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拿
A+醫學百科 >> 推拿 |
推拿,在人體經絡腧穴及一定部位上施以特定的操作手法或肢體活動,用以保健、治病的方法。又稱按摩、按蹻、喬摩、矯摩等。有疏通經絡,滑利關節,促使氣血運行,調整臟腑功能,增強人體抗病能力等作用,廣泛應用於臨床各科的多種病症中。《靈樞.九針論》:「形數驚恐,筋脈不通,病生於不仁,治之以按摩醪藥。」推拿手法有一定的規範動作和技術要領,需具備持久、有力、均勻、柔和、深透的基本要求。常見手法有推法、按法、揉法、拿法、搖法、(扌袞)法、擊法、摩法、擦法、扳法、捍法和一指禪推法等。推拿手法不僅限於用手操作,也可以用腳、前臂肘部,或憑藉專門的推拿器具進行。還可以輔以特製的藥膏如按摩膏、按摩乳、冬青油、紅花油、麻油、滑石粉、生薑水或其他潤滑劑等介質。以操作者的不同,可分為自我推拿和被動推拿兩大類。自我推拿主要用於保健強身,又可分為眼保健按摩、四肢保健、寬胸法、健胃法、安神法、十二段錦、鐵檔功等。被動推拿主要用於防治疾病,用小兒推拿、正骨推拿、指壓推拿、氣功推拿、一指禪推拿、寬喉法等分支。
推拿(massage)
中醫指用手在人體上按經絡、穴位用推、拿、提、捏、揉等手法進行治療。
目錄 |
推拿的來源和基本資料
推拿又有「按蹺」、「蹺引」、「案杌」諸稱號。推拿,作為一種非藥物的自然療法、物理療法。的確由來已久,有學者贊之為「元老醫術」。推拿作為以人療人的方法,通常是指醫者運用自己的雙手作用於病患的體表、受傷的部位、不適的所在、特定的腧穴、疼痛的地方,具體運用推、拿、按、摩、揉、捏、點、拍等形式多樣的手法,以期達到疏通經絡、推行氣血、扶傷止痛、祛邪扶正、調和陰陽的療效。 推拿一詞是由摩挲、按矯、按摩逐漸演變而來的。它不僅是名詞的變更,而且包含著千百年來,從事推拿醫術的醫師不斷總結,不斷創新,不斷發展的結果。 推拿醫術是中國古老的醫治傷病的方法,是目前中醫學的一個組成部分。 推拿是醫生用雙手在病人身體上施加不同的力量、技巧和功力刺激某些特定的部位來達到恢復或改善人體的生機、促使病情康復的一種方法。它是「以人療人」的方法,屬於現在所崇尚的自然療法的一種。由於它的方法簡便無副作用,治療效果良好,所以幾千年來在我國不斷的得到發展,充實和提高。尤其是近四十年來,由於西醫學習中醫,開辦中醫學院,對中醫事業的發展和提高起到了巨大作用。近年來,一些科研機構又對推拿機理開始進行研究,取得了初步成績,這對推拿又是一個很大的促進。 現在,世界上很多國家都有人重視我國這一傳統療法,據了解有美國、英國、義大利、法國、德國、朝鮮、日本、菲律賓、新加坡、泰國、馬來西亞、印度、瑞典、西班牙、越南、阿根廷等國家來我國學習。還有一些聘我國專家出國開辦學習班。這說明中國的推拿行手法治療疾病已受到世界的重視。
推拿發展簡史
推拿療法的起源,可以追溯至遠古時期。先民們在生存競爭中遇到意外損傷時,由於用手按撫體表患處而感到疼痛減輕或緩解,從而逐漸發現其特殊的治療作用,並在長期實踐的過程中形成了這一獨特療法。據《素問.異法方宜論》載述:按蹻之法出自我國中州地區,這是因為該地區生活安逸,環境潮濕,民眾「病多痿厥寒熱,其治宜導引按蹻」的緣故。唐代王冰認為「按,謂抑按皮肉;蹻,謂捷舉手足」,說明本療法既有在體表的按摩搓揉手法,又有舉足投手的肢體活動。
