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瓜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黃瓜
Huánɡ Guā
黃瓜
別名 胡瓜、勤瓜、王瓜、刺瓜、[黃瓜藤、黃瓜秧、黃瓜霜]
功效作用 除熱,利水解毒。治煩渴,咽喉腫痛火眼湯火傷
英文名 Cucumber
始載於 本草綱目拾遺
毒性 有毒(一說無毒)
歸經 胃經肺經脾經
藥性
藥味

黃瓜,也稱胡瓜、青瓜,屬葫蘆科植物。廣泛分布於中國各地,並且為主要的溫室產品之一。黃瓜是由西漢時期張騫出使西域帶回中原的,稱為胡瓜,五胡十六國時後趙皇帝石勒忌諱「胡」字,漢臣襄國郡守樊坦將其改為「黃瓜」。黃瓜的莖上覆有毛,富含汁液,葉片的外觀有3-5枚裂片,覆有絨毛

Bklg8.jpg

黃瓜

cucumber

學名:Cucumis sativus Linn.

「黃瓜」原名「胡瓜」,現一般認為因西漢時期由西域傳入中原地區而得名.明李時珍《本草綱目》第28卷《菜部三.胡瓜》載:「張騫使西域得種,胡名胡瓜.」  

目錄

巧選黃瓜

選購黃瓜,色澤應亮麗,若外表有刺狀凸起者為最好。若手摸發軟,低端變黃,則黃瓜籽多粒大,已經不是新鮮的黃瓜了。  

黃瓜

Bklg9.jpg

(huanggua)(Cucumisativus)葫蘆科,黃瓜屬。一年生蔓生或攀援草本,莖細長,有縱棱,被短剛毛。黃瓜,也叫青瓜、剌瓜,葫蘆科一年生草本植物。黃瓜栽培歷史悠久,種植廣泛,是世界性蔬菜。廣州市黃瓜栽培季節較長,露地栽培可達9個月以上,利用設施栽培可達到周年生產與供應,年種植面積5-10萬畝,是市銷和出口的重要蔬菜之一。

葫蘆科(Cucurbitaceae)的一種一年生攀緣植物,學名Cucumis sativus。可能起源於印度北部,現廣泛栽培食用其果。黃瓜植株柔嫩,莖被毛並多汁,葉被絨毛,具3~5枚裂片;莖上生有分枝的卷鬚,藉此緣架攀爬。常見蔬菜中黃瓜需最多的熱量。在北歐,廣泛搭架栽培於溫室。在美國氣候溫和地區,作大田作物種植以及種於庭院。通常是超量播種後疏苗至合適的密度。

黃瓜有3個品種群︰一類果很大,生長旺盛,但僅適應於溫室或搭架栽培;一類果大,一般具白刺,室外栽培(主要用於刨片和腌制);一類果小而帶刺,產量高,包括戶外栽培,主要用於腌制的西印度黃瓜。黃瓜的營養價值不高但很受歡迎,常用做沙拉和配菜。新鮮黃瓜結實,形狀美觀,鮮綠色,在冰箱內約可存放兩周。

黃瓜根系分布淺,再生能力較弱 。莖蔓性,長可達3米以上,有分枝。葉掌狀,大而薄,葉緣有細鋸齒。花通常為單性,雌雄同株。瓠果,長數厘米至70厘米以上。嫩果顏色由乳白至深綠。果面光滑或具白、褐或黑色的瘤刺。有的果實有來自葫蘆素的苦味。種子扁平,長橢圓形,種皮淺黃色。中國栽培黃瓜的主要類型有:華北型,主要分布於長江以北各省;華南型,主要分布於東南沿海各省;英國溫室型、歐美涼拌生食型和酸漬加工型。黃瓜屬喜溫作物。種子發芽適溫為25~30℃,生長適溫為18~32℃。黃瓜對土壤水分條件的要求較嚴格。生長期間需要供給充足的水分,但根系不耐缺氧,也不耐土壤營養的高濃度。土壤pH值以5.5~7.2為宜。黃瓜可四季栽培。冬春栽培時多用育苗種植。多用支架栽培,不搭架的稱地黃瓜。生長期長,肥量大,中國概以基肥為主,並在生長期間多次追肥。少雨地區適量澆水,多雨地區注意排水防澇 。採收分次進行。嫩果一般在雌花開後7~15天採收。主要病害有霜霉病、白粉病、枯萎病、疫病、角斑病和炭疽病等。主要害蟲有:棉蚜、紅蜘蛛、溫室粉蝨、側多食趺線蟎、黃守瓜和種蠅等。黃瓜屬常異交作物,應隔離採種。嫩果作蔬菜食用。果肉可生食。所含蛋白酶有助於人體對蛋白質的消化吸收,果實可酸漬或醬漬。

