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毒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解毒,治療學術語。泛指解除體內或體表的毒素。通常包括:

血分熱毒,宜涼血解毒。詳該條。

陰寒凝滯成毒,常用溫中散寒而祛之。

③解除蛇蟲犬獸螫咬所致的毒害。

④排除誤食或接觸的毒物,或解除所致的毒害。

⑤按特定的炮製方法減除藥物的毒性,或通過藥物的配伍協調而緩和藥物的毒性。

目錄

解釋

解毒 中醫名詞。指解除病毒的一種治法。「毒」有熱毒.寒毒.疫毒.蠱毒.濕毒.火毒及食物中毒等,因病情不同,有內服和外治等各種不同方法。臨床上以熱毒症較為多見,常用清熱解毒藥物,如銀花連翹板藍根蒲公英山豆根等。  

包括

治療學術語。泛指解除體內或體表的毒素。通常包括:

血分熱毒,宜涼血解毒。詳該條。

②陰寒凝滯成毒,常用溫中散寒而祛之。

③解除蛇蟲犬獸螫咬所致的毒害。

④排除誤食或接觸的毒物,或解除所致的毒害。

⑤按特定的炮製方法減除藥物的毒性,或通過藥物的配伍協調而緩和藥物的毒性。  

排除毒物

1.一般處理原則快速排除尚未吸收的毒物,防止加深中毒;促使已吸收毒物排泄和解毒;對症處理。處理步驟是清洗、洗胃、催吐、導瀉或灌腸,服用吸附、沉澱和保護劑;腎臟排毒等。

(1)快速排除尚未吸收的毒物:清洗中毒部位如皮膚表面或粘膜,用清水充分洗滌;對於非水溶性的毒物,則可選用適當溶劑。口服中草藥中毒首選洗胃,在服藥後4-6小時內,胃腸中尚有大部分未被吸收的毒物,因此如經口撮入毒物4-6小時之內洗胃是避免毒物從消化道吸收最有效的方法。洗胃是否徹底及時,關係搶救成敗。不宜洗胃或病情輕而又合作的清醒病人用催吐法,以手指等機械法刺激喉部,配合口服催吐劑使其胃壁粘膜受到刺激而嘔吐。若病人不易灌服任何催吐劑時即可遵醫囑皮下注射阿朴嗎啡5~10㎎,可在短時間內達到催吐的目的,但驚厥或高抑制狀態病人不宜使用。為迅速排出已經進入腸道的毒素或殘留於腸道的毒素,可採用25~50%的硫酸鈉硫酸鎂溶液口服導瀉或用生理鹽水或肥皂水高壓灌腸。因硫酸鎂有時也會被腸道吸收,故中樞抑制性中毒者不宜使用。洗胃或催吐後給患者服用炭粉20~30g,因活性炭是很好的吸附劑,可吸附生物鹼及金屬等毒物,減少毒物經消化道吸收。同時,讓患者喝濃茶,因茶葉中含有大量鞣酸,可與部分有毒生物鹼或重金屬結合形成沉澱物,阻止人體對毒素吸收。在服用吸附、沉澱及保護劑後,應結合導瀉使毒素儘快排出體外。如果有毒中草藥可腐蝕腸粘膜時,應先讓患者服下植物油、牛奶、蛋清、豆漿、澱粉等,以保護腸粘膜。

(2)加速已吸收毒物排出和解毒:如果有毒藥物部分已被腸粘膜吸收進入血液和組織時,必須進行解毒和加速已吸收毒物排出處理。如果已知中毒藥物,可根據中毒藥物性狀、成分、作用組織器官而選擇不同的方法和解毒劑。如應用利尿劑、解毒劑、血液透析腹膜透析中藥解毒劑等。中藥解毒劑很多,最常用的藥物有綠豆甘草生薑蜂蜜等。如果確知中毒藥物名稱時,可根據中藥的「相殺」、「相畏」配伍原則,使用中藥解毒。利用藥物藥性的相互對峙解除其中一種藥物毒性和不良反應,如防風砒霜,綠豆殺巴豆半夏畏生薑。

(3)對症處理:由於中藥種類多、成分複雜以及中藥中毒劑量、中毒方式、處理時間等差異對預後均有影響,同時,藥物不同成分對不同組織、不同器官、不同系統的親和力不同,出現症状也有不同,特別是無特效解救辦法時,更應及時予以支持療法和對症處理。  

針刺療法

2.針刺療法一般解毒取曲池三陰交呼吸困難內關,嘔吐取中脘、內關、足三里,牙關緊閉取頰車、合脊,昏迷取人中、湧泉穴位

關於「解毒」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