制不同,而半夏都可顯示鎮吐作用,推測其鎮吐作用機制是對嘔吐中樞的抑制。

4.抗生育作用:

半夏蛋白1.25mg/ml(在0.9%NaCl中)sc0.2ml對早孕小鼠的抑孕率為50%。結晶半夏蛋白經6M鹽酸胍變性後,用分步透析法(即用緩衝液等體積遞減稀釋變性劑),最終恢復半夏蛋白在生理鹽水中平衡,去除變性劑後可以重新天然化,並恢復其原有活力。不同逆轉條件的恢復半夏蛋白,對小鼠抗早孕的抑孕率在69-88%之間,僅一種逆轉條件為5-8℃者,抑孕率僅36%。利用辣根過氧化物酶標記定位術顯示子宮內膜、腺管上皮細胞以及胚胎胚盤錐體上某些部分細胞團和半夏蛋白有專一性的結合。這些部位很可能就是外源蛋白質一半夏蛋白的抗孕作用部位。如直接將半夏蛋白注入小鼠子宮腔內也表明有抗早孕作用。如果上述結合部位確實是半夏蛋白影響小鼠已著床的子宮內膜和胚胎,產生抗早孕作用,則上述部位也可能起著床識別的作用,因為半夏蛋白不僅能終止小鼠早期妊娠,還有制止兔胚泡著床的效應。半夏蛋白還有很強的抗兔胚泡著床作用,子宮內注射500ug,抗著床率達100%。經半夏蛋白作用後的子宮內膜能使被移植的正常胚泡不著床。在子宮內經半夏蛋白孵育的胚泡移植到同步的假孕子宮,著床率隨孵育時間延長而降低。

5.對胰蛋白酶的抑制作用:

半夏胰蛋白酶抑制劑只抑制胰蛋白酶對醯胺、酯、血紅蛋白酪蛋白的水解,不能抑制胰凝乳蛋白酶舒緩激肽釋枚酶、枯草蛋白酶木瓜蛋白酶對各自底物的水解。抑制劑豬胰蛋白酶水解醯胺、酯、血紅蛋白和酪蛋白的重量抑制比值分別為1:0.71、1:O.88、1:0.71和1:0.71。從化學分子大小的範圍看,半夏胰蛋白酶抑制劑應屬大分子抑制劑。6.炮製品的藥理作用:

清半夏(按中國藥典85年版製法)水煎液200%濃度26.5ml/kg預防給藥時,對氯化鋇誘發的大鼠室性心律失常有明顯的對抗作用(P<0.05)。小鼠ip60g/kg對自發活動有明顯的影響(P<0.05)。Ip15g/kg或30g/kg可顯著增加戊巴比妥鈉閾下催眠劑量的睡眠率(P<0.05)。並有延長戊巴比妥鈉睡眠時間的趨勢,但無統計學意義。大劑量對電驚厥有輕微的對抗趨勢。30ml/kg劑量ig,可明顯抑制(P<0.05)硝酸毛果芸香鹼5mg/kg對唾液的分泌作用。

6.抗癌的作用

藥理實驗表明,掌葉半夏的稀醇或水浸出液,對動物實驗性腫瘤和Hela細胞都具有明顯的抑制作用。從水溶部分得的胡蘆巴鹼,對小鼠肝(HCA)亦有明顯抑制作用。其所含的β谷甾醇及類似物也有抑瘤作用。並能明顯促使癌細胞逐漸脫落而使癌體縮小或消失。臨床藥理觀察,對宮頸癌有效,且局部清潔作用明顯。

7.其它作用:

7.1. 降壓作用:

半夏浸膏對離體哇心和兔心呈抑制作用。Iv對犬、貓和兔有短暫降壓作用,具有快速耐受性。煎劑ig時小鼠腎上腺皮質功能有輕度刺激作用。若持續給藥,能引起功能抑制。

7.2.凝血作用:

半夏蛋白也是一種植物凝集素,它與兔紅血球有專一的血凝活力,濃度低至每1ml2μg仍有凝集作用。除免紅細胞外,對羊、狗、貓、豚鼠、大鼠、小鼠和鴿的紅細胞亦有凝集作用。但不凝集人、猴、豬和雞、鴨、鵝、龜、蟾蜍、鱔的紅細胞。半夏蛋白是目前已知的唯一只與甘露糖而不與葡萄糖結合的一種具有凝集素作用的蛋白質。除紅細胞外半夏蛋白亦凝集其它細胞,對小鼠脾細胞、人肝癌細胞(QGY7703-3和7402)、艾氏腹水癌和腹水型肝癌細胞均能被半夏蛋白凝集,但它不凝集大鼠附睾和豬大網膜脂肪細胞,雖然它能和這兩種細胞結合。提示半夏蛋白的細胞凝集作用不僅具有動物種屬專一性並存在細胞類別專一性。

7.3.促細胞分裂作用:

半夏蛋白的促細胞分裂作用亦有動物種屬專一性,它促使兔外周血淋巴細胞轉化,但不促使人外周血淋巴細胞分裂。  

中藥化學成分

塊莖含揮髮油,內含主成分為3-乙醯氨基-5-甲基異唑(3-acetoamino-5-methylisooxazole),丁基乙烯基醚(butyl-ethylene ether),3-甲基二十烷(3-methyleicosane),十六碳烯二酸(hexadecylendioic acid),還有2-氯丙烯酸甲酯(methyl-2-chloropropenoate),茴香腦(anethole),苯甲醛(benzaldehyde),1,5-戊二醇(1,5-pentadiol),2-甲基吡嗪(2-methylpyrazine),檸檬醛(ciTCMLIBal),1-辛烯(1-octene),β欖香烯(β-elemene),2-十一烷酮(2-undecanone),9-十七烷醇(9-heptadecanol),棕櫚酸乙酯(ethylpalmitate),戊醛肟(pentaldehyde oxime)等60多種成分。還含左旋麻黃鹼(ephedrine),膽鹼(choline),β-谷甾醇(β-ssitosterol),胡蘿卜甙(daucosterol),尿黑酸(homogentisic acid),原兒茶醛(protocatechualdehyde),姜辣烯酮(shogaol),黃芩甙(baicaline),黃芩甙元(baicalein),姜辣醇(gingerol),1,2,3,4,6-五-O-沒食子醯葡萄糖(1,2,3,4,6-penta-Ogalloylglucose),12,13-環氧-9-羥基十九碳-7,10-二烯酸(12,13-epoxy-9-hydroxynonadeca-7,10-dienoic acid)及基衍生物等。又含以α-及β-氨基丁酸(aminobutyric acid),天冬氨酸(aspartic acid)為主成分的胺基酸和以鈣、鐵、鋁、鎂、錳、鉈、磷等為主的無機元素。另含多糖,直鏈澱粉,半夏蛋白(系1種植物凝集素)和胰蛋白酶抑制劑。