《內經》還對本療法的適應症和禁忌症作了介紹,指出各種痹證、痛證、痿證及某些急症可以按摩治療,而腹部患有膿腫者則應禁止施以切按手法,反映了先秦時期對本療法已有相當深入的認識。戰國時期名醫扁鵲在搶救虢太子「屍厥」暴疾時,曾成功地運用了推拿等治療方法(《周禮註疏》),這是有關本療法醫治實例的最早文獻記載。我國第一部推拿專著《黃帝岐伯按摩經》十卷(見《漢書.藝文志》,已佚),也成書於秦漢時期。東漢著名醫學家張仲景有《金匱要略》中介紹了前胸按壓搶救心跳,呼吸驟停的心肺復甦術和膏摩治療方法;《肘後備急方》有爪掐人中治療暈厥患者的急救法。
隋唐時期設立了按摩專科,有按摩博士、按摩師、按摩工等職別,並在太醫署展開了有組織的教學活動。
到了宋金元時期,推拿運用的範圍更加廣泛,如宋代醫生龐安時「為人治病十愈八九……有民家婦孕將產,七日而子不下,百術無所效……令其家人以湯溫其腰腹,自為上下按摩,孕者覺胃腸微痛,呻吟間生一男子」,運用了按摩法催產。在宋代陳直的《養老奉親書》中提出了老年人經常擦湧泉穴,可使晚年步履輕便,精神飽滿。
嗣後各朝代均將推拿列為臨床專科,促進了推拿療法的普及和發展。明清時期,在全面總結推拿臨床治療經驗的基礎上,發展了許多各具特色的推拿治療方法,形成了諸多不同的流派,有關專著達數十種之多。
1.最早的推拿學專著 《黃帝岐伯按摩經》
2.推拿手法與藥酒合用最早出現在 《素問.血氣形成篇》
3.隋唐時期
a.開展了有組織的教學工作並出現按摩博士、師、工
b.出現膏摩
4.宋,金,元時期
a.重視手法分析與選擇利用。
b.利用器械進行按摩
5.明代
a.手法臨床家出現
b.推拿一詞開始出現在萬全的《幼科發揮》
c.手法應用由成人向小兒發展。
d.小兒推拿形成與發展。
6.清代
《醫宗金鑒》中正骨手法的終結與正骨手法的提出,以及「錯骨縫」理論的提出與脊柱手法
推拿的定義
推拿又稱「按摩」,是以中醫的臟腑、經絡學說為理論基礎,並結合西醫的解剖和病理診斷,而用手法作用於人體體表的特定部位以調節機體生理、病理狀況,達到理療目的的方法,從性質上來說,它是一種物理的治療方法。從推拿的治療上,可分為保健推拿、運動推拿和醫療推拿。
推拿的作用及特點
1.推拿保健的作用
(1)疏通經絡。《黃帝內經》里說:「經絡不通;病生於不仁,治之以按摩」,說明按摩有疏通經絡的作用。如按揉足三里,推脾經可增加消化液的分泌功能等,從現代醫學角度來看,按摩主要是通過刺激末梢神經,促進血液、淋巴循環及組織間的代謝過程,以協調各組織、器官間的功能,使機能的新陳代謝水平有所提高。
(2)調和氣血。明代養生家羅洪在《萬壽仙書》里說:「按摩法能疏通毛竅,能運旋榮衛」。這裡的運旋榮衛,就是調和氣血之意。因為按摩就是以柔軟、輕和之力,循經絡、按穴位,施術於人體,通過經絡的傳導來調 節全身,藉以調和營衛氣血,增強機體健康。現代醫學認為,推拿手法的機械刺激,通過將機械能轉化為熱能的綜合作用,以提高局部組織的溫度,促使毛細血管擴張,改善血液和淋巴循環,使血液粘滯性減低,降低周圍血管阻力,減輕心臟負擔,故可防治心血管疾病。
