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復
A+醫學百科 >> 康復 |
康復(rehabilitation)這一名詞是從西方傳過來的,在日語中「更生」這一名詞算是它最恰當的翻譯了。
一般來講,更生是指像「犯罪者的改惡從善」那樣,意味著使那些沒有處於期望狀態的人再次回到期望狀態的這一過程。也就是說,這一名詞的最初概念中並沒有機能訓練的意思。而醫學康復是指儘可能去除由疾病或外傷所引起的身心或心靈的傷害,不論在身體上還是在精神上都能最大限度地使患者發揮個人的能力,使其恢復作為社會一員的正常生活。為了能夠使患者回歸社會,康復不只包括醫學方面的康復,而且還包括心理的、社會的、經濟的、職業的、教育的等多方面的康復。
目錄 |
康復領域
包括「醫學康復」(medical rehabilitation)(利用醫療手段促進康復),「教育康復"(educationalrehabilitation,通過特殊教育和培訓以促進康復)』」職業康復」(vocational rehabilitation,
恢復就業,取得就業機會),社會康復「(social rehabilitation,在社會的層次上採取與社會生活有關的措施,促進殘疾人能重返社會)。實現以上四個領域的康復也就是「全面康復」。
康復醫學雜誌
康復醫學:
1、康復(rehabilitation)是達到下述目標的一個過程,旨在通過綜合、協調地應用各種措施,消除或減輕病、傷、殘者身心、社會功能障礙,達到和保持生理、感官、智力精神和(或)社會功能上的最佳水平,從而使其藉助某種手段,改變其生活,增強自立能力,使病、傷、殘者能重返社會,提高生存質量。
2、內涵(五個面):醫學的、工程的、教育的、社會的、職業的。
3、康復服務方式三種:康復機構康復、上門康復服務、社區康復。
4、康復醫學(rehabilitation medicine)是具有基礎理論、評定方法及治療技術的獨特醫學學科,是醫學的一個重要分支,是促進病、傷、殘者康復的醫學。
5、康復醫學對象:主要是由於損傷以及急、慢性疾病和老齡帶來的功能障礙者,和先天發育障礙者。
6、臨床醫學與康復醫學的主要區別:臨床醫學是以疾病為主導,康復醫學是以功能障礙為主導。 康復醫學的組成和工作方式:
1、康複評定與診斷的區別:評定不同於診斷,遠比診斷細緻而詳盡。由於康復醫學的對象是患者及其功能障礙,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恢復、重建或代償其功能,康複評定不是尋找疾病的病因和診斷,而是客觀地、準確地評定功能障礙的原因、性質、部位、範圍、嚴重程度、發展趨勢、預後和轉歸,為康復治療計劃打下牢固的科學基礎。
2、康復治療技術常用的方法是:物理治療(PT)、作業治療(OT)、言語治療(ST)、心理輔導與治療、文體治療、中國傳統治療、康復工程、康復護理、社會服務。
3、康復醫學科的工作方式是:採用多專業聯合作戰的方式。
4、康復醫學科的康復治療組(team work)組長為物理醫學與康復醫師(physiatrist),成員包括物理治療師/士(PT)、作業治療師/士(OT)、言語矯正師(ST)、心理治療師、假肢與矯形器師(P&O)、文體治療師(RT)、社會工作者(SW)。
康複目的
提高殘疾人生活素質,恢復獨立生活、學習和工作的能力,使殘疾人能在家庭和社會過有意義的生活。為達到全面康復,不僅涉及醫學科學技術,而且涉及社會學、心理學、工程學等方面的技術和方法。
康復內容
1.運動功能評定—徒手肌力檢查(MMT)、關節活動度(ROM)檢查、步態分析(GA)、日常生活能力
測定(ADL)等。
4.心理評定—心理、行為及認知能力等檢測。
5.語言交流測定。
6.職業評定—測定殘疾人的作業水平和適應職業的潛在性。
7.社會生活能力測定—人際交往能力、適應能力、個人社會角色的實現。
康復治療
2.作業療法(OT):包括功能訓練、心理治療、職業訓練及日常生活訓練方面的作業療法,目的使患者能適應個人生活、家庭生活及社會生活的環境。
4.心理治療:對心理,精神,情緒和行為有異常患者進行個別或集體心理調整或治療。