化學成分】塊莖含揮髮油、少量脂肪(其脂肪酸約34%為固體酸、66%為液體酸)、澱粉煙鹼、粘液質、天門冬氨酸谷氨酸精氨酸、β-氨基丁酸等胺基酸、β-谷甾醇、膽鹼、β-谷甾醇-β-D-葡萄糖甙、3,4-二羥基苯甲醛,又含藥理作用與毒芹鹼及煙鹼相似的生物鹼、類似原白頭翁素刺激皮膚的物質。

嫩芽含尿黑酸及其甙。  

中藥炮製和功用

生半夏:揀去雜質,篩去灰屑。

法半夏:取淨半夏,用涼水浸漂,避免日晒,根據其產地質量及其顆粒大小,斟酌調整浸泡日數。泡至10日後,如起白沫時,每半夏100斤加白礬2斤,泡1日後再進行換水,至口嘗稍有麻辣感為度,取出略晾。另取甘草碾成粗塊,加水煎湯,用甘草湯泡石灰塊,再加水混合,除去石灰渣,倒入半夏缸中浸泡,每日攪拌,使其顏色均勻,至黃色已浸透,內無白心為度。撈出,陰乾。(每半夏100斤,用白礬2斤,甘草16斤,石灰塊20斤)

姜半夏:取揀淨的半夏,照上述法半夏項下的方法浸泡至口嘗稍有麻辣感後,另取生薑切片煎湯,加白礬與半夏共煮透,取出,晾至六成干,悶潤後切片,晾乾。(每半夏100斤,用生薑25斤,白礬12斤兩,夏季用14斤兩)

清半夏:取揀淨的半夏,照上述法半夏項下的方法浸泡至口嘗稍有麻辣感後,加白礬與水共煮透,取出,晾至六成干,悶潤後切片,晾乾。(每半夏100斤,用白礬12斤兩,夏季用14斤兩)

①《雷公炮炙論》:修事半夏四兩,用搗了白芥子末二兩,頭醋六兩,二味攪令濁,將半夏投於中,洗三遍用之。半夏上有隟涎,若洗不盡,令人氣逆肝氣怒滿。②陶弘景:半夏,用之皆先湯洗十許過,令滑盡,不爾戟人咽喉。  

各種半夏炮製品的比較

生半夏:取原藥材,除去雜質,洗淨,乾燥,用時搗碎。有毒,多外用,以消腫止痛為主。

清半夏:白礬浸泡或煮或腌制。消除了辛辣刺喉的副作用,降低了毒性,以燥濕化痰為主。類圓形或腎形厚片,直徑6~18mm,表面乳白色,周邊黃棕色,中間隱現黃白色筋脈點。氣微辣澀。

姜半夏:姜礬煮或腌制或蒸制,或姜炒。溫中化痰降逆止嘔為主。形如清半夏,薄片,表面有光澤,透明,片麵灰黃色或淡黃色,角質樣,質脆。微有辣味,微具姜氣。

法半夏:石灰制半夏。治寒痰、濕痰為主,同時具有調脾和胃的作用。形如生半夏,內外皆呈黃色或淡黃白色,粉性足,質鬆脆,氣微,味淡。

竹瀝半夏:半夏或法半夏,竹瀝拌透陰乾。溫燥大減,適於胃熱嘔吐,肺熱痰黃稠粘,痰熱內閉中風不語。

半夏曲生半夏浸泡晒乾研粉,薑汁、麵粉調勻,發酵製成。化濕健脾,消食止瀉

性味】辛,溫,有毒。

①《本經》:辛,平。

②《別錄》:生微寒,熟溫,有毒。

③《藥性論》:有大毒。

④《日華子本草》:味辛。

⑤(醫學啟源》:《主治秘要》雲,性溫,味辛苦。

【歸經】入脾、胃經。

①《湯液本草》:入足陽明、太陰、少陽經。

②《雷公炮製藥性解》:入肺、脾、胃三經。

③《本草經疏》:入足太陰、陽明、少陽,手少陰經。

④《本草匯言》:入手陽明、太陰、少陰三經。

⑤《本草再新》:入肝、脾、肺三經。

【功用主治】本品辛散溫燥有毒,主入脾胃兼入肺,能行水濕,降逆氣,而善祛脾胃濕痰。水濕去則脾健而痰涎自消,逆氣降則胃和而痞滿嘔吐自止,故為燥濕化痰,降逆止嘔,消痞散結之良藥。既主治脾濕痰壅之痰多咳喘氣逆,如二陳湯小青龍湯,又治濕痰上犯之眩暈心悸失眠,如半夏白朮天麻湯,還可治風痰吐逆,頭痛肢麻,半身不遂口眼歪斜等症,如玉壺丸。

本品善燥濕降逆止嘔,又性溫兼散寒,主治胃寒痰飲嘔吐,如小半夏湯。若治療其他原因所致的嘔惡,當據情配伍它藥。

本品又善治胃氣上逆噁心嘔吐,痰濕中阻之胸脘痞悶氣鬱痰結咽中如有物阻之梅核氣,如半夏厚朴湯。若痰熱互結之心下痞,如小陷胸湯 。還可治痰濕凝滯經絡肌肉所致的癭瘤痰核及癰疽腫毒,未化膿者,可單用生品為末,醋調外敷。

此外,取本品和胃之功,治療胃不和臥不安,與秫米合用,如半夏秫米湯;取本品行濕潤燥之功,治療老人火衰便秘,與硫黃合用,如半硫丸。  

臨床應用

1. 用於痰多咳嗽。用半夏的地下部分製成半夏露糖漿,用於痰濕壅滯、咳嗽氣逆等,與陳皮茯苓等配伍;治痰多咳嗽,又常與貝母配伍應用。可用治寒痰,宜與白芥子、生薑等同用;因其化痰力佳,故亦可治熱痰與風痰,治熱痰可與瓜蔞、黃芩等配伍;治風痰,宜與天南星等同用。

2. 用於胸脘痞悶,胸痹結胸。痰濕內阻、胸脘痞悶者,可配陳皮、茯苓等同用;如寒熱互結,可配黃芩、黃連乾薑等。此外,又常用於胸痹疼痛,配瓜蔞、薤白等同用;治結胸可與瓜蔞、黃連等同用。

3. 用於癭瘤瘰癧、瘡瘍腫痛、梅核氣等。治癭瘤瘰癧痰核,與海藻昆布、貝母等配用。癰疽未潰者可用生半夏配生南星等同研,調醋外敷,有散結消腫的功效。用治梅核氣,可配厚朴紫蘇等。

4. 用於胃氣上逆、噁心嘔吐。治胃寒嘔吐,可配合生薑或藿香丁香等品;治胃熱嘔吐可配合黃連、竹茹等藥;治妊娠嘔吐,可配合灶心土等品;治胃虛嘔吐,可配人蔘、白蜜同用。  

文獻摘錄:

