豌豆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豌豆
Wān Dòu
豌豆
別名 豍豆、寒豆、畢豆、雪豆
功效作用 和中下氣,利小便,解瘡毒。治霍亂轉筋腳氣癰腫
英文名  
始載於 紹興校定證類本草
毒性 無毒
歸經 胃經
藥性
藥味

豌豆豆科植物,起源亞洲西部、地中海地區和埃寒俄比亞、小亞細亞西部,因其適應性很強,在全世界的地理分布很廣。豌豆在我國已有兩千多年的栽培歷史,現在各地均有栽培,主要產區有四川、河南、湖北、江蘇、青海等十多個省區。

Bkn70.jpg

  

目錄

名字

學名/拉丁名:Pisum sativum Linn.

英文名: Garden Pea

別名: 各地又名麥豌豆、寒豆、麥豆、雪豆、畢豆、麻累、國豆、蠶豆(吳語)等。軟莢豌豆別名荷蘭豆。

上海附近地區稱"小寒豆"  

科屬

界: 植物界 Plantae

門: 被子植物門 Magnoliophyta

綱: 雙子葉植物綱 Magnoliopsida

目: 豆目 Fabales

科: 豆科 Fabaceae

亞科: 蝶形花亞科 Faboideae

族: 蠶豆族 Vicieae

屬: 豌豆屬 Pisum

種: 豌豆種 P. sativum  

形態

一年生纏繞草本,高90—180厘米,全體無毛。小葉長圓形至卵圓形,長3-5厘米,寬1—2厘米,全緣;托葉葉狀,

Bkn71.jpg

卵形,基部耳狀包圍葉柄。花單生或1—3朵排列成總狀而腋生;花冠白色或紫紅色;花柱扁,內側有鬚毛。莢果長橢圓形,長5-10厘米,內有堅紙質襯皮;種子圓形,2-10顆,青綠色,干後變為黃色。花果期4-5月。偶數羽狀複葉,頂端卷鬚,托葉呈卵形。花白色或紫紅色、單生或1—3朵排列成總狀腋生,花柱內側有鬚毛,閉花授粉,花瓣蝴蝶形。莢果長橢圓形或扁形,根據內部有無內層革質膜及其厚度分為軟莢及硬莢。

種子可呈圓形圓柱形、橢圓、扁圓、凹圓形,每莢2-10顆,多為青綠色,也有黃白、紅、玫瑰、褐、黑等顏色的品種。可根據表皮分為皺皮及圓粒,干後變為黃色。根上生長著大量側根,主根、側根均有根瘤。因其性狀多樣且為閉花授粉,孟德爾將其作為遺傳因子實驗的作物。  

簡述

1、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羽狀複葉,小葉卵形,花白色或淡紫紅色,結莢果,種子略作球形。嫩莢和種子供食用。

2、這種植物的莢果和種子。

豌豆

豌豆種子的形狀因品種不同而有所不同,大多為圓球形,還有橢圓、扁圓、凹圓、皺縮等形狀。顏色有黃白、綠、紅、玫瑰、褐、黑等顏色。

豌豆可按株形分為軟莢、谷實、矮生豌豆3個變種,或按豆莢殼內層革質膜的有無和厚薄分為軟莢和硬莢豌豆,也可按花色分為白色和紫(紅)色豌豆。

豌豆既可作蔬菜炒食,子實成熟後又可磨成豌豆麵粉食用。因豌豆豆粒圓潤鮮綠,十分好看,也常被用來作為配菜,以增加菜肴的色彩,促進食慾。

荷蘭豆就是豆莢用豌豆,炒食後顏色翠綠,清脆利口。

豆苗是豌豆萌發出2~4個子葉的幼苗,鮮嫩清香,最適宜做湯。它們的營養價值與豌豆大致相同。豌豆屬豆科植物,起源亞洲西部、地中海地區和埃寒俄比亞、小亞細亞西部,因其適應性很強,在全世界的地理分布很廣。豌豆在我國已有兩千多年的栽培歷史,現在各地均有栽培,主要產區有四川、河南、湖北、江蘇、青海等十多個省區。

