蒼耳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蒼耳
Shēnɡ ěr
蒼耳
別名 卷耳、葹、苓耳、地葵、枱耳、白鬍荽、常枱、爵耳、耳璫草、常思、常思菜、羊負來、只刺、進賢菜、道人頭、喝起草、佛耳、縑絲草、野縑絲、野茄、豬耳、痴頭婆、蝨麻頭、粘粘葵、白痴頭婆、胡葈、枲耳、常枲、刺兒顆、假矮瓜、白豬母絡、疔瘡草、野紫菜、野落蘇、狗耳朵草、蒼子棵、青棘子、菜耳
功效作用 祛風散熱,解毒殺蟲。治頭風頭暈濕痹拘攣目赤、目翳,風癩,疔腫,熱毒瘡瘍皮膚瘙癢
英文名 Herb of Siberian Cocklebur
始載於 千金·食治
毒性 有毒(一說無毒)
歸經 肺經脾經肝經
藥性
藥味

蒼耳Xanthium sibiricum Patr為菊科植物蒼耳的乾燥成熟帶總苞的果實。產於全國各地,多自產自銷。秋季果實成熟時採收,乾燥,除去梗、葉等雜質。炒去硬刺用。

  

目錄

1.蒼耳-植物學

科學名稱

中文名:蒼耳

拉丁語學名Xanthum mongolicum kitag.

二名法:Xanthium sibiricum Patrin ex Widder [X. strumarium L.]

英文名字:Siberia Cocklebur

中文別名:呆耳,亦名胡、常思、蒼耳、卷耳、爵耳、豬耳、耳、地葵、羊負來  

科學分屬

域: 真核域 Eukarya

界: 植物界 Plantae

門: 被子植物門 Magnoliophyta

綱: 雙子葉植物綱 Magnoliopsida

目: 菊目 Asterales

科: 菊科 Asteraceae/Compositae

Bkc8j.jpg

屬: 蒼耳屬 Xanthium

種: 蒼耳 X. sibiricum

或者X. mongolicum kitag  

形態特徵

瘤突蒼耳(Xanthium strumarium)的葉及刺果

植物,為一年生雜草。有些權威認為該屬有15種,有的認為僅2∼4種。蒼耳雄花花序圓而短,在雌花花序之上,雌花包在一綠、黃或褐色卵圓形的總苞內,總苞外有許多鉤狀刺和兩個大的角狀刺。成熟的刺果黏在動物的毛上,藉以散布他處。瘤突蒼耳(X. strumarium)對牲畜有毒,從前曾用作草藥。

一年生草本,高可達1米。葉卵狀三角形,長6一10厘米,寬5-10厘米,頂端尖,基部淺心形至闊楔形,邊緣有不規則的鋸齒或常成不明顯的3淺裂,兩面有貼生糙伏毛;葉柄長3.5一10厘米,密被

蒼耳屬(Xanthium)植物

細毛。壺體狀無柄,長橢圓形或卵形,長10一18毫米,寬6-12毫米,表面具鉤刺和密生細毛,鉤刺長1.5-2毫米,頂端喙長1.5-2適米。花期8-9月。地理分布原產於美洲和東亞,廣布歐洲大部和北美部分地區;生於山坡、草地、路旁。我國各地廣布。  

栽培技術

生活習性蒼耳喜溫暖稍濕潤氣候。以選疏鬆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質壤土栽培為宜。 耐乾旱瘠薄。河南4月下旬發芽,5-6月出苗,7—9月開花,9-10月成熟。黑龍江5月上、中 旬出苗,7月中下旬開花,8月中下旬種子成熟。種子易混入農作物種子中。根系發達,入土較深,不易清除和拔出。

栽培技術 用種子繁殖,直播或育苗移法。直播:4月按株距45cm×45cm開穴,穴深6-8cmn,每穴播5顆左右,覆土,稍加鎮壓,澆水。育苗移栽法:3-4月育苗,播種後待苗高10cm左右移栽,每次-4株。