①《本經》:主傷寒寒熱,心下堅,下氣,喉咽腫痛,頭眩胸脹,咳逆,腸鳴,止汗。

②《別錄》:消心腹胸膈痰熱滿結,咳嗽上氣,心下急痛堅痞,時氣嘔逆;消癰腫,墮胎,療痿黃,悅澤面目。

生令人吐,熟令人下。

③《藥性論》:消痰涎,開胃健脾,止嘔吐,去胸中痰滿,下肺氣,主咳結。

新生者摩塗癰腫不消,能除瘤癭。

氣虛而有痰氣,加而用之。

④《日華子本草》:治吐食反胃霍亂轉筋,腸腹冷,痰瘧。

⑤《本草圖經》:主胃冷,嘔噦。

⑥《醫學啟源》:治寒痰及形寒欽冷傷肺而咳,大和胃氣,除胃寒,進飲食。

治太陽痰厥頭痛,非此不能除。

《主治秘要》雲,燥胃濕,化痰,益脾胃氣,消腫散結,除胸中痰涎。

朱震亨:治眉棱骨痛

⑧《綱目》:治腹脹,目不得瞑,白濁,夢遺,帶下。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1.5~3鎢;或入丸、散。

外用:研末調默。

【宜忌】一切血證陰虛燥咳、津傷口渴者忌服。

①《本草經集注》:射干為之使。

皂莢

雄黃、生薑、乾薑、秦皮龜甲

烏頭

②《藥性論》:忌羊血、海藻、飴糖

柴胡為之使。

③張元素:諸血證及口渴者禁用。

孕婦忌之,用生薑則無害。

④《醫學入門》:凡諸血證及自汗,渴者禁用。

【選方】①治濕痰,咳嗽脈緩,面黃,肢體沉重,嗜臥不收,腹脹而食不消化:南星、半夏(俱湯洗)各一兩,白朮一兩半。

上為細末,糊為丸,如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生薑湯下。

(《素問病機保命集》) ②治濕痰喘急,止心痛:半夏不拘多少,香油炒,為末,粥丸梧子大。

每服三、五十丸,薑湯下。

(《丹溪心法》) ③治痰飲咳嗽:大半夏一斤,湯泡七次,晒乾,為細末,用生絹袋盛貯,於磁盆內用淨水洗,出去粗柤,將洗出半夏末,就於盆內日晒夜露,每日換新水,七日夜了,澄去水,晒乾,每半夏粉一兩,入飛過細硃砂末一錢,用生薑汁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七十丸,用淡生薑湯下,食後服。

(《袖珍方》辰砂半夏丸) ④治心下有支飲(嘔家本渴,渴者為欲解,今反不渴):半夏一升,生薑半斤。

上二味,以水七升,煮取一升半,分溫再服。

(《金匱要略》小半夏湯) ⑤治肺胃虛弱,好食酸冷,寒痰停積,嘔逆噁心,涎唾稠粘,或積吐,粥藥不下,手足逆冷目眩身重;又治傷寒時氣,欲吐不吐,欲嘔不嘔,昏瞶悶亂,或飲酒過多,中寒停飲,喉中涎聲,乾噦不止:陳皮(去白)、半夏(煮)各七兩。

上二件,銼為粗散,每服三錢,生薑十片,水二盞,煎至一中盞,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留二服滓並作一服,再煎服。

(《局方》橘皮半夏湯) ⑥治卒嘔吐,心下痞,膈間有水,眩悸者:半夏一升,生薑半斤,茯芩三兩。

上三味,以水七升,煮取一升合,分溫再服。

(《金匱要略》小半夏加茯苓湯) ⑦治胃反嘔吐者:半夏二升(洗完用),人蔘三兩,白蜜一升。

上三味,以水一斗二升,和蜜湯之二百遍,煮藥取二升半,溫服一升,余分再服。

(《金匱要略》大半夏湯) ⑧治妊娠嘔吐不止:乾薑、人蔘各一兩,半夏二兩。

上三味,末之,以生薑汁糊為丸,如梧子大。

飲服十丸,日三服。

(《金匱要略》乾薑人蔘半夏丸) ⑨治小兒痰熱,咳嗽驚悸:半夏、南星等分,為末,牛膽汁,入膽內和,懸風處待干,蒸餅丸,綠豆大。

每服三、五丸,薑湯下。

(《摘元方》) ⑩治霍亂心腹脹痛,煩滿短氣,未得吐下:桂、半夏等分。

末,方寸匕,水一升,和服之。

(《補缺肘後方》) ⑾除積冷,暖元藏,溫脾胃,進飲食,治心腹一切痃癖冷氣及年高風秘、冷秘或泄瀉:半夏(湯浸七次,焙乾,為細末)、硫黃(明淨好者,研令極細)。

上等分,以生薑自然汁同熬,入干蒸餅末攪和勻,入臼內杵數百下,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空心溫酒或生薑湯下十五丸至二十丸,婦人醋湯下。

(《局方》半硫丸) ⑿治痰厥:半夏八兩,防風四兩,甘草二兩。

同為細末,分作四十服,每服用水一大盞半,姜二十片,煎至七分,去滓溫服,不計時候。

(《衛生家寶方》省風湯) ⒀治目不瞑,不臥:以流水千里已外者八升,揚之萬遍,取其清五升煮之,炊以葦薪火,沸,置秫米一升,治半夏五合,徐炊令竭,為一升半,去其滓,飲汁一小杯,日三,稍益,以知為度。