(3)提高機體免疫能力。如小兒痢疾,經推拿時症状減輕或消失;小兒肺部有乾濕性羅音時,按揉小橫紋。掌心橫紋有效。有人曾在同齡組兒童中並列對照組進行保健推拿,經推拿的兒童組,發病率下降,身高、體重、食慾等皆高於對照組。以上臨床實踐及其他動物實驗皆證明,推拿按摩具有抗炎、退熱、提高免疫力的作用,可增強人體的抗病能力。
也正是由於按摩能夠疏通經絡。使氣血周流、保持機體的陰陽平衡,所以按摩後可感到肌肉放鬆、關節靈活,使人精神振奮,消除疲勞,對保證身體健康有重要作用。
2.推拿保健的主要特點
推拿按摩經濟簡便,因為它不需要特殊醫療設備,也不受時間地點氣候條件的限制,隨時隨地都可實行;且平穩可靠,易學易用,無任何副作用。正由於這些優點,按摩成為深受廣大群眾喜愛的養生健身措施。對正常人來說,能增強人體的自然抗病能力,取得保健效果;對病人來說,既可使局部症状消退,又可加速恢復患部的功能,從而收到良好的治療效果。
3.注意事項
(1)身心放鬆。按摩時除思想應集中外,尤其要心平氣和,全身也不要緊張,要求做到身心都放鬆。
(2)取穴準確。掌握常用穴位的取穴方法和操作手法,以求取穴準確,手法正確。
(3)用力恰當。因為過小起不到應有的刺激作用,過大易產生疲勞,且易損傷皮膚。
(4)循序漸進。推拿手法的次數要由少到多,推拿力量由輕逐漸加重,推拿穴位可逐漸增加。
(5)持之以恆。無論用按摩來保健或治療慢性病,都不是一兩天就有效的,常須積以時日,才逐漸顯出效果來,所以應有信心、耐心和恆心。
除上述注意事項外,還要掌握推拿保健的時間,每次以20分鐘為宜。最好早晚各一次,如清晨起床前和臨睡前。為了加強療效,防止皮膚破損,在施推拿術時可選用一定的藥物作潤滑劑,如滑石粉、香油、按摩乳等。若局部皮膚破損、潰瘍、骨折、結核、腫瘤、出血等,禁止在此處作推拿保健。作自我推拿時,最好只穿背心短褲,操作時手法盡量直接接觸皮膚。推拿後有出汗現象時,應注意避風,以免感冒。此外,在過飢、過飽、酗酒或過度疲勞時,也不要作保健推拿。
按摩的來歷
運用手、指的技巧,在人體皮膚、肌肉組織上連續動作來治病,這種方法,叫作按摩療法。
我國史記上記載秦代名醫扁鵲,曾用按摩療法,治療虢太子的屍厥症。秦代到今已兩千多年,可見按摩在我國已有悠久的歷史了。我國最早的按摩專書,當推《黃帝按摩經》(十卷,見《漢書。藝文志》),可借早已亡佚。但在現存的古典醫書《黃帝內經》里,許多地方,談到按摩。如《血氣形志篇》「形數驚恐,經絡不通,病生於不仁。治之以按摩醪藥。」又《異法方宜論》:「中央者,其地平以濕,天地所以生萬物也眾,其民食雜而不勞,故其病多痿厥寒熱。其洽宜導引按蹺。」可見古代很早就已掌握用按摩療法來治療肢體麻痹不仁、痿症、厥症、濕症和寒熱等症。
按摩的優點
按摩的優點很多,容易學習。操作簡便,經濟實用,還可代替藥物。比如有些病人使用按摩後,可使精神振奮,起到興奮劑的作用,也可使患者安靜下來,起到鎮靜劑的作用。
由於按摩有利於循環系統和新陳代謝,對於一般慢性病或身體過度虛弱的患者,是比較安全可靠的。對於不便吃藥的孩子,按摩可增強小兒體質,起到預防保健作用。對於某些複雜疾病,還可配合針灸、藥物治療。但是,對於一些急性的或高燒的傳染病,或臟器有病變,如傷寒、肺炎、肺結核等,按摩只能起配合作用。如果患有腫瘤,急性化膿性闌尾炎、腸穿孔、膽道蛔蟲引起的膽囊炎等,發病凶急,速轉醫院急診,決不可應用按摩而延誤病情。對於閉經二月左右,突然發生下腹部劇烈疼痛的已婚婦女,為了確診是否有宮外孕或其他急性病發作的可能,也應該急速送往醫院搶救,不要耽誤。
