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拿手法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推拿手法(massage manipulation),以治療、保健為目的,用手或肢體其他部位,按各種特定的技巧動作,在身體的某些部位或穴位進行操作的方法。

目錄

簡史

推拿手法源於人類最初的本能動作,如摩擦取暖、撫按傷痛、母嬰間撫摸及人體間相互觸摸等。甲骨文載手法的代稱和基本手法為「拊」。江陵張家山早期漢墓出土的《引書》中有「摩足跗」、「搖指」等手法,並記載了顳頜關節半脫位的口內複位法;《五十二病方》中載有按、摩、搔、刮等10餘種手法,並有按壓止血法、藥巾按摩法等。《內經》,則對手法的名稱、診斷、定位、作用、機理、適應症禁忌症等有較詳細的論述。漢代張仲景膏摩列為保健方法。三國時期華佗則提出了推拿失治、誤治的觀點。晉代葛洪肘後方》所述手法,已不再是簡單的向下按壓、摩擦,而有了力點向上的抄舉法及擠壓、提捏等,並介紹了美容法、指掐急救法等。唐代王燾外台秘要》集前世醫書,載許多手法,其引文均註明出處,為後世探索手法源流提供了線索。宋代的《聖濟總錄》重在對手法的分析總結,強調中醫辨證施法。金代張子和首將推拿列為汗法。明代危亦林世醫得效方》載懸吊複位法,領先世界600餘年。明清時期,《保嬰神術.按摩經》載的小兒推拿八法,《醫宗金鑒》的正骨八法對後世影響極大,並形成了多種推拿流派,如點穴推拿、一指禪推拿、內功推拿等。

技術要求

推拿手法技術的基本要求是持久、有力、均勻、柔和。「持久」是指手法能夠持續運用一定時間,保持動作和力量的連貫性。「有力」是指手法必須具備一定的力量,並根據治療對象、體質、病證虛實、施治部位和手法性質而變化。「均勻」是指手法動作的節奏、頻率、壓力大小要一定。「柔和」是指手法動作的輕柔靈活及力量的緩和,不能用滯勁蠻力或突發暴力,要「輕而不浮,重而不滯」。以上要求是密切相關、相輔相成的。持久能使手法逐漸深透有力,均勻協調的動作可使手法更趨柔和,而力量與技巧相結合則使手法既有力又柔和,即所謂「剛柔相兼」。在手法的掌握中,力量是基礎,手法技巧是關鍵,兩者必須兼有。

命名及分類

推拿手法名稱見之於文字的多達400多種,常用100餘種。這些手法的命名,有的按動作方式,如推、拿、按、摩等;有的按動作形象,如獅子滾繡球、鳳凰單展翅等;有的根據手法作用,如通、和、舒、補等;有的根據施術部位,如開天門、打馬過天河等;有的按操作過程,如開手、收式等。通常根據推拿手法的動作形態將其分為6類:①擺動類手法,以指或掌、腕關節做協調的連續擺動動作,包括一指禪推法纏法滾法揉法等。②摩擦類手法,以掌、指或肘貼附在體表作直線或環旋移動,包括摩法、擦法、推法搓法抹法等。③擠壓類手法,用指、掌或肢體其他部位按壓或對稱擠壓體表,包括按、點、壓、拿、提、擠、捻等。④振動類手法,以較高頻率的節律輕重交替刺激,持續作用於人體,包括抖法振法等。⑤叩擊類手法,用手掌、拳背、手指、掌側面和桑枝棒等叩打體表,包括拍法、擊法彈法等。⑥運動關節類手法,使關節做被動活動的一類手法,包括搖法扳法拉法等。關於推拿手法的動作和名稱,各家說法不一,有的手法動作相似而名稱不同,有的名稱相同而動作各異。現代臨床常用的手法主要有推法、拿法、按法、摩法、滾法、擦法、搖法、扳法、拉法、振法、擊法、理法等。這些手法可以單獨使用,也可把兩種手法結合起來組成複合手法,如按揉法、掐揉法、拿捏法等。