【科屬】為葫蘆科(Cucurbitaceae.)黃瓜屬(Cucumis)植物黃瓜的果實。

【別名】胡瓜、刺瓜、王瓜。  

優良品種

最好的黃瓜是黑龍江省產的黃瓜,分旱黃瓜和水黃瓜,其味兒道有潤甜,因全世界只有三塊黑土地,而中國只有黑龍江全境、吉林少部分是黑土地,黑土地要四億年才能形成,是動植物的屍骨在經歷很長時間才形成的高有機土壤,在這樣的黑土地長出來的作物其營養特別豐富,尤其寒冷地帶的黑土地冬季土地和植物在大雪的覆蓋下進入冬眠,更加使黑土地有生氣。所以,黑龍江的農作物是最好的!

黃瓜(Cucumis sativus)

目前廣州市生產上種植黃瓜有華南型黃瓜和華北型黃瓜,栽培品種主要有以下幾個:

1、園豐元6號青瓜:山西夏縣園豐元蔬菜研究所生產,一代雜種,中早熟,長勢強,主側蔓結瓜,雌花率高,瓜條直順,深綠色,有光澤,瓜長35厘米,白刺,刺瘤較密,瓜把短,品質優良,產量高,畝產5000公斤。適宜春、夏、秋種植。

2、早青二號:廣東省農科院蔬菜所育成的華南型黃瓜一代雜種,生長勢強,主蔓結瓜,雌花多。瓜圓筒形,皮色深綠,瓜長21厘米,適合銷往港澳地區,耐低溫,抗枯萎病、疫病和炭疽病,耐霜霉病和白粉病。播種至初收53天。適宜春秋季栽培。

3、津春四號青瓜:天津黃瓜研究所育成的華北型黃瓜一代雜種,抗霜霉病、白粉病、枯萎病,主蔓結瓜,較早熟,長勢中等,瓜長棒形,瓜長35厘米。適宜春秋露地栽培。

4、粵秀一號:廣東省農科院蔬菜所最新育成的華北型黃瓜一代雜種,主蔓結瓜,雌株率達65%,瓜棒形,長33厘米,早熟,耐低溫,較抗枯萎病、炭疽病、耐疫病和霜霉病,適宜春秋露地栽培。

5、中農8號:中國農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育成的華北型黃瓜一代雜種。植株長勢強,分枝較多,主側蔓結瓜,抗抗霜霉病、白粉病、黃瓜花葉病毒病、枯萎病、炭疽病等多種病蟲害。適宜春秋露地栽培。  

種植方法

1、土壤選擇和整地

選擇酸鹼度在6.0-7.5之間,富含有機質、排灌良好、保水保肥的偏粘性砂壤土,忌與瓜類作物連作,前茬最好為水稻田。整地採用深溝高畦,畦寬1.8米-2.0米(連溝),畦高30厘米,南北走向,雙行植,株距30厘米。  

2、適時播種、育苗與定植

早春1-3月播種,夏秋植6-8月。春播採用浸種催芽後育苗或地膜覆蓋直播,夏秋

手植黃瓜

季浸種直播或干種直播均可。

浸種催芽在黃瓜播種中普遍應用,用50-55℃溫開水燙種消毒10分鐘,不斷攪拌以防燙傷。然後用約30℃溫水浸4 -6小時,搓洗乾淨,澇起瀝干,在28-30℃的恆溫箱或溫暖處保濕催芽,20小時開始發芽。早春小拱棚保溫育苗,用育苗杯或苗床育苗,苗齡15-20天(2片真葉)時定植,于晴天傍晚進行,要注意保護根系,起苗前淋透水,起苗時按順序,做到帶土定植,以防傷根。  

