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覺器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感覺器(sensory organs)是機體感受刺激的裝置,感受器(receptor)及其附屬結構的總稱。感受器與感覺器二詞,有時互相通用,但嚴格地說其含義並不等同。感受器主要指能感受某種刺激而產生興奮的結構。它們廣泛地分布於機體各部,其形態和功能各不相同。有的結構十分簡單,僅為感覺神經的游離末梢;有的結構較為複雜,由一些組織結構形成被囊包裹神經末梢構成,例如環層小體觸覺小體等。而感覺器不僅感受裝置更為完善,而且具有複雜的附屬裝置。例如,視覺器官視器除光感受器(視網膜)之 外,還包括眼的屈光系統和保護、運動裝置等。聽覺器官不僅指聲音感受器,還包括耳的其它結構,如耳的傳音部分。視器、聽器等屬特殊感覺器,或簡稱感覺器。  

目錄

感覺器功能

感受器的功能是感受機體內、外環境的相應刺激並將之轉換為神經衝動。該神經衝動經過感覺神經和中樞神經系統傳導通路傳到大腦皮質,從而產生相應的感覺。在正常狀況下,感受器只對某一種適宜的刺激特別敏感,例如,視網膜的適宜刺激是一定波長的光。耳蝸的適宜刺激是一定頻率的聲波等。高等動物感受器的高度特化,是在長期進化過程中逐漸演化而來的,它使機體對外界各種不同的影響能作出更精確的分析和反應,從而更完善地適應其生存的環境。所以機體的各類感受器是產生感覺的媒介器官,是機體探索世界,認識世界的基礎。 

人體解剖視頻:感覺器解剖

感覺器分類

感受器的分類方法較多,根據其特化的程度可分為兩類:①一般感受器,分布全身各部,如觸、壓、痛、溫度、肌、腥、關節內臟心血管的感受器。②特殊感受器,只分布在頭部,包括嗅、味、視、聽和平衡的感受器。

根據感受器所在部位和所接受刺激的來源,可分三類:①針感受器,分布在皮膚、粘膜、視器和聽器等處,接受來自外界環境的刺激,如觸、壓、痛、溫度、光、聲等物理刺激和化學刺激。②內感受器,分布在內臟和血管等處,接受來自內環境的物理或化學刺激,如壓力、滲透壓、溫度、離子及化合物濃度等。③本體感受器,分布在肌、肌腱、關節和內耳位覺器等處,接受機體運動和平衡時產生的刺激。  

人體感覺器

感覺器

感覺器包括視器、前庭蝸器味器嗅器,它們各自具有特殊的感覺功能,司職嗅、視、味、聽。

視器即眼睛,能感受光波的刺激,辯明色彩、明晦、形體、距離。眼左右各一,在眼眶中,呈圓形,眼球的前方有一層透明的膜稱角膜,其後有虹膜(俗稱黑眼珠),中央有一圓孔即瞳孔,可以隨機變小,也能擴大,以調節視線。虹膜之後有一晶狀體,是具有彈性的雙凸鏡狀的透明體,可以調節焦距,使物體聚中於視網膜上顯像。

視網膜是眼球的最內層(俗稱眼底)由三層構成。光線透過角膜經晶狀體調節,光線落在視網膜上,外層的感光細胞受到刺激後傳到中層的雙極細胞、再傳至內層的節細胞、最後由節細胞的軸突組成的視神經傳至腦的視區

前庭蝸器稱耳,有內耳、中耳外耳組成。

外耳由耳廓外耳道鼓膜組成,是聲音傳導的器官。中耳包括鼓室咽鼓管乳突小房三部分。鼓室中有三塊聽小骨,叫錘骨砧骨鐙骨,三塊小骨連接一起,將聲音傳到內耳。內耳在顳骨岩內部,由構造複雜的管道組成故稱迷路。迷路中有骨質組成的骨迷路和由膜性管腔形成的膜迷路,膜迷路內含淋巴,處在骨迷路內。

膜迷路可分橢圓囊球囊膜半規管蝸管四部分。橢圓囊壁中的橢圓囊斑、球囊中的球囊斑和膜半規管中的壺腹嵴合稱前庭器,與前庭神經相通,是位覺感受器,能調理直線加速減速運動、旋轉運動的起始與終止,前庭器病變會暈眩、失去平衡。

蝸管是聽覺感受器,當聲音傳來時經外耳道→鼓膜→錘骨→砧骨→鐙骨→前庭窗→骨迷路外淋巴→蝸管→內淋巴螺旋器蝸神經大腦內質的聽區

嗅器在鼻。味覺在舌。

參看

關於「感覺器」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