按摩的種類和手法
按摩療法,大致有如下兩種:
一種是主動按摩,又叫自我按摩,是自己按摩自己的一種保健方法。另一種是被動按摩,是由醫生掌握用於患者的醫療法,也就是本文所說的按摩療法。按摩手法,並不一致,但歸納起來,常用手法可選如下八種:按、摩、推、拿、揉、捏、顫、打等法。應該知道,上述八種手法,不是單純孤立地使用,常常是幾種手法相互配合進行的。
(1)按法 :利用指尖或指掌,在患者身體適當部位,有節奏地一起一落按下,叫作按法。通常使用的,有單手按法、雙手按法。 臨床上,在兩肋下或腹部,通常應用單手按法或雙手按法。背部或肌肉豐厚的地方,還可使用單手加壓按法。也就是左手在下,右手輕輕用力壓在左手指背上的一種方法;也可以右手在下,左手壓在右手指背上。
(2)摩法: 摩,就是撫摩的意思。用手指或手掌在患者身體的適當部位,給以柔軟的撫摩,叫作摩法。摩法多配合按法和推法,有常用於上肢和肩端的單手摩法,和常用於胸部的雙手摩法。
(3)推法: 在前用力推動叫推法。臨床常用的,有單手或雙手兩種推摩方法。因為推與摩不能分開,推中已包括有摩,以推摩常配合一起用。象兩臂兩腿肌肉豐厚處,多用推摩。我們看的姿勢,是用拇指與食指夾持胳膊肌肉,正在用推法中的單手推摩法。
手指是否可用推摩呢?可以的。不過手指面積太小,操作時,我們多用左手握住患者腕部,右手食拇二指住患者一個手指進行推摩,或者只用右手拇指在患者手指上推摩。中醫流傳下來的推拿小兒方法,實際上就是用的推摩法。 推摩的手法是多樣的。把兩手集中在一起,使拇指對拇指,食指對食指,兩手集中一起往前推動,叫作雙手集中推摩法,這種方法,是推摩法中最得手的一種手法了。
(4)拿法: 用手把適當部位的皮膚,稍微用力拿起來,叫作拿法。 臨床常用的有在腿部或肌肉豐厚處的單手拿法。如果患者因情緒緊張、惱怒,突然發生氣悶,胸中堵塞,出現類似昏厥的情況,可在鎖骨上方肩背相連的地方,用單手拿法,把肌肉抓起來放下,放下再抓起,以每秒鐘拿兩下的速度,連拿二十次,稍為休息,再連拿二十次,則胸中通暢,氣息自漸調和了。
(5)揉法: 醫生用手貼著患者皮膚,作輕微的旋轉活動的揉拿,叫作揉法。揉法分單手揉和雙手揉。象太陽穴等面積小的地方,可用手指揉法,對於背部面積大的部位,可用手掌揉法。不有單手加壓揉法,比如揉小腿處,左手按在患者腿肚處,右手則加壓在左手背上,進行單手加壓揉法。 肌肉豐厚的小腿肚上,則可使用下面的雙手揉法。揉法具有消瘀去積,調和血行的作用,對於局部痛點,使用揉法十分合適。
(6)捏法: 在適當部位,利用手指把皮膚和肌肉從骨面上捏起來,叫做捏法。 捏法和拿法,有某些類似之處,但是拿法要用手的全力,捏法則著重在手指上。拿法用力要重些,捏法用力要輕些。捏法是按摩中常用的基本手法,它常常與揉法配合進行。 捏法,實際包括了指尖的擠壓作用,由於捏法輕微擠壓肌肉的結果,能使皮膚、肌腱活動能力加強,能改善血液和淋巴循環。淺淺捏來,可去風寒,可化瘀血,深深捏來,可以治療肌腱和關節囊內部及周圍因風寒濕而引起的肌肉和關節的疼痛。
(7)顫法: 是一種振顫而抖動的按摩手法。動作要迅速而短促、均勻為合適。要求每秒鐘顫動10次左右為宜,也就是一分鐘達到600次左右為宜。 顫法與"動"分不開,所以又叫它顫動手法。 將大拇指垂直地點在患者痛點,全腕用力顫動,帶動拇指產生震顫性的抖動,叫單指顫動法。用拇指與食指,或食指與中指,放在患者疼處或眉頭等處,利用腕力進行顫動叫雙指顫動法。