3、肥水管理與培土

施足基肥是穩產高產的關鍵之一。黃瓜對基肥反應良好,整地時深耕增施腐熟有機肥,畝施2000公斤-3000公斤,毛肥50公斤,過磷酸鈣30公斤作基肥。植株2-3片真葉時,開始追肥。黃瓜根的吸收力弱,對高濃度肥料反應敏感,追肥以"勤施、薄施"為原則,每隔6-8天追肥1次,畝施尿素5公斤-6公斤。

卷鬚出現時結合中耕除草培土培肥,採收第一批瓜後再培土培肥1次,畝施花生麩15公斤-20公斤,複合肥30公斤,鉀肥10公斤。

夏秋季由於氣溫高,生長發育迅速,衰老也快,加之降雨量大,肥水流失多,除了施足基肥外,要早追肥。1-2片真葉期和採收第一批瓜後各培土培肥1次,要重視磷鉀肥,以避免陡長、早衰。

春黃瓜苗期要控制水分。開花結果期需水量最多,晴天一般一天淋水1次,旱情3-5天灌水1次。雨天時要做好防澇工作。

Bklgc.jpg

  

4、搭架引蔓與整枝

一般卷鬚出現時插竹搭架引蔓,搭"人字架"。引蔓在卷鬚出現後開始,每隔3-4天引蔓一次,使植株分布均勻,于晴天傍晚進行。黃瓜是否整枝依品種而定,主蔓結果的一般不用整枝;主側蔓結果或側蔓結果的,要摘頂整枝,一般8節以下側蔓全部剪除,9節以上側枝留3節後摘頂,主蔓約30節摘頂。  

5、採收

春季黃瓜從定植至初收約55天,夏秋季35天。開花10天左右可採收。即皮色從暗綠變為鮮綠有光澤,花瓣不脫落時採收為佳。頭瓜要早收,以免影響後續瓜的生長,甚至妨礙植株生長,形成畸形瓜和植株早衰,從而影響產量。  

病蟲害防治

危害青瓜的常見病蟲與苦瓜同,還有灰霉病和細菌性角斑病。

1、灰霉病

(1)生態防治:澆水宜在上午進行,發病初期適當節制澆水,嚴防過量;

Bklgd.jpg

(2)發病後及時摘除病果、病葉,集中燒毀或深埋;

(3)藥劑防冶: 發病初期噴施25%敵力脫乳油3000-4000倍液、30%愛苗乳油3000-4000倍液、10%寶麗安可濕性粉劑900-1000倍液、50%速克靈可濕性粉劑2000倍液,或45%特克多懸浮劑3000-4000倍液、50%撲海因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40%多.硫懸浮劑600倍液、2%武夷菌素水劑150倍液,交替使用,隔7-10天一次,連續2-3次。

2、細菌性角斑病

多發生在高溫多雨季節,病菌在種子和土壤中越冬。病原菌經傷口水孔入侵發生為害。高溫多雨、地勢低洼積水,多年連作,肥水管理不當,都會加重發生。暴風雨後迅速發展,造成嚴重損失。該病應以預防為主, 防治方法:

(1)種子消毒:用72%農用鏈黴素可溶性粉劑3000-4000倍液浸2小時, 或用40%福爾馬林150倍液浸90分鐘,清水洗淨後再按常規操作浸種催芽;

(2)藥劑防治:可採用30%氧氯化銅膠懸劑800倍液,或77%可殺得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2%加收米液劑400-500倍液、72%農用鏈黴素可溶性粉劑4000倍液、新植黴素4000倍液、農抗120、200倍液噴霧,交替使用, 每隔7-10天一次,連續2-3次。  

性味功效

性涼,味甘,有小毒;入肺、胃、大腸經。  

功效主治

清熱利水解毒消腫生津止渴。主治身熱煩渴,咽喉腫痛風熱眼疾,濕熱黃疸小便不利病症。  

營養成分

每100克含蛋白質0.6~0.8克,脂肪0.2克,碳水化合物1.6~2.0克,灰分O.4~0.5克,鈣15~19毫克,磷29~33毫克,鐵0.2一1.1毫克,胡蘿卜素0.2~0.3毫克,硫胺素0.02~0.04毫克,核黃素0.04~0.4毫克,尼克酸0.2~0.3毫克,抗壞血酸4~11毫克。此外,還含有葡萄糖鼠李糖半乳糖甘露糖、木米糖、果糖咖啡酸綠原酸、多種游離胺基酸以及揮髮油、葫蘆素、黃瓜酶等。  

