湧泉穴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湧泉穴,在人體足底穴位,位於足前部凹陷處第2、3趾趾縫紋頭端與足跟連線的前三分處, ,為全身俞穴的最下部,乃是腎經的首穴。我國現存最早的醫學著作《黃帝內經》中說:「腎出於湧泉,湧泉者足心也。」 意思是說:腎經之氣猶如源泉之水,來源於足下,湧出灌溉周身四肢各處。所以,湧泉穴在人體養生、防病、治病、保健等各個方面顯示出它的重要作用。

目錄

基本信息

湧泉穴

別名:地沖穴

尋找方法:取穴時,可採用正坐或仰臥、蹺足的姿勢,湧泉穴位於足前部凹陷處第2、3趾趾縫紋頭端與足跟連線的前三分處。

主治疾病神經衰弱、精力減退、倦怠感、婦女病、失眠、多眠症、高血壓、暈眩、焦躁、糖尿病過敏性鼻炎更年期障礙、怕冷症、腎臟病等。穴道指壓法治療腦溢血後的復原、穴道按摩治療膀胱炎、指壓法治療白髮等等。

人體穴位配合:配然谷穴喉痹;配陰陵泉穴熱病挾臍急痛,胸脅滿;配水溝穴照海穴癲癇。配太沖穴百會穴治頭項痛。

刺灸法:直刺0.5~0.8寸;可灸。

穴義:體內腎經的經水由此外涌而出。

氣血特徵:氣血物質為天之下部的溫熱水氣。

運行規律:由天部橫向傳於然谷穴。

功能作用:散熱生氣。

《黃帝內經》:「腎出於湧泉,湧泉者足心也。」 意思是說:腎經之氣猶如源泉之水,來源於足下,湧出灌溉周身四肢各處。  

學位名解

1.湧泉。涌,外涌而出也。泉,泉水也。該穴名意指體內腎經的經水由此外涌而出體表。本穴為腎經經脈的第一穴,它聯通腎經的體內體表經脈,腎經體內經脈中的高溫高壓的水液由此外涌而出體表,故名。

2.地沖。地,地部也。沖,衝突也。地沖名意指體內腎經的經水由此外涌而出體表。理同湧泉名解。

3.腎經井。井,地部孔隙也。本穴氣血運行是體內經水由地部孔隙外出體表,故為腎經井穴。

4.本穴屬木。屬木,指本穴氣血運行變化表現的五行屬性。本穴物質為體內外出體表的高溫水液,出體表後水液大量氣化為天部的水濕之氣,此氣因其濕重不能上行天部的更高層次,而是蒸升到天部的較低層次,只表現出木的一發特徵,故其屬木。  

按摩保健

湧泉穴按摩

推搓湧泉穴俗稱「搓腳心」,它是我國流傳已久的自我養生保健按摩療法之一。

推搓湧泉穴之所以能防治各種疾病,尤其是老年性的哮喘、腰腿酸軟、便秘等病效果較明顯,這是因為:

(1)中醫的經絡系統是運行全身氣血,聯絡臟腑肢節,溝通上下內外的通路。而俞穴是人體臟腑組織氣血輸注於體表的部位,它與臟腑、經絡有著密切的關係。它可以反應病症,協助診斷和接受各種刺激,從而達到防治疾病的目的。通過推搓湧泉穴,可以達到對腎、腎經及全身起到由下到上的整體性調節和整體性治療的目的。

(2)人類的足底部含有豐富的末梢神經網,以及毛細血管毛細淋巴管等器官,它與人體各個系統、組織、器官有著密切的聯繫。

通過對湧泉穴的推搓可以加強它們之間的相互聯繫,有效地改善局部毛細血管、毛細淋巴管的通透性,和有節律的運動性,從而促進了血液淋巴液在體內的循環,調整人體的代謝過程。

(3)推搓摩擦出現的熱感,就是一種良性的刺激。加之在推搓過程中本身就是一種自我的形體導引運動和身心的修養過程。

利用刺激湧泉穴養生、保健、防病治病的方法有很多,歸結起來可分為三類:一是用藥物烘烤、熏洗;二是用灸療、膏貼;三是用各種按摩手法或其他的物理性方法。

下面是幾種臨床常用的治療方法:

(1)用熱鹽水浸泡雙側湧泉穴。熱水以自己能適應為度,加少許食鹽,每日臨睡覺前浸泡15~30分鐘。

(2)用艾灸或隔藥物灸,每日一次,至湧泉穴有熱感上行為度。

(3)用按摩手法推搓、拍打湧泉穴。

(4)在床上取坐位,雙腳自然向上分開,或取盤腿坐位。然後用雙拇指從足跟向足尖方向湧泉穴處,作前後反覆的推搓;或用雙手掌自然輕緩的拍打湧泉穴,最好以足底部有熱感為適宜。

(5)取自然體位、仰臥位或俯臥位,用自己雙腳作相互交替的對搓動作,可也用腳心蹬搓床頭或其他器械。

俗話說:「若要老人安,湧泉常溫暖。」據臨床應用觀察,如果每日堅持推搓湧泉穴,可使老人精力旺盛,體質增強,防病能力增強。據統計,推搓湧泉穴療法可以防治老年性的哮喘、腰腿酸軟無力失眠多夢、神經衰弱、頭暈頭痛、高血壓、耳聾耳鳴大便秘結等五十餘種疾病。  

主治疾病及方法

1. 慢性咽炎:取吳茱萸30克、生附子6克、麝香0.3克,共研細末,加少許麵粉與醋調和,做成麵餅,將藥餅蒸微熱敷雙側湧泉穴,敷後安睡3小時。若半夜腳心發熱,則火氣下行。每天一次,10次為一療程。

