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完素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劉完素

劉完素,金代醫學家(約1120-1200年)。字守真,別號守真子,自號通玄處士,金代河間(今河北河間)人。因長年居於河間(今河北省河間縣),故人稱「河間先生」或「劉河間」。又傳原籍為河北甘肅寧楊邊村(今師素村)。他自幼聰慧,耽嗜醫書,因母病,三次延醫不至,不幸病逝,遂使之立志學醫。二十五歲時即研習《黃帝內經》,刻意攻讀,終有所悟,對《內經》有其獨到體會,提出人身之氣皆隨五運六氣而有所興衰變化,指出運氣常變,應當掌握其規律,又闡發《內經》之病機十九條,認為人體致病皆為火熱,治病需從寒涼法入手。以降心火益腎水為第一要旨。他反對套用古方,非議濫用《局方》燥熱之劑。因其善用寒涼,後世稱其為寒涼派,為金元四大家之代表人物之一。其著述甚豐,《素問玄機原病式》、《黃帝素問宣明論方》(簡稱《宣明論方》)、《素問病機氣宜保命集》均為其代表作。尚有《傷寒直格》、《三消論》、《運氣要旨論》、《治病心印》等多種,有些著作尚待進一步探究其是否真為劉氏本人之作品。其弟子甚多,荊山浮屠、馬宗素、穆子昭均傳其學。

他初曾拜陳先生(陳師夷?)為師,學成後獨立行醫,聲譽漸隆。其為醫,獨好《素問》,朝夕研讀,手不釋卷,終得要旨,並根據其原理,結合北方環境氣修特點,及民眾飲食醇厚、體質強悍的特性,圍繞《內經》病機十九條,倡傷寒火熱病機理論,主寒涼攻邪,善用防風通聖散、雙解散等方治療,名盛於大定、明昌年間(1161~1195年)。金彥宗曾三次徵聘,堅辭不就,章宗愛其淳素,特賜號為「高尚先生」。隨著他的創新理論廣泛流傳,師從者甚多,先後有荊山浮屠、葛雍、穆子昭、馬宗素、鎦洪、常德、董系、劉榮甫等從之,私淑者也不少,如張從正、程輝、劉吉甫、潘田坡等,最終形成明顯的寒涼攻邪醫風。開創了金元醫學發展的新局面,形成金元時期一個重要學術流派「河間學派」。

劉氏一生著述較多,主要有《黃帝素問宣明論方》(1172年)15卷,《素問玄機原病式》(1186年),《內經運氣要旨論》(即《素問要旨論》),《傷寒直格》(1186年)3卷,《傷寒標本心法類萃》(二卷),《三消論》《附《儒門事親》》,《素問藥注》(已佚),《醫方精要》(已佚),其他託名劉完素的著作還有《習醫要用直格並藥方》、《河間劉先生十八劑》、《保童秘要》、《治病心印》、《劉河間醫案》等。後人多把完素的主要著作統編成「河間六書」、「河間十書」等,其中或加入金元其他醫家的著作。

劉完素是當時名聲顯赫的醫家,是中醫歷史上著名的「金元四大家」之一的「寒涼派」的創始人。在理法上,他十分強調「火熱」之邪治病的重大危害,因此,後世稱其學說為「火熱論」;治療上,他主張用清涼解毒方劑,故後世也稱他作「寒涼派」。

劉完素生活在宋末金初,當時,中國的醫學發展經過了盛唐時的輝煌成就和宋代的普及之後,形成了很多的學術派別。各派學術思想百花齊放,是醫學史上的諸「醫」百家的時期。所謂「金元四大家」,就是當時最為成熟,也是最具代表性的四大醫學學派。