豌豆喜冷凍濕潤氣候,耐寒,不耐熱,幼苗能耐5℃低溫生長期適溫12-16℃,結莢期適溫15-20℃超過25℃受精率低、結莢少、產量低。

豌豆是長日照植物。多數品種的生育期在北方表現比南方短。南方品種北移提早開花結莢、這與北方春播縮短了在南方越冬的幼苗期,故在北方,豌豆的生育期,早熟種65-75天,中熟種75-100天,晚熟種100-185天。

豌豆對土壤要求雖不嚴,在排水良好的沙壤上或新墾地均可栽植,但以疏鬆含有機質較高的中性(pH 6.0-7.0)土壤為宜,有利出苗和根瘤菌的發育,土壤酸度低於pH 5.5時易發生病害和降低結莢率,應加施石灰改良。豌豆根系深,稍耐旱而不耐濕,播種或幼苗排水不良易爛根,花期乾旱授精不良,容易形成空莢或秕莢。  

栽培技術

(一)播種

播種前用40%鹽水選種,除去上浮不充實的或遭蟲害的種子。播種前將種子催芽,當種子露芽時,將種子故在0-2 ℃的低溫中處理15天後再播種。

豌豆用根瘤菌拌種,是增產的有敏措施。用根瘤菌拌種後,根瘤增加,莖葉生長旺盛,結莢多,產量高。拌種方法:每畝用根瘤菌10-19g,加水少許與種子拌勻後便可播種。

大田播種前施入充分腐熱的廄肥、堆肥和一定量的磷、鉀肥,尤其是施磷肥增產效果明顯,豌豆採用點播,行距10-20cm,行內株間距5cm,每穴播2-6粒種子,土壤濕潤時覆土5-6cm.土壤乾燥時覆土稍厚些。每畝用種10-15kg。  

(二)田間管理

播種後要淺鬆土數次,以提高地溫促進根生長,苗健壯。秋播栽培的,越冬前進行一次培土,越冬保溫防凍,開春後及時鬆土除草,提高地溫。

豌豆

豌豆開花前,澆小水追速效性氮肥,加速植株生長,促進分技,隨後鬆土保墒。莖部開始坐莢時,澆水量稍加大,並追磷、鉀肥。結莢盛期土壤要經常保持潤濕。保證果莢發育所需水分。結莢後期,豆秧封壟,減少澆水。蔓性種植株高30cm時,開始支架。豌豆分批採收,每採收1次遣1次肥。  

(三)栽培季節與茬口形式

食莢豌豆是性喜冷涼的長日照作物,不耐熱,長江流域多行越冬栽培,秋播秋收;高山地區以及我國北方一般春播夏收。由於豌豆對日照長短要求不嚴格,只要選擇適宜的品種,在長江流域地區也可進行春季及秋季栽培。

①越冬栽培

越冬栽培是長江中下游地區最主要的栽培形式,一般利用冬閒地,特別是利用棉花收穫後的棉田,既可以棉花稈作天然支架,又可達到增收養地的目的。越冬栽培一般於10月下旬至11月中旬播種,露地越冬,次年4~5月採收。播種過早,冬前生長過旺,冬季寒潮來臨時容易凍死;播種過遲,在冬前植株根系沒有足夠的發育,次春抽蔓遲,產量低。

②春季栽培

長江中下游地區在2月下旬至3月上旬播種,高溫來臨前收穫。東北地區春播夏收,一般4~5月份播種,根據需要,用小棚、地膜等覆蓋也可早播。春季栽培生長期短,前期低溫,後期高溫,因此要選擇生長期短的耐寒品種,如赤花絹英、甜脆豌豆等,並盡量早播。

③秋季栽培

秋季栽培宜選擇早熟品種,於9月初播種,11月下旬寒潮 來臨之前採收完畢。秋季栽培生長期也短,可以通過夏季提前在遮蔭棚內育苗,冬季用塑料薄膜覆蓋延長生長期。  

常見病

1。豌豆莖腐病

發病特徵:

豌豆莖腐病

危害豌豆莖基部及莖蔓。被害莖部初現橢圓形褐色病斑,繞莖擴展,終致莖段壞死,呈灰褐色至灰白色枯死,其上部托葉及小葉亦漸枯萎。後期枯死莖段表面散生小黑粒病徵。

發病規律:

病原為半知菌亞門的菜豆殼球孢菌。病原及發病特點與豇豆莖腐病相同。

防治方法:

(1) 本病可結合防治豌豆炭疽病一道進行,一般無需單獨防治

(2) 在以本病為主的田塊,還可噴施40%600倍液復活一號或70%代森錳鋅800倍液,2~3次或更多,隔10~15天1次,前密後疏,交替噴施。著重噴好莖基部。  

2。豌豆花葉病

豌豆花葉病

發病特徵:

全株發病。病株矮縮,葉片變小,皺縮,葉色濃淡不均,呈鑲嵌斑駁花葉狀,結莢少或不結莢。

發病規律:

病原為病毒。該病由多種病毒單獨或複合侵染所致。病毒在寄主活體上存活越冬,由汁液傳染,也可由蚜蟲傳染。種子傳毒。一般利於蚜蟲繁殖活動的天氣或生態環境利於發病。

防治方法:

(1)早期發現及時拔除病株。

(2)及時全面噴藥殺蚜。用50%抗蚜威乳油2000倍液、金世紀一包兌水30市斤或用10%吡蟲靈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噴殺之,輪用或混用,8~10天1次,連噴2~3次。儘可能大面積聯防,效果明顯。  

營養分析

在豌豆莢和豆苗的嫩葉中富含維生素C和能分解體內亞硝胺的酶,可以分解亞硝胺,具有抗癌防癌的作用。豌豆與一般蔬菜有所不同,所含的止杈酸、赤霉素和植物凝素等物質,具有抗菌消炎,增強新陳代謝的功能。在荷蘭豆和豆苗中含有較為豐富的膳食纖維,可以防止便秘,有清腸作用。  

1. 增強機體免疫功能:

豌豆中富含人體所需的各種營養物質,尤其是含有優質蛋白質,可以提高機體的抗病能力和康復能力。  

2. 防治癌:

豌豆中富含胡蘿卜素,食用後可防止人體致癌物質的合成,從而減少癌細胞的形成,降低人體癌症發病率。  

3. 通利大腸

豌豆中富含粗纖維,能促進大腸蠕動,保持大便能暢,起到清潔大腸的作用。  

營養價值

每100g豌豆含有:能量105千卡、蛋白質7.4克、脂肪0.3克、碳水化合物21.2克、葉酸82.6微克、膳食纖維3克、維生素A37微克、胡蘿卜素220微克、硫胺素0.43毫克、核黃素0.09毫克、煙酸2.3毫克、維生素C14毫克、維生素E1.21毫克、鈣21毫克、磷127毫克、鉀332毫克、鈉1.2毫克、碘0.9微克、鎂43毫克、鐵1.7毫克、鋅1.29毫克、硒1.74微克、銅0.22毫克、錳0.65毫克。  

用途

1、種子及嫩莢、嫩苗均可食用;種子含澱粉、油脂,藥用有強壯、利尿、止瀉的功效;

2、莖葉能清涼解暑;並作綠肥和飼料

豌豆

  

豌豆依用途分為兩大類

1.糧用豌豆:花紫也有紅或灰藍色的,托葉、葉腋間、豆桿及葉柄上均帶紫紅色,種子暗灰色或有斑紋所以又稱「麻豌豆」,作為糧食與制澱粉用,常作為大田作物栽培。

2.菜用豌豆:花常為白色,托葉、葉腋間無紫紅色,種子為白色、黃色、綠色、粉紅色或其他淡的顏色。果莢有軟莢及硬莢兩種,軟莢種的果實幼嫩時可食用,硬莢種的果皮堅韌,以幼嫩種子供食用,而嫩莢不供食用。作為蔬菜用的品種有「小青莢」、「上海白花豆」等品種。  

目前常見的幾種豌豆種植品種

(1)小青莢(阿拉斯加) 國外引入,硬莢種,半蔓性,花白色,種子小,綠色,每莢種子4-7粒,圓形,嫩種子供食。種皮皺縮,品質好,為制罐頭和冷凍優良品種,上海、南京、杭州等地栽培。

(2)杭州白花 硬莢種,植株半蔓性,耐寒性強,花白色,每莢含種子4-6粒,嫩豆粒品質佳,種子圓而光滑,淡黃色,以嫩豆粒供食。

豌豆

(3)蓮陽雙花 軟莢種,蔓性,花白色,莢長6-7厘米,寬1.3厘米,種子圓形,黃白色,嫩莢供食、品質佳。一般9-11月播種,11月下旬至翌年2月採收。產地廣東澄海。