(《靈樞》半夏秫米湯) ⒁治少陰病,咽中痛:半夏(洗)、桂枝(去皮)、甘草(炙)。

上三味等分,各別搗篩已,合治之,白飲和服方寸匕,日三服。

若不能服散者,以水一升,煎七沸,納散兩方寸匕,更煮三沸,下火令小冷,少少咽之。

(《傷寒論》半夏散及湯) ⒂治痰結,咽喉不利,語音不出:半夏(洗)五錢,草烏一字(炒),桂一字(炙)。

上同為末,生薑汁浸蒸餅為丸,如雞頭大,每服一丸,至夜含化。

(《素問病機保命集》玉粉丸) ⒃治喉痹腫塞:生半夏末搐鼻內,涎出效。

(《瀕湖集簡方》) ⒄治產後暈絕:半夏末,冷水和丸,大豆大,納鼻中。

(《肘後方》) ⒅治奶發,諸癰疽發背及乳方:末半夏,雞於白和塗之,水磨敷。

(《補缺肘後方》) ⒆治小兒驚風:生半夏一錢,皂角半錢。

為末,吹少許入鼻。

(《仁齋直指方》嚏驚散) ⒇治重舌木舌,腫大塞口:半夏煎醋,合漱之。

(《綱目》) (21)治諸瘺五六孔相通:生半夏末,水調塗孔內,一日二次。

(《外科小品》) (22)治外傷出血:生半夏、烏賊骨等分,研細末,撒患處。

(徐州《單方驗方新醫療法選編》) (23)治蛇傷:鮮半夏、鴨食菜(苦麻菜)、香蒿尖各等量,混合搗碎成膏狀,敷於傷處。

(遼寧《中草藥新醫療法資料選編》) (24)老人風痰。

用半夏(泡七次,焙過)、硝石各半兩,共研為末,加入白面搗勻,調水做成丸子,如綠豆大。

每服五十丸,薑湯送下。

(25)風痰頭暈(哎逆目眩,面色黃,脈弦)。

用生半夏、生天南星寒水石(煅)各一兩,天麻半兩,雄黃二錢,小麥面三兩,共研為末,加水和成餅,水煮浮起,取出搗爛做成丸子,如梧子大。

每服五十丸,薑湯送下。

極效。

亦治風痰咳嗽、二便不通、風痰頭痛等病。

(26)熱痰咳嗽(煩熱面赤,口燥心痛,脈洪數)。

用半夏、天南星各一兩,黃芩一兩半,共研為末,加薑汁浸蒸餅做成丸子,如梧子大。

每服五十至七十丸,飯後服,薑湯送下。

此方名小黃丸。

(27)濕痰咳嗽(面黃體重,貪睡易驚,消化力弱,脈緩)。

用半夏、天南星各一兩,白朮一兩半,共研為末加薄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

每服五十至七十丸薑湯送下。

此方名白朮丸。

(28)氣痰咳嗽(面白氣促,洒淅惡寒,憂悉不樂,脈澀)。

用半夏、天南星各一兩,官桂半兩,共研為末,加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

每服五十丸,薑湯送下。

此方名玉粉丸。

(29)嘔吐反胃。

用半夏三升、人蔘三兩、白蜜一升、水一半二千,細搗過,煮成三升半,溫服一升。

一天服兩次。

此方名為大半夏湯。

(30)黃疸喘滿,小便自利,不可除熱。

用半夏、生薑各半斤,加水七升,煮取一升合,分兩次服下。

(31)老人便結。

用半夏(泡,炒)、生硫磺,等分為末加自然薑汁煮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

每服五十丸,空心服,溫酒送下。

此方名半硫丸。

(32)失血喘急吐血下血,崩中帶下,喘急痰嘔,中滿宿瘀)。

用半夏捶扁,包在以薑汁調勻的面中,放火上煨黃,研為末,加米糊成丸子,如梧子大。

每服三十丸,白開水送下。

(33)喉痹腫塞。

用生半夏末 鼻內,涎出見效。

(34)骨鯁在咽。

用半夏、白牙,等分為末,取一匙,水沖服,當嘔出。

忌食羊肉

【臨床應用】①治療嘔吐用姜半夏製成1:1注射液,肌肉注射,每次2毫升。

治療各種嘔吐,臨床上可代替愛茂爾應用,有人認為其鎮吐作用比愛茂爾強兩倍多。

未發現副作用。

②治療瘧疾生半夏2錢,搗爛置於膠布上。

於瘧疾發作前3~4小時貼於臍部,可控制發作。

③治療急性乳腺炎取生半夏1~2錢,蔥白2~3根,共搗爛,揉成團(亦可用生半夏搗細和米飯少許捏成丸),塞於患乳對側鼻孔,每日2次,每次塞半小時。

用於急性乳腺炎早期計72例,多數治療2~3次見效。

④治療雞眼半夏研末敷於患部。

用藥前先洗淨患處,消毒後用手術刀削去雞眼的角化組織,呈一凹面,然後放入半夏末,外貼膠布。

經5~7天後,雞眼壞死脫落,生出新生肉芽組織,再過數日即可痊癒。

治療30餘例未見複發。

⑤治療牙痛生半夏1兩,搗碎,置於90%酒精3兩中,浸泡1日後即可使用。

用時以棉球蘸藥液塞入齲齒洞中,或塗擦痛牙周圍。

治療100餘例,95%以上患者均有效果。

⑥治療急慢性化膿性中耳炎生半夏研末溶於米酒或50%酒精中(1份半夏,3份酒精),浸泡24小時以上,取上層澄清液滴耳。

用時先用雙氧水洗滌外耳道,然後滴入藥液數滴,每天1~2次。

據10例觀察,對急性中耳炎效果較好,一般1~2天見效,1周內可治癒。

⑦預防和減輕血吸蟲病口服銻劑的中毒反應口服銻劑治療血吸蟲病過程中,嘔吐是常見的毒性反應,往往迫使治療中斷;如於口撮銻劑同時加服法半夏粉與甘草粉,則有預防或減輕中毒反應的作用。

每口服銻劑1次,服半夏粉3.2分,生甘草粉4.8分。

據12例觀察,一般服藥期間都能照常工作,精神愉快,食慾正常;僅4例有輕微不適:略感噁心嘔吐,或短暫的腹痛或腹瀉,均不影響工作。

⑧治療矽肺據144例各期患者的初步觀察,對主觀症状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客觀檢查除個別病例的血清粘蛋白下降和血矽增高外,其它檢查(如X線攝片)尚無明顯變化。

少數病例對肝功能有不良影響,尿中出現紅細胞,故應用時應緊密注意肝腎的毒性反應。

用法:用姜半夏口服、肌肉注射或噴霧給藥,劑量一般為每日錢。

治療持續1~10個月不等,大多在3~5個月左右。

【中毒處理】曾有報導,4例誤食生半夏0.1~0.2克、1.4克、1.8克、2.4克而引起中毒者,症状表現主要為口腔及咽喉部粘膜的燒灼感和麻辣味,胃部不適、噁心及胸前壓迫感。

4例中除1例因誤食量甚少而自愈外,其餘3例均經服生薑而痊癒。  

半夏栽培

(一)概述

別名三葉半夏、三葉老、三步跳、麻玉果、燕子尾等。

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Pinellia ternata (Thunb.)Breit.],以塊莖入藥。半夏有毒,不經過泡製不能入藥,是屬於有毒植物。有燥濕化痰、祛寒作用,主治咳嗽痰多胸悶脹滿、噁心嘔吐,生外用治腫。主產於南方各省區,東北、華北、長江流域諸省均有栽培。

(二)植物特性

半夏為天南星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地下塊莖球形,葉基生,葉片掌狀三出,在葉柄或小葉分枝處著生珠芽,可作繁殖材料,由塊莖生出的植株可抽出花莖,肉穗花序,外具有佛焰苞,漿果,嫩時綠色,熟時紅色圖。

(三)生長特性

繁殖力強,能耐寒,不耐乾旱,忌烈日暴晒,半夏喜溫暖陰濕的環境,生長在沙質壤士,在房前屋後、山野溪邊、林下都可見到半夏,前茬以豆科和玉米為宜,忌黏重土壤。

(四)栽培技術

1.選地整地

半夏對土壤要求不嚴,除鹽鹼地之外,一般土壤均可,以沙質壤上為宜。種在桑園,果園和高稈作物下邊進行間作,與玉米間作每隔130厘米栽一行玉米,穴距66厘米,每穴2株。上面宜平,每公頃地施圈肥或土雜肥37500~60000千克,施過磷酸鈣225~300千克,撒於畦面。

