翼狀胬肉
A+醫學百科 >> 翼狀胬肉 |
翼狀胬肉中醫稱「胬肉攀睛」,俗稱「魚肉」。它是一種很常見的結膜變性疾患。為瞼裂部球結膜與角膜上一種贅生組織,侵犯角膜後日漸增大,甚至可覆蓋至瞳孔區而嚴重影響視力。是瞼裂部球結膜及結膜下組織發生變性、肥厚、增生,向角膜內發展,呈三角形,如翼狀,故名。多見於戶外勞動者,以漁民、農民發病最多,可能與風塵、日光、煙霧等長期的慢性刺激有關。
目錄 |
病因
有人問,我的大眼角長出一塊肉樣組織,這是什麼東西呢?這就是翼狀胬肉。因為它的
形狀很象昆蟲的翅膀,故得此名。祖國醫學稱它為攀睛。翼狀胬肉一般長在大眼角的比較多見,有時可長到黑眼珠上,擋住瞳孔,使視力下降。翼狀胬肉是怎樣形成的呢?它的原因至今還不清楚,一般認為本病與長期野外工作,受風沙、塵土、冷、熱刺激及日光照射有關。同時工作過度勞累、睡眠不足和結膜的慢性炎症也是誘發因素。中醫學認為,本病與心肺經風熱壅盛、經絡淤滯有關。近年來也有人認為,翼狀胬肉與內直肌的節制韌帶發育過強及遺傳因素有密切關係。翼狀胬肉的發生與紫外線的損害密切相關,長期暴露於紫外線及強烈光線的眩光和反射的戶外工作者或喜愛戶外活動的人,戴上防紫外線的眼鏡有一定的預防作用。
分類
分類依據
翼狀胬肉就其形態而言可以分為3個部分:長在黑眼珠上,是胬肉的尖端,叫做頭部。向後呈扇形展開,稍隆起,位於黑白眼珠交界處的叫頸部。伸展到白眼珠表面的寬大部分叫做體部,在它的上面有許多新生血管。
類型簡介
(1)進展型:胬肉的頸部寬大,新生血管多,充血,肥厚,體部呈三角形向兩側伸展,頭部明顯隆起,長入黑眼珠表面,甚至遮擋瞳孔。
(2)靜止型:胬肉長到黑眼珠邊緣上就停止了,它不充血,微紅色,頭部扁平,頸及體部較薄,處於相對靜止狀態,但不自行消退。
假性翼狀胬肉
另外有一種假性翼狀胬肉,它可以生長在黑眼珠邊緣任何一個部位,一般比較小,表面呈灰白色,但也有較肥厚的。常常由於外傷、角膜邊緣潰瘍、結膜的化學或熱燒傷形成瘢痕組織,形成後一般不再生長。它和前面兩種翼狀胬肉性質上完全不同。
症状
1.翼狀胬肉侵入瞳孔區而致視力障礙;
2.瞼裂部球結膜增生、肥厚,呈三角形,胬肉進入角膜的部分為頭部,跨越角
膜緣處為頸部,其餘為體部;
3.靜止期翼狀胬肉是增生組織菲薄、體部不充血、頭部平坦、前方角膜透明清亮;
4.進行期翼狀胬肉是增生組織肥厚、充血,頭部稍隆起,其前方角膜有浸潤,向角膜中央發展。
診斷依據:瞼裂部結膜肥厚、增生、侵入角膜,呈三角形。
基礎治療
(1)藥物治療,對靜止型者,胬肉未侵入黑眼珠,又不影響視力,可不必
治療。合併有沙眼或慢性結膜炎者,可應用抗生素或糖皮質激素眼藥水點眼,如0.25%氯黴素或0.5%可的松眼藥水,每日~4次。中藥方面可用消胬靈眼藥水點眼,每日4次。
(2)對進展型胬肉或胬肉長入黑眼珠影響視力者,應當到醫院行胬肉切除,但易複發。有條件時術後可行90鍶射線照射或β射線照射,以防術後複發。當然這種手術必須在顯微鏡下完成,才能達到理想效果。中醫認為在治療期間,應當忌食辣椒、大蔥等刺激性食物,並應忌煙酒。
預防