(4)大莢豌豆(大莢荷蘭豆) 軟莢種,蔓長2米左右,分枝3-5個。花紫色單生,莢特大,長12-14厘米,寬3厘米,淺綠色,莢稍彎凹凸不平,每500克嫩莢約40個。種皮皺縮,呈褐色,嫩莢供食,柔嫩味甜,纖維少,廣東一帶栽培。 (5)成都冬豌豆 硬莢種,本種耐熱亦能耐寒、花白色,莢長7厘米,寬1.5厘米。每莢種子4-6粒,圓形光滑,嫩粒綠色,味美,品質佳,以嫩豆粒供食為主。成都7-9月播種,9-12月採收。留種必須行翻秋播種,即寒露後(10月)採收成熟種子,立即播種,翌年立夏收種子,晒乾貯藏。

(6)1341 早熟,硬莢種,生長期85天左右,株高30-35厘米,結莢整齊,雙花多,單株結莢5-6個。每莢種子5-6粒,畝產干種粒150-200公斤。

豌豆

(7)豌豆尖 花白或淺紫色,嫩莢長5-7厘米,每莢種子4-7粒,白綠色,圓形,南方各省把嫩梢做為湯食和炒食,為主要鮮菜之一。如上海稱「豌豆苗」、廣州稱「龍鬚菜」、四川稱「豌豆尖」。品種為無須豌豆。  

相關人群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  

製作指導

1. 豌豆可作主食,豌豆磨成豌豆粉是製作糕點、豆餡、粉絲、涼粉、麵條、風味小吃的原料,豌豆的嫩莢和嫩豆粒可菜用也可製作罐頭。

2. 豌豆粒多食會發生腹脹,故不宜長期大量食用。豌豆適合與富含胺基酸的食物一起烹調,可以明顯提高豌豆的營養價值。

3. 許多優質粉絲是用豌豆等豆類澱粉製成的,在加工時往往會加入明礬,經常大量食用會使體內的鋁增加,影響健康。

4. 炒熟的干豌豆尤其不易消化,過食可引起消化不良、腹脹等;

5. 應用於消渴:豌豆適量,淡煮常吃;應用於氣血虛弱;豌豆、羊肉各適量,炖吃。

注意:買的青豌豆生的沒吃,不要洗直接放冰箱冷藏;如果是剝出來的豌豆就適於冷凍。最好在一個月內吃完。  

常見烹飪食譜

玉米豌豆羹

1. 將玉米粒洗淨,上鍋蒸1小時取出;

2. 菠蘿切成玉米粒大小的顆粒;

3. 枸杞用水泡發;

西芹豌豆

4. 燒熱鍋,加水1500克;

5. 冰糖煮溶後放入玉米、枸杞、菠蘿、豌豆煮熟;

6. 用濕澱粉水勾芡即可。

五香豌豆

將豌豆洗淨,放入鍋內,再放入花椒、大料、精鹽、辣椒、姜、味精等,煮熟裝盤即成。

麻辣脆豌豆

1. 嫩豌豆洗淨,瀝干,投入六成熱的油鍋內炸熟,撈出待用;

2. 松仁入油鍋炸至酥;

3. 甜紅辣椒去籽、蒂,切成米粒狀;

4. 鍋置火上,放植物油50克,燒至五成熱,倒入豌豆、松仁、甜紅椒米煸炒幾下,下鹽、味精、淋紅油、花椒油簸勻,起鍋入盤即成。

豌豆炒胡蘿卜

主料:鮮嫩豌豆粒100克、豬肉50克、胡蘿卜75克。

製法:1.將豌豆洗淨,豬肉剁成肉末,胡蘿卜切成2厘米的小丁。

2.炒鍋內放油,油五成熱時,放入蔥、姜煸炒出香味,再放肉末與胡蘿卜丁,加少許料酒和醬油煸炒,然後放入碗豆,用旺火快炒,加鹽調味,炒熟即可。

點評:該菜色彩艷麗,營養豐富,適合經常食用。還可加入筍丁、黃瓜丁、豆乾等。

豌豆黃

清官的豌豆黃,用上等白豌豆為原料,做出成品色澤淺黃、細膩、純淨,入口即化,味道香甜,清涼爽口。因慈禧喜食而出名。其製法是,將豌豆磨碎、去皮、洗淨、煮爛、糖炒、凝結、切塊而成。傳統做法還要嵌以紅棗肉。以仿膳飯莊所制最有名。

