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脘穴
A+醫學百科 >> 人體穴位 >> 中脘穴 | 人體穴位圖 |
中脘,經穴名。出《針灸甲乙經》。《脈經》名中管。別名上紀、太倉、胃脘。屬任脈。任脈、手太陽與少陽、足陽明之會。胃之募穴。八會穴之腑會。在上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中上4寸。布有第七肋間神經的前皮支和腹壁上動、靜脈。主治胃痛,嘔吐,呃逆,反胃,腹痛,腹脹,泄瀉,痢疾,疳疾,黃疸,水腫。直刺1-1.5寸。艾炷灸5-10壯;或艾條灸15-30分鐘。中脘,經穴名。出《針灸甲乙經》。《脈經》名中管。別名上紀、太倉、胃脘。屬任脈。任脈、手太陽與少陽、足陽明之會。胃之募穴。八會穴之腑會。穴在胃體中部,故名。具有和胃健脾、降逆利水之功用。
目錄 |
標準定位
取法:在臍上4寸,腹中線上,仰臥取穴。
穴位解剖
穴下為皮膚、皮下組織、腹白線、腹橫筋膜、腹膜外脂肪、壁腹膜。淺層主要布有第八胸神經前支的前皮支和腹壁淺靜脈的屬支。深層有第八胸神經前支的分支。
主治病症
胃痛,腹痛,腹脹,嘔逆,反胃,食不化;腸鳴,泄瀉,便秘,便血,脅下堅痛;喘息不止,失眠,臟躁,癲癇,屍厥。胃炎,胃潰瘍,胃擴張,子宮脫垂,蕁麻疹,食物中毒。
穴位配伍
配百會穴、足三里穴、神門穴治失眠、臟躁;配膻中穴、天突穴、豐隆穴治哮喘;配梁丘穴、下巨虛穴治急性胃腸炎;配肝俞穴、太沖穴、三陰交穴、公孫穴治療胃十二指腸球部潰瘍;配上脘穴、梁門穴(電針20分鐘)治膽道蛔蟲症;配陽池穴、胞門、子戶(針灸並用),治腰痛、痛經、月經不調(子宮不正);配氣海穴、足三里穴、內關穴、百會穴治胃下垂。
刺灸揉摩
取穴:取穴時,可採用仰臥的姿勢,中脘穴位於人體上腹部,前正中線上,具體找法如下:胸骨下端和肚臍連接線中點即為此穴。
刺灸法:直刺0.8~1.2寸;艾炷灸5-10壯;或艾條灸15-30分鐘。
操作:
①揉中脘法:用指端或掌根在穴上揉,約揉2~5分鐘。
②摩中脘法:用掌心或四指摩中脘,約5~10分鐘。
視頻:中脘穴自助按摩方法上
視頻:中脘穴自助按摩方法下
參看
人體穴位專題
|
腧穴相關電子書
人體穴位圖
互動版人體穴位圖 | 穴位功能說明圖 | 十四經脈穴位圖 | 人體穴位圖黑白大圖 |
關於「中脘穴」的留言: | 訂閱討論RSS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