食療作用

Bklge.jpg

1.抗腫瘤:黃瓜中含有的葫蘆素C具有提高人體免疫功能的作用,達到抗腫瘤目的。此外,該物質還可治療慢性肝炎遷延性肝炎,對原發性肝癌患者有延長生存期作用。

2.抗衰老:黃瓜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E,可起到延年益壽,抗衰老的作用;黃瓜中的黃瓜酶,有很強的生物活性,能有效地促進機體的新陳代謝。用黃瓜搗汁塗擦皮膚,有潤膚,舒展皺紋功效。

3.防酒精中毒:黃瓜中所含的丙氨酸精氨酸和谷胺醯胺對肝臟病人,特別是對酒精性肝硬化患者有一定輔助治療作用,可防治酒精中毒。

4.降血糖:黃瓜中所含的葡萄糖甙、果糖等不參與通常的糖代謝,故糖尿病人以黃瓜代澱粉類食物充飢,血糖非但不會升高,甚至會降低。

5.減肥強體:黃瓜中所含的丙醇二酸,可抑製糖類物質轉變為脂肪。此外,黃瓜中的纖維素對促進人體腸道內腐敗物質的排除和降低膽固醇有一定作用,能強身健體。

6.健腦安神:黃瓜含有維生素B1,對改善大腦神經系統功能有利,能安神定志,輔助治療失眠症

【保健食譜】

Bklgf.jpg

1.糖醋黃瓜片黃瓜500克,精鹽、白糖、白醋各適量。先將黃瓜去籽洗淨,切成薄片,精鹽腌漬30分鐘;用冷開水洗去黃瓜的部分鹹味,水控干後,加精鹽、糖、醋腌1小時即成。此菜肴酸甜可口,具有清熱開胃,生津止渴的功效,適用於煩渴,口膩,脘痞等病症,暑天食之尤佳。

2.紫菜黃瓜湯黃瓜150克,紫菜15克,海米適量。先將黃瓜洗淨切成菱形片狀,紫菜、海米亦洗淨;鍋內加入清湯,燒沸後,投入黃瓜、海米、精鹽、醬油,煮沸後撇浮沫,下入紫菜,淋上香油,撒入味精,調勻即成。此湯具有清熱益腎之功,適用於婦女更年期腎虛煩熱之患者食之。

3.山楂汁拌黃瓜嫩黃瓜5條,山楂30克,白糖50克。先將黃瓜去皮心及兩頭,洗淨切成條狀;山楂洗淨,入鍋中加水200毫升,煮約15分鐘,取汁液100毫升;黃瓜條入鍋中加水煮熟,撈出;山楂汁中放入白糖,在文火上慢熬,待糖融化,投入已控干水的黃瓜條拌勻即成。此菜肴具有清熱降脂,減肥消積的作用,肥胖症高血壓、咽喉腫痛者食之有效。

4.黃瓜蒲公英粥黃瓜、大米各50克,新鮮蒲公英30克。先將黃瓜洗淨切片,蒲公英洗淨切碎;大米淘洗先入鍋中,加水1000毫升,如常法煮粥,待粥熟時,加入黃瓜、蒲公英,再煮片刻,即可食之。本粥具有清熱解暑,利尿消腫之功效。適用於熱毒熾盛,咽喉腫痛,風熱眼疾,小便短赤等病症。

5. 蓑衣黃瓜

蓑衣黃瓜

口味:清淡爽口,酸甜稍辣

主要材料:黃瓜250克、香菇25克、胡蘿卜25克、冬筍25克、大蔥1根、生薑1小塊

調味料:實用油30克、香醋1小匙、精鹽3小匙、白糖1/2小匙、味精1/2小匙

1、將黃瓜洗淨,切成蓑衣花刀,用鹽腌10分鐘,再用清水沖洗後瀝干水分裝盤;

2、將香菇、胡蘿卜、冬筍、蔥、姜洗淨切絲;

3、鍋內放油,油燒至六成熟時放入蔥絲、薑絲,炒出香味後再倒入香菇絲、胡蘿卜絲、冬筍絲翻炒,加入白糖、醋、精鹽、味精,燒開;

