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轉到: 導航, 搜索

(Brain),位於人體顱骨腔內,由髓彙集而成的器官組織。又稱「髓海」,屬奇恆之腑。腦與脊椎中的髓相通,為督脈足太陽膀胱經足厥陰肝經所絡屬,主視覺聽覺以及精神意識和思維活動。當腦髓不足或所絡屬的經絡發生病變而影響腦時,會產生精神和神志方面的病患。中醫藏象學說認為,人的精神意識和思維活動統歸於心而分屬五臟,因此有關腦病變辨證論治是從五臟尤其是心臟入手的。

中醫的腦其實體雖與西醫的腦同名同物,但認識有所不同。中醫學對腦的認識有一個過程,始見於《內經》,如《素問.脈要精微論》中的「頭者,精明之府」,《素問.靈蘭秘典論》中的「心主神明」,《靈樞.海論》中的「腦為髓之海」、「髓海不足,則腦轉耳鳴,脛眩冒,目無所見,懈怠安臥」等。明代以後的醫家,對腦的功能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如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指出「腦為元神之府」,主人的精神活動。清代汪昂在《本草備要》辛夷條下記金正希「人之憶性,皆在腦中」之說,強調了腦主思維的生理功能。王清任則把人的憶、視、聽、嗅、言等感官功能皆歸於腦。明確指出「靈機記性,不在心在腦」。

儘管前人對腦的生理和病理有一定認識,但在臨床實踐中仍然以中醫藏象學說為指導,強調腦的功能分屬五臟,其中與心、肝、腎的關係尤為密切:①腎藏精,生髓通腦。《靈樞.經脈》指出:「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腦髓生。」腎臟精氣盛衰關係著腦髓的盈虧。根於腎的督脈,則有運行精氣、充養腦髓的作用。②心藏神,主人的精神、意識、思維活動。且心為五臟六腑之大主,「憂動於心則肺應,思動於心則脾應,怒動於心則肝應,恐動於心則腎應」,「情志之傷……無不從心而發」(《類經》)。③肝藏魂,主疏泄,對膽汁的產生、貯藏和排泄起調節、控制作用,從而又影響著膽主決斷的功能。因而當人發生精神、神志方面的病患時,就不能單純責之於腦,而要聯繫其他臟器進行綜合分析和確定治法。

腦的病變主要表現為精神、神志方面的異常,其成因有的是腦髓不足或痰、血瘀阻腦府引起,也有因外邪或其他臟腑功能失調通過與腦絡屬的經絡影響所致。如腦髓不足,可導致頭暈、視物昏花、記憶力減退等症状,治療應著重補腎益髓,以益神志。若兼有濕痰瘀阻,則配合化瘀通絡的藥物。如心火暴甚,肝風內動,迫血上涌可致中風,患者神志不清半身不遂,治予清心平肝開竅熄風;而許多熱病中出現的昏迷驚厥,又需審其因痰、因瘀蒙蔽心竅的不同,分別治以清熱滌痰開竅或清熱化瘀開竅。

平時注意鍛煉身體,保持樂觀情緒,學習和工作注意用腦適度,均有助於強身健腦

參看


人體百科 - 神經系統

| 神經元 | 脊髓 | 中樞神經系統 | 周圍神經系統 | 體神經 | 自主神經 | 腸神經 | 交感神經系統 | 副交感神經系統 | 視覺器官 | 味覺器官 | 嗅覺器官 | 聽覺平衡器官

關於「」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給腦條目的留言

--神農背簍 2015年10月17日 (六) 16:33 (CST)

留言: 非常齊全,以前我找中醫內容往往去維基百科。現在打不開了,到這裡一看。覺得更好。贊一個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