田間管理 苗高10cm時間苗、補苗,每穴留苗2-3株。每年鬆土除草2-3次,結合追施人糞尿或尿素。  

經濟價值

莖皮製成的纖維可以作麻袋、麻繩。

蒼耳子油是一種高級香料的原料,並可作油漆、油墨及肥皂硬化油等,還可代替桐油

入藥治麻風,種子利尿、發汗

蒼耳

莖葉搗爛後塗敷,治疥癬,蟲咬傷等。蒼耳子懸浮液可防治蚜蟲,如加入樟腦,殺蟲率更高,蒼耳子石灰合液可殺蚜蟲。蒼耳子可做豬的精飼料。  

化學成分

果實含蒼耳甙、脂肪油、樹脂、生物鹼維生素C。 蒼耳甙(Strumaroside),即B-谷甾醇葡萄糖甙)、黃質寧(Xanthinin)、蒼耳明(Xanthumin,是黃質寧的立體異構體)、8-(?-異戊烯基)-5,7,3,4-四羥基黃酮[8-(?-Isopen-tenyl)-5,7,3,4-Tetrahydroxy-flavone〕,以及咖啡酸和1,4-二咖啡醯奎寧酸(1,4-Dicaffeoylquinic acid)。此外,尚含查耳酮衍生物、水溶性甙、葡萄糖、果糖胺基酸酒石酸琥珀酸延胡索酸蘋果酸、硝酸鉀硫酸鈣等。   

藥用價值

1.用於鼻淵頭痛風寒頭痛。本品溫和疏達,味辛散風,苦燥濕濁,通竅止痛,用治鼻淵頭痛、不聞香臭、時流濁涕,常配伍辛夷白芷薄荷同用,即蒼耳子散。用治外感風寒,,惡寒無汗、頭痛鼻塞者,可與防風、白芷、羌活藁本等同用。

2.用於風濕痹痛。本品祛風除濕,通絡止痛,用治風濕痹證,四肢拘攣,可單用,或與秦艽蠶砂、萆區等同用,泡酒服,如史國公藥酒。此外,本品與地膚子白鮮皮白蒺藜等藥同用,治風疹瘙癢。又本品研末,用大風子油為丸,還治疥癬麻風,皆取散風除濕的作用。  

毒性

中毒機理

全株有毒,幼芽和果實的毒性最大,莖葉中都含有對神經肌肉有毒的物質。其中毒機理尚未完全清楚。種仁和子葉含毒蛋白、毒甙等可能是主要的有毒成分,可損害心、肝、腎及引起出血。中毒原因主要是誤食蒼耳果實或幼苗(誤為豆芽)。若要作為藥用,請去看醫生,並嚴格遵照醫囑。蒼耳中毒的潛伏期因食入物不同而異,一般為2~3天,快者4小時即發病。例如,直接吃生蒼耳子者食後4~8小時發病,食蒼耳子餅者10~24小時發病,食幼苗者,1~5天發病。

解毒方法

1.無胃腸道出血時,可催吐,用1:5000高錳酸鉀液洗胃,內服硫酸鎂導瀉,若服大量超過4小時者,應及早用1%~2%食鹽水作高位灌腸

2.靜脈滴注5%葡萄糖生理鹽水,並大量飲糖水。如有心力衰竭肺水腫尿閉者應限制輸液量。

3.有出血時給以補血維生素K止血劑,必要時輸血

4.肝臟提醒明顯損害時,可給激素及補血維生素B1、B12、C等保肝藥物養生。在治療檢測期間暫禁脂肪隆胸類食物皰疹,其他對症治療檢測。

5.甘草30g、綠豆120g,煎湯內服。

6.板藍根120g,水煎分2次早晚服。

7.蘆根60g,綠豆30g,金銀花15g,葛花9g,甘草9g,水煎2次,合併一起,每日早晚分服,連服3~6劑。

8.有腸胃偏癱道出血常識症状時,用甘草30g,遠志9g,沙參15g,血餘炭9g,三七粉1.5g(沖服),水煎2次,合併一起,每4小時1次,2次服完,連服2~6劑。

9.針灸問答

(1)解毒:取曲池三陰交

(2)牙關緊閉:取頰車合谷

(3)細菌嘔吐腹痛中脘內關足三里

(4)昏迷:取人中、承漿

(5)嘔吐呼吸困難:取內關。

中毒預防注意

1.不可與豬肉共食。

2.不宜做蒼耳餅吃,更不得隨意生食嫩葉或果實。

3.嚴格掌握劑量,按醫囑服用。  

2. 蒼耳---中藥

  

別名

卷耳、葹、苓耳、胡葈、地葵、枲耳、白胡荽、常枲、爵耳、耳璫草、常思、常思菜、羊負來、只刺、進賢菜、道人頭、喝起草、佛耳、縑絲草、野縑絲、野茄、豬耳、痴頭婆、蝨麻頭、粘粘葵白痴頭婆、刺兒顆、假矮瓜、白豬母絡、疔瘡草、野紫菜、野落蘇、狗耳朵草、蒼子棵、青棘子、菜耳

蒼耳

  

植物來源

為菊科植物蒼耳Xanthium sibiricum Patr. 的帶總苞的果實。  

植物形態

一年生草本,高30~90cm。莖粗糙,有短毛。葉互生,三角狀卵形,長6~10cm,寬5~10cm,先端銳尖,基部心形。邊緣有缺刻或3~5淺裂,有不規則粗鋸齒,兩面有粗毛;葉柄長3~11cm。頭狀花序頂生或腋生,雌雄同株,雄花序在上,球形,花冠筒狀,5齒裂;雌花序在下,卵圓形,外面有鉤刺和短毛。花期7~10月,果期8~11月。

