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風子油
A+醫學百科 >> 藥品百科 >> 中藥百科 >> 大風子油 | 中藥圖典 |
大風子油 Dà Fēnɡ Zǐ Yóu |
|
---|---|
別名 | 大楓油 |
功效作用 | 祛風燥濕;玫毒;殺蟲。主麻風;疥癬 |
英文名 | Chaulmoogra seed oil |
始載於 | 《本草綱目》 |
毒性 | 有毒 |
歸經 | 肺經、脾經 |
藥性 | 熱 |
藥味 | 辛 |
大風子油
chaulmoogra oil
亦作hydnocarpus oil或hynocardia oil。
從大風子科(Flacourtiaceae)大風子屬(Hydnocarpus)的幾種喬木籽中獲得的黃色或褐黃色液體。這種油及其黏稠度較低的製劑以前用於治療麻瘋病,現已大都為抗菌素所代替。
【大風子油的功效介紹】:
大風子油 (《綱目》)
【來源】為大風子科植物大風子種仁的脂肪油。
【植物形態】
1.大風子 常綠喬木。樹榦直立,枝伸長。葉革質互生;葉柄長0.6-3cm;葉片長橢圓形或橢圓狀披針形,長10-30cm,寬3-7cm,先端鈍尖,基部鈍圓,全緣,兩面無毛;側脈8-10對,網脈明顯。花雜性或單性,1-數朵簇生,花徑約2cm,花梗長1-4cm;雄花萼片5,卵形;花瓣5,卵形,黃綠色,能育雄蕊5個,花絲短而肥厚,外輪雄蕊通常退化成鱗片狀,著生瓣基,中央有退化子房;雌花的退化雄蕊合生成紡錘狀體,子房卵形,被長硬毛,花柱粗短,被柔毛,柱頭5裂,常成冠狀反卷。漿果球形,直徑6-12cm,果皮堅硬。種子30-50顆,卵形,略呈多角體狀,外種皮角質,胚乳豐富。花期1-3月。
2.海南大風子 喬木,高6-9m。葉互生;葉柄長約1.5cm;葉紙質或薄革質,長橢圓形,長8-14cm,寬3-6cm,先端急短尖而鈍頭,基部楔形,全緣或具不規則的淺波狀鋸齒;側脈纖細,每邊7-8條。總狀花序腋生,長1-1.5cm,無毛;雄花:密集,萼片4,橢圓形,花瓣4,腎狀卵形,邊緣有緣毛,雄蕊12,花絲疏被短柔毛,花藥呈圓形,雌花:花被與雄花的相似而略大,退化雄蕊約15,子房卵狀橢圓形,密被黃色絨毛,1室,側膜胎座5個,胚珠多數,花柱缺,柱頭3裂。漿果球形,直徑4-7cm,密被褐色柔毛,果皮革質。內含種子約20顆,略呈三角狀卵形,長約1.5cm。花期4-9月,果期5-10月。
【製法】將種子洗淨,乾燥後,打碎,取出種仁,用冷壓法壓油。
【藥材】本品在常溫下為黃色或棕黃色脂肪油,在25℃以下即凝結成類白色的軟塊,比重0.940~0.960(25℃)。
氣微弱,味微辛烈。
【性味】辛,熱,有毒。
【功用主治-大風子油的功效】攻毒,殺蟲。
治麻風,疥癬。
①《本草備要》:治瘡癬疥癩,殺蟲劫毒。
【用法與用量】外用:塗擦。
內服:和藥作丸。
【宜忌本品有毒,內服傷血損目,且易引起嘔吐,不可輕用。
【選方】治諸癩大風疾:苦參三兩,大楓油一兩。
將苦參為細末,入大楓油及少酒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五十丸,無時,用溫酒送下。
仍將苦參煎湯,帶熱洗之為佳。
(《普濟方》換肌丸)
|
關於「大風子油」的留言: | 訂閱討論RSS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