(8)打法: 打法又叫叩擊法。臨床上多配合在按摩手術後來進行。當然,必要時也可單獨使用打法。打法手勁要輕重有準,柔軟而靈活。手法合適,能給患者以輕鬆感,否則就是不得法。打法主要用的是雙手。常用手法有側掌切擊法,平掌拍擊法,橫拳叩擊法和豎拳叩擊法等:
側掌切擊法:把兩手掌側立,大拇指朝上,小指朝下,指與指間,要分開一厘米許,手掌落下時,手指合攏,抬手時又略有分開,一起一落,兩手交替進行。
平掌拍擊法:兩手掌平放在肌肉上,一先一後在節奏地拍打。
橫拳叩擊法:兩手握拳,手背朝上,拇指與拇指相對,握拳時要輕鬆活潑,指與掌間略留空隙。兩拳交替橫叩。此法常用於肌肉豐厚處,如腰腿部及肩部。
豎拳叩擊法:兩手握拳,取豎立資式,大拇指在上,小拇指在下,兩拳相對。握拳同樣要輕鬆活潑,指與掌間要留出空隙。本法常用於背腰部。
以上四種打法,主要用子肌肉較豐厚的地方,如項、肩、背、腰、大腿、小腿等處。叩打的力量,應該先輕後重,再由重而輕。當然,這裡所謂重,也不是用極重的力量,而是相對地稍稍加勁的意思。總之,要使患者有舒服感就算合適。在打法的速度上,一般是先慢而後快,慢時一秒鐘兩下,快時逐漸加到六下或八下。
應該記住,無論使用那一種打法,開頭第一下都不能使大勁,應當軟中有硬,剛柔相濟,而後逐漸轉強。兩手掌落下時,既要有力,又要有彈性,使患者感覺舒服。叩打時間一般是1~2分鐘,或3分鐘就可以了。極個別情況下,根據病情,延長一些時間,或縮短一些時間。這種手法,也可在按摩後來配合進行,也可同按摩手法夾雜進行。
按摩的適應症和禁忌症
(1)適應症:扭傷,關節脫位,腰肌勞損,肌肉萎縮、偏頭痛,前頭後頭痛,三叉神經痛,肋間神經痛,股神經痛,坐骨神經痛,腰背神經痛,四肢關節痛(包括肩、肘、腕、膝、踝、指(趾)關節疼痛)。顏面神經麻痹,顏面肌肉痙攣,腓腸肌痙攣。因風濕而引起的,如肩、背、腰、膝等部的肌肉疼痛。以及急性或慢性風濕性關節炎、關節滑囊腫痛和關節強直等症。其他如神經性嘔吐,消化不良症,習慣性便秘,胃下垂,慢性胃炎,失眠,遺精,以及婦女痛經與神經官能症等,都可考慮使用或配合使用按摩手法。
(2)禁忌症:各種急性傳染病,急性骨髓炎,結核性關節炎,傳染性皮膚病,皮膚濕疹,水火燙傷,皮膚潰瘍,腫瘤,以及各種瘡瘍等症。此外,婦女經期,懷孕五個月以上的孕婦,急性腹膜炎、急性化膿性腹膜炎、急性闌尾炎患者。某些久病過分虛弱的、素有嚴重心血管病的或高齡體弱的患者,都是禁忌按摩的。
按摩注意事項
(1)按摩前要修整指甲、熱水洗手,同時,將指環等有礙操作的物品,預先摘掉。
(2)態度要和藹,嚴肅細心,要耐心地向患者解釋病情,爭取患者合作。
(3)患者與醫生的位置要安排合適;特別是患者坐臥等姿勢,要舒適而又便於操作。
(4)按摩手法要輕重合適,並隨時觀察病人表情,使患者有舒服感。
(5)按摩時間,每次以20~30分鐘為宜,按摩次數以十二次為一療程。
(6)患者在大怒、大喜、大恐、大悲等情緒激動的情況下,不要立即按摩。
(7)飽食之後,不要急於按摩,一般應在飯後二小時左右為宜。
(8)按摩時,有些患者容易入睡,應取毛巾蓋好,以防著涼,注意室溫。當風之處,不要按摩。推拿,又稱按摩,就是用手在人體皮膚、肌肉、穴位上施行各種手法,達到保健、治病的目的。可以由他人按摩,也可以自我按摩,就是自己給自己按摩。