豌豆黃

民間的糙豌豆黃兒是典型的春令食品,常見於春季廟會上。例如在三月蟠桃宮,"小棗糙豌豆黃兒"便是時令鮮品,小販們一聲"噯這小棗兒豌豆黃兒,大塊的來!"好象是給人們報出了春訊,帶來了暖意。

"糙豌豆黃兒"是用白豌豆去皮,以兩倍於豌豆的水,將豆燜爛,然後放糖炒,再加入石膏水和熟棗攪拌均勻,放入大砂鍋內,俟其冷卻成坨後,扣出來,切成像切糕一樣的菱形塊,放上小片金糕以為裝點,通常都置於罩有濕藍布的獨輪車上去賣,經營此業的大多是京東平谷、香河以及京南采育等地的老鄉。

"細豌豆黃兒"乃是清宮御膳房根據民間的小棗糙豌豆黃兒改進而成。其製法較精,是將豌豆煮爛過篩成糊,加上白糖、桂花,凝固後切成兩寸見方,不足半寸厚的小方塊,上面放幾片蜜糕,色味俱佳,質地細膩純淨,入口即化,屬上品。民國以後,北海公園漪瀾堂飯莊和仿膳茶社賣的即是細豌豆黃,以紙盒盛之,每盒十塊。它與雲豆糕、小窩頭等同稱宮廷小吃。  

食療作用

豌豆味甘、性平,歸脾、胃經;

Bkn7b.jpg

具有益中氣、止瀉痢、調營衛、利小便、消癰腫、解乳石毒之功效;

主治腳氣、癰腫、乳汁不通、脾胃不適、呃逆嘔吐、心腹脹痛、口渴泄痢等病症 豌豆具有一定的食療作用:

豌豆罐頭

豌豆味甘、性平,歸脾、胃經;

具有益中氣、止瀉痢、調營衛、利小便、消癰腫、解乳石毒之功效;

主治腳氣、癰腫、乳汁不通、脾胃不適、呃逆嘔吐、心腹脹痛、口渴泄痢等病症

豌豆罐頭

豌豆營養豐富,既可作蔬菜炒食,子實成熟後又可磨成豌豆麵粉食用。因豌豆豆粒圓潤鮮綠,十分好看,也常被用來作為配菜,以增加菜肴的色彩,促進食慾。

荷蘭豆就是豆莢用豌豆,炒食後顏色翠綠,清脆利口。

豆苗是豌豆萌發出2~4個子葉的幼苗,鮮嫩清香,最適宜做湯。它們的營養價值與豌豆大致相同。

豌豆牛肉

1. 豌豆可作主食,豌豆磨成豌豆粉是製作糕點、豆餡、粉絲、涼粉、麵條、風味小吃的原料,豌豆的嫩莢和嫩豆粒可菜用也可製作罐頭。

豌豆牛肉

2. 豌豆粒多食會發生腹脹,故不宜長期大量食用。豌豆適合與富含胺基酸的食物一起烹調,可以明顯提高豌豆的營養價值。

3. 許多優質粉絲是用豌豆等豆類澱粉製成的,在加工時往往會加入明礬,經常大量食用會使體內的鋁增加,影響健康。

4. 炒熟的干豌豆尤其不易消化,過食可引起消化不良、腹脹等;

5. 應用於消渴:豌豆適量,淡煮常吃;應用於氣血虛弱;豌豆、羊肉各適量,炖吃。 豌豆性味甘平,中醫稱其有和中下氣、利小便、解瘡毒的功效。民間用豌豆治病的驗方有:1.將豌豆煮熟,每次吃30克,一日兩次,能輔助治療糖尿病。2.將豌豆苗,洗淨搗爛,榨取汁液,每次飲50毫升,一日兩次,可輔助治療高血壓冠心病。3.將鮮豌豆200克煮爛,搗成泥,與炒熟的核桃仁200克,加水200毫升,煮沸,每次吃50毫升,溫服,一日兩次,能治小兒、老人便秘。 豌豆莢和豆苗含有較為豐富的纖維素,有清腸作用,可以防治便秘。為防止葉酸缺乏,豌豆是孕婦不可忽視的食物。