預防翼狀胬肉主要是儘可能避免煙塵、風沙及陽光刺激,注意眼部衛生,患沙眼或其它類型結膜炎應及時治療,同時應注意睡眠充足,生活規律,避免大便乾燥等全身情況的調整。
對於早期尚未侵犯角膜的原發性翼狀胬肉,可採用氬雷射或局部注射平陽黴素治療。一旦翼狀胬肉長入角膜組織並隆起,就應手術切除。翼狀胬肉按傳統方法進行手術後,複發率較高,約為30%─40%。手術的刺激造成多形核白細胞的趨化和聚集(它們可釋放血管生長因子),這就是術後產生新生血管和複發的原因。
發病率
由於翼狀胬肉發病率很高,且傳統手術方式術後複發率較高,故世界眼科界對該手術進行了深入研究,不斷改進和完善了手術方法。現多採用顯微鏡下切除翼狀胬肉加自身結膜瓣轉移術,術中徹底切除胬肉,並使切除部位的角膜表面光滑。因為只要角膜光滑,無角膜小靨,就不會形成淚液池和淚液瀦留,也就將複發的因素減少到最小限度。同時進行自身結膜移植,消除了產生新生血管的刺激因素,從而阻止了翼狀胬肉的複發。此外,術後滴用絲裂黴素眼液,抑制DNA和成纖維細胞的增生,也可防止胬肉的複發。
翼狀胬肉屬眼科常見病,早期應選擇藥物治療。無論何種類型的翼狀胬肉手術切除術後均可複發,複發率約5-20%,為減少術後複發,術後堅持用藥、隨診很重要,再次手術的複發性胬肉應做病理檢查。
症状原理
翼狀胬肉翼狀胬肉中醫稱「胬肉攀睛」,俗稱「魚肉」。它是一種很常見的結膜變性疾患。為瞼裂部球結膜與角膜上一種贅生組織,侵犯角膜後日漸增大,甚至可覆蓋至瞳孔區而嚴重影響視力。翼狀胬肉的發生與紫外線的損害密切相關,長期暴露於紫外線及強烈光線的眩光和反射的戶外工作者或喜愛戶外活動的人,戴上防紫外線的眼鏡有一定的預防作用。
對於早期尚未侵犯角膜的原發性翼狀胬肉,可採用氬雷射或局部注射平陽黴素治療。一旦翼狀胬肉長入角膜組織並隆起,就應手術切除。翼狀胬肉按傳統方法進行手術後,複發率較高,約為30%─40%。手術的刺激造成多形核白細胞的趨化和聚集(它們可釋放血管生長因子),這就是術後產生新生血管和複發的原因。
由於翼狀胬肉發病率很高,且傳統手術方式術後複發率較高,故世界眼科界對該手術進行了深入研究,不斷改進和完善了手術方法。現多採用顯微鏡下切除翼狀胬肉加自身結膜瓣轉移術,術中徹底切除胬肉,並使切除部位的角膜表面光滑。因為只要角膜光滑,無角膜小靨,就不會形成淚液池和淚液瀦留,也就將複發的因素減少到最小限度。同時進行自身結膜移植,消除了產生新生血管的刺激因素,從而阻止了翼狀胬肉的複發。此外,術後滴用絲裂黴素眼液,抑制DNA和成纖維細胞的增生,也可防止胬肉的複發。
患病人群
翼狀胬肉為球結膜及纖維血管組織呈翼狀侵入角膜淺層,是一種結膜組織的增殖變性引起的病變。一般認為,長期暴露於煙塵、風沙、日光下,受冷、熱刺激,結膜結締組織變性增生,肥厚的球結膜及結膜下組織由球結膜向角膜表面侵襲,其形狀酷似昆蟲的翅膀而得名。翼狀胬肉在中國傳統醫學中稱之為「胬肉攀睛」,中醫學認為,翼狀胬肉多因外感、飲食、七情、勞欲等,使臟腑失調,邪熱上攻於目,血滯於眥而發病。若眼裂部位常受風沙、煙塵或陽光等刺激,可加速胬肉的滋生與發展。也有人認為翼狀胬肉與眼內直肌的節制韌帶發育過強及遺傳因素有密切關係。
區別
翼狀胬肉與假性翼狀胬肉、瞼裂斑有何區別?