4、將糖醋汁放涼後倒入裝黃瓜的盤中,浸泡幾小時後即可食用。

【注意事項】黃瓜性涼,胃寒患者食之易致腹痛泄瀉。  

食療價值

葫蘆科攀援草本植物黃瓜的果實。又稱胡瓜、刺瓜。我國各地均有栽培。夏末和秋季採取。洗淨鮮用。

[性能]味甘,性涼。能清熱止渴,利水消腫,清火解毒

[參考]含糖類(葡萄糖、甘露糖等)、甙類(芸香甙、異槲皮甙等)、咖啡酸、綠原酸、多種胺基酸、維生素(B2、C)、揮髮油(苦味成分),葫蘆素A、B、C、D等成分。

葫蘆素C在動物實驗中有抗腫瘤作用,毒性較低。

[用途]用於熱病煩熱、口渴水腫,小便不利;濕熱瀉痢。

[用法]生食,或煮食。

[注意]脾胃虛寒者不宜。《滇南本草》說:「動寒痰,胃冷者食之,腹痛吐瀉。」

[附方]

1,醋煮黃瓜:黃瓜1個,破作兩片,以醋煮一半,水煮一半,至爛熟。空心食。

源於《千金要方》。本方取黃瓜利水消腫。醋,本草謂能散水氣、助藥力,故可增強主藥的作用。用於大腹水腫,小便不利。

2,蜜蘸黃瓜:嫩黃瓜2~4個(或約120g),蘸蜂蜜食之。每日~3次。

源於《海上名方》。本方用黃瓜在於清熱解毒、利濕;而蜂蜜亦有解毒之功。用於濕熱痢之輕者。  

文獻選錄

《日用本草》:「除胸中熱,解煩渴,利水道。」

《陸川本草》:「治熱病身熱,口渴,燙傷。」

《滇南本草》:「解痙癖熱毒,清煩渴。」

《本草求真》:「氣味甘寒,能清熱利水。」  

烹飪相關

原料介紹

Cucumber黃瓜為葫蘆科植物黃瓜屬黃瓜的果實,一年生蔓生或攀援草本,莖細長,有縱棱,被短剛毛,是漢朝張騫出使西域時帶回來的。

黃瓜根系分布淺,再生能力較弱 。莖蔓性,長可達3米以上,有分枝。葉掌狀,大而薄,葉緣有細鋸齒。花通常為單性,雌雄同株。瓠果,長數厘米至70厘米以上。嫩果顏色由乳白至深綠。果面光滑或具白、褐或黑色的瘤刺。有的果實有來自葫蘆素的苦味。種子扁平,長橢圓形,種皮淺黃色。

黃瓜屬喜溫作物。種子發芽適溫為25~30℃,生長適溫為18~32℃。黃瓜對土壤水分條件的要求較嚴格。生長期間需要供給充足的水分,但根系不耐缺氧,也不耐土壤營養的高濃度。土壤pH值以5.5~7.2為宜。

營養分析

1. 抗腫瘤:

黃瓜中含有的葫蘆素C具有提高人體免疫功能的作用,可達到抗腫瘤的目的。此外,該物質還可治療慢性肝炎;

2. 抗衰老:

老黃瓜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E,可起到延年益壽、抗衰老的作用;黃瓜中的黃瓜酶,有很強的生物活性,能有效地促進機體的新陳代謝。用黃瓜搗汁塗擦皮膚,有潤膚,舒展皺紋的功效;

3. 防酒精中毒:

黃瓜中所含的丙氨酸、精氨酸和谷胺醯胺對肝臟病人,特別是對酒精肝硬化患者有一定輔助治療作用,可防酒精中毒;

4. 降血糖:

黃瓜中所含的葡萄糖甙、果糖等不參與通常的糖代謝,故糖尿病人以黃瓜代替澱粉類食物充飢,血糖非但不會升高,甚至會降低;

5. 減肥強體:

黃瓜中所含的丙醇二酸,可抑製糖類物質轉變為脂肪。此外,黃瓜中的纖維素對促進人體腸道內腐敗物質的排除,以及降低膽固醇有一定作用,能強身健體。

相關人群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

1. 適宜熱病患者、肥胖、高血壓、高血脂、水腫、癌症、嗜酒者多食;並且是糖尿病人首選的食品之一;