2.繁殖方法

分塊莖繁殖、珠芽繁殖、種子繁殖,但種子和珠芽繁殖當年不能收穫,用塊莖繁殖當年能收穫。

(1)塊莖繁殖

挖當年生的小塊莖用濕沙土混拌存放在陰涼處進行繁殖。栽植時間分為春秋兩季。春季三月份,栽前澆透水,塊莖用5%草木灰液或50%多菌靈1000倍液或0.005%高錳酸鉀液或食醋300倍液浸泡塊莖2~4小時,晾乾後將塊莖按大小分別栽植,行距16~20厘米,株距6~10厘米,穴探5厘米,每穴裁2塊,覆土3-5厘米,每公頃需塊莖750千克左右,大的塊莖300千克左右。

(2)珠芽繁殖

夏秋間利用葉柄下珠芽栽培,行距10-16厘米,株距6-10厘米,開穴,每穴放株芽3~5個,覆土1.6厘米。

(3)種子繁殖

此法由於種苗不足或育種時採用,從秋季開花後十餘天佛焰苞枯萎採收成熟的種子,放在濕沙中貯存,備播種,分春秋二季播種,春天在做好的畦上按行距10~13厘米開溝,將種子均勻撒入溝內,覆土10~13厘米,並蓋稻草保墒,當苗高10厘米時定植。此外也有一種很粗放的繁殖方法,半夏繁殖力很強,種過的地上每年連綿不斷地有半夏生長,所以不必另播種,加以管理,即可收穫,但產量低。

3.田間管理

(1)澆水

半夏喜濕潤,無論哪種方法播種前必須澆水,在生長期天氣熱,需要經常澆水,土壤中不可缺水,如果遇到乾旱,引起苗子枯萎倒伏。有了水分條件再長新芽影響產量,但不能有積水,否則亂根。

(2)培土

珠芽生長需要培土,所以6、7月份在葉柄下部培土,追肥2次,每公頃施圈肥7500~15000千克,或稀薄人糞尿,每次培土從行間取土蓋上珠芽,培土1.6厘米以上,生長期要經常鬆土除草。

(3)摘蕾

除作種子外,生長期長出的花蕾全部摘掉,促使塊莖生長肥大,可提高產量。

4,病蟲害防治

(1)葉斑病

在葉上長紫褐色小斑。

防治方法:發病前和初期,噴1:1:120波爾多液或60%代森鋅500倍液,每7~10天1次,連續2~5次。

(2)紅天蛾

7、8月份幼蟲把葉子咬成缺刻。

防治方法:幼齡期噴90%敵百蟲800倍液,人工捕捉。

(五)採收加工

當秋季地上部枯萎,開始採收,用塊莖和珠莖繁殖,在當年或第二年採收,種子需3~4年才採收,用三齒或二齒耙挖畦土,收塊莖,大的作藥用,小的作繁殖材料。作藥用的在室內堆放10~12厘米「發汗」,篩去泥土,按大中小分檔裝入麻袋或化纖編織袋內,每袋裝2/3,紮緊口袋放在水泥池內,灌入冷水,水面淹沒盛藥袋的一半,穿上高統水鞋連續踩25分鐘左右,並注意翻袋,至此袋內鮮半夏已全部脫皮。放在清水中洗去皮,撈出半夏,使塊莖潔白,晾乾表皮水,用硫磺熏至透心,放在陽光下暴晒,不斷翻動晒乾,每公頃產乾貨3750千克左右,切忌生半夏有毒,不可內服,必經泡製才能用。

烘乾:用無煙火烘乾,溫度35~60℃,不時翻動,力求乾燥均勻。  

毒性試驗

【毒性】

1 原生物毒性實驗

生半夏有毒,最早見於《神農本草經》,後世醫家也一致公認。我們進行了生半夏的動物實驗,取生半夏(地區醫藥公司藥材科)200 g粉碎過120目篩,加水400 mL煎10 min成混懸液備用;1)取上述混懸液給5隻家兔進行點眼刺激實驗,結果5隻家免均有不同程度眼結膜水腫水泡眼瞼輕度外翻;2)取上述混懸液,對10隻家鴿每隻服10 mL,20 min後均有嘔吐,解剖鴿嗉囊,可見粘膜有不同程度的出血;3)取上述混懸液給10隻小鼠每隻服用10 mL,20 min後,小鼠均有失音,解剖喉部有明顯水腫和充血。人體實驗發現口中有強烈麻舌和刺激感覺,30 min後自感症状消失。古人將半夏毒性歸納為「戟人咽」,「生令人吐」,「熟令人下」的說法是非常正確的,所以當半夏入丸散時應經過嚴格炮製。

2 生半夏入湯劑的實驗

在傳統湯劑中生半夏取代制半夏,不但能提高療效,也省略了加工炮製的環節,更重要的是對合理用藥的一大改革。《傷寒論》和《金匱要略》中用生半夏的共有43方,其中內服湯劑37方,廣泛運用於外感病雜病婦科病中,發揮其燥濕化痰,下氣降逆,和胃止嘔,辛開泄痞等功用。張仲景也是重用生半夏的先師,其經方中生半夏用量約合50 g;用生半夏與姜配伍共30方,有12方不與姜配伍,可見用姜主要是因症施治,取其協同作用,並非專用於解半夏之毒,這就為臨床使用生半夏提供了依據。

動物實驗:取生半夏200 g,姜制半夏200 g(來源於地區醫藥公司藥材科),分2次煎煮,濃縮液各200 mL備用。1)取濃縮液分別對5隻家兔進行點眼實驗,其結果家兔的10隻眼瞼均無明顯刺激作用。2)對家鴿進行嘔吐實驗,每組5隻,每隻服用上述濃縮液各10 mL,在服用4 h內兩組家鴿無嘔吐現象,手術解剖亦未見鴿嗉囊內有粘膜充血。3)對小鼠進行失音的實驗,取10隻小鼠,每組5隻,分別服用以上兩種濃縮液各10 mL,在4 h內進行觀察,未發現有失音的現象,解剖喉部均無粘膜充血和水腫。再對懷孕早期的家兔進行實驗,在服用上述煎液的兩組4隻家兔也未發現有明顯副作用和墮胎。經過實驗證明,生半夏的煎劑並無明顯的毒性,入傳統湯劑可以服用。

3 生半夏化學成分

據分析,生半夏的藥效成分包括β-谷甾醇及其葡萄糖苷、黑尿酸及天門冬氨酸、谷氨酸、精氨酸-β-氨基丁酸;兒茶醛即為半夏辛辣刺激性物質,它不易溶於水,且遇高溫後分解。故生半夏入丸散時有毒副作用,經過炮製或水煎煮無刺激作用。

4 生半夏的臨床應用

生半夏入傳統湯劑不但安全無毒且療效高於制半夏,在降逆止嘔、化痰鎮咳、辛開泄痞等方面用制半夏效力不佳者改用生半夏即顯效。對於陰虛火旺的患者來說,也不必禁忌,只要符合生半夏的適應證就應該用。在養陰藥中摻以少量半夏即可達到養陰而不膩膈的目的。生半夏入湯劑劑量與毒性反應似無明顯關係,需注意,在應用生半夏時應先煎沸30 min為妥,這樣絕無口麻等副作用。

