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庭神經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前庭神經是指顱神經第8對,稱「前庭神經」。神經干分為耳蝸 神經與前庭神經兩部分。耳蝸神經起自內耳螺旋神經節的雙極細胞,周圍突終止於內耳柯替器。前庭神經起源於內耳前庭神經節的雙極細胞,周圍突終止於囊斑及壺腹嵴。可用檢查聽力、觀查眼球震顫和共濟失調等來了解聽神經的功能。

目錄

概念

顱神經又稱「腦神經」。屬周圍神經,從腦內發出的左右成對的神經。人的12對腦神經是嗅神經、視神經、動眼神經、滑車神經、三叉神經、外展神經、面神經、聽神經、舌咽神經、迷走神經、脊髓副神經和舌下神經。這些神經的分布限於頭部和頸部,但迷走神經例外,其分布擴展至胸腔和腹腔的內臟器官。

聽神經是12對腦神經當中的第8對,同時也稱作前庭蝸神經。

前庭蝸神經由蝸神經和前庭神經組成,屬特殊軀體感覺性。

前庭神經是傳導平衡覺。感覺神經元的胞體在內耳道底聚集成前庭神經節周圍突穿內耳道底,分布於內耳球囊斑、橢圓囊班和壺腹嵴中的毛細胞,中樞突組成,經內耳門入腦,終於腦幹的前庭核群和小腦。

蝸神經是傳導聽覺。其雙極神經元的胞體在蝸軸內聚集成蝸神經節(蝸螺旋神經節),其周圍突分布至內耳螺旋器上的毛細胞,中樞突組成蝸神經,經內耳門入顱腔,於腦橋延髓溝入腦,終於腦幹蝸神經前、後核。

前庭神經的位置

前庭神經位在顳骨之內,自延髓延伸至內聽道,與顏面神經位於在相同的位置。

前庭神經的功能

傳遞平衡的訊息,掌管平衡。 聽神經受損會導致耳聾及平衡失調。

前庭神經致病因素

(一)病毒感染 患病後血清測定,單純皰疹、帶狀皰疹病毒效價都有顯著增高。

(二)遭受刺激 前庭神經遭受血管壓迫或蛛網膜粘連,甚至因內聽道狹窄而引起神經缺氧變性,因激發神經放電而發病。

(三)自身免疫 可能存在自家免疫反應。

(四)疾病誘發 糖尿病可引起前庭神經元變性萎縮,導致反覆眩暈發作。

前庭神經的病理改變

一些病人前庭神經切斷後經病理檢查,可發現前庭神經有弧立或散在的退行性變和再生現象,神經纖維減少,節細胞空泡形成,神經內膠原沉積物增加。

前庭神經疾病的臨床表現

(一)急性前庭神經炎 80%病人在呼吸道或胃腸道感染後,多於晚上睡醒時突然發作眩暈,數小時達到高峰,伴有噁心、嘔吐,可持續數天、數周,爾後逐漸恢復正常。老年人恢復慢,可長達數月。多一耳患病,偶有兩耳先後發病者。有自發性麻痹性眼震向健側,可以一家數人患病,亦有集體發病呈小流行現象。病期中無耳鳴、耳聾現象是其特點。

(二)慢性前庭神經炎 多為中年以上患病,可反覆發作眩暈,程度較輕,直立行走時明顯,可持續數年,噁心、嘔吐少見,常表現為長久不穩感。

前庭神經疾病的診斷鑒別

單純周圍性前庭性眩暈,無耳蝸受累症状。

1、冷熱變溫試驗前庭功能部分或完全性喪失,有時呈向健側優勢偏向。

2、無頭痛及其他神經體征。

3、急性期內血象白細胞可增多。

4、發作期中有自發性眼震。

前庭神經功能檢查的方法

通過觀察前庭系病變引起的自發體征,或通過用某種生理性或非生理性刺激誘發前庭反應進行觀察,以助推斷前庭系病變的程度和部位的方法。又稱平衡機能檢查法。人體的平衡器官有三,即前庭系統、視器和軀體本體感覺。其中前庭系統對維持身體平衡最為重要,分周圍前庭系和中樞前庭系,前者指內耳的前庭感受器(壺腹嵴、球囊斑及橢圓囊斑的毛細胞)和前庭神經,後者指位於腦幹的前庭核及網狀結構、小腦前庭和大腦皮層中樞。常用的前庭功能檢查法有:

肢體平衡機能檢查 過指試驗、踏步試驗、閉目直立試驗(昂白試驗)、踵趾相接試驗、重心擺動計檢查、動態位置電圖檢查等。以上檢查能夠大致了解肢體平衡障礙的程度,對病變部位進行粗略的分析。

眼球震顫檢查 眼球震顫是眼球不隨意地有節律地往返運動,由慢相和快相組成,常在前庭器官有病時出現,不同類別的眼球震顫對病變定位診斷有重要參考價值。包括凝視眼震檢查、自發眼震檢查、位置性眼震檢查、變位眼震檢查等。

半規管機能檢查 常用的有旋轉試驗、冷熱試驗、瘺孔試驗等,通過旋轉、溫度、壓力等刺激內耳前庭,使毛細胞的纖毛髮生偏斜,誘發肢體偏斜和眼震,從而達到判斷前庭功能的目的。

眼震電圖描記 眼球的角膜和視網膜之間存在著靜止電位,角膜側帶正電荷、視網膜側帶負電荷,稱為角膜視網膜電位。眼球運動能使此電位發生變化,電位變化的大小與眼球偏位角度成正比例。此電位變化可借放在眼眶周圍的皮膚電極加以記錄。將此微弱的電流放大,傳送給記錄裝置,以圖像形式記錄下來的就是眼震電圖。眼震電圖不僅能定量測定眼震的持續時間、頻率、振幅和慢相速度,還能記錄其他各種異常眼球運動。

眼球運動機能檢查 控制眼球運動的眼球運動系統與前庭系統密切相關,共同維持身體平衡。常用的檢查法有眼辨距障礙試驗、眼跟蹤試驗、視動性眼震檢查、視抑制試驗等,有助於判斷平衡機能狀態。

關於「前庭神經」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