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關穴

(重定向自内关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內關穴

內關經穴名。出《靈樞.經脈》。屬手厥陰心包經絡穴八脈交會穴之一,通陰維。在前臂掌側,當曲池大陵的連線上,腕橫紋上2寸,掌長肌腱與橈側腕屈肌腱之間。布有前臂內、外側皮神經正中神經掌皮支,前臂掌側骨間神經,以及前臂正中動、靜脈和前臂掌側骨間動、靜脈。主治心痛驚悸胃痛嘔吐呃逆健忘失眠胸脅痛癲狂,癇症,瘧疾,肘臂疼痛,以及休克心絞痛心律不齊神經衰弱精神分裂症癔病,無脈症等。直刺0.5-1寸。艾炷灸3-5壯;或艾條灸5-10分鐘。

目錄

視頻:內關穴和外關穴自助按摩方法

內關穴

一、定義

內關,內在之關要,在《靈樞經脈》中又稱為「兩筋間」。因位於腕臂內側,掌長肌腱與橈側腕屈肌腱之間,腕橫紋上2寸處取穴,手厥陰之絡由此別出沿本經通過肘關,肩關上行繫於心包絡。穴歸手厥陰心包經,為本經絡穴,又是八脈交會穴之一,通於陰維脈,主治本經經病和胃、心、心包絡疾患以及與情志失和、氣機阻滯有關的臟腑器官、肢體病變廣泛應用於臨床。

內關。內,內部也。關,關卡也。內關名意指心包經的體表經水由此注入體內。本穴物質為間使穴傳來的地部經水,流至本穴後由本穴的地部孔隙從地之表部注入心包經的體內經脈,心包經體內經脈經水的氣化之氣無法從本穴的地部孔隙外出體表,如被關卡阻擋一般,故而得名。

內關穴的位置

  

二、在人體的位置

內關穴:位於前臂正中,腕橫紋上2寸,在撓則屈腕肌腱同掌長肌腱之間取穴。<靈樞經脈篇>陰溢為內關,內關不通死不治,陰氣盈盛於內與陽氣相背,失於協調,心暴痛,胸部煩悶、隔中滿、本穴用之效也,故以內關名之一說,本穴是心包經之絡穴,與三焦經相通,三焦經的絡穴名外關、內關者乃相對而言,備考<玉龍賦>"取內關於照海,醫腹疾之塊「,<百證賦>"建里內關掃盡胸中之苦悶。」

將右手三個手指頭併攏,把三個手指頭中的無名指,放在左手腕橫紋上,這時右手食指和左手手腕交叉點的中點,就是內關穴。為說明確切位置,可以攥一下拳頭,攥完拳頭之後,在內關穴上,有兩根筋,實際上,內關穴就在兩根筋的位置。  

三、主治症状

內關穴的主治症状為:孕吐暈車手臂疼痛頭痛、眼睛充血噁心想吐、胸肋痛、上腹痛心絞痛月經痛呃逆腹瀉、精神異常等。該穴為人體手厥陰心包經上的重要穴道之一,是多種疾病按摩治療時的首選穴。本站有關此穴的治病療法有:穴道指壓法治療風濕疼痛、治療月經痛等。

治療機理

內關穴可以疏通經絡治療心包經及前臂諸疾,心主血脈,又主神明,心包與心本同一體其氣相通、心包為心之外膜、絡為膜外氣血通行的道路,心包絡是心臟所主的經脈、心不受邪,由心包代心受邪而為病,凡邪犯心包影響心臟的神志病和氣滯脈中心絡瘀阻所致病徵皆取本穴。情志失和、氣機阻滯而致肺氣上逆胃氣上逆以及氣滯經絡,氣滯血瘀等病徵亦屬本穴主治範圍,內關通於陰維脈,陰維脈聯繫足太陰、少陰、厥陰經並會於任脈還與陽明經相合,以上經脈都循行於胸脘脅腹,故內關又善治胸痛脅痛胃痛心痛結胸反胃、胸脘滿悶、脅下支滿、腹中結塊以及瘧疾等  

四、.臨床應用舉例

陣發性心動過速

心率突然增至每分鐘120次以上,患者自覺心悸眩暈、頭昏眼花等。針刺兩側內關穴,取中等刺激,平補平瀉。使針感在經絡末端應答,以治原發心疾,使心率得平。

心動過緩:

