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草
A+醫學百科 >> 雜草 |
雜草(weed)是指生長在有害於人類生存和活動場地的植物,一般是非栽培的野生植物或對人類無礙用的植物。廣義的雜草定義則是指生長在對人類活動不利或有害於生產場地的一切植物。主要為草本植物,也包括部分小灌木、蕨類及藻類。全球經定名的植物有三十餘萬種,認定為雜草的植物約八千餘種;在我國書刊中可查出的植物名稱有36000多種,認定為雜草的植物有119科1200多種。除可按植物學方法分類外還可按其對水分的適應性分為水生、沼生、濕生和旱生,按化學防除的需要分為禾草、莎草和闊葉草,此外還可根據雜草的營養類型、生長習性和繁殖方式等進行分類。其生物學特性表現為:傳播方式多,繁殖與再生力強,生活周期一般都比作物短,成熟的種子隨熟隨落,抗逆性強,光合作用效益高等。農田雜草的主要為害為:與作物爭奪養料、水分、陽光和空間,妨礙田間通風透光,增加局部氣候溫度,有些則是病蟲中間寄主,促進病蟲害發生;寄生性雜草直接從作物體內吸收養分,從而降低作物的產量和品質。此外,有的雜草的種子或花粉含有毒素,能使人畜中毒。
目錄 |
防除雜草的方法
植物檢疫
即對國際和國內各地區間所調運的作物種子和苗木等進行檢查和處理,防止新的外來雜草遠距離傳播。這是一種預防性措施,對近距離的交互攜帶傳播無效,須輔以作物種子淨選去雜、農具和溝渠清理以及施用腐熟糞肥等措施,以減少田間雜草發生的基數。
人工除草
包括手工拔草和使用簡單農具除草。耗力多、工效低,不能大面積及時防除。現都是在採用其他措施除草後,作為去除局部殘存雜草的輔助手段。
機械除草
使用畜力或機械動力牽引的除草機具。一般於作物播種前、播後苗前或苗期進行機械中耕耖耙與覆土,以控制農田雜草的發生與危害。工效高、勞動強度低。缺點是難以清除苗間雜草,不適於間套作或密植條件,頻繁使用還可引起耕層土壤板結。
物理除草
利用水、光、熱等物理因子除草。如用火燎法進行墾荒除草,用水淹法防除旱生雜草,用深色塑料薄膜覆蓋土表遮光,以提高溫度除草等。
化學除草
即用除草劑除去雜草而不傷害作物。化學除草的這一選擇性,是根據除草劑對作物和雜草之間植株高矮和根系深淺不同所形成的「位差」、種子萌發先後和生育期不同所形成的「時差」、以及植株組織結構和生長形態上的差異、不同種類植物之間抗藥性的差異等特性而實現的。此外,環境條件、藥量和劑型、施藥方法和施藥時期等也都對選擇性有所影響。20世紀70年代出現的安全劑,用以拌種或與除草劑混合使用,可保護作物免受藥害,擴大了除草劑的選擇性和使用面。由種子萌發的一年生雜草,一般採用持效期長的土壤處理劑,在雜草大量萌發之前施藥於土表,將雜草殺死於萌芽期。防除根狀莖萌發的多年生雜草,則採用輸導作用強的選擇性除草劑,在雜草營養生長後期進行葉面噴施,使藥劑向下傳導至根莖系統,從而更好地發揮藥效。化學除草具有高效、及時、省工、經濟等特點,適應現代農業生產作業,還有利於促進免耕法和少耕法的應用、水稻直播栽培的實現以及密植程度與複種指數的合理提高等。但大量使用化學物質對生態環境可導致長遠的不利影響。這就要求除草劑的品種和劑型向低劑量、低殘留的方向發展,同時力求與其他措施有機地配合,進行綜合防除,以減少施藥次數與用藥量。
生物除草
利用昆蟲、禽畜、病原微生物和競爭力強的置換植物及其代謝產物防除雜草。如在稻田中養魚、鴨防除雜草,20世紀60年代中國利用真菌作為生物除草劑防除大豆菟絲子,澳大利亞利用昆蟲斑螟控制仙人掌的蔓延等。生物除草不產生環境污染、成效穩定持久,但對環境條件要求嚴格,研究難度較大,見效慢。
生態除草
採用農業或其他措施,在較大面積範圍內創造一個有利於作物生長而不利於雜草繁生的生態環境。如實行水旱輪作制度,對許多不耐水淹或不耐乾旱的雜草都有良好的控制作用。在經常耕作的農田中,多年生雜草不易繁衍;在免耕農田或耕作較少的茶、桑、果、橡膠園中,多年生雜草蔓延較快,一年生雜草則減少。合理密植與間作、套種,可充分利用光能和空間結構,促進作物群體生長優勢,從而控制雜草發生數量與為害程度。
綜合防除
農田生態受自然和耕作的雙重影響,雜草的類群和發生動態各異,單一的除草措施往往不易獲得較好的防除效果;同時,各種防除雜草的方法也各有優缺點。綜合防除就是因地制宜地綜合運用各種措施的互補與協調作用,達到高效而穩定的防除目的。如以化學防除措施控制作物前期的雜草,結合栽培管理促成作物生長優勢,可抑製作物生育中、後期發生的雜草;在茶、桑、果園及橡膠園中,用輸導型除草劑防除多年生雜草,結合種植綠肥覆蓋地表可抑制雜草繼續發生等。20世紀70年代起,一些國家以生態學為基礎,對病、蟲、雜草等有害生物進行綜合治理,研究探索在一定耕作制條件下,各類雜草的發生情況和造成經濟損失的閾值,並將各種除草措施因地因時有機結合,創造合理的農業生態體系,有可能使雜草的發生量和危害程度控制在最低的限值內,保證作物持續高產。
雜草研究機構
南京農業大學雜草研究室是我國較早從事雜草科學研究的專業機構,在李揚漢教授的領導下,雜草研究室對全國各大區雜草區系進行了全面深入的調查和標本採集工作,製作了大量的雜草標本。全國各大區農業院校及農業科研單位(包括台灣同行及國外雜草專家),也向南京農業大學雜草研究室提供了該地區的許多雜草標本,經過多年的發展,建立了我國當前最大、最完整、系統的中國雜草標本室,積累了許多與雜草有關的寶貴標本資源,為雜草科學的研究和教學提供了第一手資料。目前,中國雜草標本室收藏的雜草標本涵蓋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共有2000多種,約40,000餘份,雜草種子標本700餘種,隸屬於140多個科、800餘屬。標本室還保存了對10多種農田惡性雜草有較強致病力的菌株約30餘個,對於研製開發生物源除草劑品種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在南京農業大學校領導的倡導下,由雜草研究室在網際網路上建立了中國雜草信息系統網站。
關於「雜草」的留言: | 訂閱討論RSS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