龜板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Bkbib.jpg

動物

龜 板

本品為常用中藥,原名"龜甲","神農本草經"列為上品。目前商品中,由於加工方法不同,分為"血板"和"湯板"二類,習慣認為以血板為佳。  

原動物

烏龜 別名:金龜。

Chinemys (Geoclemys) reevesii (Gray)-脊椎動物門Vertebrata,爬行綱Reptilia,龜鱉目Testudiuata,龜科Testudinidae

水棲爬行動物。頭形略方,吻端尖圓;頜無齒而成角質喙,鼓膜明顯;身體表面復以表皮形成的鱗甲,或稱角板,鱗甲下面為真皮形成的骨板;背面鱗甲棕褐色;頂鱗甲後端寬於前端;中央為五枚脊鱗甲,兩側有四對肋鱗甲,綠鱗甲每側十一枚;肛鱗甲二枚;腹面由六對鱗甲組成;淡黃色。背、腹鱗甲在體側相連。尾短而尖細,四肢較扁平,指、趾間具蹼,後肢第五趾無爪,余者均有爪。

烏龜多群居,常棲息在川澤湖池中,肉食性,常以蠕蟲及小魚類為食。生活力頗強,數月斷食可以不死。

分布於河北、河南、山東、安徽、廣東、廣西、湖北、四川、雲南、陝西等地。

[採制]

全年皆產,以8~12月產量最多,捕捉後殺死,取其腹板,刮淨筋肉,晒乾,稱為"血板";若將烏龜用熱水煮死,取腹板,去淨筋肉晒乾則稱為"湯板"。

[炮製]

1. 生龜板:與鱉甲同。

2. 制龜板:與鱉甲同。

[藥材及產銷]

本品為龜的腹板。

[名稱] 龜板Carapax Testudinis 別名:烏龜殼(湖南)、下甲(湖北、山西、河北)、烏龜板(江西)。

[產地及銷售習慣] 主產於長江流域之湖北沔陽、黃崗、邦感,安徽蕪湖、安慶,湖南常德、漢壽,江蘇南通、蘇州、鎮江,浙江海寧、嘉興等地。銷全國並出口。此外廣東、四川、貴州、福建、陝西、河南、上海亦產,一般自銷。

化學成份]

含骨膠質、水解物含多種胺基酸、蛋白質、脂肪及鈣鹽等。

藥材鑒別]  

性狀鑒別

腹板略呈板片狀,長方橢圓形,肋鱗板附於兩側,略呈翼狀。長10~20厘米,寬7~10厘米,厚約5毫米。外表面黃棕色至棕色,有時具紫棕色紋理,內表面黃白色至灰白色。腹板由12塊腹鱗甲對稱嵌合而成,鱗甲間呈鋸齒狀嵌合,前端較寬略呈圓形或截形,後端較狹且內陷,呈V形缺刻,兩側的肋板由4對肋鱗甲合成,在其兩端往往留有一塊殘缺綠鱗甲。表面光滑,外皮尚存,有時略帶血痕(血板),或無光澤,皮已脫落(湯板)。質堅硬。斷面外緣為牙白色,堅實,內為乳白色或肉紅色,有孔隙。氣腥,味微咸。

以質干、板上有血斑、塊大無腐肉者為好。

[效用]

性味] 甘咸、寒。

[功用] 滋腎潛陽,退虛熱

[主治] 腎陰不足骨蒸勞熱、久咳、咽干口燥遺精崩漏帶下、腰膝痿弱無力、久痢久瘧等症。

[用量] 10g~25g。

[禁忌] 虛而無熱者忌用。

[附註]

1. 龜板膠Colla Carapacis Testudinis 系龜板經熬煮濃縮加工而成的膠質固塊。5~8月間將龜板浸入水中,使殘肉腐爛與骨甲分離,表面的膜多脫落,然後洗淨,用清水漂至無氣味為止,晒乾,放入鍋中熬煮2晝夜,直至龜板完全變酥時,過濾,再濃縮,最後入模中冷卻,切片晒乾。本品為四方形扁塊,長約2.6厘米,寬約2.5厘米,厚約0.8厘米,褐色略帶微綠,頂端有老黃色略似豬鬃紋之"油頭"。對光視之,透明,潔淨如琥珀。質堅硬。以鬆脆、透明者為佳。龜板膠有滋陰止血之效。