新鮮豌豆,可作為蔬菜炒吃或做湯。鮮豌豆的豆莢與嫩莖、嫩梢,鮮嫩清香,最適宜炒吃與做湯。

成熟的干豌豆可同粳米糯米一道煮飯。還可磨成粉,與麵粉摻和,做成點心、麵條和各種風味小吃。

豌豆能同肉類、蔬菜和穀物搭配,在砂鍋、色拉、湯、炒菜、粥食中使用,不只味美可口,還提高了飯菜的營養價值。  

食療價值

豆科草本植物豌豆的種子。又稱畢豆、麻累、寒豆、雪豆、麥豆。有色白粒大和青麻粒小之異,以前者為優。我國各地均有栽培。夏季採收鮮嫩或成熟莢果,除去莢殼,鮮用或晒乾用。 每100克豌豆所含營養素如下:.熱量 (105.00千卡) .蛋白質 (7.40克) .脂肪 (0.30克) .碳水化合物 (21.20克) .膳食纖維 (3.00克) .維生素A (37.00微克) .胡蘿卜素 (220.00微克) .硫胺素 (0.43毫克) .核黃素 (0.09毫克) .尼克酸 (2.30毫克) .維生素C (14.00毫克) .維生素E (1.21毫克) .鈣 (21.00毫克) .磷 (127.00毫克) .鉀 (332.00毫克) .鈉 (1.20毫克) .碘 (0.90微克) .鎂 (43.00毫克) .鐵 (1.70毫克) .鋅 (1.29毫克) .硒 (1.74微克) .銅 (0.22毫克) .錳 (0.65毫克)

在豌豆莢和豆苗的嫩葉中富含維生素C和能分解體內亞硝胺的酶,可以分解亞硝胺,具有抗癌防癌的作用。豌豆與一般蔬菜有所不同,所含的止杈酸、赤霉素和植物凝素等物質,具有抗菌消炎,增強新陳代謝的功能。在荷蘭豆和豆苗中含有較為豐富的膳食纖維,可以防止便秘,有清腸作用。

[性能]味甘,性平。能益脾和胃,生津止渴,利小便。

[參考]含蛋白質、脂肪、糖類、磷、鈣、鐵、胡蘿卜素,維生素B1、B2,煙酸等成分。

[用途]用於脾虛氣弱,或吐瀉脾胃不和;產後乳汁不下;煩熱口渴。

[用法]煎湯,或煮食

[注意]豌豆,尤其是煮或炒熟的干豌豆不易消化,過食可引起消化不良、腹脹。

[附方]

1,煮碗豆:嫩豌豆250g,加水適量,煮熟淡食並飲湯。

源於《隨息居飲食譜》。該方有「和中生津,止渴下氣,通乳消脹」之功。可用於煩熱口渴,或消渴口乾,以及產後乳汁不下,乳房作脹。

2,豌豆芫荽湯:豌豆120g,陳皮10g,芫荽60g。加水煎湯。分~3次溫服。

本方以豌豆益脾和胃、利濕,陳皮、芫荽健胃化濕。用於濕濁阻滯,脾胃不和,吐瀉轉筋。  

起源演化

蘇聯瓦維洛認為豌豆起源中心為衣索比亞、地中海和中亞,演化次中心為近東;也有人認為起源於高加索南部至伊朗。豌豆由原產地向東首先傳入印度北部、經中亞細亞到中國,16世紀傳入日本,新大陸發現後引入美國。豌豆的古老作物之一,在近東新石器時代(公元前7000年)和瑞士湖居人遺址中發出碳化小粒豌豆種了,表面光滑,近似現今的栽培類型。

最早的豌豆有近東的耐乾燥型和地中海沿岸的濕潤型二類,前者可能是栽培品種的祖先。古希臘和羅馬人公元前就栽培褐色小粒豌豆,後來又將豌豆傳到歐洲和南亞,16世紀歐洲開始分化出粒用、蔓生和矮生等品種並較早普及菜用豌豆。中國最遲在漢朝引入小粒豌豆。《爾雅》中稱「戎菽豆」,即豌豆。東漢崔shi 輯《四民月令》中有栽培豌豆的記載。16世紀後期高濂著《遵生八jian 》中有「寒豆芽」的製作方法和作菜用的記述(寒豆即豌豆)。

19世紀中開始採食豌豆苗。

參考

關於「豌豆」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