推法

用指、掌或肘著力於人體一定部位或穴位,做單方向的直線推動方法。推法可分為平推法直推法旋推法分推法、合推法等。平推法又分為拇指平推法、掌平推法、拳平推法、肘平推法4種。一指禪推法的動作比較特殊,是一指禪推拿中的主要手法。抹法、勾法和刮法等,與推法動作相似。推法的作用可行氣活血、疏通經絡、解除肌肉痙攣、消腫止痛、活血化瘀

拿法

以拇指與其餘指相對,在某一部位或穴位逐漸用力內收,做節律性的提捏動作方法。由於拿的部位和手法的差異,拿法可分為三指拿、四指拿和五指拿3種。拿法的刺激較強,有疏通經絡、解表發汗、散寒止痛、開竅醒神等作用。臨床應用時,拿後常繼以揉摩,以緩和刺激。三指拿多用於面積較小的部位,四指拿和五指拿適用於面積較大的部位。與拿法動作相似而名稱不同的手法有:抓法捏法、提法、握法挪法擠法擰法(揪法扯法)、扭法捻法、彈筋法等。捏法應用於脊柱部稱捏脊

按法

用手著力在體表某一部位或穴位上,逐漸用力下壓的方法。常用的是指按法與掌按法。指按法有開通閉塞、散寒止痛等作用。掌按法接觸面積大,刺激緩和,適用於治療面積大而又較為平坦的部位,如腰背部、腹部等。具有疏鬆筋脈溫中散寒等作用。按法的按壓方向要垂直,用力由輕到重,穩而持續,使刺激充分透達至機體組織的深部。忌用迅猛的爆發力。按法常與揉法結合使用,組成按揉複合手法,即在按壓力量達到一定深度時再作小幅度的緩緩揉動,使手法剛中兼柔,既有力而又柔和。與按法動作相似的手法有肘壓法點法勾點法掐法蝶轉法捫法抵法、拔法等。

摩法

是推拿手法中最輕柔的一種。摩法是用手指面或手掌面附著在體表的一定部位上,作環形而有節律的撫摩,而不帶動皮下組織的方法。肘關節微屈,腕部放鬆,撫摩時順或逆時針方向均可,每分鐘頻率120次。有和中理氣、消積導滯、調節腸胃蠕動等功能。古代用摩法時還常配以藥膏,以加強手法的治療效果,稱膏摩。近代有用蔥薑汁冬青膏、松節油等作為摩法時的輔助用藥。摩法可分為指摩法和掌摩法,與摩法動作相似的手法有撫法拭法、揉法、挪法、搓法等。

滾法

手握空拳,以指間關節突起部著力附著在體表一定部位上,腕部放鬆作均勻的前後往返擺動,使拳作來回滾動狀的方法。滾法有舒筋活血解痙止痛、滑利關節、消除肌肉疲勞等作用。可用於頭部、肩背、腰及四肢關節處。

與滾法動作類似的手法是法。法是在滾法的基礎上作了改革,發展成為「法是推拿」中的主要手法。法是以小指掌指關節背側為吸定點,掌背三角形為接觸面,以肘部為支點,前臂作主動擺動,帶動腕部作伸屈和前臂旋轉的複合運動。適用於肩背腰臂及四肢等肌肉較豐厚的部位。有舒筋活血、滑利關節、緩解肌肉、韌帶痙攣、促進血液循環及消除肌肉疲勞等作用。

擦法

用手掌緊貼皮膚,稍用力下壓並作上下或左右直線往返摩擦的方法。擦法的操作基本上分為3種:一是用全掌著力摩擦,稱掌擦法。二是用大魚際著力摩擦,稱魚際擦法。三是用小魚際著力摩擦,稱側擦法。掌擦法接觸面較大,產生熱量較低,適用於肩背、胸腹等面積較大而平坦的部位,有溫通經絡、寬胸理氣、調理脾胃扶正祛邪等功能。魚際擦法接觸面較掌擦法為小,產生熱量中等,適用於四肢部,多用於上肢部,有溫經活血消瘀止痛等功能。側擦法接觸面較小,產生熱量最高,適用於肩、背、腰骶及下肢部,有溫經散寒祛風活血、溫腎壯陽等功能。

