秫米
A+醫學百科 >> 藥品百科 >> 中藥百科 >> 秫米 | 中藥圖典 |
秫米 Shú Mǐ |
|
---|---|
別名 | 眾、秫、糯秫、糯粟、黃糯、黃米 |
功效作用 | 祛風除濕;和胃安神;解毒斂瘡。主瘧疾寒熱;筋骨攣急;泄瀉痢疾;夜寐不安;腫毒;漆瘡;凍瘡;犬咬傷 |
英文名 | |
始載於 | |
毒性 | |
歸經 | 胃經、肺經、大腸經 |
藥性 | 寒 |
藥味 | 甘 |
【藥用】本品為禾植物粟(一說為高粱)的乾燥種子。
【功效】和胃安眠。
【臨床應用】用於夜寐不安。
本品有和胃安眠作用,主要用於脾胃虛弱,或胃失安和引起的夜寐不安,即所謂「胃不和則臥不安」之症,常配半夏同用。
【處方用名】北秫米(晒乾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三錢至五錢,煎服。包煎。
【方劑舉例】半夏秫米湯《內經》:半夏、秫米。
治胃不和,夜不得眠。
食療價值
粟米之中粘糯者。又稱黃米、糯秫、糯粟、黃糯。我國山東、河北及東北各地栽培最多。生用或炒用。
性味甘,微寒。能益脾和胃、安神、止瀉。用於胃氣不和,夜不得眠,或脾胃虛弱,久瀉不止。前者,常與半夏煎湯服(即《黃帝內經》的半夏秫米湯);後者,可單用研末或煮稀粥食。本品性極粘滯,不宜常食。
參看
|
出自A+醫學百科 「秫米」條目 http://cht.a-hospital.com/w/%E7%A7%AB%E7%B1%B3 轉載請保留此連結
關於「秫米」的留言: | 訂閱討論RSS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