竇性心動過緩,每分鐘心率在40~60次以內,患者自覺頭暈胸悶、心 悸、氣短,針刺內關穴可使心率增快,針用平補平瀉,刺激不能過強以免反而抑制心率。

心絞痛:

當心絞痛發作時,若身邊無藥可針刺內關穴。取雙側穴位,用較強刺激同時行針,可使心絞痛很快緩解。

高血壓病

舒張血壓升高的患者,伴有頭昏、脹痛、頸強、胸悶痛等症状,而動脈硬化尚不太嚴重者。針刺內關穴治療效果很好。用較強刺激可使舒張壓下降。

胃痙攣

發作時胃痛劇烈,針利內關穴同時配用足三里,雙側同時進針,取強刺激.具 有明顯的解痙止痛作用。

呃逆、嘔吐(胃寒型):

針刺雙側公孫、內關,行捻轉瀉法,強刺激,並保持針感。以行氣降逆,溫胃散寒 2.7梅核氣:與合谷少商組合,能明顯地開郁化痰,消除梅核氣。

癔病

本病多由情志所傷或精神過度緊張所致,其症状悲傷欲哭、心中煩亂、睡眠不安,重者不言、不食。針刺內關穴強刺激,重者配人中針刺。

陰虛火熱

與合谷、少商、三陰交太溪組合,可使津液上輸咽喉,達到潤燥作用 。

胸脅痛

太淵、合谷相合,同時配合局部推法,能消除疼痛

眩暈

「諸風掉眩皆屬於肝」。眩暈症多因肝旺脾虛,痰濕中阻,氣逆犯竅。用內關與天樞太沖組合,內關理氣和胃,降逆化濁為主,天樞醒脾化濕,太沖平肝降逆為輔,三穴相合,一補一收,一化一運,一降一和,配伍精當,故能全收。

胃脘痛(寒邪犯胃):

針雙側公孫、內關,快刺入,強刺激,以溫胃散寒,理氣止痛。

咽喉痛

與合谷、少商組合有良好效果,尤其對急性患者甚佳。

胸脅痛:

與太淵、合谷相合,同時配合局部推法,能消除疼痛。

落枕

以內關透外關,兩穴相透,交通氣血,調補陰陽,故病可愈。

痛經(氣虛血虧型):

取 雙側內關用捻轉補法.三陰交、素髎均用平補平瀉法.三 穴共用可理氣養血活血止痛,昇陽固脫。

治療上半身疼痛:

以指壓「外關」和「內關」最有效。

發生暈車時:

可用大拇指掐在內關穴,可緩解症状。  

五、治療心腦血管及消化系統疾病

內關為常用特定穴,亦是全身強壯要穴之一,其穴絡屬於厥陰心包經,對心、胸、胃、神經性疾病均有效。能寧心安神、宣痹解郁寬胸理氣、宣肺平喘、緩急止痛、降逆止嘔、調補陰陽氣血、疏通經脈等。在平日的養生保健中,可以經常按壓,舒緩疼痛症状,解除疲勞

按摩方法:

用左手的拇指尖按壓右內關穴上,左手食指壓在同側外關上,按捏10~15分鐘,每日~3次;再用右手按壓左側的穴位,反覆操作即可。

按摩治療的種類

內關防治疾病甚廣,是多功能、高效用、適應範圍廣的重要腧穴

呼吸系疾病的效果:內關治療哮喘急性發作甚效。

對循環系疾病的效果:治冠心病及心絞痛:當心絞痛發作時,用雙內關,較強刺激可使心絞痛很快緩解。治心律失常:內關對心動過速,心動過緩及心律不整均有良效。治高血壓病及對高血脂病人均有一定效果。

對消化系疾病的效果:

治嘔吐有良效,尤以神經性嘔吐有效率為97.5%。治胃腸疾病,對急慢性胃炎腸炎胃潰瘍急性腸梗阻均有效。

對神經及精神系疾病的效果:

神經衰弱失眠、癔病、癲狂、癇症。治中風後遺症

對其他疾病的治療:治瘧疾,急性咽炎,落枕,手指麻木,昏厥抽搐青黴素過敏休克肋間神經痛,痛經,更年期症候群等均有效果。  

六 、按揉內關穴巧治胃病

一旦感覺胃不舒服,就輪流用左右手的拇指按揉另一隻胳膊的內關穴,經常是在胃疼得要命的時候,通過按揉內關穴,便能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其實,保養胃其實特別簡單,就是經常按揉內關穴。可以利用坐車或者看電視的時間按揉內關穴。內關穴在腕的橫隔紋上中間2寸凹陷處。一定要以自己手的中指第2個關節為「1寸」,千萬別拿尺子量,穴位找不准,是不會起作用的。