半 夏 Rhizoma Pinelliae

(英) Pinellia Tuber

別名 三葉半夏、三步跳、麻芋子。

來源 天南星科植物半夏Pinellia ternata(Thunb.)Breit. 的塊莖。

植物形態 多年生草本,高15~30cm。幼苗常為單葉,卵狀心形,2~3年後生3小葉的複葉;葉柄長10~25cm,基部有珠芽。花單性同株,花序柄長於葉柄,佛焰苞綠色,下部細管狀;雌花生於花序基部,雄花生於上端,花序頂端附屬器青紫色,伸於佛焰苞外呈鼠尾狀。漿果卵狀橢圓形,綠色。花期5~7月,果期8~9月。

生於田野、溪邊、陰濕山坡、林下。主產四川、湖北、河南、貴州、安徽。

採制 夏、秋季採挖,洗淨,除去外皮及鬚根,晒乾。一般炮製後用。

性狀 類球形,有的稍偏斜,直徑1~1.5cm。表面白色或淺黃色,頂端中心有凹陷的莖痕,周圍密布凹點狀根痕;下面鈍圓,較光滑。質堅實,斷面潔白,富粉性。味辛辣、麻舌而刺喉。

化學成分 含β-與γ- 氨基丁酸(β-,γ-aminobutyric acid)、天門冬氨酸、谷氨酸等多種胺基酸,1- 麻黃鹼、久谷甾醇及其葡萄糖甙(β-sitosterol-3-o-β-D-gluco-side)、尿黑酸(homogentisic acid)及其葡萄糖甙、膽鹼和半夏蛋白Ⅰ等。

性味 性溫,味辛;有毒。

功能主治 燥濕化痰,降逆止嘔,消痞散結。用於痰多咳喘、痰飲眩悸、內痰眩暈、痰厥頭痛、嘔吐反胃、胸脘痞悶、梅核氣症;生用外治癰腫痰核。

--亳州中藥材網

半 夏 Rhizoma Pinelliae

(英) Pinellia Tuber

別名 三葉半夏、三步跳、麻芋子。

來源 天南星科植物半夏Pinellia ternata(Thunb.)Breit. 的塊莖。

植物形態 多年生草本,高15~30cm。幼苗常為單葉,卵狀心形,2~3年後生3小葉的複葉;葉柄長10~25cm,基部有珠芽。花單性同株,花序柄長於葉柄,佛焰苞綠色,下部細管狀;雌花生於花序基部,雄花生於上端,花序頂端附屬器青紫色,伸於佛焰苞外呈鼠尾狀。漿果卵狀橢圓形,綠色。花期5~7月,果期8~9月。

生於田野、溪邊、陰濕山坡、林下。主產四川、湖北、河南、貴州、安徽。

採制 夏、秋季採挖,洗淨,除去外皮及鬚根,晒乾。一般炮製後用。

性狀 類球形,有的稍偏斜,直徑1~1.5cm。表面白色或淺黃色,頂端中心有凹陷的莖痕,周圍密布凹點狀根痕;下面鈍圓,較光滑。質堅實,斷面潔白,富粉性。味辛辣、麻舌而刺喉。

化學成分 含β-與γ- 氨基丁酸(β-,γ-aminobutyric acid)、天門冬氨酸、谷氨酸等多種胺基酸,1- 麻黃鹼、久谷甾醇及其葡萄糖甙(β-sitosterol-3-o-β-D-gluco-side)、尿黑酸(homogentisic acid)及其葡萄糖甙、膽鹼和半夏蛋白Ⅰ等。

性味 性溫,味辛;有毒。

功能主治 燥濕化痰,降逆止嘔,消痞散結。用於痰多咳喘、痰飲眩悸、內痰眩暈、痰厥頭痛、嘔吐反胃、胸脘痞悶、梅核氣症;生用外治癰腫痰核。

半夏現在還作為許多人喜愛的名字,作為網名

半夏生長習性與規範化「GAP」栽培技術

一、半夏的形態特徵

半夏為天南星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高15~35cm,塊莖近球形,直徑0.5~3.0cm,基生葉1~4枚,葉出自塊莖頂端,葉柄長5~25cm,葉柄下部有一白色或棕色珠芽,直徑3~8cm,偶見葉片基部亦具一白色或棕色小珠芽,直徑2~4mm。花單性,花序軸下著生雌花,無花被,有雌蕊20~70個,花柱短,雌雄同株;雄花位於花序軸上部,白色,無被,雄蕊密集成圓筒形,與雌花間隔3~7mm,其間佛焰苞合圍處有一直徑為1mm的小孔,連通上下,花序末端尾狀,伸出佛焰苞,綠色或表紫色,直立,或呈「S」形彎曲。

二、半夏生長要求的生態環境

〈一〉、對溫度的要求:平均地溫在10℃左右時,半夏萌發出苗;平均氣溫達15℃~27℃時,半夏生長最茂盛。在我國部分地區,7月中旬開始,隨著梅雨季節的結束,氣溫上升,最高溫度經常超過35℃,半夏生長受到嚴重影響,沒有遮陰條件的半夏地上部分相繼死亡,形成夏季大倒苗。半夏生長的適宜溫度為23℃~29℃。

〈二〉、對濕度的要求:半夏不耐旱,喜愛在濕度較高的土壤中生長。我們曾調查了單縣終興鎮一塊半夏高產田,平均塊莖單產達1500公斤。其品種為菏澤產「狹三葉半夏」,全年幾乎沒有明顯倒苗過程,即使在盛夏季節,生長也十分旺盛。主要的措施之一就是夏季堅持每天傍晚用井水溝灌1次,這樣既保持了土壤濕潤,又降低了土溫,一舉兩得。半夏既喜水又怕水,當土壤濕度超出一定的限度,反而生長不良,造成爛根、爛莖、倒苗死亡,塊莖產量下降。

〈三〉、對光照的要求:半夏是耐陰而不是喜陰植物,在適度遮光條件下,能生長繁茂。但是,若光照過強,半夏則難以生存。以半蔭環境為宜,珠芽數和塊莖增重可達最大值。

三、半夏的生長習性

半夏根淺,喜溫和、濕潤氣候,怕乾旱,忌高溫。夏季宜在半陰半陽中生長,畏強光;在陽光直射或水分不足條件下,易發生倒苗。耐陰,耐寒,塊莖能自然越冬。要求土壤濕潤、肥沃、深厚,土壤含水量在20%~30%、pH值6~7呈中性反應的沙質壤土較為適宜。一般對土壤要求不嚴,除鹽鹼土、礫土、過沙、過粘以及易積水之地不宜種植外,其他土壤基本均可,但以疏鬆肥沃沙質壤土為好。半夏一般於8℃~10℃萌動生長,13℃開始出苗,隨著溫度升高出苗加快,並出現珠芽,15℃~26℃最適宜半夏生長,30℃以上生長緩慢,超過35℃而又缺水時開始出現倒苗,秋後低於13℃以下出現枯葉。冬播或早春種植的塊莖,當1~5cm的表土地溫達10℃~13℃時,葉柄發出,此時如遇地表氣溫又持續數天低於2℃以下,葉柄即在土中開始橫生,橫生一段並可長出一代珠芽。地、氣溫差持續時間越長,葉柄在土中橫生越長,地下珠芽長的越大。當氣溫升至10℃~13℃時,葉柄直立長出土外。用塊莖繁殖,塊莖越大,不僅葉柄粗,珠芽結的大,而且珠芽在葉柄上著生的位置也越高;塊莖越小,葉柄細,珠芽也小,珠芽在葉柄上著生的位置越低。