2. 二仙膠(龜鹿二仙膠)Colla Carapacis Testudinis et Cornus Cervi 為龜板膠和鹿角膠的混合物,再加枸杞党參共同溶入,濃縮,入模冷卻,切片乾燥即成。本品為四方形的塊狀,長約2.5厘米,寬約2.5厘米,厚約0.5厘米。以色黑而堅硬、劈開有亮光者為佳。主治骨蒸、潮熱、遺精、陰虛等。

出處

宋 周煇 《清波雜誌》卷十一:「見岸旁漁舟取龜板,用銛刀剜其肉,最為殘酷。」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介一.水龜》:「古者上下甲皆用之,至 日華 始用龜版,而後人遂主之矣。」

............................................................................................................

【藥 名】:龜板

【拼 音】:GUIBAN

【英文名】:Tortoise Shell

【別 名】:龜甲、神屋(《本經》)

龜殼(《淮南子》)

敗龜甲(《小品方》)

敗將、敗龜版(《日華子本草》)

龜筒(《本草衍義》)

龜下甲(朱震亨

龜底甲(《藥品化義》)

龜腹甲(《醫林纂要》)

元武版、坎版、拖泥板(《藥材學》)

【處方名】:龜板、龜版、生龜板、炒龜板、炙龜板、醋龜板、龜板膠、酥龜板等

處方中寫龜板指生龜板,為原藥材洗淨晒乾,搗碎入藥者。

炒龜板為淨龜板片用砂子炒黃入藥者。

醋龜板又名炙龜板。為淨龜板片用砂子炒黃,趁熱浸入醋中,用清水沖洗後晒乾入藥者。滋陰功效增強。

龜板膠又名龜膠龜甲膠、龜板膏。為淨龜板經煎熬、濃縮製成的膠質塊狀物,褐色半透明。兼有補血止血之功。

【商品名】:血板:又名血龜板。將烏龜殺死,取腹甲剔除筋肉,洗淨晒乾所得之龜板藥材。

燙板:又名湯板,將烏龜煮死所得之龜板藥材。均以去淨筋肉、乾燥潔淨者為佳。

【功 效】:滋陰,潛陽,補腎,健骨。

【主治】:治腎陰不足,骨蒸勞熱,吐血衄血,久咳,遺精,崩漏,帶下,腰痛骨痿,陰虛風動,久痢,久瘧,痔瘡,小兒囟門不合

【性味歸經】:咸甘,平。①《本經》:「味咸,平。」②《別錄》:「甘,有毒。」③《藥性論》:「無毒。」入肝、腎經。①《雷公炮製藥性解》:「入心、脾、肝三經。」②《本草經疏》:「入足少陰經。」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8錢;熬膏或入丸、散。外用:燒灰研末敷。

【用藥忌宜】:孕婦或胃有寒濕者忌服。《本草經疏》:「妊婦不宜用,病人虛而無熱者不宜用。」

【藥物配伍】:《本草經集注》:「惡沙參蜚蠊。」《藥對》:「畏狗膽。」《本草備要》:「惡人蔘。」配鱉甲,養肝益腎、精血互化。配知母,滋陰降火;配元參,軟堅散結;配黃柏,水火濟之。

【藥用部位】:本動物的肉(龜肉)、血(龜血)、膽汁龜膽汁)、腹甲所熬之膠(龜版膠)亦供藥用,各詳專條。

【動植物資源分布】:分布河北、河南、江蘇、山東、安徽、廣東、廣西、湖北、四川、雲南、陝西等地。藥材主產湖北、安徽、湖南、江蘇、浙江等地。此外,廣東、四川、貴州、福建、陝西、河南、上海等地亦產。

【藥材的採收與儲藏】:全年均可捕捉,但以秋、冬為多。殺死後,剔除筋肉,取其腹甲,洗淨,晒乾或晾乾,稱為「血版」。如煮死後所取的腹甲,稱為「湯版」。過去商品均為腹甲,近年來亦開始採用背甲。①《別錄》:「龜,生南海池澤及湖水中。采無時,勿令中濕,中濕即有毒。」②《蜀本草》:「《圖經》雲,此江河湖水龜也,湖州、江州、交州者皆骨白而厚,色分明。今所在皆有。」

參看

關於「龜板」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