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頭
A+醫學百科 >> 烏頭 |
為毛茛科植物,母根叫烏頭,為鎮痙劑,治風痹,風濕神經痛。側根(子根)入藥,叫附子。有回陽、逐冷、祛風濕的作用。治大汗之陽、四肢厥逆、霍亂轉筋、腎陽衰弱的腰膝冷痛、形寒愛冷、精神不振以及風寒濕痛、腳氣等症。主產四川、陝西。目前雲南、貴州、河北、湖南、湖北、江西、甘肅等省有栽培。 有一種農具名教烏頭,是一種象耙子一樣的水田鋤草工具。耙頭木肋寬約4寸,鐵釘梳齒狀排列,用以耙除秧棵間雜草。此種農具亦是水田較多的無為縣等江北農村所特有。
目錄 |
基本信息
學名:Aconitum carmichaeli Debx.
別名:五毒根
科屬:毛茛科,烏頭屬。
分布:我國遼、豫、魯、甘、陝、浙、贛、皖、湘、鄂、川、滇、貴各省區都有分布。
釋名:烏頭這個名稱一般指的是川烏頭,還有草烏頭,中藥學上一般指的是野生種烏頭和其他多種同屬植物,比如北烏頭(藍烏拉花)、太白烏頭(金牛七)等。
烏頭含有多種生物鹼,次烏頭鹼、新烏頭鹼、烏頭鹼、川烏鹼甲、川烏鹼乙(卡米查林)、塔拉胺等。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塊根通常2~3個連生在一起,呈圓錐形或卵形,母根稱烏頭,旁生側根稱附子。外表茶褐色,內部乳白色,粉狀肉質。莖高100~130厘米,葉互生,革質,卵圓形,有柄,掌狀2至3回分裂,裂片有缺刻。立秋後於莖頂端葉腋間開藍紫色花,花冠像盔帽,圓錐花序;萼片5,花瓣2。蓇葖果長圓形,由3個分裂的子房組成。種子黃色,多而細小。花期6-7月、果熟期7-8月。
生長特性
喜溫暖濕潤氣候。適應性很強,海拔2000米左右均可栽培,不退化。土層深厚,疏鬆、肥沃、排水良好的沙壤上栽培。陽光充足的高平地種植,前茬作物水稻、玉米、蔬菜、小麥為好。忌連作,否則品種退化,選向陽較脊薄的沙壤土育種為好,塊根健壯,支根細,作種栽。植株生長良好,少病害,產量高,質量好。
栽培技術
1.選地整地
烏頭喜溫暖濕潤氣候,選擇陽光充足、表上疏鬆排水良好、中等肥力土壤為佳,適應性強,忌連作。前茬作物以水稻、玉米、蔬菜、小麥或黃連地作物收穫後,進行翻曬,充分風化,使土壤細碎,作畦,寬100~130厘米,高16厘米,溝寬26厘米,在畦上施腐熟廄肥,堆肥,每公頃15000千克以上,翻入土中,充分混勻,整平畦面呈弓背形。
2.繁殖方法
烏頭繁殖方法多半是無性繁殖,分即下種,貯藏備種。培育優質高產品種,必須選擇在海拔1000米左右的山區培育、繁殖材料。
(1)立即下種
適時下種很重要,7月下旬至8月初將土地備好,收烏藥時,適合作種栽的附子立即按行距50厘米,株距26厘米,深10厘米開穴,栽1~2個種栽,使芽口向上,覆土3厘米,再套種蔬菜、蠶豆、豌豆、小麥等。天乾旱時7~8天澆水一次,讓附子在地里休眠,第二年出苗生長。
(2)貯藏備種