應用推拿防病、治病、健身益壽,在中國有悠久的歷史,幾千年前就受到中國醫學家及養生學家的高度重視。如《黃帝內經》中就指出:「按摩勿釋,著針勿斥,移氣於不足,神氣及得復。」說明在秦漢時期推拿已成為醫療和養生的重要手段。晉代葛洪所著《抱朴子•內篇•遐覽》中曾提到有《按摩導引經十卷》,惜已佚。但在《養性延命錄》中,曾轉引導引經部分內容曰:「……平旦以兩掌相摩令熱,熨眼三過,次又以指搔目四眥,令人目明。……又法摩手令熱以摩面,從上至下,去邪氣令人面上有光彩。又法摩手令熱,雷摩身體,從上而下,名曰干浴,令人勝風寒時氣、熱頭痛,百病皆除。」導引經的上述內容曾為許多書籍所推崇、引用。隋代的諸病源候論》每卷之未,都附有導引按摩之法。當時,自我按摩作為按摩的一個內容十分盛行,它的廣泛開展,說明按摩療法重視預防,注意發揮病人與疾病作鬥爭的主觀能動性。隋唐時期,在人體體表施行按摩手法時,塗上中藥製成的膏,於是,一種既可防止病人表皮破損、又可使藥物和手法作用相得益彰的膏摩方法有了發展。膏的種類很多,有莽草膏、丹參膏、烏頭膏、野葛膏、陳元膏和木防己膏等,根據不同病情選擇應用。而且膏摩還可用以防治小兒疾病,《千金要方》中指出:「小兒雖無病,早起常以膏摩囟上及手足心,甚避寒風」。這個時期已有按摩專科,並有按摩博士、按摩師等職務名稱,可見當時按摩已頗盛行。尤其是著名醫學家孫思邈十分推崇按摩導引,他在《備急千金要方•養性》中提及:「按摩日三遍,一月後百病併除,行及奔馬,此是養身之法。」孫氏此論,既是對唐代以前養生學的繼承,又是他自己經驗的總結,對後世的影響很大。
到了宋金元時期,推拿運用的範圍更加廣泛,如宋代醫生龐安時「為人治病十愈八九……有民家婦孕將產,七日而子不下,百術無所效……令其家人以湯溫其腰腹,自為上下按摩,孕者覺胃腸微痛,呻吟間生一男子」,運用了按摩法催產。在宋代陳直的《養老奉親書》中提出了老年人經常擦湧泉穴,可使晚年步履輕便,精神飽滿。
清代在保健推拿方面發展的特點,是對小兒推拿的著作較多,內容豐富,圖文並茂,手法簡便易行,在民間流傳甚廣中式推拿 中式推拿是,以中醫理論為基礎的保健按摩;以經絡穴位按摩為主,其手法滲透力強,可以放鬆肌肉、解除疲勞、調節人體機能,具有提高人體免疫能力、疏通經絡、平衡陰陽、延年益壽之功效。
推拿異常情況的處理
推拿簡便、安全、舒適,易被人接受。但如果對推拿方法、部位等不加以注意,也會使病人受到不應有的痛苦或造成施術困難。所以,推拿師應認真做好推拿前的一切準備工作,然後根據患者的病情制定正確的推拿方案,認真細緻的操作,主動觀察和詢問病人的感受,手法要避免粗暴急躁,置病人反應於不顧。要盡量避免發生意外。一旦手法使用不當,操作時間過長或病人精神緊張等原因,導致異常情況發生,(如暈厥、破皮、骨折、出血等),須及時處理。
(一) 暈厥
暈厥是一種突發性、短暫性、一過性的意識喪失和昏倒,系由於廣泛性腦缺血致大腦皮層由原來常態供氧情況下,迅速陷入缺氧狀態而引起,在短時間可自然恢復。在推拿過程中,如果病人突然感到頭暈、噁心,繼而面色蒼白,四肢發涼,出冷汗,神呆目定,甚至意識喪失而昏倒,可判斷為病人發生暈厥。
