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網膜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Bk6wt.jpg

   視網膜(retina )居於眼球壁的內層,是一層透明的薄膜。視網膜由色素上皮層視網膜感覺層組成,兩層間在病理情況下可分開,稱為視網膜脫離。色素上皮層與脈絡膜緊密相連,由色素上皮細胞組成,它們具有支持和營養光感受器細胞、遮光、散熱以及再生和修復等作用。

Bk6wu.jpg

視網膜內層為襯於血管膜內面的一層薄膜,有感光作用。後部有一視神經乳頭。

視網膜就像一架照相機里的感光底片,專門負責感光成像。當我們看東西時,物體的影像通過屈光系統,落在視網膜上。

視網膜上的感覺層是由三個神經元組成。第一神經元是視細胞層,專司感光,它包括錐細胞和柱細胞。人的視網膜上共約有1.1~1.3 億個柱細胞,有600~700萬個錐細胞。柱細胞主要在離中心凹較遠的視網膜上,而錐細胞則在中心凹處最多。第二層叫雙節細胞,約有10到數百個視細胞通過雙節細胞與一個神經節細胞相聯繫,負責聯絡作用。第三層叫節細胞層,專管傳導

視信息在視網膜上形成視覺神經衝動,沿視路將視信息傳遞到視中樞形成視覺,這樣在我們的頭腦中建立起圖像。

視網膜是一層透明薄膜,因脈絡膜和色素上皮細胞的關係,使眼底呈均勻的橘紅色。後界位於視乳頭周圍,前界位於鋸齒緣,其外面緊鄰脈絡膜,內面緊貼玻璃體

組織學上視網膜分為10層,由外向內分別為:色素上皮層,視錐視桿細胞層,外界膜外顆粒層,外叢狀層,內顆粒層,內叢狀層,神經節細胞層,神經纖維層內界膜

視網膜後極部有一直徑約2mm的淺漏斗狀小凹陷區,稱為黃斑,這是由於該區含有豐富的葉黃素而得名。其中央有一小凹為黃斑中心凹,黃斑區無血管,但因色素上皮細胞中含有較多色素,因此在檢眼鏡下顏色較暗,中心凹處可見反光點,稱為中心凹反射,因此處只有大量的視錐細胞,故它是視網膜上視覺最敏銳的部位。  

結構

視網膜是一層菲薄的但又非常複雜的結構,它貼於眼球的後壁部,傳遞來自視網膜感受器衝動的神經纖維跨越視網膜表面,經由視神經到達出口。視網膜的分辨力是不均勻的,在黃斑區,其分辨能力最強。

從光學觀點出發,視網膜是眼光學系統的成像螢幕,它是一凹形的球面。視網膜的凹形彎曲有兩個優點:(1)眼光學系統形成的像有凹形彎曲,所以彎曲的視網膜作為像屏具有適應的效果,(2)彎曲的視網膜具有更廣寬的視野。  

功能

Bk6wv.jpg

視網膜,又稱為外周腦,從起源來說與大腦相同,是與外界有直接聯繫的部分。從組織上來講,包括十層細胞,它們構成了一個複雜的細胞網路,具有初步的信息處理功能。圖6-2-3是視網膜的簡化圖。

感受器細胞(感光細胞,receptor cell, RC)將光量子能量轉換成電信號,具體地說就是光刺激變成感受器細胞的膜電位超極化,(光致超極化效應),經化學突觸將信號傳到雙極細胞,雙極細胞進而又將信號處理後經化學突觸傳遞到神經節細胞,神經節細胞是唯一的能將視網膜處理後的視覺信息編碼為神經衝動傳輸到腦的細胞。介於感光細胞和雙極細胞之間有一水平細胞層,從光感受器接收信息,並反饋輸出到光感受器,同時也輸出到雙極細胞,在這三種細胞間形成了複雜的突觸聯繫網路層,作為外網狀層內網狀層,雙極細胞——無足細胞層——神經節細胞層。網間細胞接受無足細胞的輸入,逆行投射到外網狀層的水平細胞形成突觸,偶爾也與雙極細胞形成突觸,在內網狀層與外網狀層之間形成了一條離心反饋通路。

感受器細胞包括外段(outer segment,OS)(形狀有的呈桿狀,有的呈錐狀)和內段(inner segment, IS),中間為一個細的連接頸。外段充滿了由膜圍成扁囊狀結構,在膜上鑲嵌有數以百萬計的視色素(visiual pigment, VP),由視蛋白視黃醛構成,兩者的差異在於視蛋白的不同。感受器細胞分類兩類:視錐細胞和視桿細胞。

視錐細胞(core,C): 6.5百萬/單眼,光敏感度低,強光刺激才能引起興奮,但具有分辨顏色的能力。中央凹,僅視錐細胞,密度最高,約150000個/mm2。中央凹的結構特點均為特高的視銳度創造了條件,它是靈長類視網膜適應高視銳度的需要而分化的結果。視覺最敏感。鴿子只有視錐細胞。3種視錐細胞,包含不同的視紫藍質分子,綠視錐細胞 450~675nm,紅-藍。530nm,綠光。藍視錐細胞,455nm(藍光);紅視錐細胞,625nm(橙色光)。