收附子時,大的藥用,小的留在蔸上,假植沙質壤土中,種時取出種栽;若從老蔸取下種栽,用沙質壤土或砂土挖66厘米左右深的坑,在下面鋪一層種栽,上蓋16厘米厚砂土,再鋪一層栽子,蓋上砂土,直到地面,作成瓦背形,四周和中間立幾束玉米稈等物使之通氣。12月份,到備好的地里,分大中小三等,大株行距26厘米,中株行距20~23厘米,小株行距16厘米,施足底肥,以廄肥和適量的過磷酸鈣(每公頃225千克)施人穴內,覆土6-10厘米,每公頃下種量為750千克,冬裁時要選擇健壯整齊、產量高、質量好的幼苗。過於寒冷的地方木能冬種也可春天栽種,方法同上,和玉米、花生、甘薯等套種,每公頃產烏藥60萬個左右,一般只能繁殖兩年。山區培育品種,防止退化,優良品種以「和尚頭」為最好,塊根大產量高。
間套作方法:附子栽完後,隨即在畦的一面套種青筍,每隔16厘米遠種一窩。第二年4月底或5月初青筍收後,套種玉米,每隔50厘米種一窩,每穴留兩苗,套種玉米只套種在畦的向陽面,主要為附子遮蔭。附子收穫後,立即在畦上播種白菜,不必施肥,每公頃可產白菜52500千克。也可在附子收穫後,再栽晚稻苗,先把稻秧寄栽在別的稻田內,6厘米距離一株,7月底8月初附子收穫後,立即灌水整地栽秧。如果玉米還未成熟,可暫留不收,如果水淺,可在挖了附子的畦內栽秧,不影響玉米最後成熟。這樣能糧藥雙收。例如在陝西南鄭縣五拱公社1976年收穫了0.27公頃附子,每公頃產附子8250千克,玉米4500千克,晚稻每公頃產3000千克。
3.田間管理
加強管理是保證附子優質高產的關鍵。
(1)修根打尖
修根分兩次進行,第一次4月上旬苗長出4-5片葉時進行,把植株附近泥土刨開,現出母根及附於大的在母根內側留2~3個較大的附於,小苗留一個,其餘的附子全部摘掉。第二次在5月中旬,刨13~16厘米深以露出附子上半部為度,削去母根上的新生小附子及所保留的大附子上的鬚根,只留下面一個獨根,使附子表面光滑,注意勿損傷母根。
打尖:每次施肥前要打尖。3~5天後,在植株葉腋間長出腋芽,立即拿去,使營養集中於附子的生長。
(2)除草追肥
烏頭栽植宜精細,除保持土壤濕潤疏鬆外,見草就除,夏天忌積水,適時追肥,苗高 6厘米時,追第一次肥,每公頃施腐熟餅肥750千克,混合稀糞液37500於克,施在行間。第二次施肥在第一次修根後,施腐熟餅肥1500千克混合稀糞水37500千克,施在每兩株距間。第三次施肥在第二次修根後,糞量加大施在上次未施的兩株距間。注意病植株,發現即拔掉燒毀,缺苗者要補齊。
(3)培土
為防治雨水侵入根部,減少根腐病,降低地溫,促進塊根膨大,在追肥時將畦兩側的土摟入植物根部作成魚背形。
(4)灌水排水
如果遇到春旱或土壤過於乾旱,應及時澆水,氣溫升高後,應澆早晚水,雨季注意排水,防止亂根。
4.病蟲害防治
白絹病
又叫根腐病,在6~8月發病重,受害根成亂麻狀干腐或爛薯狀濕腐。根周圍和表土布滿油芽籽狀菌核。
防治方法:和水稻或禾本科輪作,採用高畦,雨季排水,土壤消毒,發病用50%多菌靈或5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灌病區。
(五)採收加工
附子栽後第二年7月收穫。留種地冬季隨挖隨栽。用鋤頭刨出塊根去掉鬚根泥土,去掉地上莖葉將附子和母根分開,每公頃產附子7500千克左右,母根晒乾稱為川烏、附子含有烏頭成分,屬劇毒藥,用藥前必須加工。
(1)鹽附子