搖法

使關節作被動的環轉活動方法。用一手握住(或扶住)被搖關節近端的肢體,另一手握住關節遠端的肢體,作緩和迴旋的轉動。使用搖法時,搖轉幅度要由小到大,動作緩和,用力要穩。有舒筋活血、滑利關節、松解粘連、增強關節活動功能等作用。


扳法

用雙手向同一方向或相反方向用力扳動肢體,使關節伸展或旋轉的手法。扳法亦屬被動運動,常在搖法使用的基礎上應用,在某些情況下是搖法的加強手法。扳法中力的傳遞比搖法更為直接,因此在使用時必須謹慎,要嚴格掌握扳法的適應症和技巧。扳法在不同部位有不同的操作手法,常用的有頸椎旋轉扳法、腰椎後伸扳法、肩上舉扳法、肘關節扳法、腕關節扳法、踝關節扳法等。


拔伸

固定肢體或關節的一端,牽拉另一端的方法。又稱牽引法拽法抻法、拔法。在推拿中常用於頸腰椎疾病、四肢關節功能障礙、軟組織粘連、攣縮以及小關節錯位等症。牽引拔伸的動作要穩而持續、不可用突發性猛力,應根據不同的部位、病位,控制牽引拔伸的力量和方向。若運用不當,不僅影響療效,甚至會造成不良後果。根據施術部位的不同,常用的操作方法有:頸椎拔伸法、肩關節拔伸法、腕關節拔伸法、指間關節拔伸法。


振法

推拿的輔助手法,又稱顫法、振蕩法等。用手指或掌面按壓在人體的穴位或一定部位上,前臂和手部肌肉強力地靜止性用力,產生自主性振顫動作。振法多用於胸腹部,具有祛瘀消積、活血止痛、溫中理氣和調節腸胃的功能。以產生振動為主的尚有振動法、抖法、牽抖法等。

擊法

以手擊打、拍擊特定部位的手法。因擊打時的接觸面大小和所用力量的不同,手法有擊、拍、叩、搖、啄和棒擊法等區別。其中用力較重的擊法主要有拳擊法和掌擊法。如果用特製的桑枝棒擊打,則稱棒擊法。拳擊法用拳背平擊一定部位或穴位。掌擊法是以掌根部為著力點,擊打一定部位。棒擊法多用於肩、背、腰、臂及下肢部,治療肢體麻木、淺表感覺遲鈍。拍法是五指併攏,用虛掌平拍一定部位。常用於肩背、腰骶及下肢外側部。叩法較擊法力量輕,可用半屈拳輕輕叩擊,兩手交替上下如擊鼓狀;也可兩手相合,五指略分開,用小指側扣擊一定部位,有舒松筋脈、消除疲勞的作用,可用於肩背及四肢部。啄法是兩手五指微屈分開,成爪形或聚攏成梅花形,交替上下輕擊一定部位,擊打速度要輕快有節律,如雞啄米狀,故稱啄法。可用於頭部和背部,有安神醒腦、疏通氣血等作用。

理法

又稱縷法。手握肢體,一松一緊自上而下循序移動,如此反覆進行。理法是推拿治療中的輔助手法,常用於其他手法之後,有理順筋脈的作用,多用於四肢部。和理法相類似的手法尚有勒法捋法梳法搔法拂法等。

其他手法

如正骨八法中的端法;治療外感頭痛頭脹,有祛風散寒、退熱止痛作用的扯法;用單足或雙足踩踏患者一定部位的踩蹺法;常用於扳肩、扳腰的推扳法等。

關於「推拿手法」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