四、規範化「GAP」栽培技術

〈一〉、選地宜選濕潤肥沃、保水保肥力較強、質地疏鬆、排灌良好、呈中性反應的沙質壤土種植,亦可選擇半陰半陽的緩坡山地。可連作2~3年。澇窪、鹽鹼、重金屬含量高的地塊不宜種植。土壤選好後,還應對周圍的環境進行考察,1000米內沒有污染源,離交通主幹道100米以上,所用的灌溉水應符合國家農田灌溉水標準。〈二〉、整地地選好後,於10~11月間,深翻土地20cm左右,除去石礫及雜草,使其風化熟化。半夏生長期短,基肥對其有著重要的作用,結合整地,每畝施入發酵好的廄肥或堆肥2000kg,過磷酸鈣50kg,翻入土中作基肥。於播前,再耕翻一次,然後整細耙平,起寬1.3m的高畦,畦溝寬40cm。

〈三〉、藥劑拌種人工栽培半夏的病蟲害以預防為主,治療為輔,一旦發現有病蟲害發生,治療起來相當麻煩,不但影響了半夏的生長,同時容易產生農藥殘留,增加了成本。所以,播種前的種莖處理非常重要,慎選藥物和劑量及方法,切不可大意和馬虎。

〈四〉、催芽催芽栽種並加蓋地膜不僅使半夏早出苗,增加了30餘天的生育期,而且還能保持土壤整地時的疏鬆狀態,促進根系生長,使半夏的根粗長,根系擴大,增強抗旱防倒苗能力。

〈五〉、栽種1、栽種時間:不同地區栽種時間不盡相同,黃淮地區一般雨水至驚蟄間栽種最宜,無凍害的南方可冬季栽培,西北部地區的栽種時間可適當向後推遲。總之,適時早播並採取有效措施,可使半夏葉柄在土中橫生並長出珠芽,在土中形成的珠芽個大,並能很快生根發芽,形成一棵新植株,並且產量高。2、栽種方法:在整細耙平的備播畦面上開橫溝條播。把已分開大小種莖分開播種,一級種莖行株距較稀,播種較深;依次類推,四級種莖行株距較稠,種植較淺。播後,上面施一層混合肥土,由腐熟堆肥和廄肥加人畜肥、草土灰等混拌均勻而成,最後覆土少低於地面即可。(也可採用現實新技術半機誡化播種,一次完成,可提高效率80%)3、噴洒除草劑:由於半夏生長期間雜草較多,尤其是在苗期,往往是看不見半夏只見草,所以,半夏播種完成後,馬上噴洒半夏專用除草劑,並立即蓋上地膜,可有效防治雜草的危害,特別對禾本科雜草的防治效果達100%4、覆蓋地膜:待噴洒除草劑後要立即蓋上地膜,所用地膜可以是普通農用地膜(厚0.014mm),也可以用高密度地膜(0.008mm)。地膜寬度視畦的寬窄而選。蓋膜三人組,先從畦的兩埂外側各開一條8cm左右深的溝,深淺一致,一人展膜,二人同時在兩側拉緊地膜,平整後用土將膜邊壓在溝內,均勻用力,使膜平整緊貼畦埂上,用土壓實。

〈六〉、田間管理1、揭掉地膜:半夏出苗後,待苗高2~3cm時,應及時「破膜放苗」,或苗出齊後揭去地膜,以防膜內溫度過高,烤傷小苗。2、中耕鬆土:半夏植株矮小,在生長期間要經常鬆土除草,避免草荒。同時,中耕還可破除土壤板結,增加土壤的透氣性,對半夏的生長非常有利。一般中耕深度不要超過5cm,避免傷根。3、摘除花蕾:為了使養分集中於地下塊莖,促進塊莖的生長,有利增產,除留種外,應把抽出的花蕾分批摘除。4、水肥管理:半夏喜濕怕旱,無論採用直播或套種,在播種前都應澆一次透水,以利出苗。出苗前後不宜再澆,以免降低地溫。立夏前後,天氣漸熱,半夏生長加快,乾旱無雨時,可根據墒情適當澆水。澆後及時鬆土。夏至前後,氣溫逐漸升高,乾旱時可7~10天澆水一次。處暑後,氣溫漸低,應逐漸減少澆水量。經常保持栽培環境陰涼而又濕潤,可延長半夏生長期,減少倒苗,有利光合作用,多積累干物質。因此,加強水肥管理,是半夏增產的關鍵。除施足基肥外,生長期追肥4次。第一次於4月上旬齊苗後,每畝施入1∶3的人畜糞水1000kg;第二次在5月下旬珠芽形成期,每畝施用人畜糞水2000kg;第三次於8月倒苗後,當子半夏露出新芽,母半夏脫殼重新長出新根時,用1∶10的糞水潑澆,每半月一次,至秋後逐漸出苗;第四次於9月上旬,半夏全苗齊苗時,每畝施入腐熟餅肥25kg,過磷酸鈣20kg,尿素10kg。經常潑澆稀薄人畜糞水,有利保持土壤濕潤,促進半夏生長,起到增產的作用。若遇久晴不雨,應及時灌水,若雨水過多,應及時排水,避免因田間積水,造成塊莖腐爛。5、培土:珠芽在土中才能生根發芽,在6~8月間,有成熟的珠芽和種子陸續落於地上,此時要進行培土,從畦溝取細土均勻地撒在畦面上,厚約1~2cm。追肥培土後無雨,應及時澆水。一般應在芒種至小暑時培土二次,使萌發新株。二次培土後行間即成小溝,應經常鬆土保墒。半夏生長中後期,每10天根外噴施一次0.2%磷酸二氫鉀三十烷醇,有一定的增產效果。