2. 急性扁桃腺炎:取黃連30克、吳茱萸20克,共研細末,混勻貯瓶備用,貼敷時取上藥適量,加火醋調成糊膏狀,晚上睡前敷於雙側湧泉穴,然後用紗布覆蓋,膠布固定。第二天早晨取下,每晚貼敷一次,3次為一療程。

3. 牙齦炎:生附子30克,研為細末,用時取上藥適量,加水調成糊膏狀,敷於雙側湧泉穴,紗布覆蓋,膠布固定,每天換藥一次。本方對腎陰虧損型牙齦炎療效較好。

4. 小兒腹瀉:取苦參蒼朮各30克,共研為細末,用時取上藥適量,加米醋調成糊狀,敷於雙側湧泉穴,以紗布覆蓋,膠布固定,每日換藥一次,10次為一療程。本方用於濕熱型小兒腹瀉療效較好。

5. 高血壓病:取吳茱萸100克,龍膽草60克,土硫磺20克,硃砂15克,明礬30克,將上藥共研細末,每次用上藥適量,加米醋調成糊狀,貼敷於雙側湧泉穴,覆蓋紗布,膠布固定,兩日一換,1月為一療程。

6. 風熱感冒:取白芥子9克、雞蛋清1個,將白芥子研成細粉,然後用蛋清調勻,分成兩份,敷於雙側湧泉穴,1小時後取下。本方有較好的退熱效果,適用於高熱者。

7. 病毒性結膜炎:取黃連30克,研成細末,用時取上藥適量,用冷開水調成糊狀,敷於雙側湧泉穴,覆蓋紗布,膠布固定,每日一次。

8. 口瘡:取吳茱萸30克,研成細末,貯瓶備用,每次取上藥適量,用醋調成膏狀,敷於雙側湧泉穴,再以紗布覆蓋,膠布固定,每日換藥一次。

9. 經行吐衄:取黃柏丹皮山梔廣鬱金各15克,大蒜適量,共搗爛做成餅狀,敷貼於雙側湧泉穴,以紗布覆蓋,膠布固定,每日一次。

10.小兒流口水:制南星30克,生蒲黃12克,老醋適量。用法:前2味藥研細末,以老醋調成糊餅,包敷足心湧泉穴,男左女右,12小時易之。 小兒流口水,中醫稱為小兒滯頤,多因脾胃濕熱廉泉不約或脾胃虛寒,不能收攝津液所致。本方可平調脾胃寒熱,包敷湧泉穴,乃上病下取之意。

11.治療陽痿:取巴戟天補骨脂仙茅各10克。製法:將上藥共研細末,加入適量食醋調成稀糊狀,分成2份。用法:將調好的藥膏貼敷於雙足的湧泉穴上,外以紗布覆蓋,膠布固定。每天換藥一次,連續用藥5~7天。 功效:溫陽補腎,適用於腎陽虛所致的陽痿。

12.治療遺精:取龍骨牡蠣芡實沙苑蒺藜各30克,五味子龜板各20克,菟絲子15克。製法:將上藥共研細末,調勻,裝瓶備用。用法:每次取藥末適量,加入食醋調成稀糊狀,貼敷於雙足的湧泉穴上,外以紗布覆蓋,膠布固定。每天換藥一次,7天為一個療程。功效:補腎固精,適用於遺精、早泄、腰酸耳鳴、倦怠乏力等。

13.治療強中陰莖異常勃起):取水蛭9條,麝香0.3克,蘇合香`克,蜂蜜適量。製法:先將水蛭烘乾,研為細末,再加入麝香、蘇合香共研細末,調勻,加入適量蜂蜜調成稀糊狀。用法:當陰莖勃起時,取調配好的藥膏貼敷於雙足的湧泉穴上,外以紗布覆蓋,膠布固定。每天換藥一次,一般用藥3~5次後,即可使病情得到緩解。功效:活血通絡,適用於陽強不倒。

14.治療前列腺肥大:取水仙頭1個,大麻子30粒。製法:將大麻子去殼,與水仙頭一起搗爛成泥糊樣。用法:取調配好的藥膏貼敷於雙足的湧泉穴上,外以紗布覆蓋,膠布固定。每天換藥一次,連續用藥7~10天。功效:通絡利濕,適用於老年性前列腺肥大。

15.治療副睾腫大:取吳茱萸、蜂蜜、黃酒各適量。製法:將吳茱萸放入鍋內以文火翻炒,炒至藥物呈灰白色或白色時將鍋移開,冷後研末。每次取吳茱萸末30克,加入適量的黃酒、蜂蜜調成稀糊狀。用法:將調配好的藥膏貼敷於雙足的湧泉穴和腹部中極穴(臍下4寸)上,藥膏厚度約5毫米,外以軟塑料膜覆蓋,膠布固定。這樣可以保持濕潤,增強藥效。隔天換藥一次,5次為一個療程,停藥3~5天,再進行下一個療程。一般用藥3~5周疼痛消失。 功效:溫經散寒活血止痛

參看

人體穴位專題

腧穴相關電子書

人體穴位圖

人體穴位圖主頁(包含找穴方法視頻教程等內容)

互動版人體穴位圖 穴位功能說明圖 十四經脈穴位圖 人體穴位圖黑白大圖
互動版人體穴位圖足部.jpg
X tui.png
Jx-5-dan.jpg
Toubuxue.jpg
關於「湧泉穴」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