北京天壇醫院中醫科樊永平點評:內關穴是手厥陰心包經的穴位之一,位於腕橫紋上2寸,掌長肌腱與橈側屈肌腱之間,是手厥陰經的絡穴。文中作者用的是中指同身寸取穴法,即以患者中指中節屈曲時內側兩端紋頭之間作為1寸,此法用於四肢部取穴的直寸和背部取穴的橫寸。準確定位是取得療效的關鍵。

內關穴是治療胃腸疾病的主要穴位之一,對胃痛、噁心、嘔吐等胃腸症状有確切的療效,針刺可以直刺0.5~1寸,用手按壓同樣有效。按時要用力,否則就難以達到治療作用,同時,還要揉,揉按如同針刺的行針,以加強刺激,增強效果。每次按壓的時間在15~30分鐘左右。按壓時間太短也會影響療效。通過按揉內關穴治療急性胃疼,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平時經常按揉內關穴,對胃起到保養作用,完全符合針灸學的原理,簡便易學,值得推廣。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也可以配合揉按足三里穴防治胃病,因足三里穴也是胃  

七、相關穴位:合谷穴、足三里穴

312經絡鍛煉法的創始人祝總驤教授推薦的簡單易行有效的按摩方法。主要是按摩合谷穴,內關穴,足三里穴。

左圖:合谷穴 右下:足三里穴

Bkiwn.jpg
Bkiwo.jpg

所謂「312」,「3」指合谷、內關、足三里3個穴位的按摩;「1」是意守丹田腹式呼吸;「2」是兩下肢下蹲為主、適當的體育活動。

合谷穴取穴:左手四指併攏,虎口撐開,然後右手握拳豎起大拇指,在拇指中間有一條指橫紋,把指橫紋放在左手的虎口處,這時大拇指往前彎曲,指尖所指的穴位就是合谷穴。

內關穴取穴:略。

足三里穴取穴:把一隻手的四指放在膝蓋骨的下面,另一隻手的大拇指去按壓與小指的交界點,這裡就是我們所要找的足三里穴。這個穴位自古以來就是長壽保健穴。

3個穴位按壓每兩秒一次,早晚各一次,每次做5分鐘。(應該不成問題,坐公交或者排隊無聊的時候可以按摩一下手上的穴位)。

腹式呼吸的特點是大腦和全身處於相對靜止狀態下,使全身尤其腹部9條經脈血氣運行得到改善,是一種比較緩慢的經絡鍛煉,對於慢性病,如高血壓糖尿病失眠症都有特效。這3種病和腹式呼吸的關係也各有不同,高血壓病的原因是肝陽上亢腎氣陰虛,做好腹式呼吸,可以使肝陽下降,腎陰上升,一般需要延長時間到10分鐘,並放慢呼吸頻率到每分鐘4次甚至更慢可更為奏效。而糖尿病的發病原因是脾、胃經功能失控,腹式呼吸有利於這兩條經脈的血氣活躍,達到控制血糖的效果。腹式呼吸能夠控制失眠,也在於安靜狀態下思想集中於丹田,使9條經脈包括肝、腎經的陰陽達到平衡而入睡。

2條腿為主的體育鍛煉

體育運動也是經絡鍛煉,這是因為經脈是以一種立體結構和肌肉聯繫在一起,當運動時,肌肉的收縮與舒張必然帶動有關經脈的組織結構活動起來,從而形成一種天然的激活經絡的方式。有助於全身各器官功能的增強和疾病的控制。