5.康復護理:如體位處理、心理支持、膀胱護理、腸道護理、輔助器械的使用指導等,促進患者康復、預防繼發性殘疾。
6.康復工程:利用矯形器、假肢及輔助器械等以補償生活能力和感官的缺陷。
8.傳統康復療法—利用傳統中醫針炙、按摩、推拿等療法,促進康復。
康復對象
疾病與殘障的關係:當患者因病到醫療機構就診時,不論是誰都渴望著能夠恢復到原來的身體狀態。儘管疾病的治療方法有多種,但也不是所有人都能完全恢復到得病前的狀態。如果為了進行治療而切斷手腳,那麼手腳就不會重新長出來。
腦或脊髓的神經細胞因疾病而遭到破壞、而這些細胞也不會分裂、增加的。其他的臟器也是一樣,即使通過治療疾病而使臟器的功能得到恢復,但是也會殘留一些從外表上看不到的傷痕。在這種狀態下,臟器的儲備能力就降低了。
如上所述,疾病的治療方法有多種,而患病後令我們感到最不方便的是無法進行正常的日常生活。這樣,使患者能夠恢復原來的生活就成為治療的最終目的。在康復治療時,對由疾病所產生的問題要進行分析,從三個等級進行整理,採取相應的對策,這就稱為「殘障的三級構造」。
治療疾病
在只進行個體治療而無法解決出院後所面臨的回歸社會時所遇到的各種問題的情況下,就需要採取康復治療。康復治療的對象包括許多種疾病,大體可分為身體性殘障和精神性殘障。
產生身體性殘障的疾病主要包括出現單側麻痹或吞咽障礙的腦血管障礙(腦卒中)、頭部外傷、腦腫瘤等;出現雙側麻痹或四肢麻痹的脊髓外傷、腫瘤等;骨關節障礙中的慢性風濕性關節炎、變形性脊椎病、變形性關節病、骨折、肩周炎、腰痛症等;外傷或血管障礙導致四肢切斷;神經系統難治性疾病包括帕金森氏病、脊髓小腦變性病、肌萎縮性側索硬化症等、格林-巴利症候群等各種發多性神經炎;兒童的疾病包括腦癱、脊椎裂、肌營養不良症、唐氏症候群等。
精神性殘障中,不只是精神分裂症或躁狂抑鬱症等精神疾病或者癲癇,而且由腦血管損傷或頭部外傷產生的失語症或記憶障礙等也成為康復治療的對象。此外,作為老齡化社會的嚴重疾病的阿爾茲海默病等可引起痴呆的疾病也被列入康復治療的範圍。
在日本,與康復科還沒有密切關係的疾病的患者、心肌梗塞或心臟移植後的患者、肺氣腫或胸部外科手術後的患者、人工肛門或人工膀胱的患者等,都被視為身體殘障中的內部殘障而成為康復治療的對象。
延治後果
在疾病的治療當中有時臥床休息是首要的。但是,如果既不翻身也不活動手腳則會引起肌肉鬆弛、關節僵硬、骨質變脆。這樣由臥床休息時間過長而引起的殘障就稱作廢用症候群。即使是在昏睡狀態這種完全麻痹的狀態時,也允許幫助患者活動手腳、不時改變睡眠的姿勢,這在治療或預防廢用症候群上也是必要的。這就是康復治療的開始。在家庭護理的情況下,進行康復治療也是防止患者癱瘓在床的極為重要的知識。
區別恢復
在語言中康復(Rehabilitation)與疾病後的恢復(Recovery)是同義的,Recovery一般是指患病後健康水平下降,治療和休息後健康恢復到病前水平,亦即達到了100%的恢復.但Rehabilitation所指的康復卻是指傷病後健康水平下降,雖經積極處理,但己形成殘疾,健康水平復原不到原先水平的情況,亦即達不到100%的恢復。歷來把康復作為疾病後完全」恢復「的同義詞,這使對康復的理解與國際上有相當大的差異。這是值得注意的。在香港把Rehabilitation譯為復康;在台灣譯為復健,這也是我們應當注意的。
康復前景
康復醫學是醫學一個新分支的學科,主要涉及到利用物理因子和方法(包括電、光、熱、聲、機械設備和主動活動)以診斷、治療和預防殘疾和疾病(包括疼痛),研究使病、傷、殘者在體格上、精神上、社會上、職業上得到康復,消除或減輕功能障礙,幫助他們發揮殘留功能,恢復其生活能力,工作能力以重新回歸社會。康復醫學是由理療學,物理醫學逐漸發展形成一門新學科。康復醫學主要面向慢性病人及傷殘者,強調功能上的康復,而且是強調體功能康復,使患者不但在身體上,而且在心理上和精神上得到康復。它的著眼點不僅在於保存傷殘者的生命,而且還要盡量恢復其功能,提高生活素質,重返社會,過有意義的生活。
關於「康復」的留言: | 訂閱討論RSS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