視桿細胞(rod, R):1.25億/單眼,視紫紅質,對弱光敏感,一個光量子可引起一個細胞興奮,5個光量子就可使人眼感覺到一個閃光,不能分辨顏色。貓頭鷹只有視桿細胞。

光照,視紫紅質中的順式視黃醛變構成全反式視黃醛,視蛋白與之分離,視黃醛在酶作用下還原成Va,在暗處,在酶作用下由全反式生成順式。構象變化激活了轉導蛋白(T)一個光量子所激活的視紫紅質分子能與約500個轉蛋白的分子相互作用,使信號放大,轉導蛋白轉而激活磷酸二酯酶(PDE),PDE又使cGMP降解為非活性的GMP,一個PDE分子每秒鐘可使2000個cGMP分子分解,cGMP含量的下降,造成了Na+不能再流入細胞內,於是此細胞電位變得更負,超極化的視桿細胞不再繼續釋放神經遞質遞質釋放量下降,無論刺激多強,只能給出分級的超極化電位,不產生動作電位(無衝動神經元),經過這一系列級聯反應,一個光量子信號放大了約1億倍。

雙極細胞(bipolar cell, BC):只能給出分級電位,不產生動作電位。明顯的呈現中心和周邊同心圓拮抗方式。對感受野中心的光刺激呈去極化,給光——中心雙極細胞;對中心光照呈超極化反應,超極化或撤光—中心雙極細胞。色拮抗雙極細胞

單拮抗細胞:感受野中心對紅光最敏感,周邊區對綠光最敏感。(心理學)時間色對比現象的神經基礎,在注視紅色一段時間後,突然觀看一張白紙,會感到綠色出現的現象,反之亦然。雙拮抗細胞,中心區和周邊區刺激波長改變時,反應的極性也會翻轉,同時色對比現象,當一灰色區域被一紅色區域包圍時,灰色區域呈現出綠色,反之亦然。

神經節細胞(ganglion cell, GC):同心圓拮抗式感受野(視系統中的單細胞活動,若受一定的時間和空間構型的光刺激,視網膜某區域而調製時,該區域就稱為該細胞的感受野)同心圓拮抗形式,即感受野一般是由中心的興奮區和周邊抑制區所組成的同心圓結構,在功能上是相互拮抗的給光區域:給光時,GC單細胞發放頻率升高;撤光區域:撤光時,GC單細胞發放頻率升高;on-off:給光、撤光均升高。1965年,Rodieck關於同心圓拮抗式感受野的數學模型高斯分布的性質,高斯差模型。(difference of two Gaussians) 。神經節細胞的同心圓拮抗式感受野可以解釋心理學中著名的馬赫帶(Mach band)現象,馬赫是19世紀奧地利著名的物理學家:在觀察一個亮度漸變的邊緣時,發現主觀感覺在亮的一端呈現一個特別亮的亮帶,在暗的一端呈現一個特別暗的暗帶。

感受器細胞的總數是視網膜節細胞的100倍,外膝體神經元則與神經節細胞數目幾乎相等,視皮層17區第4層的細胞數幾乎為外膝體細胞數的40倍。所以在17區的第4層,即視皮層的信息入口處存在很大的信息處理容量,從而為視皮層內第一級的精細信息加工創造了條件。

視網膜功能減退血壓長期升高使得視網膜動脈發生狹窄和玻璃樣病變。

視網膜病症状

視網膜病的眼底表現具有許多共同特徵,其中視網膜血循環障礙的改變較為常見,因為它屬於大循環的一部分,與全身動脈壓及靜脈迴流密切相關。它的血流又受局部血管舒縮系統支配。

主要為出現不同程度的視力障礙,如黃斑區的錐體細胞受損可發生中心暗點,中心視力減退和色覺障礙等,該區如有出血、滲出物或水腫,可出現視物變形。視網膜周邊區域桿體細胞受損,可發生視野缺損暗適應減低。當視網膜受刺激時,可有閃光等感覺,即使閉眼時,也有閃爍物飄動感。

視網膜病治療方法

生物學家們經過長期的研究發現:硒對視覺器官的功能是極為重要的。硒能催化並消除對眼睛有害的自由基物質,從而保護眼睛的細胞膜。若人眼長期處於缺硒狀態,就會影響細胞膜的完整,從而導致視力下降和許多眼疾病如白內障、視網膜病、夜盲症等的發生。目前,一些大城市的醫院對眼病患者已開展硒治療,臨床表明,硒對提高視力確有明顯的作用,能治療白內障、視網膜病等多種眼疾。如硒維康口嚼片就很好。

參看

關於「視網膜」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