粳米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粳米
Jīnɡ Mǐ
粳米
別名 白米、大米、硬米、粳粟米、稻米
功效作用 補中益氣健脾和胃,除煩渴,止瀉痢。
英文名 Rice
始載於 名醫別錄
毒性 無毒
歸經 胃經肺經脾經
藥性
藥味

粳米是我國南方人民的主食,含有大量碳水化合物,約佔 79%,是熱量的主要來源。粳米,是粳稻的種仁,又稱大米。其味甘淡,其性平和,每日食用,是滋補之物。

  

目錄

粳米-介紹

  

概述

讀音:jīng mǐ

禾本科草本植物稻(粳稻)的種子。又稱大米、硬米。是稻米中穀粒較短圓、粘性較強、脹性小的品種。我國各地均有栽培。有早、中、晚三收。即在六七、八九或十月採收成熟果實,晒乾,碾去皮殼用。

[性能]味甘,性平。能益脾胃,除煩渴。

[參考]所含成分與糯米相似,但含磷較多,鈣較少。

[用途]用於嘔吐、瀉痢或溫熱病所致的脾胃陰傷、胃氣不足口乾渴等。

[用法]煎湯或煮粥服。

  

粳米-區分

稻米分糯米和粘米,粘米分粳米和米。

粳米比較粗短,廣東人稱之「肥仔米」,煮的粥飯比較綿軟,常見的東北米、珍珠米、江蘇圓米都屬於粳米

秈米比較修長苗條,煮的飯比較松爽,絲苗米、貓牙米、泰國香米都屬此類

兩廣、福建多種秈稻,北方多種粳稻。  

粳米-相關記載

唐代醫藥學家孫思邈在《千金方.食治》中強調說,粳米能養 胃氣長肌肉;《食鑒本草》也認為,粳米有補脾胃、養五臟、壯 氣力的良好功效。

北宋文人張耒,對米粥養人的體會很深,認為每日清晨吃米 粥是進食補養的第一妙訣。他在《粥記》中寫道:「每日起,食粥一 大碗,空腹胃虛谷氣便作,又極柔膩,與腸胃相得,最為飲食 之妙訣。」

北宋文豪蘇東坡,也經常食用米粥以調補,他的體驗是夜晚 吃粥更妙,他說:「粥既快美,粥後一覺,妙不可言也。」

詩壇壽翁陸遊,享年八十有六,他深受米粥補養之益,從中 悟出吃粥養生是延年益壽最簡便有效的妙法。他專門寫了一首《食 粥》詩,大力讚頌:「世人個個學長年,不悟長年在目前,我得宛 丘平易法,早將食粥致神仙。」  

粳米-營養

Bkdmh.jpg

粳米中的蛋白質雖然只佔7%,但因吃 量很大,所以仍然是蛋白質的重要來源。粳米所含人體必需氨基 酸也比較全面,還含有脂肪、鈣、磷、鐵及B族維生素等多種營 養成分。

營養分析:

1. 粳米米糠層的粗纖維分子,有助胃腸蠕動,對胃病便秘痔瘡等療效很好;

2. 粳米能提高人體免疫功能,促進血液循環,從而減少高血壓的機會;

3. 粳米能預防糖尿病腳氣病、老年斑和便秘等疾病

4. 粳米中的蛋白質、脂肪、維生素含量都比較多,多吃能降低膽固醇,減少心臟病發作和中風的幾率;

5. 粳米可防過敏性疾病,因粳米所供養的紅細胞生命力強,又無異體蛋白進入血流,故能防止一些過敏性皮膚病的發生。

米飯,是補充營養的主食;米湯,又是治療虛症的食療佳品。 食養食療專著《隨息居飲食譜》就十分推崇米湯的補養功效,認為 濃稠的米湯,可以代替人蔘湯,用以治療虛症。 米粥營養豐富,又容易消化,便於吸收,所以醫藥學家常 以米粥作為配合藥療的調養珍品,《隨息居飲食譜》就強調說:「病 人、產婦,粥養最宜。」 經常食用米粥,是最簡便的食養之法,許多文人墨客也深受 其益,有的寫文章談體會,有的吟詩作賦,大加讚譽。  

