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子和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張子和(約1156~1228),即張從正。金代醫學家。字子和,號戴人。睢州考城(今河南蘭考)人。金元四大家之一,攻下派倡導人。興定(1217~1222)中曾擢為大臣,不慕名利,無何辭去。其學繼承劉河間,用藥多寒涼,提倡汗、下、吐三法治病,提出「攻邪論」,成為攻下派之祖。代表作有《儒門事親》15卷。他認為人身之病非人身素有,或自外入,或自內生,皆為邪氣。如天之六氣風、寒、暑、濕、燥、火,地之六氣霧、露、雨、雹、冰、泥,人之六味、苦、甘、辛、咸、淡,均可致病。治療多用汗、下、吐三法。他的三法範圍很廣,凡能使邪從上竅而出者,皆為吐法,如引涎漉誕、涕氣追淚、嘔吐出痰等;凡能解表者,皆屬汗法,如灸、熏、渫、洗、熨、烙、針刺、砭射、按摩、服藥等;凡能使邪氣下行者,皆屬下法,如催生下乳、磨積、逐水通經、泄氣、通便利尿等。因此除補法外,臨床治法,基本囊括於他三法之內。他還提出,「攻邪用藥,扶正以食」的正確治療觀點,對於各科病的具體食療法亦較為詳盡。他將疾病分為風、寒、暑、濕、燥、火六門。他還提倡心理療疾,以情制情的主張。主張「悲勝怒,以愴惻苦楚之言感之;恐勝喜,以迫遽死亡之言怖之;怒勝思,以污辱欺罔之言觸之;喜勝悲,以戲謔褻狎之言娛之;思勝恐,以慮彼志此之言奪之。」並且留下大量心理療疾的驗案。

門人有常德、麻知幾李子范等。後繼者有元末王珪、明初王三尊以及日本中神琴溪等。他的治療方法曾被清代走方醫發揮為「禁截頂串」諸法,而視為專門絕技,清代趙學敏將走方醫之技編為《串雅》。但張子和的一些主張過於偏激,《四庫總目》說他「中間負氣求勝,不免過激。」

關於「張子和」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