蒼耳

  

中藥採制

9~10月割取地上部分,打下果實,晒乾,去刺,生用或炒用。需碾去刺,或再炒黃。  

中藥性狀

紡錘形或橢圓形,長1~1.5cm,直徑0.4~0.7cm。表面黃棕色七黃綠色,有鉤刺。頂端有2枚粗刺,基部有梗痕。質硬而韌,2室,各有1枚瘦果,呈紡錘形,一面較平坦,頂端具1突起的花柱基,果皮薄,灰黑色,具縱紋。種皮膜質,淺灰色,子葉2枚,有油性。氣微,味微苦。  

性味

苦辛,寒,有毒。

①《別錄》:"苦辛,微寒,有小毒。"

②《藥性論》:"味甘,無毒。"

③《千金.食治》:"味苦辛,微寒澀,有小毒。"  

歸經

辛、苦,溫,有小毒,歸肺經。該物種為中國植物圖譜資料庫收錄的有毒植物,其毒性為全株有毒,以果實、特別是種子毒性較大。炒食種子25—400g可引起中毒,多在4-5小時至3天內出現症状。蒼耳子中毒的報導很多,嚴重的造成死亡。主要有頭暈、頭痛、噁心、嘔吐、腹痛、便秘腹瀉、心率減慢、精神萎糜、全身無力多汗無汗嗜睡煩躁不安瞳孔擴大等;嚴重者肝腎檢查有損害,肝大、黃疸、廣泛性出血,昏迷、抽搐、心力衰竭、呼吸循環衰竭而死。家畜食後也引起中毒,尤以豬和牛為多。症状有抑鬱、慪氣、脈搏急速、體溫下降、呼吸困難以致死。  

主治

感冒;頭風;頭暈;鼻淵、目赤、目翳、風溫痹痛、拘攣麻木、風癩、疔瘡、疥癬、皮膚瘙癢、痔

蒼耳

瘡、痢疾、祛風散熱,解毒殺蟲。 濕痹拘攣, 散風除濕,通竅止痛。

《別錄》:"治膝痛,溪毒。"

《藥性論》:"主肝家熱,明目。"

《唐本草》:"主大風,癲癇,頭風,濕痹,毒在骨髓,除諸毒螫,殺疳濕匿,主腰膝中風毒。亦主猘狗毒。"

《本草拾遺》:"葉挼安舌下,令涎出,去目黃好睡。"

《履巉岩本草》:"去風活血。"

《綱目》:"善通頂門連腦。"

《天寶本草》:"去風解毒。治肚大青筋,皮膚瘙癢,風濕症。"

《廣東中藥》II:"治紅雲血癬,痰火核,感冒,鼻淵。"

《本經》:「主風頭寒痛,風濕周痹,四肢拘攣痛,惡肉死跡」

《要藥分劑》:「治鼻淵鼻首,斷不可缺,能使清陽之氣上行巔頂也。  

用法用量

煎服,3 ~10g 。或入丸散。內服:煎湯,6-12g,大劑量30-60g;或搗汁;或熬膏;或入丸、散。外用:適量,搗敷;或燒存性研末調敷;或煎水洗;或熬膏敷。血虛頭痛不宜服用。過量服用易致中毒。  

藥理

本品含含蒼耳甙(xanthostrumarin)。葉含蒼耳醇(xanthanol)、異蒼耳醇(jsoxanthanol)、蒼耳酯(xanthumin)等。甙類物質有顯著降血糖作用;煎劑有鎮咳作用;對心臟有抑制作用,使心率減慢,收縮力減弱;對金黃色葡萄球菌、乙型鏈球菌肺炎雙球菌有一定抑制作用,並有抗真菌作用。本品有一定毒性,成人服用量超過100g可致中毒,主要症状為頭暈、嗜睡、昏迷、全身強直痙攣,並出現黃疸,肝腫大、肝功障礙、尿中出現蛋白、紅細胞、管型。重則呼吸、循環、腎功能衰竭而死亡。  

附方

① 治婦人血風攻腦,頭旋悶絕,忽死倒地,不知人事:喝起草嫩心,陰乾為末,如常酒服一大錢。(《斗門方》)

② 治中風傷寒頭痛,又療疔腫困重:生搗蒼耳根葉,和小兒尿絞取汁,冷撮一升,日三度,(《食療本草》)