推拿時發生暈厥,主要可能是病人過於緊張、體質虛弱、疲勞或飢餓的情況下,因推拿手法過重或時間過長而引起。一旦病人出現暈厥,應立即停止推拿,讓病人平臥於空氣流通處,頭部保持低位,經過休息後,一般就會自然恢復。如果病人嚴重暈厥,可採取掐人中、拿肩井、合谷、按湧泉等方法,促使其蘇醒,也可配合針刺等方法。如屬於低血糖引起的暈厥,可讓受術者喝些糖水。
(二) 破皮
在使用擦法時,因操作不當有時可導致受術者皮膚破損,此時應做一些外科處理,且避免在破損處操作,並防止感染。不使用擦法時,不可硬性磨擦。
(三) 皮下出血
按摩一般不會出現皮下出血,若病人局部皮膚出現青紫現象,可能是由於推拿手法太重或病人有易出血的疾患。出現皮下出血,應立即停止推拿,一般出血會自行停止,2-3天後,可在局部進行推拿,也可配合濕敷,使其逐漸消散。
(四) 骨折
推拿手法過重或粗暴,病人易發生骨折,對懷疑有骨折的病人,就立即診治。對小孩、老人推拿時手法不能過重。做關節活動時,手法要由輕到重,活動範圍應由小到大(不能超過正常生理幅度),並要注意病人的耐受情況,以免引起骨折。
中式推拿的主要優點
具有恢復體力、減輕疲勞、增強人體血液循環,提高人體抗病能力、調節臟腑,美容減肥、防病治病、延年益壽的功能。 中式推拿可使人體表面毛細血管擴張,增加人體皮膚的營養從應,改善皮膚的呼吸,有利於皮膚表面汗腺和皮脂分泌,能達到美容的目的。
耳部推拿按摩方法
我國清代醫學家王清任說:「兩耳通腦,聽聽之聲歸於腦。」認為耳與大腦是直接相通的。因此,對耳部的按摩可以起到清醒頭腦、增進記憶、強化聽力、消除疲勞的作用。掩耳嗚鼓,是我國民間流傳較廣的健腦方法。做法是將兩手掌心緊按耳孔,手指搭在腦後部,用中間三指輕輕扣擊後枕部10-20次,手指按在後枕部不動,掩按耳孔的兩掌 心突然抬離,連續開閉10-20次,最後將兩手食指或中指插入耳孔,旋轉 幾下後突然拔出共做3-5次。然後按摩翳明、翳風穴,翳風穴在耳垂與耳後高骨之間的凹陷處,翳明穴在翳風穴向腦後約一寸處。兩穴按摩方法相同。用中指按在穴位上,先向前旋轉按摩10圈,再向相反的方向旋轉按摩10圈,先按摩哪個穴位均可。
最後,做擦動作。將手掌放在耳部前面,平貼在臉上,均勻用力向後推擦,擦過耳後,再從耳後將耳背帶倒向前推擦,反覆做10-20次,以兩耳出現熱感為好。
鼻部按摩法
鼻部的按摩,主要是通過疏通經絡。改善呼吸系統的功能,促進血液循環,來達到通暢鼻道,增強五官功能,清醒頭腦的目的。
鼻不但是重要的呼吸器官,而且還與口、眼、耳相通,所以古人認為只有鼻道暢通,才能進一步達到「七竅通」。
按摩時首先做通暢鼻道的訓練。深深地吸一口氣,然後用大拇指和食指提捏住鼻腔,逐漸用力向外出氣,這時會感到不能呼出的氣被壓向兩耳和兩眼,待感到氣達內耳後,突然放開手指,正常呼吸兩三次後,再做下一次,共做三次即可。再做相反的呼吸訓練,先將體內殘氣呼淨,再用手指捏住鼻腔,不呼不吸,再將手指突然鬆開,深深地吸一口氣,反覆做三次。做上面的訓練時,一定要注意兩點:第一,不要做得過分,憋得面紅耳赤;第二,在兩次中間的間隔時間裡,做兩三次正常呼吸,以防止體內缺氧。
然後,按揉鼻部穴位。首先是迎香穴,位置在鼻翼外緣約0.5寸,在鼻唇溝中。可用兩手中指或食指指肚揉搓20—30次。其次鼻通穴,位置在鼻唇溝上端盡頭軟骨與硬骨交接處。用中指中等力量點按15—20次。
推拿按摩保健手法全攻略