〈七〉刨收加工1、適時刨收:半夏的收穫時間對產量和產品質量影響極大。適時刨收,加工易脫皮、乾的快、商品色白粉性足、折干率高。刨收過早,粉性不足,影響產量。刨收過晚不僅難脫皮、晒乾慢,而且塊莖內澱粉已分解,加工的商品粉性差、色不白,易產生「僵子」(角質化)質量差,產量更低。倒苗後再刨收,費工三倍還多。根據山東菏澤市潤康中藥材研究所多年人工栽培半夏研究結果表明,半夏的最佳刨收期應在秋天溫度降低於13度以下,葉子開始變黃綠時刨收為宜;黃淮地區氣溫13度正為「秋分」前後;長江流域要根據氣溫差別適當向後推遲;東北各地氣溫偏低,要適當提前刨收。2、刨收方法:在收穫時,如土壤濕度過大,可把塊莖和土壤一齊先刨松一下,讓其較快的蒸發出土壤中水分,使土壤儘快變干,以便於收刨。刨收時,從畦一頭順行用爪釣或鐵鎬將半夏整棵帶葉翻在一邊,細心地揀出塊莖。倒苗後的植株掉落在地上的珠芽應刨收前揀出。刨收後地中遺留的枯葉和殘枝應檢出燒掉,以減輕明年病蟲害的發生。3、加工技術:(1)發酵:將收穫的鮮半夏塊莖堆放室內,厚度50厘米,堆放15—20天,檢查發現半夏外皮稍腐,用手輕搓外皮易掉,既可。(2)去皮:將發酵後的半夏塊莖用篩分出大、中、小三級。數量少的可採用人工去皮,其方法是,將半夏塊莖分別裝入編織袋或其他容器內,水洗後,腳穿膠靴踏踩或用手來回反覆推搓10分鐘,倒在篩子里用水漂去碎皮,未去淨皮的揀出來再搓,直至全部去淨為止。如果較大的塊莖去皮後,底部(俗稱「後腚門」)仍有一小圓塊透明的「繭子」時,量少可用手剝去,量多再裝袋搓掉,直至半夏塊莖全部呈純白色為止。面積較大的半夏基地,可採用機械脫皮。(3)乾燥:脫皮後的半夏需要馬上晾曬,在陽光下暴晒最好,並不斷翻動,晚上收回平攤於室內晾乾,次日再取出曬至全乾,既成商品。如半夏數量較大,最好建有烘房,隨脫皮,隨烘乾,不受天氣影響,其加工的半夏商品質量較好。   半夏製法不同及應用區別

<一>法半夏:法半夏長於燥濕,且溫性低。用於痰多咳喘,痰飲眩悸,風痰眩暈,痰厥頭痛。【製法】取淨半夏,大小分開,用水浸泡至內無干心,取出;另取甘草適量,加水煎煮二次,合併煎液,倒入用適量水製成的石灰液中,攪勻,加入上述已浸透的半夏,浸泡,每日攪拌1~2次,並保持浸液pH值12以上,至剖面黃色均勻,口嘗微有麻舌感時,取出,洗淨,陰乾或烘乾,即得。每100kg淨半夏,用甘草15kg、生石灰10kg。

<二>清半夏:清半夏長於化痰。功用主治燥濕化痰,降逆止嘔,消痞散結。治濕痰冷飲,嘔吐,反胃,咳喘痰多,胸膈脹滿,痰厥頭痛,頭暈不眠。外消癰腫。

1.清半夏製作:(1)礬泡 取淨半夏,大小分開,用8%的礬溶液浸泡,至內無干心,口嘗微有麻舌感,取出,洗淨,切厚片,乾燥。每半夏100kg,用白研20kg(《藥典85》)。 (2)礬煮 取揀淨的半夏,用涼水浸漂,避免日晒,根據其產地、質量及大小斟酌調整浸泡日數。泡至10日後,如起白沫時,每半夏100kg加白礬2kg,泡1日後再換水,至口嘗無麻辣感後,加白礬與水共煮透,取出,晾至6成干,燜潤後切片,晾乾即得。每半夏100kg,用白礬12.5kg)(夏季用14.5kg(《藥典63》)。 (3)礬腌 取原半夏,篩去粉末,大小個分開,擇淨雜質。將半夏分別倒入容器內,放入清水浸泡,水量以淹過半夏的5寸為度,春秋每日翻倒,換水2次,夏季每日3次,浸泡3天,待腌。取淨白礬,用石研軋成粉末,取少量泡好半夏鋪於容器內,上面撒1層白礬面,再鋪1層半夏,如此,半夏與白礬面層層鋪均,然後加入清水淹沒,淹至3天,再將白礬水撤掉,換清水浸泡一天待煮。將鍋內入清水,加熱至沸,取泡好的半夏,倒入鍋中,用武火加熱煮沸後,再加文火緩煮,用鏟隨時攪動,煮至2-3小時後切開,口嘗稍有麻辣感為度,撈出。攤開烘乾或晒乾。擇淨雜質,用粉碎機打成顆粒即得。每淨半夏100kg,用白礬10kg(《天津》)。 (4)白礬、麵粉制 取揀淨的生半夏,大小分擋,用清水浸泡。夏天泡7天左右,冬天泡14天左右。每日換水1-2次,泡至口嘗稍有麻辣感時,移置鍋內加白礬與水煮透;或再加麵粉拌勻,取出,製成團,略晾後,切片0.3mm厚左右,乾燥(用時篩去末)。每半夏500g,用白礬60-90g,麵粉適量(《河南》)。 (5)礬、姜、甘草制 ①取生半夏,用水浸7-10天(每天換水2次),取出,放缸中,加白礬及熱甘草水及生薑泡7-10天後,蒸約8小時,至無白心,晾冷,燜1-2天,切魚鱗厚片。每半夏100kg,用生薑1kg,甘草2kg,白礬12.5kg(《集成》)。 ②取生半夏,加水浸10天(換水2-3次),換缸,鋪1層半夏,1層生薑、明礬,至缸將滿時放入清水,1個月後傾出,換水洗2次,再將甘草破開,摻入半夏蒸透,傾出,晾風,隔2天後,裝入硫黃櫃內熏1夜,稍去水氣,刨片。每半夏100kg,用生薑7kg,甘草3kg,白礬10kg(《集成》)。

<三>姜半夏:姜半夏長於降逆止嘔。功能與主治:降逆止嘔。用於嘔吐反胃,胸脘痞悶,梅核氣。用姜礬湯在半夏曬至半干時浸潤。經炮製後得到的炮製品之一姜半夏毒性降低,但由於其中的有效成分及刺激性成分不明確,《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05年版僅在半夏項下收載胺基酸的定性鑒別,未見有關姜半夏的質量標準報導。

<四>半夏曲:半夏曲長於消食化痰。半夏曲「苦辛,平。」入肺,脾,大腸三經。功 效化痰止咳,消食寬中。主 治治泄瀉,咳嗽。【炮製方法】:①取生半夏、法半夏各半,研成粉末。每斤用生薑8兩洗淨搗碎絞汁,同麵粉4兩,和溫開水調成稀糊,倒入半夏粉內揉搓成團,發酵後,以木製模型壓成小塊,晾乾。②取漂過的半夏,研粉。每斤用麵粉4兩、生薑2兩洗淨打汁拌入麵粉內,加些溫開水調成糊漿,再與半夏粉充分拌和,壓扁約三分厚,切為小塊,曬至半干,放入鍋內烘至黃色為度。均宜置乾燥處,防霉。《綱目》:「半夏研末,以薑汁、白礬湯和作餅,楮葉包置籃中,待生黃衣,晒乾用,謂之半夏曲。」

參看

關於「半夏」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