輸尿管
A+醫學百科 >> 輸尿管 |
輸尿管上接腎盂,下連膀胱,是一對細長的管道,呈扁圓柱狀,管徑平均為0.5~0.7厘米。成人輸尿管全長25~35厘米,位於腹膜後,沿腰大肌內側的前方重直下降進入骨盆。輸尿管有三個狹窄部:一個在腎盂與輸尿管移行處(輸尿管起始處);一個在越過小骨盆入口處;最後一個在進入膀胱壁的內部。這些狹窄是結石、血塊及壞死組織容易停留的部位。女性輸尿管則越過子宮頸外側至膀胱。輸尿管——膀胱連接處有一種特殊結構,即瓦耳代爾鞘,它能有效地防止膀胱內尿液返流到輸尿管。
目錄 |
身體位置
輸尿管左右各一條中端起於腎盂,在腰大肌表面下降,跨越髂總動脈和靜脈,進入盆腔,沿盆腔壁下降,跨越骶髂關節前上方,在坐骨棘轉折向內,斜行穿膀胱壁,開口於膀胱,全長20-30厘米。輸尿管的功能是輸送尿液。
輸尿管有三個狹窄:第一狹窄一個在腎盂與輸尿管移行處(輸尿管起始處);第二狹窄在跨越髂動脈入小骨盆處;第三狹窄在穿入膀胱壁處。當腎結石隨尿液下行時,容易嵌頓在輸尿管的狹窄處,併產生輸尿客絞痛和排尿障礙。
輸尿管按其走形位置,可分為三部:①輸尿管腹部②輸尿管盆部和③輸尿管壁內部。三個狹窄:①輸尿管起始處;②跨越小骨盆入口處;③斜穿膀胱壁處。
輸尿管
輸尿管上接腎盂,下連膀胱,是一對細長的管道,呈扁圓柱狀,管徑平均為0.5~0.7厘米。成人輸尿管全長25~35厘米,位於腹膜後,沿腰大肌內側的前方重直下降進入骨盆。輸尿管有三個狹窄部:一個在腎盂與輸尿管移行處(輸尿管起始處);一個在越過小骨盆入口處;最後一個在進入膀胱壁的內部。這些狹窄是結石、血塊及壞死組織容易停留的部位。女性輸尿管則越過子宮頸外側至膀胱。輸尿管——膀胱連接處有一種特殊結構,即瓦耳代爾鞘,它能有效地防止膀胱內尿液返流到輸尿管。
基本簡介
輸尿管位於腹膜後,為一肌肉粘膜所組成管狀結構,上起自腎盂,下終止於膀胱三角。男性管長為27-30厘
米,平均為28厘米;女性管長為25-28厘米,平均為26厘米。右側短於左側約1厘米。臨床上將輸尿管分為上、中、下三段,也可稱為腹段、盆段、膀胱段:腹段自腎盂輸尿管交界處,到跨越髂動脈處。盆段,自髂動脈到膀胱壁。膀胱段,自膀胱壁內斜行至膀胱粘膜、輸尿管開口。 右側輸尿管腹段,在腹膜後沿腰大肌前面下降,然後通過腸系膜根部及迴腸末端進入盆腔,其開始部分,位於十二指腸下降部及橫部後方,在十二指腸和空迴腸系膜之間。這一段輸尿管,由精索右結腸及回結腸血管在其前面越過,在髂窩中則與闌尾相近。因此,盲腸後位的闌尾炎,常引起右輸尿管炎,在尿中可出現紅細胞及膿細胞。輸尿管盆段及膀胱段佔據整個輸尿管全長的一半,在髂總動脈前方通過盆腔邊緣,然後在髂內動脈及腹膜之間達到膀胱底部,男性在輸精管之後與輸精管交叉進入膀胱。輸尿管膀胱段在進入膀胱時和膀胱成一鈍性角度,然後斜行向下,向內通過膀胱壁層後,在膀胱三角區,輸尿管間脊外側端開口。左右兩個管口彼此相距約2.5厘米。輸尿管粘膜和膀胱粘膜是彼此相連的,輸尿管縱行肌與膀胱三角區肌亦是相連的。
組成結構
左側輸尿管前面為左結腸動脈,左精索內動脈和乙狀結腸系膜所穿過,腸系膜下動脈則在其內側與之平行
降入盆腔。女性輸尿管的路徑和男性相同,不過其毗鄰組織有所不同。女性輸尿管在跨過髂動脈後,從盆腔邊緣沿著卵巢動脈內側進入盆腔,在盆腔內再由髂內動脈前面、卵巢動脈下面、閉孔動脈、膀胱動脈內側走向中線,再沿著闊韌帶基底部、子宮動脈內側及下面進入膀胱。在實行盆腔手術或做子宮切除、結紮卵巢動脈或子宮動脈時,最容易誤傷該段輸尿管。 輸尿管管壁為三層組織所構成。最外系筋膜組織,包圍著整個腎盂和輸尿管,其中有豐富的血管和神經纖維;中間為三層肌肉,其內外層為縱行肌,中層為環形肌;最里為粘膜層,與腎盂及膀胱粘膜是連貫的。粘膜下層有豐富的網狀淋巴管,是腎臟向下、膀胱向上感染的途徑之一。
輸尿管腔大小不一,其直徑約為2~5毫米,有三個生理性狹窄部位,兩個擴張部分。生理性狹窄部位:在腎盂輸尿管連接處,其直徑約為2毫米;經過髂總動脈分支處約為3毫米;進入膀胱壁處約為1~2毫米。擴張部分在腰段,其直徑約為6毫米,盆腔段約4毫米。
血液供應
上1/3輸尿管由腎動脈分支供應,中1/3由腹主動脈、髂總動脈、精索內動脈或子宮動脈供應,下1/3由膀胱