粳米-適用人群

相關性群: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

1. 適宜一切體虛之人、高熱之人、久病初愈、婦女產後、老年人、嬰幼兒消化力減弱者;

2. 糖尿病患者不宜多食。

粳米 食療作用:

粳米性平、味甘,歸脾、胃經;

具有補中益氣,平和五臟,止煩渴,止泄,壯筋骨,通血脈,益精強志,好顏色之功;

主治瀉痢、胃氣不足、口乾渴、嘔吐、諸虛百損等。

粳米 食物相剋

唐•孟詵:「粳米不可同馬肉食,發瘤疾。不可和蒼耳食,令人卒心痛。」

清•王盂英:「炒米雖香,性燥助火,非中寒便瀉者忌之。」

粳米 製作指導:

1. 粳米做成粥更易於消化吸收,但製作米粥時千萬不要放鹼,因為米是人體維生素B1的重要來源,鹼能破壞米中的維生素B1,會導致B1缺乏,出現「腳氣病」;

2. 製作米飯時一定要「蒸」,不要「撈」,因為撈飯會損失掉大量維生素;

3. 平時不宜多食精製後的細糧。  

粳米-食療

1,粳米粥:粳米30~60g。加水適量,煮成稀粥,早晨食。

《本草綱目》引張耒《粥記》云:「每日起,食粥一大碗,空腹胃虛,谷氣便作,所補不細,又極柔膩,與腸胃相得,最為飲食之妙訣。」消化力薄弱的人最相宜。

2,粳米竹瀝飲:粳米100g,炒香,加水適量研磨成漿,每次用一半,兌入竹瀝2匙服用。

源於《聖濟總錄》。本方取粳米益脾胃,竹瀝清熱、除煩渴。用於胃熱口渴、煩悶。

此外,粳米在《傷寒論》等書的古方中亦多加入,用意各不相同:治「少陰病,下利,便膿血」的桃花湯赤石脂乾薑、粳米),用本品益脾胃而補虛;治「傷寒解後,虛贏少氣,氣逆欲吐」的竹葉石膏湯竹葉石膏半夏麥門冬、人蔘、甘草、粳米),用本品滋養胃液;治陽明經熱盛的白虎湯(石膏、知母、甘草、粳米),用本品益胃、保護胃氣。  

藥膳應用

1、嬰兒吐奶(脾胃虛弱):粳米炒焦,水煎服汁。(常見疾病驗方研究參考資料)

2、霍亂狂悶,煩渴,吐瀉無度:淡竹瀝一合(約20ml),粳米一合(約20ml),炒黃,以水同研,去滓取汁,上二味,和勻頓服之。(《聖濟總錄》

3、脾氣虛食欲不振:香菇20g,粳米50g。將香菇洗淨、去蒂、切碎和粳米一起放入砂鍋中,加水適量,文火煎成粥。每日-2次溫服《中國藥膳學》

4、氣陰不足引起的煩躁口乾,氣短乏力麥冬淡竹葉各10g,分別洗淨,注入清水300ml,煎半小時後,去渣留汁於鍋中。再將粳米100g淘淨,西洋參5g潤軟切薄片放入,加清水800ml,用小火慢熬成粥,下精鹽、味精、淋麻油,分2次空腹食用《中國食療本草新編》

5、心煩口渴:粳米20g,炒黃,以水同研,去滓取汁,與淡竹瀝20ml和勻頓服《聖濟總錄》

6、泄瀉痢疾馬齒莧500g榨汁,粳米100g,加水煮作粥,任意食用《粥譜》

7、脾胃蘊熱,耗傷津液,口乾咽燥:生石膏100g洗淨敲碎,注入清水1400ml,燒開後,加竹葉、麥冬各20g同煎半小時,去渣留汁於鍋中,再將粳米100g淘淨放入,慢熬成粥,下白糖,調溶。分2次空腹食用《中國食療本草新編》

參看

關於「粳米」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給粳米條目的留言

--211.140.18.101 2013年12月30日 (一) 20:39 (CST)

留言:粗糧有益健康益智1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