2. 但是脾胃虛弱、腹痛腹瀉肺寒咳嗽者都應少吃,因黃瓜性涼,胃寒患者食之易致腹痛泄瀉。

製作指導

1. 黃瓜當水果生吃,不宜過多。

2. 黃瓜中維生素較少,因此常吃黃瓜時應同時吃些其他的蔬果。

3. 黃瓜尾部含有較多的苦味素,苦味素有抗癌的作用,所以不要把黃瓜尾部全部丟掉。

4. 有肝病心血管病、腸胃病以及高血壓的人都不要吃腌黃瓜。

食療作用

黃瓜味甘、性涼、苦、無毒,入脾、胃、大腸經;

具有除熱,利水,解毒,清熱利尿的功效;

主治煩渴,咽喉腫痛,火眼,燙傷。

其他相關

胡瓜更名為黃瓜,始於後趙。後趙王朝的建立者石勒,本是入塞的羯族人。他在襄國(今河北邢台)登基做皇帝後,對自己國家的人稱呼羯族人為胡人大為惱火。石勒制定了一條法令:無論說話寫文章,一律嚴禁出現「胡」字,違者問斬個赦。 有一天,石勒在單于庭召見地方官員,當他看到襄國郡守樊坦穿著打了補丁的破衣服來見他時,很不滿意。他劈頭就問:「樊坦,你為何衣冠不整就來朝見?」樊坦慌亂之中不知如何回答是好,隨口答道:「這都怪胡人沒道義,把衣物都搶掠去了,害得我只好襤褸來朝。」他剛說完,就意識到自己犯了禁,急忙叩頭請罪;石勒見他知罪,也就不再指責。等到召見後例行「御賜午膳」時,石勒又指著一盤胡瓜問樊坦:「卿知此物何名?」樊坦看出這是石勒故意在考問他,便恭恭敬敬地回答道:「紫案佳肴,銀杯綠茶,金樽甘露,玉盤黃瓜。」石勒聽後,滿意地笑了。 自此以後,胡瓜就被稱做黃瓜,在朝野之中傳開了。到了唐朝時,黃瓜已成為南北常見的蔬菜。

唐.章懷太子。《黃台瓜詞》:「『種瓜黃台下,瓜熟子離離。一摘使瓜好,再摘令瓜稀。三摘猶良可,四摘抱蔓歸。」

宋.蘇軾。《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棗花,村南村北響繅車。牛衣古柳賣黃瓜。酒困路長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門試問野人家。」

清.吳偉業。《詠王瓜》:「同摘誰能待,離離早滿車,弱藤牽碧蒂,曲項戀黃花。客醉嘗應爽,兒涼枕易斜。齊民編月令,瓜路重王家」,

清.黃之雋。《種王瓜籬豆諸蔬》:「終作抱瓮身,五鼎未列筵。瓜瓠如有知,為我根蔓牽。蔓則蔽蒼野,根則人黃泉。以告我父母,貧賤子可憐。」

每100克黃瓜所含營養素如下

熱量 (15.00千卡) .蛋白質 (0.80克) .脂肪 (0.20克) .碳水化合物 (2.90克) .膳食纖維 (0.50克) .維生素A (15.00微克) .胡蘿卜素 (90.00微克) .硫胺素 (0.02毫克) .核黃素 (0.03毫克) .尼克酸 (0.20毫克) .維生素C (9.00毫克) .維生素E (0.49毫克) .鈣 (24.00毫克) .磷 (24.00毫克) .鈉 (4.90毫克) .鎂 (15.00毫克) .鐵 (0.50毫克) .鋅 (0.18毫克) .硒 (0.38微克) .銅 (0.05毫克) .錳 (0.06毫克) .鉀 (102.00毫克)  

食用黃瓜六不宜

(1) 不宜生食不潔黃瓜

(2) 不宜棄汁制餡食用

(3) 不宜多食偏食

(4) 不宜加鹼或高熱煮後食用

(5) 不宜和辣椒菠菜,西紅柿,同食

(6) 不宜與花菜、小白菜、柑桔同食  

參看

關於「黃瓜」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