將較大的生附子洗淨後,置入大瓦缸中,倒入膽水及鹽水的混合液(叫膽巴鹵汁,主要是硫酸鎂),50千克生附子需膽巴20千克,食鹽15千克,加水30千克而成,浸泡5日後,撈出暴晒至外表水干,又放入缸中浸泡一日,撈出再曬、再泡,如此反覆3次,歷時2~3天。每次浸泡時都應適當添加膽水和鹽水的混合液。使溶液濃度不變並始終保持淹沒附子,每次曬的時間可逐步增加到4~5小時,使其逐漸吸收膽鹽。然後白天曬,晚上浸,歷時5~6天,使附子充分吸鹽,至附子表面現出大量鹽的結晶,內部也充滿鹽霜變為堅硬時為止。每50千克生附子,可製成鹽附子60千克。此鹽附子可直接入藥。
(2)白附子
選個大、邊角少的鮮附子洗淨後,放入瓦缸中用膽巴水液(每50千克附子,用20千克膽巴,15千克水),浸泡5日後即可。膽附子為制各種附片的原料。再加膽巴水5千克,泡膽附子的水(老水)5千克,煮膽附子50分鐘左右,煮透.撈放有少量老水的清水中浸泡10小時,縱切成薄片,放清水中浸泡,撈出放竹籠中蒸煮,蒸氣上升半小時,取出曬,有圈角時,放密閉容器中用硫磺熏,取出晒乾。
用泡製過膽附子的「老水」放入鍋中加熱至沸,倒入肝附子煮約50分鐘,透心為度,然後撈起倒入有少許「老水」的溶液中浸泡一日撈出,不去皮,縱切成厚約1.5厘米的片子,放入清水中浸漂2日(48小時),把片撈起倒入另一清水缸內,並加入經烤炒成汁的紅糖(每50千克片子用紅糖0.075千克)充分拌勻混合,浸泡至片子成棕色(時間隨當地氣溫而定),再用清水漂至無麻辣味取出再蒸,蒸時火力必須掌握均勻,不能中途停頓,蒸10~12小時,片子出現有油麵、光澤為度。然後將蒸好的片子放在烤片摺子上,用木炭火烤,注意勤翻,切勿燒焦或起泡,烤上8~9成干後,再改用日晒至全平即成。
(4)熟片(蘇片)用泡製過膽附子的「老水」放入鍋中加熱至沸,倒入膽附子煮約50分鐘,透心為度,然後撈起倒入有少許「老水」的溶液中浸泡一日撈出,剝皮去尾,放入清水缸中浸泡10~12小時,取出橫切成2厘米厚的片子,再放進清水中3-4尺(換2~3次水),然後撈出蒸片。蒸時火力必須掌握均勻,不能中途停頓,蒸8-10小時,以片子出現有油麵、光澤力度,將蒸好的片放在烤片摺子上,用木炭火烤,注意勤翻,切勿烤焦或起泡,烤至8~9成干後,再改用日晒至全乾即成。
相關傳說
傳說古希臘文明天下的英雄赫拉克勒斯受到嫉妒成癖的天后赫拉的阻撓,要求他必須完成12件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才允許他升格為神。最後一件就是把冥王哈德斯的地獄看門狗帶到天后面前。冥王並未拒絕,但他提出了條件:制服地獄看門狗但不許使用武器。地獄看門狗長有三個頭顱,以身在冥界的死靈為食,異常兇猛,吼叫聲如雷一般響亮。赫拉克勒斯奮盡心思終於戰勝了地獄看門狗,並把它帶向天后。要見天后必須經過人間,但是久居地獄的三頭狗從未見過陽光,當赫拉克勒斯帶著地地獄三頭狗來到人間時,刺眼的陽光射入了三頭狗的眼睛,迫使地獄三頭狗兇猛的來回擺頭。它的口水灑落一地,這滿地的口水生長出了詭異的絳紫色的花,這就是烏頭。
藥用價值
《金匱要略》烏頭應用的特點
烏頭為散寒止痛要藥,既可祛經絡之寒,又可散臟腑之寒。然其有大毒,用之宜慎。《金匱要略》對烏頭的應用頗有特點,筆者臨證如法應用,收效甚佳,且安然無恙。
