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眼神經麻痹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動眼神經麻痹時,出現上眼瞼下垂眼球向內、向上及向下活動受限而出現外斜視復視,並有瞳孔散大,調節和聚合反射消失。周期性現象為間腦植物神經中樞發生之節律性衝動直接作用於動眼神經引起。

目錄

動眼神經麻痹的原因

成年人最常見的原因還是缺血梗塞性(諸如糖尿病,高血壓疾病),其次是血管瘤,腫瘤,創傷等疾患所造成的,小孩子形成動眼神經的原因則與大人稍有不同,占第一位的原因是先天性神經發育不良,其次才為創傷,腫瘤等等後天因素.

動眼神經麻痹的診斷

動眼神經麻痹的診斷主要依賴詳細的眼科神經學檢查,包括眼瞼下垂,眼位外斜,瞳孔擴張,兩眼協調性不佳等等症状,視網膜,視乳頭檢查也是一個重點,另外一個檢查的方向則是放在排除足以危害其他組織器官的疾病。因此,除了基本眼科神經學的檢查之外,我們也必須進行某些影相學檢查(電腦斷層CT,核磁共震儀MRI,血管造影angiography..etc) ,排除掉一些進行性的疾病,若是病患原先本身並無特殊的全身性疾病(諸如高血壓,糖尿病等疾病),則要懷疑是否有腦神經血液,血管,腫瘤等疾病,也就是要排除第三對腦神經路徑上的病變,如果必要,會同神經科專家做適當的會診也是相當重要。

動眼神經麻痹的鑒別診斷

1.動眼神經麻痹再生錯向症候群 動眼神經麻痹後再生紊亂時,眼外肌被再生方向錯誤的神經纖維所支配,可以伴隨各種眼球運動,有奇異的眼瞼運動表現為患眼企圖下轉或內轉時出現眼瞼退縮或瞳孔縮小,一般無自動節律改變,個別病例周期性痙攣與再生錯向合併存在多見於先天性或外傷性動眼神經麻痹的急性期或恢復期

2.Marcus-Gunn症候群 又稱下頜瞬目症候群,由MarcusGunn首先描述故而得名。周期性動眼神經麻痹常見於先天性上瞼下垂合併上直肌麻痹的患者,表現為先天性上瞼下垂與翼狀肌的特殊連帶運動即同側翼狀肌受刺激時患眼下垂和眼瞼退縮,這種眼瞼退縮常發生在張嘴、下頜前突咀嚼伸舌等運動時,瞳孔無異常改變其病因可能與三叉神經分支錯向到第Ⅲ腦神經支配提上瞼肌的位置有關。

3.Marin-Amat症候群 又稱反下頜瞬目症候群。周期性動眼神經麻痹的特點是當張口及下頜運動時出現眼瞼下垂,閉口或停止咀嚼時上瞼下垂消失。

4.眼肌型重症肌無力(ocular myopathy myasthenia gravis) 周期性動眼神經麻痹是一種累及神經-肌肉接頭處的突觸後膜乙醯膽鹼受體,導致神經-肌肉間興奮傳遞障礙,具有反覆複發與緩解傾向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表現為早期出現上瞼下垂單眼或雙眼,晨輕午後重,瞳孔括約肌受累較晚。麻痹肌的麻痹輕重程度及斜視度數變化較大常有復視,注射新斯的明或滕喜龍後上述症状減輕或消失。

動眼神經麻痹的診斷主要依賴詳細的眼科神經學檢查,包括眼瞼下垂,眼位外斜,瞳孔擴張,兩眼協調性不佳等等症状,視網膜,視乳頭檢查也是一個重點,另外一個檢查的方向則是放在排除足以危害其他組織器官的疾病。因此,除了基本眼科神經學的檢查之外,我們也必須進行某些影相學檢查(電腦斷層CT,核磁共震儀MRI,血管造影angiography..etc) ,排除掉一些進行性的疾病,若是病患原先本身並無特殊的全身性疾病(諸如高血壓,糖尿病等疾病),則要懷疑是否有腦神經血液,血管,腫瘤等疾病,也就是要排除第三對腦神經路徑上的病變,如果必要,會同神經科專家做適當的會診也是相當重要。

動眼神經麻痹的治療和預防方法

動眼神經麻痹的治療方式在於找出原始病因,同時針對病因做必要合適的處理,以單純小規模梗塞的動眼神經麻痹來說,大多數病患都會自然痊癒,只有部分病人在六個月的時候需要接受斜視或是眼瞼的矯正,在等待神經修復的過程中,由於雙眼復視的問題,常會造成病患的困擾,這時候我們常常可以發現,病患單眼視力儘管並無明顯減退,但是兩隻眼一起看的結果就會變得相當模糊,常常會有雙影的現象,容易在走路的時候跌倒,這時候以適當的鏡片矯正,或是暫時將一隻眼睛掩蓋起來,可以有效緩解病患的症状,然而,若是患者的動眼神經麻痹是由腫瘤,血管瘤,等等進行性疾病所引起,這時候就必須聯合神經科醫師來做會診,針對病灶做出適當的處理.

動眼神經麻痹的情形並不算少見,若是無其他進行性的疾患,病人通常可以在幾個月內自行恢復正常,治療的重點在於針對原始病因做處理以及症状的緩解,消除兩眼復視,矯正眼瞼下垂的情形,是眼科學治療的重點

參看

健康問答網關於動眼神經麻痹的相關提問

關於「動眼神經麻痹」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