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剖學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解剖學(anatomy)是涉及生命體的結構和組織的生物學分支學科,可以分為動物解剖學和植物解剖學。解剖學的主要分支有比較解剖學、組織學人體解剖學。在解剖學研究中,研究大體器官常利用剖割的方法,組織、細胞、胞器的觀察則會利用顯微鏡

人體造型解剖學基礎


解剖學和疾病

人體結構非常精巧,大多數器官都有大量的儲備能力,即使受到損傷,仍能正常運行。例如, 肝臟要破壞2/3以上,才能出現嚴重損害,切除一個葉肺,只要其他肺功能正常,人也能存活。有一些器官只要很小的損傷就能導致功能失常。如腦卒中時,損傷了少量的腦組織,患者就可能不能說話,肢體不能活動,也不能保持平衡。心臟病發作,損害心臟組織,可能只輕微損害心臟的泵血能力,也可能導致死亡。

疾病影響解剖,解剖的改變能引起疾病。組織異常增生,例如癌症,能夠直接破壞正常組織或壓迫正常組織,引起破壞。又如阻斷組織的供血,可造成組織壞死(梗死)如心肌梗死或腦卒中(腦梗死)。

因為解剖學和疾病之間關係密切,檢查身體內部結構的方法已經成為疾病診斷和治療的主要依賴手段。首次重大突破是X線的發現,使醫生能看到身體內部結構,不需經外科手術就能檢查內部器官。另一個重要進展是計算機體層攝影(CT),這種技術是X線與計算機的結合。CT掃描產生身體內部結構詳細的二維圖像。

產生內部結構圖像的其他方法還包括超聲掃描、磁共振成像(MRI),其原理是利用原子在磁場中的運動,和放射性核素成像技術,其方法是將有放射活性的化學物質注入體內進行檢查。與外科手術相比,這些檢查都是無創性的,而外科手術則是有創性的。  

參考

關於「解剖學」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