下動脈供應。這些分支到達輸尿管後,分布在筋膜層並上下溝通,形成動脈網,然後再散布到其他各層。因此做輸尿管移植時,切斷下1/3血流,對移植部分血液供應,影響並不甚大。 輸尿管靜脈是隨著動脈迴流的。靜脈通過粘膜下層回到筋膜層後由腎、髂、精索、子宮、膀胱靜脈等迴流。
輸尿管神經為自主神經,來自腎及腹下神經叢,網狀分布於輸尿管結締組織中,然後再進入肌肉層。神經節細胞大多數再輸尿管下端見到,少數在上端,中段則極少。由於輸尿管的蠕動,可由類似交感神經、副交感神經的藥物來改變,這些神經即使受傷,輸尿管的蠕動也不受影響。
腎盂生理
腎盂輸尿管主要作用,是將腎臟所排泄的尿液引入膀胱。輸送尿液的力量是濾過壓及腎盂,輸尿管平滑肌收縮的作用。輸尿管(ureter)是一對細長的肌性管道,起自腎孟,終於膀胱,成人輸尿管長約25~30cm。 (一)輸尿管的位置輸尿管位於腹膜的後方,沿腰大肌前面下行,越過小骨盆上緣,在此處右側輸尿管跨越右髂外動脈的前方;左側輸尿管跨越左髂總動脈的前方。它們進入小骨盆後,行向前內方,斜穿膀胱壁,開口於膀胱。
(二)輸尿管的生理性狹窄輸尿管有3個生理性狹窄:第1個狹窄在輸尿管起始處,即腎孟與輸尿管的移行部位;第2個狹窄在越過髂血管處(相當於骨盆上口水平);第3個狹窄在穿過膀胱壁處。尿路結石常被嵌頓於這些狹窄部位,引起管壁平滑肌痙攣,發生劇烈的絞痛或出現尿路阻塞等症状。
行徑分段
輸尿管ureter為細長的肌性管道,左右各一,長度平均男性為26.5cm,女性為25.9cm,管徑約為0.5~
0.7cm。起自腎盂下端,終於膀胱。輸尿管有較厚的平滑肌層.可作節律性的蠕動,使尿液不斷地流入膀胱。如因結石阻塞而過度擴張,可產生痙攣性收縮而產生疼痛即腎絞痛。 輸尿管按行徑可分為腹段、盆段和壁內段。輸尿管自腎盂下端起始後,在腹後壁腹膜的深面,沿腰大肌前面下降。達小骨盆入口處,左、右輸尿管分別越過左髂總動脈末端和右髂動脈起始部的前面,此段稱為腹段。從骼血管入盆腔,先沿盆側壁向下向後,越過盆壁血管神經的表面,約在坐骨棘水平轉向前內側穿入膀胱底的外上角,這一段稱為盆段。在女性,輸尿管經過子宮頸的外側,陰道穹側部的上方,距子宮頸約1.5~2cm,此處有子宮動脈橫過其前上方;在男性有輸精管越過輸尿管下端的前方。
輸尿管自膀胱底的外上角,向內下斜穿膀胱壁,於輸尿管口 ureteric orifice開口於膀胱,此部稱為壁內段,長約1.5~2.0cm。當膀胱充盈時,膀胱內壓增高,將壁內段壓扁,管腔閉合,可防止膀胱中的尿液返流入輸尿管。由於輸尿管的蠕動尿液仍可不斷地進入膀胱。若壁內段過短或其周圍的肌組織發育不良時,也可出現尿返流現象。輸尿管的狹窄部:①腎盂與輸尿管移行處;②與骼血管交叉處;③壁內段。這些狹窄處常是輸尿管結石滯留的部位。
結石治療
尿路結石是最常見的泌尿外科疾病之一。男性多於女性,約3∶1。近30多年來,中國上尿路(腎、輸尿
管)結石發病率明顯提高。結石形成機制尚未完全闡明,多認為與代謝以及感染因素有關。 症状:主要症状是疼痛和血尿,極少數病人可長期無自覺症状。
(一)疼痛:大部分患者出現腰痛或腹部疼痛。較大的結石,多為患側腰部鈍痛或隱痛,常在活動後加重;較小的結石,多引起平滑肌痙攣而出現絞痛,這種絞痛常突然發生,疼痛劇烈,如刀割樣,向下腹部、外陰部和大腿內側放射。有時患者伴有面色蒼白、出冷汗、噁心、嘔吐,嚴重者出現脈弱而快、血壓下降等症状。疼痛常陣發性發作,或可因某個動作疼痛突然終止或緩解,遺有腰、腹部隱痛。
(二)血尿:由於結石直接損傷腎和輸尿管的粘膜,常在劇痛後出現鏡下血尿或肉眼血尿,血尿的嚴重程度與損傷程度有關。
(三)膿尿:腎和輸尿管結石並發感染時尿中出現膿細胞,臨床可出現高熱、腰痛。
(四)其它:結石梗阻可引起腎積水、腎功能不全,有的病人尚可出現胃腸道症状,貧血等等。
腎及輸尿管結石的治療要根據結石大小、部位、數目、形狀、一側或兩側,有無尿流梗阻、伴發感染、腎功能受損程度、全身情況以及治療條件等進行具體分析,全面考慮。但當絞痛發作時,首先應該使症状緩解,而後再選擇治療方案。
參看
|
|
關於「輸尿管」的留言: | 訂閱討論RSS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