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外線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紫外線(ultraviolet ray),波長在可見光紫端到X 射線波長之間的電磁輻射,其波長範圍約在400~5奈米之間。波長短於200奈米的紫外線在空氣中傳播時損耗大。因此這一波段的紫外線叫真空紫外線。

自然界的主要紫外光源是太陽。太陽光透過大氣層時,波長短於290×10-9米的紫外線為大氣層中的臭氧吸收掉。人工的紫外線光源有多種氣體的電弧,例如高壓汞弧、高壓弧等。白熾物體的輻射也包含紫外線,但要達到4000℃才有1%~2%的輻射為紫外線。

紫外線的波長可用衍射光柵測定。其強度可用熱電堆、光電管、光生伏打電池等測量,也可利用光化學作用(包括照相)測量。

紫外線照射在一些物質上能發光。日常用的日光燈就是用紫外線照在一些熒光粉上,使之發射可見光。其電能轉換為可見光能的效率比一般白熾燈高得多。

紫外線有殺菌作用。照射在人皮膚上,能使麥角甾醇變為維生素 D。強紫外線對眼睛角膜和皮膚有傷害作用。

參考書目

L. R. Koller, Ultraviolet Radiation,John Wiley & Sons,New York, 1965.

關於「紫外線」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