劉完素生活的河間地區,正是金人進攻中原時的主要戰場之一。當時天災橫行,疫病蔓延,疾病橫生,而當時因為沿襲宋時的用藥習慣,人們仍然使用時《太平惠民和劑局方》中的藥物治病。當時的醫生,也都習慣性的使用書中的藥物,就很少能自己進行辨證處方,但是那些藥物對於當時的疾病治療效果卻非常不好。劉完素醫術高超,他仔細研究《黃帝內經》中關於熱病的論述,提出了使用寒涼的藥物來治療當時橫行肆虐的傳染性熱病的主張,結果療效非常驚人。使用這種方法,他治好了許多人的病。這也就是人們稱他做「寒涼派」的原因。

他認為處方用藥,要因人而異,應視病人的身體狀況、所處的環境和疾病的實際情況來選擇用藥,不可一成不變。他也極不滿意於當時朝廷要求使用《局方》,又不可隨意加減的規定,堅持辨證施治,酌情發揮。他家門前車水馬龍,擠滿了遠道而來的發熱患者,甚至一些昏迷的病人是被抬來的。讓他紮上幾針,服了幾付他開的藥以後,竟然奇蹟般地恢復了。有時他還送醫送藥給貧困的病人。一次,他在路上見到一家人正在發喪,得知是產婦難產致死,可他見到棺中有鮮血淌出,便令人放下棺材,馬上開棺診治。他在難產婦的湧泉穴穴位扎了幾針,婦人竟然蘇醒了,再針她合谷、至陰等穴,胎兒竟然順利地產下。家屬忙跪地叩首,視之若神仙下凡。劉完素名聲很大,傳到了金朝廷中,金章宗為了攏絡人心,請他到朝中為官,幾次都被拒絕了。朝廷無奈,便賜給了他一個「高尚先生」的名號。

劉完素主要以《黃帝內經》為學術基礎,他精研醫理,把《內經》中的關於火熱病致病原因的內容選摘出來,加以闡釋,這就是著名的《病機十九條》。他還提出了「六氣皆從火化」的觀點,認為「風、寒、暑、濕、燥、火」六氣都可以化生火熱病邪,治病,尤其是治療熱性病的時候必須先明此理,才能處方用藥。他所創方劑涼隔散、防風通聖散、天水散、雙解散等,都是效驗頗佳的著名方劑,至今仍被廣泛應用著。對於《內經》中的「五運六氣」,他也有著精闢的研究和獨到的見解,並十分善於運用五運六氣的方法來看病。他認為沒有一成不變的氣運,也就沒有一成不變的疾病,因此,醫生在處方用藥的時候必須靈活機變,具體分析。劉完素在治療熱性病方面的完整理論和對「五運六氣」的獨到見解,對後世中醫學的發展有著深刻影響,甚至對於溫病學派的形成也有著至關重要的鋪墊作用。

後人為了紀念劉完素對人民做出的突出貢獻,在他死後的幾百年中,不斷地為他修建廟宇,鐫刻石碑,歌功頌德。直到今天,河間縣西九吉鄉的中劉守村和後劉守村之間還有他的墓,「劉爺廟」曾被日本帝國主義摧毀,解放後又重新整修,每年的正月十五都舉行隆重的廟會來紀念他,足見他的影響是十分深遠的。

《四庫全書提要》說:「儒之門戶分於宋,醫之門戶分於金元。」中國醫學發展到金元,形成了醫學流派「四大家」,即劉完素(守真)、張從正(子和)、李杲(東垣)、朱震亨(丹溪)爭鳴的局面。

劉完素是金元四大家之首,寒涼派的代表人物。學術上以倡言「火熱論」著稱,對後世影響較大。著有《素問玄機原病式》、《素問病機氣宜保命集》、《素問要旨論》、《傷寒直格》、《傷寒標本心法類萃》、《三消論》、《宣明論方》等書。其中最著名的《宣明論方》,是根據《內經》解釋病源,其有獨特之處。他自己獨創的方劑——「防風通聖散」,用藥達十七味,為表裡雙解的有效方劑,直到目前,臨床上仍在應用。 劉完素,字守真,自號通玄處士,又稱劉河間,皇帝賜予「高尚先生」稱號。河間(今河北省河間縣)人,約生於北宋大觀四年(公元一一一O年),卒於南宋慶元六年(公元一二OO年)。他出身貧苦,早年因母親病不治而死,便立志學醫。他大半生雲遊四方,謀食於江湖。