1.按法
是以拇指或掌根等部在一定的部位或穴位上逐漸向下用力按壓,按而留之,不可呆板,這是一種誘導的手法,適用於全身各部位。臨床上按法又分指按法、掌按法、屈肘按法等。
指按法:
接觸面較小,刺激的強弱容易控制調節,不僅可開通閉塞、散寒止痛,而且能保健美容,是最常用的保健推拿手法之一。如常按面部及眼部的穴位,既可美容,又可保護視力。
掌按法:
接觸面較大,刺激也比較緩和,適用於治療面積較大而較為平坦的部位,如腰背部、腹部等。
屈肘按法:
用屈肘時突出的鷹嘴部分按壓體表,此法壓力大,刺激強,故僅適用於肌肉發達厚實的部位,如腰臀部等。
按法操作時著力部位要緊貼體表,不可移動,用力要由輕而重,不可用暴力猛然按壓。按法常與揉法結合應用,組成"按揉"複合手法,即在按壓力量達到一定深度時,再作小幅度的緩緩揉動,使手法剛中兼柔,既有力又柔和。
2.摩法
推薦閱讀:「循經推拿」教你健康減肥
中醫推拿讓痛經遠離
推拿按摩治感冒
簡易有效的推拿治療旅途失眠
腳底按摩是保健也是治療
推拿也要講究手法
以掌面或指面附著於穴位表面,以腕關節連同前臂做順時針或逆時針環形有節律的摩動。摩法又分為指摩法、掌摩法、掌根摩法等。
指摩法:
用食指、中指、無名指面附著於一定的部位上,以腕關節為中心,連同掌、指作節律性的環旋運動。
掌摩法:
用掌面附著於一定的部位上,以腕關節為中心,連同掌、指作節律性的環旋運動。
掌指摩法:
用掌根部大、小魚際等力在身體上進行摩動,摩動時各指略微翹起,各指間和指掌關節稍稍屈曲,以腕力左右擺動;操作時可以兩手交替進行。
在運用摩法時,要求肘關節自然屈曲、腕部放鬆,指掌自然伸直,動作要緩和而協調。頻率每分鐘120次左右。本法刺激輕柔緩和,是胸腹、脅肋部常用的手法。若經常用摩法撫摩腹部及脅肋,可使人氣機通暢,起到寬胸理氣,健脾和胃、增加食慾的作用。
內功推拿
「概述」
內功推拿療法是以擦法為主要手法,並指導患者進行少林內功鍛煉,以防治疾病的一種推拿療法。
應用擦法治療痛疾等病症,在《韓氏醫通》中就有記載。通過臨床醫療實踐經驗的積累,逐漸形成和發展成為內功推拿療法。
「基本內容」
內功推拿療法強調整體,以扶正為主,不僅由醫生施以手法治療,病人也要配合練功,以增強抗病能力,促使康復。在手法治療中應局部和整體治療相結合,以培本補元,扶正祛邪。
臨床應用時主要按照「手法常規」施術,並指導患者進行少林內功站檔勢鍛煉。如肺氣腫患者以站襠、馬襠、弓襠為基本襠式,再選擇前推八匹馬、倒拉九頭牛、風擺荷葉、霸王舉鼎等功勢進行鍛煉,時間從2分鐘開始逐漸增加到30分鐘。一般先練功,稍事休息後,再作推拿治療。根據不同疾病的辨證結果,在選穴和手法上可適當加以調整。
擦法是一種柔和溫熱的刺激,具有溫經通絡、行氣活血、消腫止痛等作用。其中掌擦法常用於胸脅及脘腹部,有寬胸理氣、健脾和胃等作用,主治胸脅疼痛以及因脾胃虛寒所引起的脘腹疼痛、消化不良等症。側擦法溫熱度較高,常用於肩背腰臀及下肢部,其溫經通絡、行氣活血等作用更強,主治風濕痹痛、肢體麻木、傷筋病症。魚際擦法常用於四肢部,溫經通絡、散淤消腫的作用較強,主治外傷紅腫疼痛劇烈等症。三種方法可配合應用。
站外連結
|
關於「推拿」的留言: | 訂閱討論RSS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