翼狀胬肉與假性翼狀胬肉、瞼裂斑很相似,在臨床上應予區別。假性翼狀胬肉生長在黑眼珠邊緣的任何一個部位,一般比較小,亦無發展趨勢,為球結膜與角膜上皮粘連所致。臨床上可見一索條或三角形結膜皺襞固定在角膜混濁部位,多發生於角膜潰瘍、灼傷或化學腐蝕傷後。由於結膜只在頭部與角膜粘連,故可用探針在其頸部下順利通過,而不像真性翼狀胬肉與周圍組織全面粘著。
瞼裂斑是一種陽光紫外線照射後引起的球結膜變性病變,位於瞼裂部球結膜,角膜緣內外側有黃白色無定形隆起斑,經過一定時間可逐漸擴大,不侵入角膜,因而僅略影響美觀,故通常無須治療。
西藥治療
小而靜止性的胬肉,不影響視力者,不需治療。合併有沙眼或慢性結膜炎者,可應用抗生素或皮質激素眼藥水點眼,如0.3%氟哌酸眼藥水或0.5%可的松眼藥水,每日~4次。
如果胬肉長入黑眼珠而影響視力者,應到醫院就診,進行手術治療。但手術後複發率高,且複發的胬肉進展快,常較原發者擴大,所以手術必須認真對待,術前要仔細考慮,術時務求徹底,以減少複發的可能性。常用的手術方式有胬肉埋藏術及胬肉切除結膜瓣移植術。為防止複發,術後可照射β射線,噻替哌、絲裂黴素C、爭光黴素等滴眼均有一定療效,但應注意其副作用。進展型胬肉手術後複發率高,術後早期應用0.5%可的松眼藥水,每日~6次。皮質類固醇類藥物主要用以抑制創傷部毛細血管新生和成纖維細胞的增長,減輕術後炎症反應及肉芽組織的生成,無直接防止複發的作用。
中醫中藥治療
翼狀胬肉辨證時,應將局部症状與全身證候相結合,胬肉頭尖、色赤、體厚、眵淚多者屬實;頭平、色白、體薄者為邪氣不盛,辨證有風熱、實熱與虛熱之分。治療上實火宜瀉,虛火宜清,同時配合外用八寶眼藥或紅眼藥粉塗在胬肉體部。如藥物無效,發展較速者,又當採用鉤割手法治療。
在治療期間,應當禁食辣椒、大蔥等刺激性食物,並應禁煙酒。翼狀胬肉的發病,與環境因素有重要的關係。預防翼狀胬肉應注意避免眼睛受風沙、煙塵、有害氣體、過度陽光及寒冷等因素的刺激,注意眼部衛生,患沙眼或慢性結膜炎應及時治療,同時應注意睡眠充足,生活規律,避免大便乾燥等。
手術療法
翼狀胬肉頭部結膜下移植術
適應於胬肉較薄、充血較輕者。此種手術方法操作較簡單,但術後局部易形成皺褶,較肥厚,易複發,已很少採用。 且為進行性胬肉或接近瞳孔緣威脅患眼視功能者,或對白內障、角膜移植術切口有影響或手術後會刺激翼狀胬肉發展者,或胬肉有礙患者美觀者。此種手術方法操作亦較簡單,手術時間相對較短,但術後易複發。
翼狀胬肉單純切除術
適應於翼狀胬肉侵入角膜較多,且為進行性胬肉或接近瞳孔緣威脅患眼視功能者,或對白內障、角膜移植術切口有影響或手術後會刺激翼狀胬肉發展者,或胬肉有礙患者美觀者。此種手術方法操作亦較簡單,手術時間相對較短,但術後易複發。
翼狀胬肉切除聯合游離結膜瓣移植術
適應於翼狀胬肉較大且較充血肥厚、生長較快者,或翼狀胬肉切除術中結膜缺失較多者。此手術方法操作相對較複雜,並有一定難度,且用於移植的結膜瓣特別要預防正反面顛倒,但手術效果較好,術後複發率相對較低。
翼狀胬肉切除及帶蒂結膜瓣移植術
此種手術方法亦適用於胬肉較肥厚充血、長較快者。由於結膜富有彈性和很好的依從性,利用這一特性可將鄰接翼狀胬肉切除區的球結膜分離,作適當的松解剪開後進行移位移植,以修復暴露的鞏膜區。此法不會出現結膜瓣被反轉,且血液供應好,被移植的結膜生長癒合較快。缺點是結膜被牽拉移位時可能有一定張力,故縫合傷口時應良好對位以免結膜傷口裂開。
術後康復
總之,翼狀胬肉不論採用哪一種方法,都有複發的可能,因此事先一定要向患者交待清楚。為防止胬肉術後複發,在初次手術時,對各個步驟的要點,如胬肉的剝離、胬肉下方組織的清理、鞏膜的暴露或結膜移植片的採用,都應慎重處理。術後輔助治療對預防複發也有一定的效果。如術後用0.5%~2.5%的可的松眼液滴眼,每天4次,持續1個月,可減少新生血管;1:2000噻替派溶液滴眼,每天4次,持續1~3個月;或採用X線或β線照射,對防止胬肉複發,都能收到一定的效果。
參看
健康問答網關於翼狀胬肉的相關提問
|
|
關於「翼狀胬肉」的留言: | 訂閱討論RSS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