劉完素所處的時代,正是南宋和金對峙的時代,此時烽煙四起,衰鴻遍野,百病叢生。統治階級為了從精神上麻醉人民,積極倡導運氣學說,規定習醫的人,須考運氣論。所謂運氣,即是說天有六氣(風、寒、暑、濕、燥、火),地有五運(水、火、土、金、木),以十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配五運,十二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對六氣,用紀年的干支推定歲氣,再由歲氣推定應得的疾病,並定以施治的方法。這種理論,起初大多數醫生不肯接受。後來,竟成為他們的思想意識。有書叫《素問入式運氣論奧》和《本草衍義》出來後,醫學界運氣之學更蔚然成風。此外,當時一般醫生受《局方》的影響,拘泥偏執,喜用辛燥藥物,治病多所不濟。究竟運氣學說與醫藥有什麼關係?怎樣對待《局方》的影響?這都是當時必須解決的問題。劉完素是個職明正直的人,目睹人民在異族統治下的痛苦,不願跟他們同流合污。金朝皇帝章宗三次聘請他出來做官,都被拒絕了。他日夜思考著上述的兩個問題,情願為解除人民的病苦,深入研究醫學,雖耗盡畢生精力,也在所不辭。

劉完素生於洋邊村(今肅寧縣師素村)。幼年喪父,家境貧寒。北宋政和七年(1117年),因水災隨母逃難,定居今河間縣十八里營村(今劉守村),故世人稱其為劉河間。辭世後,保定、河間十八里營、肅寧洋邊村都建廟紀念。明正德二年(1507年)敕封其為「劉守真君」,以揚聖名。明萬曆年間,劉守廟擴為「劉守真君廟」。正月十五、三月師素廟會延續至今。保定市、肅寧縣師素村,分別於84年和93年重修「劉守真紀念堂」和「劉守真君廟」。

成就

中國臨床醫學從《傷寒論》問世以來,又經過700餘年的實踐,對疾病發生髮展及辨證施治規律的認識有了很大提高。劉河間潛心研究《內經》及當時盛行的五運六氣學說,並結合臨床實際,闡明生理病理及治療規律。認為「人一身之氣,皆隨四時運六氣盛衰而無相反」,用亢害承製理論解釋病機。在病理變化中指出,本質與現象不合是因為五運之中,一運過極而他運承製使然,即「己亢已極,則反似勝己之化」,如寒極似火、熱極反寒等。他深研《內經》病機十九條,發現六氣為病中缺少燥淫,因而補充「諸澀沽涸,幹勁皴揭,皆屬於燥」一條,使《內經》六氣病機得為全璧。並以臟腑病機、六氣病機與運氣學說相結合,將病證分為五運主病、六氣主病等大類,可謂綱舉目張。於雜病方面,對消渴病有獨到之處,他發展了傷寒學說,力倡寒涼治溫熱,給中醫治熱病另闢一途,對其後攻邪派(見張子和)、滋陰派(見朱丹溪)之形成開一先河。他反對晉唐以來不少醫家注重搜集中藥方劑,而忽視醫學理論研究的傾向,提出新的病機學說,為金元醫學爭鳴之先導,並形成了河間學派,對後世影響很大。弟子有馬宗素、穆大黃、荊山浮屠等,羅知悌(朱丹溪之師)為其再傳弟子,葛雍、鎦洪、張子和則是私淑弟子。

但劉河間用藥多寒涼,《四庫總目》說他「多用涼劑,偏主其說者,不無流弊。」

關於「劉完素」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