健康身體,從年輕開始。

按摩內關穴防治疾病甚廣,按摩方法是用左手的拇指尖按壓右內關穴上,左手食指壓在同側外關穴上,按捏10~15分鐘,每日~3次;再用右手按壓左側的穴位,反覆操作即可。

治冠心病及心絞痛:當心絞痛發作時,按摩雙手的內關穴,較強刺激可使心絞痛很快緩解。

治心律失常:對心動過速、心動過緩及心律不齊均有良效。

對消化系統疾病的效果:治嘔吐有良效,尤以神經性嘔吐有效率為97.5%;對急慢性胃炎、腸炎、胃潰瘍、急性腸梗阻均有效。

神經系統及精神類疾病的效果:治神經衰弱、失眠、癔病、癲狂、癇症,治中風及後遺症。

對其他疾病的治療:治瘧疾、急性咽炎、落枕、手指麻木、昏厥抽搐、青黴素過敏休克、痛經、更年期症候群等均有效果。  

八、相關的雷射治療儀

中醫經絡學說認為,內關穴屬手厥陰心包經,為本經絡穴,又為八脈交會穴之一,通陰維脈。位於腕橫紋上兩寸,掌長伸肌與橈側腕屈肌腱之間。刺激內關穴可以主治的病症是:心悸、心痛、眩暈、頭痛、失眠、胃痛、嘔吐、呃逆等。大量的實驗和臨床實踐證明,內關穴對心臟具有以下的調整作用:

(1)對異常竇性心律的雙向調整作用。過速的心率可使之減慢,過緩的心率可使之加快。

(2)增加急性心肌缺血時冠狀動脈血流量。

(3)增強心肌收縮力,改善心臟功能

2.內關穴在腕部,與橈動、靜脈緊鄰,而且也是百姓大眾熟悉的穴位之一。根據病情,需機器增強照射效果時,取穴非常方便。  

九、按摩內關穴治療嬰兒呃逆

嬰兒吃奶後呃逆的發生率高達40%左右,嚴重者伴有吐奶;若未及時發現和處理,嬰兒可因嗆奶阻塞上呼吸道窒息,故不能忽視。常規用喝糖水或溫開水以刺激胃腸協調蠕動達到止呃的目的,其特點會降低嬰兒對母乳的需求量。因此,我院在1993年創建愛嬰醫院期間,為有效地實施母乳餵養,在有關中醫針灸學理論指導下,採用按摩嬰兒內關穴治療呃逆,取得良好效果。

治療方法

採用我國傳統的中醫推拿手法中的揉法對患嬰進行穴位按摩[1]。取嬰兒內關穴(掌後距腕2厘米的兩筋間)[2],用大拇指放在穴位部位,呈螺旋形順時針方向重複按摩,用力均勻。按摩次數和力度應根據呃逆輕重而定,輕者按摩嬰兒單手內關穴10~15次即愈,未愈者換另一隻手繼續按摩10~15次即愈;輪換按摩雙手不愈為重症,須加大力度按摩,讓嬰兒啼哭並哺乳少許。

成年人呃逆西醫認為系胃腸功能紊亂而致膈肌痙攣引起。中醫認為系氣機逆亂所致,胃氣沖逆而上,呃呃連聲而不能自止的結果。而新生兒神經系統發育尚未健全,吸吮和吞咽動作不協調,致胃囊中吸入空氣存留而刺激膈肌痙攣、胃氣沖逆而上引起呃逆。因此嬰兒打呃發生率遠比成人高。

按中醫針灸理論,穴位經絡聯繫各臟腑,臟腑病症可在體表相應的穴位上進行治療[3]。內關穴屬於手厥心包經,始於胸中,出屬心包經,下行至橫膈膜,有寬胸利氣、利膈、止痛、止吐的作用。因此,揉法按摩穴位,氣隨經絡至膈肌,可解除膈肌痙攣、寬胸順氣以達治療呃逆的目的。

揉法按摩是推拿療法中推、拿、揉、掐、按、運等手法之一,由於此法接觸面較大,易選准穴位,故治療效果好。操作時注意避免損傷嬰兒皮膚,必要時可用嬰兒粉、潤膚油等塗於按摩部位。  

十、應大力推廣按摩內關穴治病

按摩內關穴,其部位暴露易於取穴,不受時間、季節等條件限制,且操作簡單,便於普及,療效好;在醫護人員指導下,人人均能掌握使用,故值得大力推廣。  

十一、在體育方面的應用

毫針刺激對運動後的恢復有很好的效果﹐而且不受環境場地的限制﹐可以做為輔助恢復疲勞的方法之一。因此毫針刺激內關穴可視為一個安全﹑簡單﹑經濟的恢復疲勞的方法﹐可提供各種運動項目的教練﹐幫助選手做為保健與輔助恢復疲勞的方法。

人體穴位專題

腧穴相關電子書

人體穴位圖

人體穴位圖主頁(包含找穴方法視頻教程等內容)

互動版人體穴位圖 穴位功能說明圖 十四經脈穴位圖 人體穴位圖黑白大圖
互動版人體穴位圖足部.jpg
X tui.png
Jx-5-dan.jpg
Toubuxue.jpg

參看

關於「內關穴」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