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科學/翼狀胬肉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醫學電子書 >> 《眼科學》 >> 結膜病 >> 結膜變性 >> 翼狀胬肉
眼科學

眼科學目錄

(一)病因

翼狀胬肉(pterygium)原因不明。可能與風沙、煙塵、陽光、紫外線等長期刺激有關。多發生於室外工作者。

(二)臨床表現

初起時瞼裂球結膜充血肥厚,逐漸向角膜表面伸展,形成一三角形帶有血管組織的胬肉,狀似昆蟲的翅膀,故名翼狀胬肉。多發生於鼻側,顳側者較少,伸向角膜時,可侵及前彈力層及淺層基質。羧肉本身可分為三部分。在角膜的尖端為頭部,跨越角膜緣的為頸部。伸展在鞏膜表面的寬大部分為體部。

胬肉可長期穩定,無明顯充血,組織肥厚,頭部稍顯隆起,其前方角膜呈灰白色浸潤,胬肉不斷向角膜中央推進,稱為進行期

多無自覺症状,但當胬肉向角膜中央時展時,可引起散光、若遮蓋瞳孔,則將嚴重影響視力、肥厚攣縮的胬肉可限制眼球運動。

角膜有潰瘍燒傷後球結膜與角膜發生粘連稱為假性翼狀胬肉,它可發生在角膜緣的任何方向、是靜止性,僅頭部與角膜粘連。

翼狀胬肉


圖5-9 翼狀胬肉

(三)治療

1.靜止期:無症状不必治療。當有炎症刺激時可點氯黴素與0.5%可的松眼藥水、夜晚可塗四環素可的松眼膏

2.進行期:一般先採用以上藥物治療,如進展較晚,應作手術治療,但手術後有5-20%的複發率,因此術後可點:2000噻替哌液,0.5%可的松液,或用絲裂黴素(mitomycin)液(0.2mg/ml),一日三次共一周,或β射線(90鍶)照射,以防止複發。

參看

32 結膜變性 | 瞼裂斑 32
關於「眼科學/翼狀胬肉」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