③ 治中風,頭痛,濕痹,四肢拘攣痛:蒼耳嫩苗葉一斤,酥一兩。先煮蒼耳三、五沸,漉出,用豉一合,水二大盞半,煎豉取汁一盞半,入蒼耳及五味,調和作羹,入酥食之。(《聖惠方》蒼耳葉羹)

④ 治赤白下痢蒼耳草不拘多少,洗淨,以水煮爛,去滓,入蜜,用武火熬成膏。每服一、二匙,白湯下。(《醫方摘元》)

⑤ 治目上星翳:鮮蒼耳草,搗爛塗膏藥上貼太陽穴。(《浙江民間草藥》)

⑥ 治大風及諸風疾:蒼耳不以多少,碾為細末,用大風(子)油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至四十丸,用荊芥茶送下,不拘時候服。(《履巉岩本草》)

⑦ 治癩:嫩蒼耳、荷葉各等分。為末,每服二錢,溫酒調下。(《袖珍方》)

⑧ 治疔腫,出根:蒼耳燒作灰,和臘月豬脂封之。(《本草拾遺》)

⑨ 治熱毒攻手足,赤腫焮熱,疼痛欲脫:蒼耳草絞取汁以漬之。(《千金方))

⑩ 治中耳炎:鮮蒼耳全草五錢(乾的三錢)。沖開水半碗服。(《福建民間草藥》)

⑾ 治疥瘡痔漏:蒼耳全草煎湯熏洗。(《閩東本草》)

⑿ 治風疹和遍身濕癢:蒼耳全草煎湯外洗。(《閩東本草》)

⒀ 治赤白汗斑:蒼耳嫩葉尖和膏鹽擂爛。五、六月間擦之,五、七次。(《摘元方》)

⒁ 治花蜘蛛毒咬人:野縑絲,搗汁一盞服,仍以渣敷之。(《摘元方》)

⒂ 治蟲咬性皮炎:鮮蒼耳莖葉、白礬、明雄各適量。共搗成膏,外敷螫咬處,固定。(內蒙古《中草藥新醫療法資料選編》)  

臨床應用

①治療麻風

對改善症状有較好作用,用藥後能使患者結節消失,恢復正常皮膚,或紅斑顏色變淡、範圍縮小,面部、耳垂浸潤性損害減輕,脹大的尺神經變細變軟,手足活動靈活,部分恢復知覺麻風桿菌也有減少趨勢。病理浸潤亦稍有進步。但上述療效多發生在用藥後3~4月間,以後進步便不明顯,且有部分病人發生新生損害,少數病人繼續用藥至12~15個月又有不同程度的進步,但不及初期效果明顯。因此認為蒼耳草宜與碸類藥或氨硫脲同時服用或交替服用,以期收到較滿意的效果。劑量及用法:目前尚無統一的劑量標準。一般採用新鮮蒼耳草製成浸膏丸或片內服。浸膏丸每粒相當於生藥1~2兩或4兩。開始用4兩,每日1次,3日後根據患者身體情況和病情輕重逐漸增加用量,最多每日兩,2次分服;有的每日用8~24兩,連服3個月,休息兩周;也有主張每日用12兩,3次分服,若出現副作用可酌量減少,如無不良反應而見效遲緩者,可酌情漸增劑量。副作用有食慾減退、便秘,及發熱神經症狀等,但均較輕微。有人指出:在服用大劑量時,應注意安全,以免發生中毒事故。

②治療慢性鼻炎

據50餘例臨床觀察,有效率在50%以上。具有抗過敏作用。對急性副鼻竇炎也有效果。用法:蒼耳全草注射液,每支2毫升(相當於生藥2克)肌肉注射,每日~2次。

③治療功能性子宮出血

蒼耳草2兩(乾的1兩),煎服,每日劑。輕者3~5天,重者7~10天即可見效。

④治療早期血吸蟲病

用蒼耳全草2兩,檳榔1.5兩,煎成60毫升,每次10毫升,每日3次食前服,連服10天。治療32例,患者一般體征均見好轉;3個月後28例曾複查大便,血吸蟲卵陰轉率為78.6%。常見的藥物反應有腹痛、腹瀉、頭暈和噁心等。  

關於「蒼耳」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給蒼耳條目的留言

--218.56.181.6 2012年11月14日 (三) 10:41 (CST)

留言:蒼耳有止血的作用,如果在野外有小的傷口時,可取蒼耳的葉擠出汁液塗抹在傷口處,效果很好。

給蒼耳條目的留言

--60.223.128.177 2015年5月28日 (四) 23:10 (CST)

留言: 曾吃過幾日的蒼耳子,一日十克,因其性燥,且不宜消,致體熱不衣,競而熱汗,不知覺競致元氣大傷,津傷口渴大病一場,當輔補津之品並服。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