適應症:烏頭能散經絡之寒而止痛,適用於風濕、類風濕性關節炎等,如烏頭湯治歷節病,散臟腑之寒而止痛,適用於寒邪所致心腹疼痛,如第九篇烏頭赤石脂丸治心痛,第十篇赤丸治腹滿痛,大烏頭煎、烏頭桂枝湯治寒疝腹痛。
炮製:烏頭有大毒,內服應制用,禁生用。如赤丸方用炮烏頭,烏頭煎方強調應「熬,去皮」用。炮、熬即焙烤烘乾之意。
配伍:烏頭除單獨為方外,多與它藥配伍使用。有相輔相成配伍者,如烏頭赤石脂丸,方中大辛大熱之烏頭為主藥,逐寒止痛,與大辛大熱之附子、蜀椒、乾薑合用,相輔相成,以加強其溫陽逐寒止痛之力;也有相反相成配伍者,如治寒飲上逆腹痛的赤丸方中,烏頭與相反藥半夏同用,相反相成,以增強散寒化飲降逆之功。
劑量:因烏頭有大毒,故其用量不宜大。用於丸劑,比常用藥劑量小,如赤丸方中為二兩,是茯苓、半夏(四兩)量的一半;用於湯劑,以枚數計量,如烏頭湯和大烏頭煎均用五枚。據考證,川烏中等大者,一枚約7g,大者一枚約10g。烏頭湯中五枚按中等大計約35g,首日服三分約12g;大烏頭煎用大者五枚約50g,體質強者首日服三分約17g。此量比烏頭現代常用量3~10g略大。
煎法:烏頭的煎法有二。其一,單用者先以水久煎,再加蜜煎。如烏頭煎方,「烏頭大者五枚,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內蜜三升,煎令水氣盡……」;其二,復方使用者,先以蜜另煎烏頭,再將蜜煎與它藥水煎取汁同煎,如烏頭湯,先將川烏「以蜜二升,煎取一升,即出烏頭」,再將川烏蜜煎與其他四味藥水煎取汁合煎。上述二種煎法,旨在消除烏頭之毒性,並充分發揮其藥效。
服法:因烏頭毒性大,儘管與蜜久煎,服用劑量仍應謹慎。無論丸劑,還是煎劑,服用劑量均應由小到大,逐漸加量,以防中毒。如赤丸方,「先食酒飲下三丸,日再夜一服,不知,稍增之,以知為度」,烏頭湯煎取二升藥液,初「服七合,不知,盡服之」。其次,體質不同,劑量有異。體質弱者,服量少於強者。如烏頭煎方「取二升,強人服七合,弱人服五合」。再次,湯劑量較大者,一日服1次,不可多服。如大烏頭煎五枚,煎取二升,「強人服七合……不差,明日更服,不可一日再服」。
觀察藥後反應:服用烏頭後,有的患者可出現眩暈、嘔吐、肢體麻木等,此為藥已中病的「瞑眩」反應,故烏頭桂枝湯方後雲「其知者,如醉狀,得吐者,為中病」。但此時患者的心跳、脈搏、呼吸、血壓均正常,方為藥後之中病反應,否則,即為烏頭中毒反應,當儘快救治。
烏頭毒
東漢末年,關羽中毒箭,華佗為關羽刮骨療毒,其毒即為烏頭毒。
烏頭屬在全世界有約300種,我國就有160多種,遍布全國各地,而以西南地區種類最多。烏頭的花很美麗,歐洲的園丁已經培養出了許多觀花的品種,但這樣一種美麗的植物卻像河豚一樣有劇毒。烏頭的有毒成分是二萜類生物鹼,其中毒性最大的是烏頭鹼(aconitine),只要幾毫克就可以讓人喪命,而且,它和河豚毒素一樣,都是神經毒素,吃下去之後會導致全身神經活動(以及肌肉活動)的紊亂,不痛的地方感到痛,痛的地方感到不痛,肌肉也不聽使喚了,心臟也亂跳了,又流口水又拉肚子,最後的死因,不是呼吸中樞麻痹,就是嚴重心律失常。
參看
關於「烏頭」的留言: | 訂閱討論RSS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